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大明王朝朱元璋开国与崇祯帝失国的命理流年探秘 >

第13章

大明王朝朱元璋开国与崇祯帝失国的命理流年探秘-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月,蓟州兵变。

  崇祯二年(1629年)十月,发生“己巳之变”,皇太极率数万清兵绕道蒙古,以避开忠于明朝的山海关总兵赵率教的防区。10月27日突破大安口,至11月初连陷遵化、三屯营,巡抚王元雅、总兵朱彦国自尽。京师震动而*,同时诏令各路兵马勤王关。蓟辽督师袁崇焕对后金此举,已有所料。为此,袁崇焕曾正式向崇祯皇帝上疏,说:“若顺天等处,则听督抚为政,臣不敢越俎而议者也。”(崇祯二年五月十六日到吏部事兵部呈于兵科抄出之《钦命出镇行边督师蓟辽等处兵部尚书臣袁崇焕谨题为乞汰冗官以纾国用等事》)说得很清楚,蓟门比较薄弱,应当设重兵把守。不仅如此,袁崇焕又上了一道奏疏,说:“惟蓟门陵京肩背,而兵力不加。万一夷为向导,通奴入犯,祸有不可知者。”因为宁锦防线坚固,皇太极打不破,就会以蒙古为向导,突破长城,来威胁北京。

  “九月己丑,袁崇焕以清兵欲西,先请驻宁远增戍关门,至是遣参将谢尚政等往备。顺天巡抚都御史王元雅曰:此虗警耳。遣其众归,师果不出。”(《崇祯实录》卷二)

  “崇焕随奏:『臣守宁远,寇被臣创,决不敢侵犯臣界。只有遵化一路守戍单弱,宜於彼处设一团练总兵』。遂以王威为请。兵部以王威新奉部劾,不肯即予,留难移时。”(石匮书后集)

  盖崇焕自任复辽,殚精拮据;甫及期年,锦宁一带,壁垒改观。正拟器械马匹,稍有头绪,决计渡河,惟虑蓟门单弱,请宿重兵。已特疏言之,再疏催之。(白冤疏)

  但是,袁崇焕的两次上疏,都没有引起崇祯皇帝的足够重视,派出的援军也被遣回。不幸的后果被袁崇焕言中了。

  己巳流年已无水局,久旱无雨。

  崇祯二年(1629)十月下旬,后金军队10万到达遵化城下,距京师不过二三百里。十一月初一日,京师*。袁崇焕的反应是立即命山海关总兵赵率教增援,然后自己也于十一月初五日率兵入关。按照当时总督京城防卫的大学士孙承宗的意见,明军应当拒敌于顺义、蓟州、三河一线,而不应退守通州、昌平。但是,袁崇焕先是没有设法阻截后金军队,接着又退守京城。十一月十六日,袁崇焕的大军到达京师广渠门外。这样,袁崇焕此举无异于纵敌深入,而京城内外的官民因此更受骚扰。一时间,谣言四起,说袁崇焕与后金有密约在先,是故意引后金军队入关的。这也是后来袁崇焕被处死时遗体被民众";抢食";的原因。皇太极及其谋臣范文程策动了除去袁崇焕的反间计,也许正是受当时谣言的启发。思宗对于袁崇焕的容忍与信任,伴随着宦官杨某的入告,肯定也荡然无存了。十一月二十日,满桂在德胜门,袁崇焕在广渠门,同时与后金军队开战。满桂退守德胜门之瓮城,而袁崇焕身先士卒,将皇太极逼退。二十三日,袁崇焕入城晋见皇帝,请求像满桂一样,辽宁兴城祖氏牌坊(思宗为表彰祖大寿、祖大乐的军功而建)

  可以让士兵入城休整,却遭到思宗的断然拒绝。思宗真不愧是一个猜忌之主,一方面对袁崇焕有戒备之心,一方面却在召见时脱下貂皮大衣为袁崇焕披上。用温情脉脉的面纱来掩遮自己的猜忌之心,思宗的做法令人想到不久前他除去魏忠贤的心机,真是让人叹为观止。可怜的是,袁崇焕却丝毫没有觉察。二十七日,袁崇焕击退了皇太极的军队,京师外围局势趋于平静。

