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中国人史纲 >

第14章

中国人史纲-第14章

小说: 中国人史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妲己的故事,直到纪元后十五世纪,才产生许仲琳写的文学价值很低的小说《封神榜》。子受辛的叔父子胥余于朝歌陷落时,逃到朝鲜半岛,建立朝鲜的第一个王朝,称箕子王朝,也称箕子朝鲜。随着子受辛之死,商王朝灭亡,立国六百六十二年。子受辛被称为纣帝,即残害忠良的君主。他的罪状跟夏王朝亡国之君姒履癸的罪状,像是从一个模子浇出来的,当然也可能真是如此。不过,炮烙酷刑是姒履癸发明的,已登记有案,宣传家大概一时情急,忘了六百年前的往事,又教子受辛再发明一次。十  周王朝封建制度姬发建立周王朝,定都镐京(陕西西安西),抛弃“帝”的称谓,改称为“国王”,被人们尊称为“天王”,这显示一个迥异于前代的新时代的开始。——姬发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国王。周王朝初期的文化程度很低,所以对商王朝大多数的意识形态,尤其是祖先崇拜,在相当尊崇的态度下,都承袭下来。但对商王朝的遗民,却是一付狰狞的面目。只有一小部份,即居留朝歌(河南淇县)的那个贵族支派,命子受辛的儿子子武庚继续担任首领,迁回他们祖先的老根据地商丘(河南商丘)。其他散居各地的商王朝的遗民,却没有这种好运,他们的财产被没收,男女老幼全部沦为颈子上系着绳索的奴隶。周王朝的社会结构,分为四个阶层,如同下表:国王高高在上,当然最为尊贵。其次是贵族,包括诸侯(封国君主)、卿(政府最高级官员)、大夫(政府次高级官员)、士(武官)。再其次是平民,即自由民,被称为“庶人”。最低一级是奴隶,即商王朝遗民跟其他被征服的部落或俘虏。任何国家的奴隶都是悲惨的,中国的奴隶亦然。他们是人类中最不像人类的动物,身体和生命都没有保障。阶层间的界限,不但是绝对的,也是庄严的,不允许逾越。这是周王朝从商王朝继承下来的事物之一,周政府除了用法律控制这种形态外,还特别制作礼教——若干世纪后,又称为名教,用教育的方法,以分别贵贱,使贵族永远是贵族,平民永远是平民、奴隶永远是奴隶。使奴隶们以及平民们了解,如果不安份守己,企图逾越已定的界限,不但违犯了法律,要受严厉的制裁;同时也违反了礼教,要被人所不齿。在这种社会基础上,周王朝创立了它的封建政治制度。封建政治制度的形态是,由元首分封贵族到各地建立封国,统治平民和镇压奴隶。周王朝的国王先以首都镐京(陕西西安西)为中心,沿着渭水下游和黄河中游划出一块广大的土地,称为“王畿”,由国王直接统治。而把王畿以外的所有土地,全部分封。封国的面积很小,二十个或三十个封国联合在一起,也没有王畿大,所以中央政府对封国可以完全控制。诸封国像群星捧月一样,环绕拱卫着王畿。封国君主对封国内的平民奴隶,具有绝对的权力、对国王则每年到首都觐见(入朝),用进贡代替赋税。当中央政府征兵从事战争时,封国君主有率领部队,听候调遣的义务。封国君主,绝大多数是国王的亲属,第一任国王姬发征服了商王朝后,迫不及待地就大肆分封起来,凡是姓姬的亲族,只要不是疯子和白痴,每人都分到一块土地和一群奴隶,如姬昌的儿子姬爽,封到燕国(河南郾城,后迁至北京)。少数是建立功勋的官员,如周兵团总司令姜子牙,封到齐国(河南南阳西,后迁至山东淄博东)。