叉叉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长白山下好种田 >

第205章

长白山下好种田-第205章

小说: 长白山下好种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叫回来算了。咋样?你爷爷奶奶都还好么?”
  “好,都好着呢,我爷爷说了,等着过了年,有空就回村子里,你们好好的聚一聚。”静涵笑着回答。
  这边老太太和静涵唠嗑,那边子轩也跟老爷子和兴家说话,唯独兴业两口子没人搭理。刘氏脸上就变了几变,然后笑着朝子轩说道。“大侄子啊,正好你回来了,婶子有点事找你帮忙来了。”
  子轩不好再不搭理刘氏了,就回头看了看刘氏和兴业,问道,“二叔,二婶,你们有什么事找我?”
  “是这么回事,这不子福也成亲了么,我就想着,能不能让大侄子帮忙给子福找个什么差事干干。他都成家了,总得有个差事,养家糊口啊。大侄子如今可是知州了呢,那可是大官,给你弟弟找个好点的差事,应该是不难吧?”刘氏笑嘻嘻的看着子轩说道。
  子轩听完,略微沉吟了一下,然后才说道,“二婶,按说呢,你是我的长辈,你既然开口了,我不能驳你的面子。”
  刘氏一听这话,立时就笑开了,“我就说嘛,我大侄子可不好使那六亲不认的,一定会帮忙的。”
  “二婶,你先听我说完。二婶想要让子福在我那找个差事,这个倒是也不算太难。不过,二婶可想明白了么?子福识字不多,更是没有功名的。即便是在衙门里,也只能做一个衙役捕之类的差事,二婶觉得这样的差事可以么?”子轩看了看刘氏,然后才说道。
  刘氏赶紧点头,“好啊,随便什么差事都好的。”
  一旁的老爷子可就火了,“无知的愚妇,有你这样的娘亲,子福这辈子都得被你给害了。那衙役捕,乃是属于贱役,属于倡优皂隶之类,后代子孙都不得参加科考的。你这个无知的妇人,你是要害了我林家的子孙啊。老老实实地在家种地,咱们还算是个农民,士农工商里,好歹还在第二。真是不知道你这脑子里,还都有点什么?”老爷子气的直瞪二儿子。
  那边刘氏一听这个,立时就不干了,“我说子轩啊,你这是没瞧得上你二叔啊,你这心里也没有你的兄弟是不是?你自己做着大官呢,却让你的兄弟去做贱役,你这心里是怎么想的?是想害我们吧?”
  兴家在一旁可不干了,“老二媳妇,你这怎么说话呢?是你非得要给子福找个差事的。子轩只是说了有什么样的差事,可不是子轩非得让子福去的。你们爱去不去,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我是让子轩帮着子福找个差事,那我还不是想着让子轩照顾照顾他的兄弟么?人家都说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咱们家子轩都做了那么大的官了,怎么就不能让兄弟跟着沾点光呢?我们也不求别的,像衙门里那轻点,油水多点的差事,随便的给子福安排一个也就算了。可是子轩却说什么衙役捕的,这不是瞧不起他的兄弟么?这眼里还有咱们老林家的人么?子轩啊,你出息了,可不能忘了祖宗了吧?”刘氏的声音有些尖锐,在她看来,这本来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不过是子轩一句话就能办了。
  静涵在一旁有些憋不住了,“二婶,要是照你这么说的话,那朝廷里还要吏部干什么?人家那些皇亲国戚的,随便指派个什么人做官就好了。谁管他有没有这个能力来做好官啊?反正都是皇家的亲戚,谁还不能沾点光呢?”
  静涵忍住了翻白眼的冲动,“朝廷选用官员,都是有规矩的。哪怕才是个九品的主簿之类,也得有个秀才的功名才行呢。我家相公为官清正,即便是要选个属官,也得有真才实学才行的。又怎么能任人唯亲,不管这个人的脑子里是有学问,还是装着一脑子的浆糊呢?”
  刘氏一听这个,立时就冲着静涵来了,“我们长辈在说话,哪里轮得到你开口了?你倒是说的轻巧。那年你家的两个弟弟,不也是跑到了子轩哪里,在县衙里做事的么?”
  静涵轻哼一声,“我家两个弟弟的确是在县衙里做过事,可是他们那是去历练,半文钱都不拿的。要是子福也不要钱,二婶,你愿意么?再说了,文宣和文昌那时已经有秀才的功名了呢,即便是在县衙里做事,也是合乎规矩的。这个算得了什么?”静涵撇撇嘴,“再说了,即便是相公的衙门里真的可以用人,那也得先紧着子文来吧?子文可是相公的亲弟弟呢,还有秀才的功名。这样看来,就算是轮,也轮不到二婶家的子福啊?”
  刘氏被静涵一顿抢白,闹得面红耳赤的,“你,这是谁教你的规矩啊?长辈面前,你就是这么放肆的?孝道你懂不懂,不敬长辈,你这是不孝。”静涵一下子笑了出来,“爹,娘,有人说媳妇不孝呢。不知道二老觉得媳妇是不是不孝啊?要是真的,那就请二老让子轩给我一封休书,休了我也就是了。静涵可不敢顶着不孝的帽子,还赖在林家的。”
  

