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这就是曾国藩 >

第9章

这就是曾国藩-第9章

小说: 这就是曾国藩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曹振镛的为官字典里,只有“多磕头、少说话”六个字,这无疑成为了官场上屡试不爽的“葵花宝典”。虽然曹振镛的一生没有什么事迹可以“名垂青史”,但这个“做官六字诀”绝对可以流传百世。要不然,这条只传授“得意门生”的做官真经又怎么会广泛流传,经久不衰呢?

  “多磕头、少说话”是曹振镛为官几十年切身体悟的智慧结晶。至于他为什么要奉行这一“六字真经”,关键是他把道光皇帝摸了个门儿清。因为道光是一个守成的皇帝,而他所处的时代又是一个特殊的历史转折时期:大清王朝正在由盛转衰;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皇权国家体制正在走向尽头,即将土崩瓦解;东方文明正在与西方文明进行大碰撞。面对这个“五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中国这条古老大船的船长,道光皇帝显然是不合格的,因为他缺乏进行变革的魄力和能力,只能抱残守缺,一味坚持“祖宗成法”,使中国失去了变法图强的良机,眼看着这条大船日渐沉没。曹振镛当然也没有那远见卓识,他只是捧着他的“六字真经”,顺应这道光皇帝,拍着马屁在官场上大红大紫了。

  道光十五年(1835年),81岁的曹振镛在领导岗位上病死了,悲痛的道光皇帝御赐曹中堂谥号为文正。

  这就是官场,要想往上爬……多磕头、少说话,结果还能落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好名声。

25。朝中有人好做官1
少说话,多办事,是为官的基本法则,一个踏实的官员自然会得到人们的肯定。但要想往上爬,光有这些还远远不够,多磕头是一定不能少的,适当的溜须拍马是你能否爬得高的必备条件。穆彰阿无疑深谙此道。

  穆彰阿(1782—1856年),字子朴,号鹤舫,郭佳氏,满洲镶蓝旗人,出身于满族官僚家庭。从他的出身可以看出:如果没什么意外,他注定会大富大贵。

  事实正和他显赫的家世一样,穆彰阿高中进士后,在仕途上一路平步青云。道光七年(1827年),穆彰阿进入军机处实习,不久授军机大臣,10年后升任首席军机大臣。这时的穆彰阿才55岁。

  穆彰阿是曹振镛一类的人物,曹是“多磕头,少说话”处世哲学的创造者,穆彰阿也把它奉为金科玉律,曹、穆二人都深得道光帝的宠信。 

  成为道光皇帝最信任的首辅大臣的穆彰阿位高权重,一时想靠他飞黄腾达的人比比皆是。据《清史稿》记载“自嘉庆以来,典乡试三,典会试五。凡复试、殿试、朝考、教习庶吉士散馆考差、大考翰詹,无岁不与衡文之役。国史、玉牒、实录诸馆,皆为总裁。门生故吏遍于中外,知名之士多被援引,一时号曰‘穆党,。” 其中就包括曾国藩。

  可见,在道光年间,除了皇帝的权势,无疑是没有人能压得过穆彰阿。穆彰阿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凡是他想要推荐的人,没有一个不成功的。

  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才满二十八岁的曾国藩,第三次赴京会试,以第三十八名得中进士。得知这一结果后,曾国藩喜忧参半:喜的是自己参加科举考试,接连两次失败后,第三次才总算榜上有名。忧的是第三十八名毕竟太靠后了,怕是难有出头之日了。

  于是,他下决心要在殿试中奋起直追,争取名次移前。谁知殿试结果只得了三甲第四十二名,别说理想中的一甲了,连二甲也没沾边。按照惯例,三甲人员是进不了翰林院的,只能分发到各部任主事,或到各地去任县令。这对一心想进翰林院的曾国藩来说,自然是一个不小的打击。灰心丧志的他连后面的朝考也都无心参加,开始收拾行李准备回家了。经过师友们的劝说,才勉强留了下来,按时参加朝考。

