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精彩来自作为 >

第13章

精彩来自作为-第13章

小说: 精彩来自作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恋色不迷最为高,不义之财不可取,有气不生气自消。”另一首是:“不必仲秋月也明,不必清明花也好;朝中官大做不尽,世上钱多赚不了;请君细点眼前人,一年一度埋荒草;草里高低新旧坟,清明大半无人扫。”有些人欲望恶性膨胀,有的贪恋金钱,肆无忌惮;有的贪恋美色,声色犬马;有的贪恋官位,寡廉鲜耻,到最后,则是纵其欲而毁其心,败其身,堕入“如蛾扑灯,焚身乃止”的可悲下场。

  “烦恼不过情与钱,矛盾不过名与权。”制欲首要制住权欲、钱欲、色欲:

  一要制钱欲。金钱能体现价值,但价值不仅仅是金钱。有人总结道:“人不可能把钱带入坟墓,但金钱可以把人带入坟墓。”人挣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但更好地生活绝不是为了钱。钱只是人们生存和生活的物质基础,但绝不是幸福和快乐的本意。春秋时期,宋国有个富人非常崇拜宰相子罕,为表达自己的仰慕之情,将家中一块稀世宝玉送到子罕处。子罕一见这块玉,实是罕见的稀世之宝。但他还是还给了送玉人,他说:“这块玉确是宝物,但这是你的宝,而不是我的宝,我是以不贪为宝,我们各自有自己的宝,何必贪求别人的宝呢?”子罕以不贪为宝的故事,留传了几千年,也给后人留下了清廉之宝。安德鲁&;#8226;卡内基说:“一个人如果到死还很有钱,是一件可耻的事。”钱对人无疑很重要,但钱对人也非常有害,近些年落马的大小官员,绝大部分都与钱有关,都是钱惹的祸。“钱迷眼睛会发昏,官迷心窍会作恶。”谁不能战胜钱的诱惑,谁就会被钱烧死。我们应懂得:“儿孙胜于我,要钱做什么?儿孙不如我,要钱做什么?”

  二要制色欲。“饱暖思*,饥寒起盗心”。色欲人人有,能制者为君子。近些年,*场所、*书刊、*录像多了起来,社会上又上演了许多的*交易、“美人计”、*诈骗、*陷阱等,毅志不坚定者,手中有权、有钱的人,多成了*的攻击对象;那些落马的贪官,好像无一例外,都与*有关。*是温柔的陷阱,是一把杀人不见血的刀,因此,能抗住*诱惑的人,才是毅志坚强的人,要时时警惕:“利剑不可近,美女不可亲;利剑近伤手,美女近伤身。” 

  三是制权欲。权力,是地位的象征,是成功的标志,但是,“得其所利,必虑其所害;乐其所成,必虑其所败。”权力是把双刃剑,既利己又害己,既利人也害人。想有权并无可挑剔。然而,掌权是为了什么,怎样去掌权?都应有一个正确的态度。有些人不考虑自身的条件,一味地想有权,还有些人利用不正当手段去捞权,这种人目的不纯,既使当了官,有了权,也不会是好官。在当官的队伍中,大部分是经过层层推荐、严格考核、凭着能力和水平走上来的,但也有极少数人是混进来的“南郭先生”,他们“派头象省长,语调象市长,水平象文盲,能力象班长”。当官为民该鼓励,若当官为私就不好了。当官掌权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利用正确的途径,当的问心无愧,当的让人心服,同时还要顺其自然,不要为当官而当官。

  “观身观心观自在,难舍能舍大智慧”。肯于放弃是制欲的最好途径,放弃是一种智慧,人生有舍才会有得,不想舍的人通常什么也得不到。失去青春,得到成熟;失去时间,得到知识;失去夏天,得到丰收。人生就是这样因失去而美丽。维纳斯由于少了一只胳膊,才能在千百年中保持她那美丽的荣誉。古时候,一个国王给7个女儿每人买了100个漂亮发夹。有一天,大女儿的发夹少了1个,于是便去拿二女儿的,二女儿又去拿三女儿的,直拿到七女儿,七女儿无处再拿,只好忍受了。不久,邻国的一位王子来提亲,手里拿着一个发夹,点名要与发夹的主人成亲,国王让女儿们把发夹都拿出来,看谁少了一个发夹,结果,只有七女儿少了1个,于是七女儿便被选中了。原来,那只丢了的发夹是被一只百灵鸟叨到了邻国,邻国王子由发夹的漂亮联想到了主人的美丽,所以才来找理想的姑娘。七女儿因失去1个发夹,而成就了一段美好的姻缘。要想制欲,就应有敢于舍的胸怀,不想舍之人,也是必贪之人。

  “家有黄金千吨,一日不过三顿;家有千间房,晚上一张床”。“储水万担,用水一瓢”。

  “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

  “慎则祸之不及,贪则灾之所起。”“欲海无边,以淡泊作舟则可渡;人生有涯,以事业为路则可达。”

  3.慎言

  “有道德者必不多言,有信义者必不多言,有才谋者必不多言。” 

  “多门之室生风,多言之人生祸。” 

  “苦甜下咽不觉,是非出口难收。”

  “是非只因多开口,烦恼皆为多出头。”

  《菜根潭》中说:“口乃心之门,守之不紧,泄尽真机;意乃心之足,防意不严,走尽邪蹊。”

  “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多言不如多知。”因为:“多言取厌,虚言取薄,轻言取侮。”所谓慎言,就是说话要谨慎,无论在任何场合,都要做到“言必适时,言必适情,言必适度”。

  出言听语都应谨慎,因为“舌是利害本,口是祸福门”。《易经》中说:“产生乱的原因,语言是阶梯。国君在语言上不缜密就会失去大臣,大臣在语言上不缜密就会失去生命。”

