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一江山登陆大血战 >

第6章

一江山登陆大血战-第6章

小说: 一江山登陆大血战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俘虏早已吓得半死,嘟囔了半天也没有说清楚。
  “你,在前面走,给我们带路!”沈树根当机立断,命令俘虏说,“你只有老老实实地按照我们的要求做,才能有出路!”
  整个连队在沈树根的指挥下,直奔敌人的核心阵地。
  当然,我军整个部队在这一仗里打得很艰苦,付出了很大伤亡。担任主攻的179团3营的营长、教导员、参谋长等领导都相继阵亡。团长魏九令和政委林革命令肩胛骨亦被打断、鲜血直流的沈树根:“由你代理营长,继续指挥战斗!”
  战斗越来越激烈,我军因伤亡不断增加,不得不投入预备队。
  这时候,11连战士蒲康常带领一个战斗小组大胆插入敌人阵地的侧翼,消灭了敌人的2挺机枪,打开了一个突破口,保证了突击部队投入纵深战斗。
  6月24日拂晓的退潮时分,大、小鹿山等4岛激战方酣的时候,我军也在积谷山岛登陆成功。岛岸上显露出许多原先看不到的洞穴,由于它们弯曲异常、深浅莫测,子弹打不进去,使得敌人仍有条件负隅顽抗。
  “弄一部抽水机来,用水龙往里冲!”团参谋长*怒气冲冲地喊,“看他们还往哪里躲!”
  果然水火无情。没有多大一会儿,躲在洞穴里的敌人就抗不住了,一个个像落汤鸡似的乖乖滚了出来。
  这一仗,我军全歼守敌100余人,迅速解放了这个地形险峻的小岛。胡宗南这个“国军上将”,1947年占领延安时曾经出尽了风头。这次在遭到我军一系列迎头痛击后,其*的美梦仿佛肥皂泡一般破灭了。他自感羞愧难当,不得不提出辞呈,并得到蒋介石的批准。胡宗南回到台湾后,只挂了一个国民党“总统府战略顾问”的空头衔,终日面对四壁,郁郁寡欢,直至潦倒终身。
  蒋介石派原第67军中将军长刘廉一到大陈岛接任总指挥,并把美械装备的第46师从台湾调来。至此,国民党军队在浙江东南沿海岛屿已有1个主力师、6个突击大队,并有海军舰艇10余艘,总兵力达2万余人。刘廉一上任后,秉承台湾当局的旨意,重新整编部队,将“大陈游击指挥所”改为“大陈防卫司令部”,分别在一江山、披山、渔山、南麂山等岛设立“地区司令部”,重新调整兵力部署,使浙江东南沿海岛屿形成以上、下大陈岛为核心,以一江山、头门山、披山、渔山、南麂山等岛为外围的海上防御体系。
  6月24日那一仗结束时,还有一个小插曲:指挥战斗的沈树根长长地吐了一口气,才发现自己身上全是血迹。通信员从一个敌兵死尸身上剥下一套稍微完整些的衣服给他换上。
  当沈树根带着通信员走到积谷山岛的松门镇上时,多年来饱受国民党军队压迫的老百姓一看到这套扎眼的国民党军服,胸中立刻燃起了满腔怒火。他们齐声高喊:“打啊!打这个坏家伙!”
  “老乡们,别误会!他不是国民党兵!”跟随沈树根通信员赶紧说,“他是我们连长!”