第三类是由于政治上的原因,对不能征服或不能消灭的部落,就封他们酋长一个不费一文钱的爵位,安抚他不要捣乱,如夏王朝的后裔封为杞国(河南杞县),姬轩辕的后裔封为黄国(河南潢川),伊祁放勋的后裔封为唐国(山西翼城),姚重华的后裔封为陈国(河南淮阳)。从此,部落一词逐渐消失,都变成了封国。但我们必须记住,在前十二世纪周王朝初期,封国跟部落没有区别,一个简陋的土屋土墙的小院子,就是封国君主的皇宫。封国的地位平等,直属于中央,谁也管不了谁。但封国的面积并不一样大小,国君的爵位也有高低。爵位,是周王朝新生事物之一,共分为五级:“公”、“侯”、“伯”、“子”、“男”。当时总称所有的封国君主为诸侯,即很多侯爵之意,大概封侯爵的人特别多的缘故。五级之下,又有第六级“附庸”,附庸的土地更小,不属于中央政府,而属于附近较大的封国。我们用下表说明这种形势:封建制度最重要的问题是权力的继承,中国大概至晚从纪元前十二世纪起,就实行诸子均分制度。父亲遗留下的财产,每一个儿子都有一份。但父亲遗留下来的如果是一个不能均分的宝座,或是一个不能均分的世袭爵位,只能由一个儿子继承时,问题就发生了。必须有适当的方法解决,才可以保持国家和家族的完整。否则的话,每一个国王或每一个有爵位的贵族死亡,都可能爆发一次骨肉残杀,因而导致国家和家族的崩溃。周王朝的解决方法是宗法制度。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制度,儒家学派的学者往往穷一辈子的精力,都弄不清楚它的细节。但如果一定要用一句话表达的话,我们可以说,即“嫡子继承制度”,也可以称为“亲属等差递减制度”。那就是以母亲的身份和出生的先后,把所有的儿子划分为“嫡”、“庶”。划分的标准,用下表举例说明:诸子的“嫡”、“庶”既然分明,宗法制度规定:只有嫡长子才是唯一有权继承国王或爵位的人。庶子即令比嫡长子年龄大,比嫡长子有才能,都不能继承。嫡长子即令是一个白痴或神经病,宝座也只有他的屁股才能坐。这个继承法案,可归纳为两句话:“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假使嫡长子死亡,则由嫡长子的嫡长子(即嫡长孙)继承。所有庶子固然不能问津,即令同母的胞弟嫡次子也不能问津,除非嫡长子无后。嫡长子继承之后,庶子并不是全被逐出家门。他们仅只不能坐到金銮殿上称孤道寡而已,但他们可以得到次于宝座的爵位。在术语上,嫡子是“大宗”,庶子是“小宗”。再用下表显示它们的全部关系位置:宗法制度最大的功能是,为继承顺序,提出一个可行的标准。它虽然不能根绝阴谋、流血和战争,但它至少已成功的阻止或避免更多次的阴谋、流血和战争。这个宗法制度,被此后历代王朝所接受,一直到二十世纪清王朝覆亡,才跟着消灭。它的力量控制中国社会达三千年之久。十一  瓶颈危机夏王朝和商王朝建立的初期,都曾爆发过致命的政治灾难。夏王朝第五任君主和商王朝第三任君主时,也就是,当夏王朝开国后六十年左右和商王朝开国后四十年左右时、夏王朝政权接连被后羿和寒浞夺取,商王朝政权也落到伊尹之手。结果虽然传统的当权人的后裔取得胜利,但已经杀人千万,血流成河,而且这些后裔并不一定十拿九稳的可以得到胜利。中国历史上每一个王朝政权都有这种类型的场面。这使我们发现一项历史定律,即任何王朝政权,当它建立后四五十年左右,或当它传位到第二第三代时,就到了瓶颈时期。——所谓若干年和若干代,只是为了加强印象而设,当然不会有人机械的去解释。在进入瓶颈的狭道时,除非统治阶层有高度的智慧和能力,他们无法避免遭受到足以使他们前功尽弃,也就是足以使他们国破家亡的瓶颈危机。历史显示,能够通过这个瓶颈,即可获得一个较长期的稳定;不能够通过或一直胶着在这个瓶颈之中,它必然瓦解。