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重金属 >

第16章

重金属-第16章

小说: 重金属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进而越挫越勇勇往直前畅所欲言:我感觉做一件心中想做的事情,而且是非做不可,如果有希望就是有门,假如丝毫没有办法就是没门。

  看来师父的先进性教育被我的漫不经心的回答给敷衍过去,然而其中有些师弟却不可避免地被我的犹如平地一声惊雷的腔调给雷到了。

  师父示意我到此为止,就此打住,让我坐下。

  又有一师弟彬彬有理,发自内心的起身对答:师父,弟子以为,门乃一个人勉为其难或是一些人无法左右的事件和难以预料的事故不小心被全天下的人都知道而嘲笑,其实质最终乃为一突发公共事件。

  小师妹不想被埋没,继而又奋起争鸣:那大门当作何解释?

  此弟子巧舌如簧,对答如流,曰:社会现象!

  另一师弟扪心自问,展现书生意气,慷慨陈述:一传十,十传百,飞鸽传书,然后便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举世哗然。

  我心生答非所问之感,终将不与其争锋。我心想,“举世”是怎样一个“新概念”?那记忆里当年的那个书生所创立的*门,算不算得是应运而生?

  小师妹似笑非笑,表情温暖。

  我此时感觉若是就一个女孩子的容貌而言的话,笑的确比哭要好看许多。

  其它弟子正襟危坐,细心聆听。

  书院里的其它师父和夫子正在教导更高一级的门生于其它方堂,弟子冗杂,不相往来,少有耳闻,近乎被遗忘,何足挂齿。岳秀书院,师父最大,大好于杂。一个好师父可以带出一帮好徒弟,足矣。师父不也曾断言,日后我们必是桃李满天下嘛!

  黄天厚土,承蒙惠顾。

  我的感慨在智者看来是庸人自扰,没有必要。

  师弟们谓之我这个大师哥为庸中佼佼。

  小师妹心怀坦然,谓我是颖慧少年。

  我误听“颖慧”为“*”,还以为小师妹性情大变心思也随之散漫,欲抽身离去,临别时还应当不忘讲一句我就是我之类的套话或是本不幽默的笑话来刺激我,再然后出人意料的说:其实我不想走,其实我想留在你心里一生一世这样的甜言蜜语来抚慰我创伤,在此我又应该忍辱负重,还是如释重负?

  无忍则无为,无耐则无成,一切皆由我意淫!然我朝人人都有一颗意淫的心,恐念有贼心没贼胆,所以貌似死心塌地,貌似一心一意。人应当要自信不自负,拒绝自欺欺人。得此心境,谈何容易?

  所谓的思想感情于我如遣词造句,总是异想天开,天马行空。我心中的光辉岁月比历代皇宫大殿更加金碧辉煌。

  人不可貌相,人人都怀有自己的理想;我是家严家慈心中的希望!师父是我的师父,其它师父按说也是我的师父,我自然不能欺师灭祖!小师妹是我的小师妹!我的师弟如今还是我的师弟,前提是只要我们还一起呆在这个岳秀书院里。

  可是,在我心中,书院并非我长久地归宿,它在我心里也只不过是一个过渡,是一个顺其自然的过程,当然也是其他弟子的过渡。年复一年,我的心境总是卓尔不群的那么超前。而如今的现实情况又是什么?岳秀书院算是我们这群孩子——不,在书院里我们称呼我们是一帮弟子——的幼稚园,因为在世人看来,我们比他们单纯,他们比我们丰富,纵观一个朝代带给我们的启示录便是这比我们的想象还要复杂,简直就是超乎想象的。单纯有时是人的一种心境,有时只是一种表象,只是貌似,而实际情况往往是背离单纯,奔向复杂,人复杂了,口口声声说的单纯便是掩人耳目,其实是貌合神离。

  小师妹看好我的是不是我的内在,是不是觉得我很单纯?是纯粹的单纯,不是装腔作势的单纯?