  袁崇焕墓崇祯二年(1629)十二月初一日,思宗在平台召见了袁崇焕、祖大寿、满桂三人,着锦衣卫拿下袁崇焕。祖大寿是袁崇焕部将,遂节制辽兵,率部东返,离开战场。

  己巳流年乙亥流月天克地冲,水木一派,火土一派,命局中就形成乙木带领的曲直木局及亥水与庚辛金带领的土及巳火(长生金)相战,结果京师因为袁崇焕回守保住,却也使朱由检中招反间计。

  庚午流年1630年,立皇长子慈烺为皇太子。久旱,斋居文华殿,谕百官修省。5月,清兵败归。6月,米脂张献忠聚众起义。8月,袁崇焕因“咐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疑则斩帅”被磔刑(分裂肢体)处死。巡抚延绥副都御史洪承畴、总兵官杜文焕在清涧打败张献忠。

  流年庚午,官星透干破格,大运子水与流年午火相冲,寅午半合火局,形成命局强木盗泄弱水子,生旺火局,弱水敌旺火,久旱,赤野千里;官星庚金透干坐支午火,五月壬午,官杀入火旺之地,清兵撤退。 

  八月袁崇焕被磔刑:

  在崇祯二年(1629年)十二月初将袁崇焕逮捕入狱。囚禁审讯半年后,在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明思宗以“袁崇焕咐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及至城下,援兵四集,尽行遣散。又潜携喇嘛,坚请入城”罪名于三年八月碟(zhe)刑(分裂肢体)处死于西市,弃尸于市。行刑那天,袁崇焕毫无惧色,他被五花大绑,押上刑场,“刽子手割一块肉,百姓付钱,取之生食。顷间肉已沽清。再开膛出五脏,截寸而沽。百姓买得,和烧酒生吞,血流齿颊”,袁崇焕卒年四十七岁。(《石匮书》)。

  其妻妾兄弟流放到福建。《明史&;#8226;袁崇焕传》说:";崇焕无子,家亦无余资,天下冤之。";袁崇焕一死,辽东的战局更无人可以收拾。因此,当崇祯三年农民起义声势明显壮大后,明王朝从此便陷入内忧外患的双重困境之中。但是,思宗似乎从来就不会从失误中吸取教训。在此之后,他还曾密令孙传庭在崇祯十五年(1642)杀了李自成的同乡贺人龙,等于杀了一名在*农民起义中颇为悍勇的将领。贺人龙被杀后,农民起义军酌酒相庆:";贺疯子死,取关中如拾芥矣!";因此,思宗的多疑、擅杀,无异于自毁长城。 。。

袁崇焕与皇太极的宿命
袁崇焕(1584年6月6日-1630年9月22日),字元素(《明史本传》),一说字自如(《黄尊素说略》),汉族。生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四月二十八日。

  袁崇焕在行刑前,念出了自己的遗言:

  一生事业总成空,

  半世功名在梦中。

  死后不愁无勇将,

  忠魂依旧守辽东。

  袁崇焕的八字无时辰,以年月日断如下:甲申庚午甲戌,当日芒种节气在03:39:08交接,定庚午月大致正确,顺排大运辛未10…19岁、壬申20…29岁、癸酉30…39岁、甲戌40…49岁。

  虽然没有时辰,但袁崇焕日干是甲木,不论时辰是何时,以弱命论是大致可以判定的,因为甲木绝于年申、死于午月、养于戌日,地支午戌火局,只有年干甲木比肩,无论时辰是使甲木最旺的寅卯时还是生甲木的亥子时,或是时干生甲木的壬申癸酉时,弱命是可以确定的,分析如下:

  生于丙寅时,寅午戌三合火局,日主甲木身弱无疑。

  生于丁卯时,卯戌合化火,日主甲木仍然身弱。

  生于壬申时,申为甲木绝地,用壬水滋生甲木,壬水化解庚金克伐及旺火泄身,一物两用,很是吉利,但日主仍是弱命。

  生于癸酉时,同理于申时,癸水雨露较壬水江河之水弱小很多,甲木仍是弱命无疑。

  其他时辰对与甲木均是无助,故此断定袁崇焕是身弱之命。

  已知袁崇焕甲木弱命,庚申金一派,午戌火一派,形成食伤制官杀的格局,若形成食神制杀或伤官佩印或杀印相生的格局,均可成为一人统御万人的出身文官而领军的将军命理。从其人生几个重要的时间点来看:

