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清朝那些事儿 >

第6章

清朝那些事儿-第6章

小说: 清朝那些事儿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轿到祖母跟前,请祖母乘暖轿,并下马亲自替祖母扶轿前行。孝庄不无感动地说,像这样的车轿小事,皇孙都亲自过问,这就是大孝啊!

康熙出行时,如果祖母不能同行,他时时不忘将自己的行踪向祖母报告。康熙二十一年(1682)春,康熙以平定“三藩之乱”,率众东巡盛京祭告祖陵,同时巡边设防,加强东北地区的军事防御。当车驾行至吉林乌拉时,康熙与官兵一起捕鱼,收获颇丰。康熙马上想到了远在京城的祖母,他当即命令将亲捕之鱼浸在羊脂中,差人快马加鞭送到紫禁城中。

康熙二十六年(1687)孝庄终因年事已高病倒。康熙皇帝见祖母病重,心急如焚,他昼夜守在慈宁宫里,衣不解带,睡不安眠,所有的药品及食物亲加调理,送至祖母唇边。祖母安睡时,他也不肯离去,隔着幔帐静候,席地而坐,一听到皇太后的声息,立即到榻前,凡是祖母所需,亲手奉上。在孝庄病重的一个多月里,康熙一刻也不离开祖母的病榻,而孝庄疼爱孙儿,常劝其回宫休息,但康熙皇帝都不肯离开。见祖母的病情越来越重,康熙每日至佛堂祷告,他在佛前许愿,如果能让祖母身体康复,情愿用自己的寿命换祖母的阳寿。其情其景,催人泪下。

康熙二十六年(1687)十二月二十五日孝庄皇太后寿终正寝,寿75岁。康熙皇帝呼天抢地,哭无停声,饮食不入口,在回顾往事时他感激地说,朕8岁时皇父殡天,10岁时母亲崩逝,父母亲的音容只依稀记得,全赖祖母抚育教诲整整三十余年,每念教育的深厚恩情,哀痛实在难以自禁。赐封孝庄皇太后谥号为“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仁宣弘靖太皇太后”。

康熙猎虎

康熙帝上五台山礼佛,住在台麓寺行宫。黄昏时分,康熙出来散步,忽然见到一只斑斓猛虎从对面的山上一步一步走下来。康熙见了,从侍卫手中取过弓箭,射死了那只老虎。虎死后,康熙又后悔起来,说:“一般的老虎应是从山上蹿下来,而这只老虎是一步一步从山上走下来的,很明显这只老虎是前来迎驾的,怎么说是伤害人的?”侍卫们一听觉得有道理,为了向这只老虎表示歉意,把死后的老虎抬进寺内庭院里,在特制的木架上供起来。供桌上香烟缭绕,供品堆积如山。并将红崖村改为射虎川。当老虎肌肉腐烂后,取出烂肉,以草填之,眼嵌玻璃球,移到天王殿内展出,栩栩如生。

据《圣祖实录》记载,康熙在他晚年时,公布过一次打死野兽的数字:“虎一百二十五,熊二十,豹二十五,猞猁十,麇鹿十四,狼九十六,野猪一百三十二……”

这些数字是真实的,但不是康熙一个人打死的。跟随在康熙身旁的西方传教士南传所写的《鞑靼旅行记》泄露了这个秘密。书中记录了康熙二十一年(1682)的一次打猎情况。首先,康熙从御林军中挑选三千名弓箭手,他们按着一定的顺序和间距,列队绕着山峰,向两侧扩展,围成一个直径三里的环形。等所有的位置固定以后,全体成一条线向前进。前面无论是谷涧,还是荆棘深丛,甚至是险陡的山崖,任何人都必须攀涉,不准左右串动,离开队伍。就这样,横越谷涧和山岭,把兽类围在这个环网中,再渐渐地围到一块没有树木的低地。然后,三千名武装士兵连同王侯百官,步比步、肩比肩地穷追那些从洞穴中、栖息地被赶出来的兽类。那些兽类东窜西逃也找不到逃路,终于力竭就捕。用这种办法,仅半日间就抓住三百多只牡鹿、狼和狐狸以及其他野兽。很明显,康熙打猎,是把众人围猎之功,记在自己一个人身上了。