  我认为我有的只是明媚的忧伤,忧伤的单纯!

  我所欣赏的小师妹的魅力是什么?是天生丽质,是妩媚多姿?也许是我心中所奢望的那份“遗失的美好”吧?我无法预知我们的结局和将来,我也不曾设想我们能“今生共相伴”。我只要在将来回首现在,脑海里还能记忆犹新的定格小师妹的甜美微笑就是莫大的美好。只要记住我有一个芳名和爱称叫阿娇的娇媚的小师妹我也可以看作是善始善终。

  阿娇这个名字,叫起来就美好,听起来就*!

  那些关心的,不关心的,一直在等待中。

  不知小师妹能否产生共鸣?她有怎样的心思?我想绝非只是一心要把喂养在悠乐园里的外人并不知情的那两只孔雀养到一见到她就自然而然的孔雀开屏那么简单吧?与我,与岳秀书院,与其他同窗,还有其他我尚不了解的闺中密友,与这个朝代,与她心中的未来,小师妹该如何演绎她的故事,所有人不得而知。以我之见,小师妹以她的个性和想法,绝对不甘沦落为“女流之辈”这样一个货色,所谓的才貌双全也只不过是用来附庸风雅而已。作为除了小师妹之外的我们虽然依然名声微乎其微,然而微小的我们没有脱离我朝猥亵的现实和实际的遭遇,我们可以一起笑傲尘世,我们也可以流连忘返于尘世的某个地方,只不过我们比常人表现得要有那么一点清高,还是自视清高。我们一致认为:凡事不怕痴心,就怕痴情!

  张老伯整天做饭,忠于职守,始终认为身在岳秀书院,青山绿水,环境幽雅,气息迷人,有归隐的神秘之感和清净之心。在这里,无论朝廷出现什么情况,民间掀起什么风浪,大可不必过分地悲伤,因为读书人是有思想境界的一类人,倘若把书院里的一群人的思想境界聚集在一起,似乎可以兼容并包世间万象。可是总有意料之外的一些事情让人摆脱不了,忧心忡忡。

  我觉得自己应该先入为主,博采众长,打造全新的自我,包括我身上的一身装束,我要着一袭白衣,显出一身正气,做白面书生,随风奔跑,自由是我的方向。我在想,我时至今日,都不曾赠送给小师妹一件玩物或是饰物来投其所好,而且我还没有遗失了所谓的美好,真是美好!

  ……

  这时师父冷不丁的一句话“浪荡学子,胸无大志” 猛然间打破我内心的心境,顿时心乱如麻。

  这是再熟悉不过的声音,犹如穿云裂石一般传来,是那么地义正词严,再看看师父,深情肃穆,只觉得我脑海里空白一片,心中茫然一片。

  师父正在训诫一个纨绔弟子,我暗暗庆幸此刻卓然而立在他面前的不是我,我于书房听师父授课,一如某些弟子的一些做法,一时竟然心不在焉,驰心旁骛,一切都只是发生在顷刻间,还是在师父的眼皮底下。

  然而我出于对师弟的一时的同情,想为他两肋插刀也还不至于,至少眼下可以帮他解围,我遂起身向师父问难:师父,弟子有一事不明,徒儿想深入的知道何谓佛门?

  师父稍微缓和了一下气息和口吻,不骄不躁,以垂反范后世之仪态,俨然圣僧开坛布道,谆谆教诲:依为师之浅见,佛门乃信念所存。四大皆空,自在人心。佛经所云,众生是未觉的佛,佛是已觉的众生。清净佛门,无处不禅,德业兼修,禅拳归一。

  我直感慨,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我又锲而不舍的发问:那弟子当如何应对?