  曾国藩很庆幸自己没有回家,当然也感谢那些劝慰自己的师友们,因为,命运之神又一次关照了曾国藩。

  担任会试总裁的穆彰阿听说湖南考生曾国藩的文章写得很好,在朝考结束后,特别调阅了他的试卷。觉得言之有理,文采出众,想必是个可造之材,名列前茅是理所当然的,当即决定取为一等第三名。朝考结果呈皇上审核时,穆彰阿在道光皇帝面前,又特别把曾国藩的文章称赞了一番。皇上也很赏识曾国藩的文章,觉得不在一、二名之下,于是朱笔一挥,又把曾国藩调升为第二名。由殿试的三甲第四十二名,一跃而成为朝考一等第二名,不仅曾国藩本人觉得意外,所有关注这次朝考的人都大吃一惊。

  人人都在暗自揣摩:这个曾国藩到底是何许人也?

26。朝中有人好做官2
张榜的当天晚上,曾国藩依例去登门拜谢会试总裁穆彰阿。

  站在穆府门外,抬头仰望那气派的门庭,曾国藩暗暗发誓有朝一日,自己也要拥有这么一所豪华的住宅。

  首次和朝中数一数二的重臣相见,心中难免有些紧张,诚惶诚恐的曾国藩说话也有些吞吞吐吐。

  穆彰阿对这个来自遥远南方的考生印象很好,觉得他步履稳重,举止端庄,谈吐大方,有做朝廷大臣的样子。只是有些前言不搭后语,

  为了缓解气氛,穆彰阿说:“你能够凭三甲进入翰林院,很不容易啊。朝中的大臣都从翰林中选,你一生的事业都要从这里起步,年轻人,努力吧。”

  对曾国藩来说,穆彰阿的这几句话既实在,又寄与厚望,让他眼前一亮。遇到这样一位恩师,真是他最大的福气。曾国藩含着热泪,用近于颤抖的声音说:“中堂大人,我将永远铭记您的大恩大德,铭记您的谆谆教诲,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报答您对我的知遇之恩。”

  穆彰阿对曾国藩的感激很满意,凭他的观察,知道这个湖南乡下人的这番话是发自肺腑之言。这种来自乡下的人,一旦确定一种信念,产生一种情感,便会终生不渝、至死追随。

  在官场混,需要这样的死党,关键的时刻可以当枪使。但是,穆彰阿做梦也没想到,他培养的这些枪最后一个也没使上。

  穆彰阿有心了解一些学子对内政外交的见解,便找些话题交谈起来。通过交谈,穆彰阿发现曾国藩虽然开始因为不了解自己的用意何在,有些诚惶诚恐,但很快领悟到对方没有刁难之意,便开怀畅谈,不仅对答如流,而且所谈内容很合穆彰阿的心意。好一通拍马,把穆彰阿说的心花怒放。

  这也许是曾国藩的高明之处吧,该拍马屁时就拍马屁,只要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很得体的拍马屁,所收到的效果会让你目瞪口呆。

  的确,穆彰阿目视这位意气风发的新翰林,觉得他是自己门生中最有才干最有识见的人,前途不可限量。

  穆彰阿任军机大臣已经十多年,门生故吏遍天下,曾国藩很庆幸自己能得到他的垂青。“朝中有人好做官”,曾国藩一直最犯愁的便是朝中无人;现在终于找到了靠山,而且是最可靠的靠山。既然机会就在眼前,当然要死死抓住。曾国藩决心既要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外在条件,又要扎扎实实地积蓄学问、锻炼才干,在这个最高的权力角逐场中,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击败所有的竞争对手,登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巅峰。。 最好的txt下载网