☆、第二百六十八章规矩

  “大嫂,你看看你家儿媳妇,就是这么跟长辈说话的么?哪家的媳妇是这样的规矩啊?”刘氏还在那不依不饶的。
  “我的儿媳妇,什么规矩我说的算,用不着你来管。你有能耐,回去管你的儿媳妇去。反正子福如今娶了亲,你爱怎么立规矩,回去找你家的儿媳妇去,别在我这指手画脚的。”何氏摆摆手,“你要是没啥事的话,就赶紧回家管教儿媳妇去吧。”
  刘氏被何氏给呛得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的,“大嫂,咱们好歹可都是林家的人,一家子骨肉,难道子轩连这点事情都帮不上的么?即便是不在衙门里头,子轩那边有那么多的产业,随便哪个地方还安置不下自己的兄弟不成?”刘氏还是不死心,换着法子,想把子福安排到子轩的产业里去。
  子轩一听这话就笑了,“二婶,你真的以为一个知州是好大的官么?我一年的俸禄,还不够养活家里这些人的呢。喜州那边是有些产业,可是那些都是静涵的嫁妆置办的,那些不是我的产业,是静涵的。”用静涵的嫁妆置办下来的,当然就是静涵的产业了。
  此话一出,刘氏就愣在那了。她怎么也想不到,原来子轩的那些产业,竟然是静涵的。刘氏看了看自己的丈夫,然后两口子都有点目瞪口呆。
  子轩他们在喜州那边有不少的产业,这几年挣了好多的钱,这些林家人都是知道的。刘氏原本想着,要是能把儿子弄到子轩的产业里头,都是一家子的兄弟,多少占些便宜的,子轩也不会说什么。那么大的产业,几千两银子的,根本连看都看不出来。
  可是哪里想到,这些产业竟然都是静涵置办下的,这下子,自己的打算可就落空了。
  “子轩啊,不是婶子说你。自古以来,女子都是出嫁从夫,以夫为天。这媳妇的东西,还不就是你的么?再说了,你媳妇可是官夫人呢,你咋能让她去抛头露面的管理产业呢?这可是不对啊。人家那些大家族,家里有人做官的,也有族人帮着管理产业的。咱们林家,如今也算是个不错的门庭了。要是你这样让妻子管理着产业,会让人笑话的,我看不如就让子福和子新过去帮你打理着算了。”刘氏哪里是那种能够善罢甘休的人啊,眼珠一转,就想出来了法子。
  静涵忍不住笑了,“二婶,朝廷可是有律令规定的,女子的嫁妆,只能传给儿女,婆家的人不能侵占。二婶,我就不明白了,我的嫁妆,什么时候就成了子轩的东西了啊?那可是我留给我的孩子的呢。”
  “朝廷还有这样的律法,我怎么就不相信啊?别的不说,咱们这十里八村的,可都是新媳妇进门,就得把嫁妆交给婆婆来管着的。媳妇的财产,那就是婆家的,哪里还听说过婆家不能用的?大嫂,你家这个媳妇,可真是得好好地管教管教了。”刘氏还是不依不饶的在这胡搅蛮缠。
  “呦,那要是照二婶这么说,子福兄弟的媳妇,可是也把嫁妆都给了二婶来管着了?那我可是得恭喜二婶啊,你可是找了个好媳妇呢。”静涵丝毫不怕她,就不信了,有哪个女人犯傻,能把自己的嫁妆都拿出来的。
  此话一出,刘氏的脸上可就不太好看了。子福的这个媳妇,可不是个善茬子,哪里会把钱财交给她来管着啊?她不从婆婆的手里往外抠钱就不错了。