  疾病往往是因为饮食不慎而引起,祸患则因为言语不慎而招致。因此说,“处世戒多言,多言必失。”庄子曾说:“两方都高兴就会有很多过分夸奖的话,两方都愤怒就会有很多过分指责的话。”

  杰出的人不一定能言善道,胸有成竹而沉默不语的人才会让人回味无穷。做事不能随心所欲,说话不能口无遮拦,“言必有防,行必有检,”不必说的话不说,需要说的就一定说得恰当;不必做的事不做,需要做的事就一定要做成。孙膑的老师鬼谷子曾教导弟子:“口是心的门户,心是灵魂的主宰。意志、情欲、思虑和智谋都由这个门户出入。”因此要“守口如瓶,防意如城。”

  “谨发怒里性,慢发言中言。”清代曾国藩曾提出来:“立言有六禁:不本至诚,勿言;无益于世,勿言;损益相兼,勿言;后有流弊,勿言;往哲己言,勿袭言;非吾力所及,勿轻言。”这就是“君子慎言”的要求。

  “言多必失,言多必思,言多必施。”说话本是人的基本功能,是人与人交流的直接方式,利用好说话,可以做大事,取得事业发展,而利用不好语言,又可惹祸招灾,古今多少人死伤在舌头下面。

  智者把一切看在眼里,傻瓜把一切挂在嘴边。大凡有智慧的人都少言寡语,不多说,不乱说,不逞口舌之利。而有些浅薄之人偏偏爱说,知道的说,不知道的也说;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也说,自以为见多识广,口齿伶俐,殊不知别人都在嘲笑他的无知。在酒桌上、茶桌上、牌桌上更是口若悬河的地方,借着酒力,把自己表露得淋漓尽致,更可惜的是,酒后之言是惹祸最多的。“欲人不闻,莫若不言;欲人不知,莫若不为。”宋太祖赵匡胤早年曾要过饭,当过和尚。做了皇帝后,非常忌讳别人说起这事。一天,与他一起要过饭的儿时朋友来看他,酒后吐真言,把赵匡胤小时候的事都说了出来,把赵匡胤气得七窍生烟,下令将他杀头,后经人求情,免去一死,但割去了他的舌头,一句话招来灾祸。

  “愚人的心在其嘴上,智者的嘴在其心上。”行为可以看出做事能力,言谈可以察知品德修养。员工认识领导一般从两件事上看,一是看做事,二是看说话。领导在台上讲话,台下数百人在为他打分,看他说的在不在理,有没有水平。领导做的事员工不一定都知道,但说的话会传遍所有员工。从这一点上看,领导干部的说话非常重要。领导干部尤其要“言顾行,行顾言,”“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赠人以言,重于珠玉;伤人以言,甚于刀剑。”忍一言,息一怒;绕一着,赢一步。话语虽轻,份量不轻,对朋友、对亲人、对同事,在他困难或困惑的时候,一句良言可能使他顿开茅塞,走出困惑,也有可能改变他的一生。但若在关键的时候、关键的场合、关键的人面前,一句伤人的话,足可以致人死地,至少伤人不轻。“人生丧家亡身,言语占了八分。” 不必说而说,是多说,多说易招怨;不当说而说,是瞎说,瞎说易惹祸。“宁伸手扶人,莫开口伤人”;“开方便之门,闭是非之口。”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上天赐人以两耳两目,但只有一口,欲使其多闻多见而少言。”

  “*不在谈峰胜,袖手无言味更长。”太阳不语,自是一种光辉;高山不语,自是一种巍峨;蓝天不语,自是一种高远;大地不语,自是一种广博。说话是艺术,是生活,把握好说话分寸可保平安。

  “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 

  4、识度

  人生智慧千万条,但最重要的一条是“凡事皆有度”。

  所谓“度”,就是用某种标准为参考,来平衡和把握最佳的分寸,达到最佳、最为适宜的水平。“度”是人生的大学问,能把握好度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和俊杰。

  “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祸固多藏于隐形,而发于人所忽。”能做长久平安的人,不是祸到眼前方才解决,而在祸患还未萌发、还在无形之时,就己看到和想到,提前做好预防。

  “做事惟求心可以,待人先看我何如。”勿以己长而显人之短,勿因己拙而忘人之能。有深谋者不轻言,有奇勇者不轻斗,有远志者不轻进。掌握好立身之度,做事之度,进退之度,取舍之度,可能是人生智慧的最高点。历史上功高位显、而又能全身而退、得以善终的,莫过于张良、范蠡和曾国藩了,他们之所以能保全自己,在于他们的智慧,能审时度势,适时进退,把握好了一个“度”字。

  “知进退之理,免遭罪之苦。”《老子》第九章中说:“功成身退天之道。”《后汉书&;#8226;李固传》中说:“功遂身退,全名养寿,无有怵迫之忧。”“进退适宜,取舍得当”是智慧的最高境界,军事上的进退自如意味着主动,仕途上的进退自如表现着洒脱;行路中的进退自如象征着自由。在下象棋中,素有“丢卒保车”之法,为什么要丢卒保车呢?因为卒只能进而不能退,而车则有进有退,进退自如,自然它的作用就多,价值就高。可见,能进能退的方显其活力和价值,人生如只知进不知退,必招来祸患。

  前人从来没有对“度”给出一个界限,实际上也无法界定,因为时不同,事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不同,也就无法统一了。总的就是要因时制宜,因事制宜,因人制宜,因地制宜。比如孟子所说:“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还如“受恩深处宜先退,得意浓时便可休”;人要很好地安身立命,就要“知时、知难、知命、知退、知足”。也就是:“工作随心,生活随意,为人随和,办事随机,交友随缘。”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