  为了这事儿,地方区委的领导还专门向部队检讨了一番。对此,沈树根、通信员和其他官兵也都能理解:这些群众由于多年来饱受国民党兵和海匪的抢劫、骚扰、欺压,早就对其恨之入骨。
  在这些战斗中,有两次伤亡较大,对我军指战员的震动也较大。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许多国民党兵经过“浪里淘沙”,已经硬化成极端反动顽固的结晶体,我们绝不能有丝毫麻痹轻敌思想;另一个是海岛作战有与过去在坚硬的黄土地上完全不同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是一种没有“退路”的背水之战,必须好生学习与训练海岛攻防的战术与技术。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备战中国东南角(1)
岁月仿佛江河的洪水奔腾而去。革命胜利的曙光终于冲破黑暗浓重的旧中国的枷锁,并迅猛荡涤着华夏大地上的耻辱与遗恨。
  那段时间,真堪称是整个中华民族最最令人兴奋的时刻。碧蓝碧蓝的晴空下,掠过了一批批带着鸽哨的鸽群。处处是迎风飘舞的红旗与大幅标语,处处是喧天的锣鼓与此伏彼起的烟花爆竹。
  那些日子,佩戴臂章的解放军指战员,在刚刚获得解放的大、中城市已经成了举足轻重的一员。白天,他们在工厂、银行、博物馆、报馆、图书馆、仓库、文物古迹和要害部位站岗值勤,夜晚则身背钢枪,在大街小巷的路灯下巡逻、警戒,将城市里的工业设施和革命文物都完好无损地保存了下来。
  张爱萍亲眼目睹到的一些情景实在令人感动:指战员们模范地执行城市政策,不进民房,常常就顶着一条难以御寒的棉被,或穿一件很薄的大衣,或露宿街头,或挤在市民的门道光。
  张爱萍被任命为华东军区参谋长不久,军区司令员陈毅就指示他一方面抓紧部队的军政正规化训练,另一方面多考虑一些大陆东南角沿海诸多岛屿的解放问题。当时他们都想起一句毛泽东主席的名言:对反动派你不打,它就不倒,就像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
  那时,张爱萍正当年。他干练、潇洒,两眉漆黑,双目闪光,面容清秀而不乏英武之气,
  他穿着很朴素:制式军装,圆口布鞋,青色线袜,总是洗得十分洁净,熨得展展妥妥。每天头发也梳得整整齐齐,胡子刮得下巴泛青。
  酷爱学习与思考的张爱萍深知,稍微有些历史知识和地理知识的人都会晓得,海洋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实在是太重要了。据统计,全世界的海洋面积是亿平方公里,相当于陆地面积的倍,占地球总面积的71%。早在纪元前,罗马共和国的哲学家西塞罗就感慨万端地说过:“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
  英国政治家沃尔特·雷利爵士从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的兴衰史中,得出一个引人深思的结论:“谁控制了海洋,即控制了贸易;谁控制了世界贸易,即控制了世界财富,因而控制了世界。”
  毋庸置疑,海洋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财富。从战略角度看,海洋既有商业航运价值,又有军事价值。
  其实,从历史上看,中华民族曾经是世界上最早走向海洋的民族。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百越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三大发源地。以山东大汶口遗址为代表的龙山文化与以浙江宁波附近的河姆渡遗址为代表的百越文化,地处中国东部与东南沿海地区,到处可见海洋文化的痕迹。龙山文化传播到海外,是从山东渡渤海,沿着黄海北岸到达朝鲜半岛南端,然后借左旋环流与太平洋暖流东漂,顺风顺水,一直漂流到太平洋东岸。
  近代以来,在菲律宾、苏拉威西和北婆罗洲、夏威夷、马奎萨斯、社会岛、库克群岛、奥斯突拉尔、塔西地岛、查林姆岛、新西兰、复活节岛与南美的厄瓜多尔等地,都发现了源于中国百越人的有段古锛。这些古锛是通过百越人的海上漂航传播开来的。
