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这就是曾国藩 >

第19章

这就是曾国藩-第19章

小说: 这就是曾国藩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有一个隐埋在心底最深处的原因:过去在京中做官时,只是耳闻清朝的*很严重。这次出京南下,路过的每一处地方都是哀鸿遍野、满目疮痍,惨不忍睹。他感到国家正处在人心浮动、危机四伏的时刻。而太平军军容整齐,战斗力奇强,人才济济。莫非上天真的已经决定要抛弃爱新觉罗氏,改朝换代吗?在这危机时刻,身为臣子,理应挺身而出。但大厦将倾,一木难支,自己真的能力挽狂澜,保住皇上的江山吗?希望是那么渺茫,脑袋只有一颗,何必去做这种冒险。

  想到这里,曾国藩不禁打了一个寒战,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他决定不受命,至少暂不受命。既然做了决定,他便摊开纸,给皇上写了一份“恳请在籍终制折”,让张亮基代发,辞谢皇帝的命令,请求在籍守制3年。

59。戴孝从戎1
既然曾国藩不为信件所动,张亮基就命郭嵩焘到曾国藩家做说客。

  郭嵩焘和曾国藩是至交,也就是铁杆哥们,虽然几年不见,但书信却从未间断过。他与曾国藩都是翰林出身,也因为丁母忧回籍守制。在太平军攻打湖南时,主动到张亮基处出谋划策,这次奉张亮基之命游说曾国藩出山。

  几年没见面,两位至交老友相见后分外亲热。

  郭嵩焘说:“我来荷叶塘,向伯母大人致哀,顺便给你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曾国藩其实对好友的来意心知肚明,见他这么卖关子,也就顺势说道:“我先听坏消息。”

  “好,太平军已经攻克了岳州和武昌,但是很有可能要回攻长沙,到时候仁兄的处境可就艰难了。”

  太平军回攻长沙是曾国藩最不愿意看到的,他可不想成为太平军刀下的冤魂,不免又为大清的前途担忧起来,毕竟古书读多了,深谙“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但他还是笑笑道:“那好消息呢?”

  “听说仁兄即将高就,总办全省团练事务,三湘士人没有一个不高兴的。这样的大好事,自然要恭贺了。”

  曾国藩听了这几句话,脸上却毫无表情,说:“这都是缪传啊,皇上虽然有谕旨,但国藩担当不了这样的重任啊。”

  说着,从柜子里拿出两封信函递给郭嵩焘。一封是皇上的上谕,另一封是恳请在籍守制3年的奏折。

  郭嵩焘叹息道:“哎!我这二十年来自以为与你最为相知,看来我也看走眼了。国难当头,仁兄却置之不顾,妄为读书人啊。”

  曾国藩是个最要强的人,郭嵩焘这几句挖苦话,说得他脸一阵阵发热,很不好意思,道:“我不是周公瑾,你也激不了我。”

  郭嵩焘继续一本正经地说:“谁要激你?我只是为你可惜。你辜负了所有人对你的的厚望。自唐鉴推举曾国藩之后,皇帝又征询了恭亲王奕䜣、内阁学士肃顺的意见。二人都竭力保举。可是,他们万万想不到会是这样的结果啊,真的看错人了。”

  曾国藩在朝中与恭王、肃顺都有接触,认为二人各有优长,都是皇族中的拔尖人物。恭王才思敏捷,胸怀宽广,是皇族中最有头脑的人物。肃顺是郑亲王乌兰泰尔的第六子,敢作敢为,是满族中数一数二的拔尖角色,满朝文武中少有人比得上他的干才。有恭王、肃顺的信任,还怕朝中无靠山吗?

60。戴孝从戎2
说实话,自从收到张亮基的那封信后,曾国藩心中就有些心动。加上又来了上谕,国华和国荃等众兄弟都鼓励大哥办团练,曾国藩真的动心了。

  郭嵩焘感到曾国藩开始动摇守制的决心,便继续发送攻势:“长毛信奉天主教,他们所到之处,都要捣毁孔庙和孔子的雕像,还大肆屠杀儒生,这是对天下读书人的一种公然挑衅,要是有朝一日长毛取得了天下,那么天下读书人还有活路吗?”