康熙下象棋

一年夏天,康熙皇帝来到塞北木兰围场狩猎,当他走过伊逊河来到一座大山前时,已觉疲劳,便传旨大队人马停下歇息。

康熙信步登上了山顶,坐在一棵青松下观看风景。微风吹来,使人心旷神怡。一时间,康熙来了棋瘾,便让随从摆好象棋盘,与一位大臣对弈起来。不多久,大臣便连输三局。但康熙兴致甚浓,问周围的大臣们:“谁再来同朕下一盘?”众大臣深知皇上的棋艺高明,谁也不敢与皇上对弈。这时,侍卫那仁福早就想同皇上对弈一盘,康熙看出他的意思,便说:“一同玩玩无妨,朕不怪罪就是了。”于是,那仁福就大着胆子与康熙对弈起来。

那仁福是个象棋迷,对弈起来连“皇上”两字都抛诸脑后。只见那仁福节节推进,打得康熙只一味苦苦招架,察言观色的大臣见此情景,对康熙说:“皇上,不好了!山下窜出一只猛虎。”康熙一听,忙站起身来对那仁福说:“朕先去猎虎,你等着,马上回来与你下完这盘棋!”那仁福听了,只好等在棋盘旁。

其实,大臣见皇上棋势已成败局,便故意引皇上下山。而康熙只顾追找老虎,越走越远。等他回来,又饿又累,早把下棋的事忘得一干二净,用完晚饭就在行营中休息了。

第二天,京城有政务报来,康熙在大帐里处理了一天奏折,傍晚时分才得以出来透透气。溜达到这座大山跟前,抬头见到那棵松树,才想起那地方还有一盘棋没下完呢!等他匆忙赶到松树下,见那仁福仍然双膝跪地,纹丝不动。康熙见了,非常感动,急忙上去搀扶那仁福,说道:“君而无信,何以为君?”那仁福跪了两天,两腿早已麻木,哪里还站得住?“扑通”一声栽倒在地。康熙见了更加难过。自此以后,康熙引以为鉴,再也不失信于人了。

康熙怒斩吴应熊

康熙十二年(1673),吴三桂扯起叛旗,他的儿子吴应熊在京师与许多奸人勾结在一起,为吴三桂通风报信。康熙帝听了大学士王熙的建议,把吴应熊囚在狱中。几年之内,吴三桂占据了长江以南的许多地方,气焰十分嚣张。他给康熙来了一封信,提出要划江为国,二帝分治,更要求康熙释放在狱中的儿子。康熙阅后,龙颜大怒,马上召集王公大臣,宣布处死吴应熊,让吴三桂断了这念头,并把京师的禁卫军也调去征伐叛军。散朝后京城到处都贴出告示,明日午后当众处斩吴应熊,以示国威。

消息传到了吴应熊的额驸府,吴应熊的夫人和硕长公主(康熙的姑姑)换上黑衣素服,直奔畅春园的慈宁宫,见到额娘孝庄太皇太后,哭拜在地,求孝庄太皇太后看在两个孩子的分上向康熙求情。太皇太后本是个明晓大义的老人,但一见女儿这样悲恸,也揪心断肠般地滴下了老泪,双手扶起女儿,答应去跟孙儿说说。

不料康熙正好也来到慈宁宫,在门外已听知一切。他快步进屋,向太皇太后叩拜道:“皇祖母,您平日教诲的得国得众之道,孙儿时刻不敢忘记,别的事孙儿可依您千件万件,这件事只能恕孙儿不孝。”一番话说得太皇太后无言答对,只能怔怔地看着康熙。

康熙看着那泪痕满面的和硕长公主,单腿下跪,说道:“姑姑,您的苦处侄儿知道,可是,您知道我爱新觉罗一族,为大清江山,有多少人死于非命。如果不杀吴应熊,吴三桂一定以为朝廷软弱可欺,更加嚣张,又不知多少百姓妻离子散。姑姑,恕侄儿不能孝义两全。”

和硕长公主没等康熙说完,她扶起康熙,说:“姑姑我不怪你。”说罢掩面而去。第二天午时三刻,吴应熊人头落地,大长了清军的士气,灭了叛贼的威风。没几年,吴三桂便军败身亡,为祸八年的“三藩”之乱被彻底荡平。朝廷内外,对不徇私情的康熙帝更加敬重了。以后的日子里,康熙不仅亲自过问和硕长公主的生活,还把吴应熊的儿子接到宫里伴读。