  美国的生化学家经过研究考证发现,美洲印第安人的祖先是中国人。他们是在大约6000年至2万年前由中国大陆顺太平洋特定的海流东漂,经过漫长的海上生活,横渡太平洋到达北美洲的。由此可见,中华民族曾经创造了世界历史上最辉煌的航海时期。宋朝和元朝时,中国的航海业进入了全盛阶段。福建的泉州港,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贸易港口。中国远洋船队达到了“虽天际穷发不毛之地,无不可通……”的水平。元世祖忽必烈曾经两次下令属下庞大的海军船队越海远渡日本。明成祖朱棣即位后,曾经多次派遣宦官出使亚、非诸国,招徕各国使臣进贡,开拓贡使贸易。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远洋船队七下西洋,将中国古代的航海事业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顶峰时期。这位对海洋的认识很有先见之明的中国回族人曾经向明仁宗进言:“欲国家强盛,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于海上。”“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

备战中国东南角(2)
清初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文学家陈忱所著《水浒后传》,曾经浓墨重彩地描述了李俊等“梁山好汉”打出大陆,纵横海上,一直到东南亚某国重建“农民革命根据地”的传奇故事。那虽然是小说,但文学毕竟是现实生活的反映。陈忱的出色创作,也不会完全是“空穴来风”。
  然而,正如中国历史上虽有许多精彩的发明,但并没有在中国引发革命性的变化。郑和等古代哲人超前的海洋观,也只成为稍纵即逝的火星。
  在整个世界进入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化之际,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却施行着闭关锁国的“海禁”政策。这不能不大大束缚了中国各方面发展的步伐。
  以往在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头脑中,中国的领土即国土,等于国家所管辖的陆地,只有960万平方公里。根本不晓得还有“海洋国土”一说。中国历史与世界各国的历史都告诉我们:一个濒临海洋的国家,倘若忽视了海洋,丧失了海权,走向衰落只是迟早的事情。
  一到浙东,张爱萍就明显地感觉到了海风的湿润。其实,他在抗日战争初期就担任过浙江省委的军事书记,对浙东的情况很熟悉,晓得这里早在20世纪20 年代就建立了党组织,1930年初成立游击大队,同年扩编为红2师,经历了五十余次战斗,形成革命武装割据的鼎盛时期。在长达十几年的艰苦斗争中,红2师牺牲了300余人,用血肉之躯谱写了一曲曲英雄赞歌,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播下了革命火种。1944年9月、1945年9月、1947年10月和1948年3月,国民党反动派多次调集重兵“清剿”,这里的党员和群众白天放哨劳动,夜宿深山茅棚、吃番薯,经受饥寒伤病的折磨,与敌回旋,使敌军屡“剿”屡空……
  张爱萍感到,这的确是个充满魅力和神奇的地方,画家在这里能发现诗一般的色彩,诗人在这里能寻找到梦一般的意境,舞蹈家在这里能体味到飞翔的感觉,歌唱家在这里能唱出天籁般的声音,而军事家在这里则能导演出威武雄壮的活剧。因此,张爱萍在担任浙江军区兼第七兵团司令员的时候,就曾组织解放了洞头岛。然而此时华东军区所辖福建、浙江沿海的20多个岛屿,如金门、马祖、上下大陈、南北麂山等,仍然被国民党残敌所盘踞。他肩头担子的分量可想而知。
  据可靠情报,蒋介石临从大陆逃走时,曾经一再叮嘱部属:“大陈是我们**的前进基地,而东矶列岛是我们前进基地的前哨阵地,一定要坚守,不可有丝毫的疏忽大意。”
  确实,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蒋军残部一直是不断对大陆沿海居民袭扰,猖狂破坏海上航道和渔业生产,使我方大批货轮、渔船不能进出椒江、瓯江等沿海港湾,为沿海渔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难。更为严重的是,蒋介石等人把这里当作*的滩头阵地,妄图以此为跳板*。总之,双方的战争之弦都绷得很紧,同处于盘马弯弓箭不发的高度紧张状态。
  我党我军的高级将领们都一致认为:毛主席诗《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的“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思想,不仅适用于百万雄师强渡长江,也同样适用与解放整个中国东南角。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动跑掉,必须尽快解放沿海诸岛!
  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