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一江山登陆大血战 >

第36章

一江山登陆大血战-第36章

小说: 一江山登陆大血战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地形成了一张层层叠叠的火力网,从战壕中掘凿出的石块,垒成了一道弯弯曲曲的矮墙,矮墙把战壕和堡群遮掩起来。张伟良梦境中的杀人魔场,正是这般模样。他终于看清了04号目标的真实面目,便对自己制定的轰炸方案更加充满了信心。
  飞机逼近了04号目标——中心村上空,领航主任蔡之臣同他的轰炸协同诸元早已拾弄停当。张伟良望见蔡之臣的脸正嵌在瞄准具上,全神贯注着目标,他便稳稳地控制住驾驶杆,两只脚紧蹬住方向舵,给蔡之臣创造出一个最佳的瞄准条件来。
  蔡之臣抓住飞机瞬间出现的稳定平衡,让中心村的投影点缓缓地移动到瞄准镜的十字中心上,这时,才把指头压在投弹按钮上,重重地往下一按,只听得咔嚓一声响,炸弹舱门大张开来,紧接着机身轻盈地往上一抬,四枚500公斤的大炸弹,一枚接一枚地抛向了空中。
  炸弹在空中拉出一条弧线,直奔目标——中心村飞落下去。张伟良忽然发觉自己的飞机底部好像被石子砸了一下,飞机却照样在飞。他心中纳闷,便问蹲在后舱的通信射击师:“发现飞机有什么情况?”
  “中啦,中啦!”蹲在后舱的通信射击师通过机内无线电话,将胸中的快活播撒到了整个机群。紧跟在张伟良身后的八架飞机,像条长龙似的,将一摞一摞的炸弹抛向了中心村的地堡群上。张伟良指挥一个轰炸机团,对一江山的坚固阵地进行了密集的轰炸。
  8时10分空中突击完毕,炸弹投完后,张伟良领着机群飞8时15分到高岛上空集合返航。一看,全团28架飞机都完成了任务,都安全回来了!8时47分,空中又隐隐传来引擎声,28架飞机安全降落在笕桥机场。
  机场轰动了,整个机场的男女老少还有机场内外的居民、学校师生,潮水般涌上来,欢呼空军部队的大出动、大轰炸、大胜利!
  师判读室主任拈着冲洗好的照相胶卷走来,向张伟良报告:从轰炸照相胶卷上判读出:第1大队三架长机投下的十二枚重磅炸弹,有六枚直接落在04号目标上,命中率为50%……
  张伟良最纳闷最担心的事——飞机投弹时挨石子砸了一下的感觉,到底被机务人员查了出来。这是一枚高射炮弹落在发动机前面的油路综合器上,亏得油路综合器上裹着一层厚厚的海绵体,炮弹片钻进海绵体后,被卡住了,没碰着油路管,真是万幸!一场机毁人亡的大灾难,同张伟良擦肩而过。张伟良欢喜得拍着机务主任的肩膀大笑:“我们机组人员命大!”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先发制人(6)
转过身来,他又郑重地嘱咐道:“记住!一个小时之后,你得保证把这架飞机修好,下午3点,第二次出动时,我还用这架飞机。”
  坐镇宁波“前指”的副司令员聂凤智向张爱萍报告:据侦听,拂晓时分当我空军、海军、海岸炮兵在一江山跟前布下一张庞大浓密的火网时,一江山、大陈岛上的敌人还沉睡在安安静静的迷梦中;一连几天的大风使敌军司令官刘廉一和他的将士们深信,这天气绝不是*发起进攻的时机。他们以及盘踞在台湾国民党军仍然没有发现我军的战役意图,仍然以为我军可能在披山岛登陆。他们不知道《孙子兵法》上说的“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这时,有一群记者围了上来。他们分别是从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地赶来作战地采访的。见到“前指”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张爱萍肩上也背着一架照相机,记者们顿时产生了一种新奇感和亲近感。其中也有了解情况的记者知道这位儒将早就酷爱摄影艺术,过去每次到前线指挥作战,总忘不了带上照相机。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赶来拍摄这一战役纪录片的牟森找到了张爱萍,要求派一架飞机到空中拍摄。为了他们的安全,张爱萍没有同意。经摄影师们一再要求,张爱萍才在电话中同聂凤智商量,但出于对他们的安全负责,还是没同意摄影师们“上天”,只是派人送他们到头门山顶拍摄。
  出于对摄影师安全的考虑,“前指”从司令员张爱萍到基层指挥员,都频频力劝牟森留在指挥所。但这位十分敬业的摄影师却说:“只有到最前面去,才能拍摄到最精彩的镜头!”