  这下说到了曾国藩的痛处,从古至今,孔子的儒学思想都是读书人的精神支柱,现在,自己的信仰受到了威胁,曾国藩也火冒三丈了。

  不过,生气归生气,曾国藩是不会凭一时冲动办事的,他沉思了一会儿说:“我从未跟张亮基他们打过交道,湖南的吏治你也比较清楚,我这人性子急,恐怕今后与湖南官场很难相处啊。”

  “张中丞为人坦诚、清廉。至于湖南的吏治,说来的确*。但是,眼下中国十八省,还有不*的吗?天下乌鸦一般黑,除非不做事,既要做事,就没有什么可选择的。”

  曾国藩三角眼中的光芒越来越亮,笑着说:“好厉害的嘴,你真是一点也没变啊。只是,国藩今日是带孝之身,怎能忍心离家出山,况且也会招到士人的指责!”

  看来,曾国藩已经有了出山的念头,只是怕名不正言不顺。郭嵩焘大喜过望,看来此行不会空手而归。于是,他举出了很多在居丧时期出山办团练的例子,更何况,有皇上的谕令在手,还有什么说不过去的呢。

  看着苦口婆心一心劝说自己的郭嵩焘,曾国藩也不好再说什么了,便满口答应出山帮办团练。

  安排了家中大小事情后,曾国藩在母亲灵柩前焚烧已经誊抄还没有发出的“恳请在籍终制折”,并对着母亲遗像说:“儿子不能尽孝了,为报答皇上的恩典,决定墨绖出山!”

  听说哥哥要墨绖出山,四个弟弟都要随哥哥离家参战,曾国藩只答应带曾国葆一人离家去了长沙,临行前叮嘱曾国荃、曾国华先在家守孝,等待时机。

  对于洪秀全来说,虽然早就拉开了和大清对抗的序幕,直到此时,他的真正对手才站到了他的对立面,开始了他们为期十多年的一场生死对弈。对于曾国藩来说,他正满怀抱负,准备大干一场。但连他自己也想不到前面的路竟然如此崎岖,自己很快就陷入了尴尬的生存境地。

61。帮办团练大臣1
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四月,太平军一路杀入湖南,攻陷道州时,全省风声鹤唳。湖广总督急令各府县募集乡勇准备战事,湘乡县令朱孙诒为官清廉,得到士绅百姓的拥戴,廪生罗泽南、生员王錱、刘蓉等人积极参与募集乡勇。在他们的努力下,很快就组建起一支一千多人的队伍,由于骨干多数是有知识的书生,所以这支队伍的素质很高。

  当时湖南其它府县,也有编练乡勇的,所以湘乡的乡勇后来被称为湘勇。太平军北进湖北后,巡抚张亮基调湘勇到省城防御,正好碰上朝廷要曾国藩帮办团练,这支家乡子弟兵便顺理成章地归在了曾国藩的麾下,湘乡的罗泽南、刘蓉、王錱等人便成了他办团练的最初班底。

  咸丰三年年初(公元1853年1月21日),曾国藩一行带领一千多人的湘勇赶到了长沙。

  还没有进城,众乡绅及往日岳麓书院的同学、同乡就前来热烈迎接。

  来到巡抚衙门,张亮基在大开的中门外带领省署大小官员大张旗鼓地迎接曾国藩一行的到来。从此,曾国藩以文员侍郎的身份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此时,湖北的武昌已经失守,从广西金田到湖北的武昌,太平军已经步步逼近大清的统治中心,此时的咸丰帝早已坐立不安了。在曾国藩等人刚到湖南长沙时,他就下令曾国藩等人赶紧奔赴前线抗击太平军。

  这个命令简直是有些荒诞,曾国藩他们几个都是文弱书生,虽然已经有了一千湘勇,可在气势正盛的数以万计的太平军面前,也是弱不禁风,太平军将士就是一人一口唾沫也能把这一千多人淹死,别说动刀动枪了。看来,咸丰帝真是病急乱投医了。