  静涵一看刘氏的脸色,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忍不住笑道,“这我可得去找弟媳妇问问去,弟媳妇嫁过来的时候,我可看着嫁妆倒是也不少的。唉,二婶的命真好啊,遇上了这么个好媳妇,这可是难得一见呢。”
  老爷子和老太太一直都没出声,原本这老爷子就说过的,不让子轩给子福他们张罗差事。可是呢,这老爷子这两天偶然知道了子轩他们这次回来,有一部分原因是为了许成宽过六十六岁大寿。老爷子的心里可就不得劲儿了,所以刚刚刘氏不管说什么,老爷子也不开口反对的。
  这下子一听说子轩的产业都是属于静涵的,老爷子的心里头就更不舒坦了。都是农民出身,根深蒂固的一些观念里面,女人嫁了人,就应该是婆家的。至于朝廷里的律法,老爷子倒是多少知道一些,可是那些是对达官贵人来说的,不适合于他们这些个老百姓。
  老爷子似乎也忘了,他的孙子如今也是官,而且静涵也不是一般的女子,而是皇帝亲封的郡主。
  “好了,都给我闭嘴吧,一个个的在这吵吵什么?闹哄哄的。老二,老二媳妇,你们为了子福着想,这个不错。子轩啊,你那要是真的有能行的差事,给子福安排一个,也不费什么劲。都是一家子骨肉至亲的,也不能太生疏了吧?”老爷子看向子轩,说道。
  子轩一听这个,眉头就皱了起来。“爷爷,你真当孙儿的这个官当得好容易么?孙儿在镇东四年,然后升任了喜州知州。你可知孙儿是怎么样努力,才换来这个知州的么?你可知孙儿得罪了多少人么?要不是有皇帝和福王的照顾,孙儿莫说是做什么知州,怕是早就被人参了一本,削官为民都是轻的。”子轩有点弄不明白,为什么爷爷的态度变了。
  子轩满心疲惫,他没想到,原来在亲人的眼里,他不肯帮忙,倒是错的了。“爷爷,我不是不管家里人。倘若子福想要做个什么小买卖,没有本钱,我可以拿出点钱来,帮他一把,这些都行。可是把他安排到衙门里面,这个坚决不行。子福若是有些能力还好,偏偏他连字都认得不多,这个我真的安排不了。”
  子轩看了看祖父和父亲,神情坚定的说道,“当初我们春闱回来,那时我的岳父,静涵的父亲就跟许家的人立下了规矩。任何人不准仗着家里的名头,出去惹是生非,横行乡里。今天我也得把这话说出来,给大家听听。别以为我做了个芝麻大点的官,好像有多了不起似的,家里人就可以跟着耀武扬威,富贵荣华了。”
  子轩话音未落,子文正好从外面进来,“大哥说的好,宦海沉浮,哪里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无数人的眼睛都在盯着你呢。大哥和大嫂在镇东,可以说是竭尽全力,为百姓造福。那又怎么样?还不是有人看着镇东是块肥肉,想要来咬一口的么?那原来的隆州知府,还不是上奏朝廷,要弹劾我大哥的么?那时若不是正好发水灾,恐怕那隆州知府就要暗中下手了呢。”
  子文曾经在镇东呆过一段时间,所以对子轩的作为最是清楚,“你们以为我大哥年纪轻轻的就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