  他“过五关斩六将”地对各级领导软磨硬泡,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成为尖刀排的一名战士,同参战官兵们一起参加了誓师大会,一起庄严地举起右手宣誓,一起登陆航渡,一起写下了决心书和遗书,并指定了临时代理人。
  即将出发前,牟森对随行的通信员小王说:“如果我牺牲了,请你代替我把摄影机和胶片送回北京。
  当牟森所跟随的一连在海门礁右侧登陆时,遭到了敌人水际地堡火力的阻击。战士贾永平身负重伤,但仍然坚持拖着炸药包爬上礁崖,炸毁了敌人的铁丝网,为部队开辟出前进的道路。而这个年轻的战士,则英勇地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亲眼目睹到贾永平壮烈牺牲全过程的牟森,是第4个冲上岛岸的。他只听见子弹在耳畔呼啸,不时有战士中弹倒下,便将身姿放低、再放低,几近匍匐地从怪石嶙峋的礁崖上攀登。
  那石崖非常难爬。牟森既要保护摄影器材不被碰坏,又要尽量不使自己摔下来。然而,在前进过程中他还是跌了几个大跟头,划破了新胶鞋和脚掌,鲜血流满一路。
  精力高度集中的牟森没有顾得上包扎,甚至没有来得及发觉自己负伤。他只是跟着冲在最前面的战士,抢拍了一个又一个宝贵的镜头。
  尽管由于当时的技术条件所限,牟森等摄影师们拍下的,也就是后来人们能够看到的,只有5分钟长的尚不很清晰的电影纪录片。不少人因此而十分遗憾。张爱萍对此却不以为然。这位十分务实的儒将,向来是只顾敲钟,而不注重人们对钟声的赞美。
  的确,在这些将军们眼里,能够波澜壮阔地展开的战争,无疑是人类最富有激情与诗意的画卷。因而在战争中他们的精力总是出奇的旺盛,从早到晚总是兴致勃勃的。他们那冷峻而又热情、深沉而又柔和的目光,似乎从来不露倦色。战场上那些充满着希望和光彩的语言交流,一切都仿佛是新鲜的。它们强烈地扣动着这些将军的心弦,把广阔丰饶的战争景呈现在他们前。 。 想看书来

先发制人(7)
9时前,“登指”司令员黄朝天命令:“炮群实施炮火准备!”
  刹那间,榴弹炮、野炮、海岸炮分别瞄准目标,开始试射,以修正射击诸元。9时整,各炮兵营的发射阵地上,炮揭开了伪装网,战士们在炮位前面洒了几桶水,以免射击时炮口前尘土飞扬影响瞄准,接着昂起了炮身,炮手们迅速地装填炮弹,重新对泥和礁、雷鼓礁标定了射向。9时50分试射完毕。敌我双方一时似乎处于静止状态,保持了沉默。
  张爱萍司令员在马冠三副指挥、王德参谋长和黄朝天副军长、李志明政委、曾昭墟师长、陈雪江等的陪同下,走到头门山北岙岸滩,巡视、慰问各突击营指战员。他对大家说:“今天气象转好了,风力减弱了,空军航空兵火力准备效果很好,狠狠地轰炸了国民党军的阵地,到12时,我炮兵群就要开始炮击了,一直打到你们登陆,海军的舰炮、海岸炮也要进行支援射击,14时30分你们就要登上一江山岛了,我预祝同志们胜利占领一江山岛!”