  师父不辞辛苦,言辞恳切,说:心像佛门,身入院门,真善美乃不二法门。

  我如此感慨,叹为观止。:佛学不分家,学而知教,学海无涯,佛法无边。

  我钦佩师父博学多闻,博闻强识,学识渊博。我羡慕师父广交天下志同道合之学士,四海之内皆兄弟,五湖各处结情谊。此外还有不可忽视的是,我们都已经一致认为,晨璐小师妹可以看作是我们大家的同好。

  课下,小师妹追问我:在渊园听我爹的“演讲门”,你还明知故问什么是佛门,你说,你是何居心?

  我无心作答,只淡淡说到:聊以*。

  小师妹凸显诡秘的神态,嘴角掠过一丝不经意的微笑,正是我所迷恋的那种微笑,越发迷人,甜甜的说:莫非……莫非你想走后门,寻门路——你想皈依佛门?呵呵!

  听罢小师妹不着边际的话,和爽朗的笑声,我联想到了我的家慈,她在我心中绘出我的形象:我是爱而不哀,伤而不殇,看不破红尘,离不开女人的那种人。由“那种人”可想而知,我还有同类,一如我的家严,正应了有其父必有其子这样一句话。

  多年以来,家严家慈伉俪情深,相濡以沫,也算夫唱妇随了。我的家慈风韵犹存,不失大家闺秀的本色和秀色可餐的姿色以及秀外慧中的特色,独显无微不至,持家有道,谓之“巧妇”其实也不为过。由此我还想到了,我开蒙初期曾赋诗赞母,母爱至深,没齿不忘,诗有心声,字短情长。

  冥冥中,我猜想,我那飘忽的虚无的一世英名怕是付诸流水,随美人迟暮了。一世英名如同钱财,都是身外之物,钱财是实物,英名是遗物。我慨叹,英名一世终虚空,古往今来各不同。

  我回复小师妹:我很蠢蠢欲动,你很跃跃欲试,我们合在一起,那便只有默默无闻。

  听罢,小师妹含情脉脉的看着我,心里在回味“默默无闻”。我在想象“特长”一词,一想想到了床榻上。我看看小师妹,心里直发慌,莫名其妙的。

  然后小师妹长话短说:这种话你都讲得出来?

  我一时猜不透这话中之意是出乎意料的惊喜,还是意想不到的惊奇,还是话中有话?

  我发现自己如果专注于一件事情,时间是有可能被忽略的,这是一种另类的态度,还是别样的空虚?

  春暖必将花开,四季必然轮回,这是亘古不变的规律。有时世人遵循了规律,有时却又将其忽略不计,模糊了心境。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9

  是夜,我辗转反侧,终将入梦。

  我觉得我应该仰慕名人,跟各个存世的名人谈论诗文,发现新闻,产生绯闻,然后,没了下文。在不觉间让众人生出疑问,成为当朝书院中少有的悬疑,悬念不断迭起,情节越加曲折,屏弃败笔,伏笔更是丛生,这就是私生活。

  凡人跟名人只一步之遥,却又咫尺天涯,虽然只存在闻名程度的差异,闻名程度的不同,相伴而生的则是非一般的感觉和不走寻常路。名人,生活有你添精彩。名人,你有一个人生;凡人,你有一个人名,而庸人则不同,庸人普遍不会有人情和人性。

  我于是小人得志,人小而有名气,沾沾自喜,不折不扣的,正是年少有为的写照。

  我迫切的希望,梦想照进现实。

  一日,益城的官府派差役前来书院禀报,并拿出官文递于师父,原来事情是这样的:朝廷已经订下吉日在京城要举办盛大而隆重的一展才华的群英会,这次破例,所谓的天才少年和年轻才俊也可入围。

  想必那份官文应该相应地介绍了比赛事项。

  成年的和小有名气的文人自然不用细说,这其中有没有潜规则他们也心中有数,其实大家更为关注的自然是年轻一代。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但是,为了更好地体现出或者至少表面上放眼看过去都是公平公开公正的和谐氛围和真正的年少有为,必须经过全朝范围之内的层层推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