27。朝中有人好做官3
张榜的当天晚上,曾国藩依例去登门拜谢会试总裁穆彰阿。

  站在穆府门外,抬头仰望那气派的门庭,曾国藩暗暗发誓有朝一日,自己也要拥有这么一所豪华的住宅。

  首次和朝中数一数二的重臣相见,心中难免有些紧张,诚惶诚恐的曾国藩说话也有些吞吞吐吐。

  穆彰阿对这个来自遥远南方的考生印象很好,觉得他步履稳重,举止端庄,谈吐大方,有做朝廷大臣的样子。只是有些前言不搭后语,

  为了缓解气氛,穆彰阿说:“你能够凭三甲进入翰林院,很不容易啊。朝中的大臣都从翰林中选,你一生的事业都要从这里起步,年轻人,努力吧。”

  对曾国藩来说,穆彰阿的这几句话既实在,又寄与厚望,让他眼前一亮。遇到这样一位恩师,真是他最大的福气。曾国藩含着热泪,用近于颤抖的声音说:“中堂大人,我将永远铭记您的大恩大德,铭记您的谆谆教诲,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报答您对我的知遇之恩。”

  穆彰阿对曾国藩的感激很满意,凭他的观察,知道这个湖南乡下人的这番话是发自肺腑之言。这种来自乡下的人,一旦确定一种信念,产生一种情感,便会终生不渝、至死追随。

  在官场混,需要这样的死党,关键的时刻可以当枪使。但是,穆彰阿做梦也没想到,他培养的这些枪最后一个也没使上。

  穆彰阿有心了解一些学子对内政外交的见解,便找些话题交谈起来。通过交谈,穆彰阿发现曾国藩虽然开始因为不了解自己的用意何在,有些诚惶诚恐,但很快领悟到对方没有刁难之意,便开怀畅谈,不仅对答如流,而且所谈内容很合穆彰阿的心意。好一通拍马,把穆彰阿说的心花怒放。

  这也许是曾国藩的高明之处吧,该拍马屁时就拍马屁,只要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很得体的拍马屁,所收到的效果会让你目瞪口呆。

  的确,穆彰阿目视这位意气风发的新翰林,觉得他是自己门生中最有才干最有识见的人,前途不可限量。

  穆彰阿任军机大臣已经十多年,门生故吏遍天下,曾国藩很庆幸自己能得到他的垂青。“朝中有人好做官”,曾国藩一直最犯愁的便是朝中无人;现在终于找到了靠山,而且是最可靠的靠山。既然机会就在眼前,当然要死死抓住。曾国藩决心既要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外在条件,又要扎扎实实地积蓄学问、锻炼才干,在这个最高的权力角逐场中,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击败所有的竞争对手,登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巅峰。

28。清廷1840(1)
在19世纪中叶,西方经过文艺复兴、*启蒙、工业革命已经在文化、政治、经济、军事上领先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的其他国家和地区,英国则成了欧洲和世界的霸主。但英国对沉睡的东方雄狮还是有所忌惮的,因为当时清朝的GDP居世界第一,人口世界第一,并且有悠久的历史。可清朝的真实情况就好比是个花架子,无论在经济、政治、还是军事都无法于先进的工业英国相比,尤其是在军事上,清朝仍然处于冷兵器阶段,英国早已娴熟掌握和运用了枪炮。更可悲的是,清朝还沉浸在天朝大国的美梦中不能自拔。

  夜郎自大的轻狂,不在同一起跑线上的较量,注定要经受惨痛的失败。

  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经过两年的修养,再加上各地大丰收,大清国国库稍有积蓄,朝廷的日子也好过了许多,道光皇帝总算能松一口气了。

  这时,蹲在大清国门外的狼——夷人也瞧准了国富民安的大清日子好过了,认为这是发财的打好时机,于是,通过广东省的香港岛,往两广一带大量贩进烟土(鸦片)。

  当时,朝廷对夷人贩烟并不禁止,都按正常商情对待;因为早在康熙年间就已经有小批量的鸦片流入。因为定价太高,这种奢侈品一直是达官贵人的专利。夷人在鸦片一项上的赢利并不可观。现在国内大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