  步兵、水兵们,热烈地鼓掌。
  张爱萍等接着又巡视了炮兵群阵地,鼓励大家准确射击,密切协同,支援步兵登陆。他对炮兵群寄予很大的希望。
  为了发挥海岸炮的威力,前指首长确定海岸炮连提前射击,于是,12时05分海岸炮兵开始射击了。万炮齐鸣震撼了海空,仿佛雁荡山在崩决,钱塘江在咆哮。几秒钟之后,炮弹在一江山岛山嘴村、黄岩礁、海门礁国民党军阵地上爆炸了。
  马冠三副指挥用望远镜对观察海岸炮弹着点,满意地说:“打中了、打中了!”
  由于是中午,阳光直射不利于我炮兵观察一江山的目标和弹着点,延至12时20分,炮兵群张群长发出了“预备——放!”的口令,3发红色信号弹从阵地上空升起,电话员熟练地发出射击暗语:“起床!”无线电员呼叫“101”!瞬间,55门火炮一齐射击了,刹那间,一江山岛火光四起,烟雾弥漫,遮蔽了整个天空……
  第三次火力急袭射击之后,张爱萍司令员对炮兵群给予了传令嘉奖。整个炮兵火力准备按计划要打127分钟,以7次急袭射击和6次监视射击,摧毁破坏敌主要目标,为登陆部队顺利登陆突破创造有利条件。
  国民党军在岛上的暴露阵地、火力点、通信设施、掩体、堑壕都已被我军打坏了,失去了反击能力,人员都潜入洞穴和地堡里不敢出来。
  312000发炮弹像飞蝗群似的划过海空,分7次全部送上一江山岛,仿佛编织出一顶严密的空中火网,将其包裹在火光、硝烟和轰轰隆隆的爆炸声中,顷刻成为“雾岛”。
  陆军第60师炮兵340团榴炮5连2班新战士尹金松在2小时内,连续装弹257发;野炮2连老战士刘安福连续装弹410发,负重9000斤以上,连手臂都由于负重过度红肿起来。当火炮出了故障抽不出药筒时,刘安福和另一名老战士吴占龙用手伸进被烧得灼热通红的药筒中去抽,手都被烧烂了,但仍然坚持战斗不下火线……
  敌人有一个暗堡突出在海平面上,上边是光秃秃的悬崖峭壁,我军战士无法接近,手榴弹够不着,*器喷不进。暗堡内的机枪疯狂地向外喷射着子弹,一时阻挡住我军后续部队的连续登陆。当战炮群的指挥员接到支援要求后,立即命令2号炮船抵近射击,消灭这个暗堡。装载着2号炮的机帆船冒着弹雨,沿着夹江开了过去。炮手凭着平时练就的精湛技术,迅速瞄准敌堡,只“轰!轰!”地连发2炮,就将敌堡炸开了花……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先发制人(8)
登陆指挥所传达来张爱萍将军的赞许:“炮兵打得好!”
  每当一个胜利的消息报来,张爱萍就指示部队文工队的一个女同志立刻广播出去,让所有的参战部队尽快都知道。
  部队文工队里有一名女广播员,由于既会普通话又会台州方言,因而成为当时不可多得的特殊人才。我军政治部的敌工部门每天都要打开高音喇叭,让她分别用普通话和台州方言播送事先准备好的稿件。最初敌人听了还打冷枪,但以后听到亲切的乡音,就都默默无语地注意聆听了。
  这时候,天公也开始作美。气象台送来的一份最新天气预报上写道:“风已经降到4级,还在继续下降……”
  “浙东前指”的人们跑到外面一看,果然海面上风平浪静多了,和煦的阳光洒满山坡。挤满头门湾的青白色登陆艇上,都已经生起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庄严和美丽。船头上,各军、兵种的官兵们相互紧紧握手,欢呼这难得的好天气。
  随着天气的越来越晴朗,登陆指挥所内的空气也越来越活跃起来。参谋们都在赞扬气象台预测的准确,认为气象工作者虽然不直接上前沿杀敌,但也一定要给他们记一功。“登指”参谋长王坤听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