发生瓶颈危机,原因很多,主要的是,王朝建立伊始,人民还没有养成效忠的心理惯性作用。新政权就好像一个刚刚砌好的新砖墙,水泥还没有凝固,任何稍大的震动都会使它倒塌。一旦统治者不孚众望,或贪污腐败,或发生其他事故,如外患内哄之类,都是引发震动的炸药。不率众望往往促使掌握军权的将领们兴起取而代之的欲望。贪污腐败则完全背叛了建国时的政治号召,跟当初赖以成功的群众脱节。外患内哄之类的伤害,更为明显。周王朝的瓶颈危机于第二任国王姬诵即位后出现。纪元前一一一六年,第一任国王姬发逝世,儿子姬诵继位,只有十二岁,还不能主持政府,由他的叔父姬旦摄政。姬旦是一个非常有才能的政治家,周王朝一切礼教和政治制度,包括前节所叙述的那些宗法制度之类的各种事项,据说都是他一手制定。他摄政后,把十二岁的侄儿挤到一旁,而自己以国王自居,这自然引起贵族的猜疑,认为姬旦终于会把侄儿杀掉。远在东方新被征眼的土地上,有四个最强大的封国,联合起来反对他。这四个封国是;一  管国(河南郑州)国君姬鲜(姬发之弟)二  蔡国(河南上蔡)国君姬度(姬发之弟)三  霍国(山西霍州)国君姬处(姬发之弟)四  殷国(河南安阳)国君子武庚(子受辛之子)姬鲜等三人是姬发特别分封的三个封国的国君,拥有强大兵力,组成一条互相呼应的防线,防范并监视商王朝的残余子武庚,称为“三监”。可是现在三个监视残余敌人的封国反而跟残余敌人结盟,子武庚当然非常高兴周王朝发生内战,他希望打得越厉害越好。三监把武器发给子武庚,又联络附近一些始终未被周王朝征服的奄夷部落(河淮平原)、淮夷部落(江淮平原),起兵讨伐姬旦。他们声势浩大,以致周王朝的东方疆土全部陷落,人心恐慌,中央政府动摇。姬旦只好作孤注一掷的亲征,天老爷保佑他,自纪元前一一一五年,到纪元前一一一三年,经三年苦战,终算把“三监”联军打垮。子武庚跟姬鲜被杀,姬度被贬窜到蛮荒地区,姬处被废为平民。——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被废为平民”的惩罚,即从贵族阶层开除,剥夺掉一切只有贵族才有的特权。降为平民,在宗法制度中的严重性,仅次于砍头。瓶颈危机结束,姬旦乘胜加强在东方的统治力量。纪元前一一○九年,姬旦把他所得到的新奴隶——再度失败的商王朝遗民和奄夷、淮夷俘虏全部迁到黄河以南,洛水以北地区,兴筑两个相距二十公里的东西双子城,东称王城,西称成周——也称洛阳,城筑好后,即用这批奴隶开垦荒地,他们被称为“殷国顽劣的奴隶”,颈子上的绳索恐怕要系一个很长时间。然而,就在洛阳筑城时,十九岁的国王姬诵向他那劳苦功高的叔父姬旦下手,剥夺姬旦的一切权力。两年后的纪元前一一○七年,姬诵又将有所行动,姬旦星夜向东逃走,投奔他儿子鲁国(山东曲阜)国君姬伯禽,又是两年后;纪元前一一○五年逝世。十二  纪元前十一世纪本世纪(前十一)是周王朝最富强的时代,史籍上说,全国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四十年间,民间连普通轻微的诉讼纠纷,都没有发生。不过,在对外战争上却倒了大霉。就在本世纪(前十一)中叶,远在南方长江流域的蛮族之一,被封为子爵的楚部落,日益膨胀,周王朝的四任王姬瑕于纪元前一○三四年御驾亲征,结果所率领的六军全部覆没,大败而还。他不甘心这种结局,于纪元前一○○二年,就是本世纪(前十一)结束的前两年,再度南征,楚部落吃了败仗,可是却用极易溶解的一种胶质材料,做了一条大船,泊在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