  曾国藩自然不会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只好找一大堆理由搪塞过去。

  当夜,张亮基为了给曾国藩洗尘,在巡抚衙门大摆酒席。面对如此隆重而诚恳的接待,曾国藩被深深感动了。

  一连几天,曾国藩都和张亮基都在密谈,二人达成了许多共识:曾国藩认为乱世须用重典,提出“宁可失之于严,不可失之于宽”的方略,张亮基非常赞同。曾国藩还主张从各县的乡勇中选择优秀人才,招募到省城,经过严格训练,在省城建一大团,从而保卫省城的安全。张亮基个人也表示同意,只是这件事事关重大,需要向皇上请示。最后,张亮基紧握曾国藩的双手,说:“今后有关湖南保境安民的一切事务都拜托给仁兄了,放开手脚干吧。”

  张亮基的一番话把曾国藩说得热血沸腾,顿生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txt小说上传分享

62。帮办团练大臣2
随后,曾国藩就向皇上呈递奏折,要求在长沙建大团,成一劲旅,就能与太平军一较高低了。

  那么,曾国藩为什么非要另建新军,在八旗和绿营的基础上扩增不行吗?

  曾国藩虽然是个没有带过兵的文官,但对官军围剿太平军失利的事实也是心知肚明,他坚信这样的军队无法和太平军相抗衡。早在京做官时,他便向咸丰帝上过一道《议汰兵疏》,将军队的现状做了归纳:现在各省军队的情况不一样,漳州泉州等地一些凶悍的士兵,以成千上百万人的规模进行械斗;贵州、四川等地冗杂的军队,以勾结强盗土匪为事业,其它像吸鸦片、聚众开睹场等,各省都是这样,大体都是无事的时候游手好闲,惹事生非;有事的时就雇用无赖之徒冒充,见到敌人就望风逃溃,敌人走了就杀害百姓来邀功请赏。

  所以,曾国藩提出将绿营兵兵额减少到乾隆四十五年以前的水平,将每年节省的军响用在军事训练上,走精兵路线。

  曾国藩对正规军没有信心,想要另起炉灶。所以对帮办团练一事更是毫无兴趣,反而对编练新军倒是劲头十足。

  但是,满人对汉人的防范向来很严,兵权都由朝廷牢牢控制,从来不让汉人多带兵,更不允许有人像明代的戚继光那样组建“戚家军”。或许是曾国藩的奏折写得有些含糊,或许是时局已经万分危急,通过和太平军的几年较量,咸丰帝知道绿营已经靠不住了,他也希望有一支新的军事力量出现。不久,便有五百里加急信送到,咸丰亲批朱谕:“悉心办理,以资防剿。”

  有了这道圣旨,曾国藩就名正言顺了,帮办团练的职任也变为编练新军了。他立刻从带来的一千团丁中挑选一百名组成亲兵队,由曾国葆统领。把剩下的湘勇分成两队,分别由罗泽南和王錱带领。

  紧接着,又在紧靠巡抚衙门的鱼塘口,新开办了一个衙门,招牌上写着“湖南审案局”五个大字。曾国藩就在这个衙门里办事,当起以安境保民为主要职责的帮办团练大臣。

  虽然,曾国藩是皇上钦命的团练大臣,但是,国库不给军饷,团练的人员也要靠自己招募。要想组建团练队伍就得靠地方政府帮助,但战争时期,地方政府把银子捂得很紧,所以又很难从地方政府得到实质性的援助。说到底,这个团练大臣就是义务替咸丰招募并训练队伍的帮忙伙计。

  好在曾国藩有一千多人马垫底,才摆脱了光杆司令的窘况。

  未到长沙之前,曾国藩以为长沙一片歌舞升平,毕竟没有被太平军蹂躏过,可到长沙后,他才发现是个不好收拾的烂摊子,比他的想象要差好多。

63。帮办团练大臣3
怪不得,张亮基连这一千湘勇也看在了眼里,原来常年驻守湖南的正牌军队八旗和绿营都北上追击太平军去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