重建殊像寺

五台山有一座著名的寺院,叫做殊像寺。明天启六年(1626),在寺后西北角一个偏僻的地方,建造了一间客堂。此客堂被后来的清廷三公主看中了,把它改为“善静室”,作为“习静”之处。三公主为那拉氏所生,清世祖顺治的妹妹,康熙的姑妈。清室定鼎后,三公主嫁给吴三桂之子吴应熊。因吴三桂叛清,康熙勒令将吴应熊及其子世霖绞死,那时候,由于受“妇女要守节”的封建道德信条约束,三公主不能再另嫁他人,于是来到五台山殊像寺。当时殊像寺被誉为“瑞象天然”,是五台山很有名气的寺院。当时寺内有一青年和尚,仪容非凡,精通内典,所以常和三公主在“善静室”研讨经文。久而久之,流言四起,说他们之间有了“爱恋”。这话传到京师康熙的耳朵里,认为有损皇族声誉,于是派专人来到五台山殊像寺放火焚寺,策谋让她俩和寺院同归于尽。但出人意料,大火燃烧三天,全寺片瓦无存,唯“善静室”却巍然独存。康熙认为这是文殊菩萨证明他们之间无“爱恋”一说,甚为欢喜,即用巨款重建殊像寺。

重建后的殊像寺,有人提议,把寺名改成“清白寺”或“无瑕寺”,以示三公主的清白纯洁。由于五台山是文殊菩萨道场,“殊像寺”即意味着寺院里有文殊菩萨的塑像,故重建后的寺院,仍叫“殊像寺”。

八阿哥的下场

在争夺储位的诸皇子中,以八阿哥允一党声势最为盛大。允很有笼络能力。康熙在的时候也说“八阿哥的为人,大臣们都称赞”,裕亲王(圣祖之兄)也曾经说“八阿哥心性好,不务矜夸”。可是允第一次被废黜后,便妄自尊大,以东宫自居,后来更广结党羽,收纳九流术士,藏于家中的密室,因而引起圣祖的憎恶,晚年甚至说过“我与允的父子之恩一刀两断”的话,又说“此人的阴险实在是百倍于二阿哥”。

雍正即位后,立即命允、允祥(世宗党羽)、马齐、隆科多四人总理事务,后又封允为亲王。雍正之所以封允为亲王,还是一种权术——刚刚即位,脚跟没有站稳,不能树敌过多。可是允这样一个野心膨胀的人,怎么会就此服帖?当允封亲王时,他却向致贺者说:“有什么可喜的?不知道哪一天死呢!”

果不出所料,雍正四年(1726)正月,世宗在西暖阁,召诸王大臣宣布允、允罪状。最后,上谕允不可再留于宗室之内,革去他的黄带子,改为民王,非宗室的王,后又削去王爵,交宗人府圈禁。九月,允患呕吐,不久死在戍所。

允装病

允,康熙第九子,封贝子。允并不想夺储位,只想过奢靡**逸的大少爷生活。他是一个无才无识、糊涂不堪、图受用、好酒色的人。

允曾经长时间地装病,他的朋友看出他不像真病,允说:“外面的人都说我和八爷、十四爷三个人里头,有一个立皇太子,大约在我的身上居多些。我不愿坐天下,所以我装病,成了废人就罢了。”圣祖对允只封贝子,允心怀怨恨,又假装风瘫。从这些环节上,也可看出这位九皇子的素质了。

此人又好货好色,曾与手下的心腹合谋,索诈永福银三十万两。又向永寿索取贿银八万两。对河南知府李廷臣,连一百二十两都要。因而他拥有银四十余万两,田产房屋值三十余万两。允的心腹何玉柱第一次到江南,在苏州买一女子进贡给允。第二次到江南时,就带了十多个,说是扬州安二送允学戏的。更荒唐的是,何玉柱竟假扮新郎,骗去良家女子。

雍正元年(1723),世宗将允发往西宁(今属青海),允对穆景远说:越远越好。意思是,远了就任凭他做了。等他到了以后,世宗听到允纵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