  1、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袁崇焕中三甲第四十名,赐同进士出身,授福建邵武知县。大运癸酉流年己未这年利考学,有了进士身份。

  2、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袁崇焕被朝廷任命为福建邵武知县。大运癸酉流年庚申这年有了国家任命的七品官职。

  以上时间窗口看,袁崇焕甲木用神为壬癸水非常明显。

  3、邵武知县袁崇焕任职不久,遵照朝廷的规定,于天启二年(1622年),到北京朝觐,接受朝廷的政绩考核。他在京之机,深感关外局势空前严重的态势下,单骑出关,巡视形势。《明史&;#8226;袁崇焕传》记载:

  天启二年正月,朝觐在都。御史侯恂请破格用之,遂擢兵部职方主事。无何,广宁师溃,廷议扼山海关,崇焕即单骑出阅关内外。部中失袁主事,讶之,家人亦莫知所往。已,还朝,具言关上形势。曰:“予我军马钱谷,我一人足守此!”廷臣益称其才,遂超擢佥事,监关外军,发帑金二十万,俾招募。

  在失陷广宁的第四天,御史侯恂慧眼识人,不泥成规,题请破格擢用袁崇焕,具疏奏言:“见在朝觐邵武县知县袁崇焕,英风伟略,不妨破格留用。”

  明天启帝采纳侯恂等的建议,授袁崇焕为兵部职方司主事,旋升为山东按察司佥事、山海监军。

  大运癸酉流年壬戌,北上遂为皇家重用也是用神到位使然。

  分析到此我们已经非常清楚了:庚辛申酉是敌我者是敌人,可以解释为后金政权;壬癸亥子水甲乙木是用神;寅卯会化火与午戌、丙丁一起,身强时以火敌金,食神制杀,就会战功显赫,功成名就,如果身弱烈火盗气,与金克泄交加,就会出现金伐弱木强火焚烧,死无葬身之地。

  下面的流年更是说明如是:

  大运癸酉流年癸亥,天启三年(1623年)春,孙承宗令袁崇焕抚哈刺慎各部,令其移出八里铺至宁远,收复二百七十里(《孙承宗年谱》)。孙承宗初令祖大寿筑宁远城,九月又令袁崇焕和满桂前往,袁崇焕定城规模,令祖大寿等督建城。天启四年(1624年),宁远城竣工,逐成关外重镇。

  大运甲戌,甲木比肩与原命局双甲形成森林,表面甲木不弱,但运无壬癸水生扶,地支戌为火库联合午月,火势更旺,申戌暗供酉,金气不弱,比较三方力量火>;金>;木,甲木是最弱的一方,甲木弱势如果用兵以弱胜强,以少大多,必须用借火攻金,这是下策,因为无壬癸水印生身泄金制火一物两用,只好用火敌金,子来救母,但命局本来火旺,敌金同时也容易*烧身。

  大运甲戌流年甲子,天启四年(1624年)春,孙承宗上疏言“宁远可战可守”,又说“愿用崇焕指殚力瘁心以急公”不愿用“腰缠十万之逋臣,闭门颂经之孱胆”,帝听之。

  九月,袁崇焕马世龙等携兵一万两千巡边广宁,叙劳进兵备副使,继又升至右参政。同年,袁崇焕父病故,袁崇焕两疏请辞,不许。

  偏财为父,为戊土,大运甲戌流年甲子加之原命局两甲木,四甲天干,强木比劫财气,月柱庚午天克地和大运甲戌,甲子流年天克地冲月柱庚午,提纲门户引动,强木劫土财父亲病故可知。

  甲子流年,甲木得比助,得正印子水,升至右参政。

  流年乙丑,天启五年(1625年),孙承宗,遣兵分驻锦州松山杏山等城,同年,因柳河之战,孙承宗屡次遭参,请辞。十月,兵部尚书高第经略辽东。

  乙木弱木无助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