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春风拂栏(致村官,麦田里的守望者) >

第34章

春风拂栏(致村官,麦田里的守望者)-第34章

小说: 春风拂栏(致村官,麦田里的守望者)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主任接着说,牵牛要牵牛鼻子。土地问题是南镇的核心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镇里的一切矛盾和冲突,都围绕土地展开。我说,这些问题必须靠发展来解决。经济不发展,一切都是空话。

  老主任说,我同意你的观点。有一件事,我向你汇报一下。南河村一位70多岁的老村民,在为集体劳动时受伤。村里答应赔偿,可赔偿款一直没有到位。

  老村民向我哭诉说,我有几个七十岁呀。别等我入土时,赔偿款再到位。那时的钱就不算真钱,而是纸钱了。我决定明天到村里去一下,督促问题及时解决。我激动地说,您做得对,我支持你。 。 想看书来

11、德先生之强烈噪音
老主任接着说,我这么大年纪了,还能干几年?你年轻,应该学会保护自己。当务之急是站稳脚跟,不要急着推什么政策。南镇现在‘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是风暴眼。为何?

  枫丹、白露两市合并已经提上议事日程,未来中都市党政机关的驻地在两镇。所以,各种势力都来插手两镇的事务。每个人都有来头,你都得罪不起。你的工作很难干。

  我说,谢谢老主任提醒。我一定紧紧依靠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依靠南镇的广大人民群众,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老主任说,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你放心,我愿作你的人梯,为你冲锋陷阵。我激动地说,谢谢您的支持。

  随后,我又听取了南镇党委政府其它部门的情况汇报。听完情况汇报,我交代秘书老黄,马上深入南镇各村、组,深挖南镇的历史文化内涵,搜集有关资料,要快,我有急用。老黄表示,马上着手办。

  我问老黄,南镇干部对‘生态立镇’理念有什么反映?老黄说,经我私下了解,南镇党委、政府干部普遍对您本人及‘生态立镇’的理念没信心。有人说您是奶油小生,吃不了苦;有人说您是来乡下镀金的,干几年就走。至于‘生态立镇’理论,更被他们形容为不切实际的空中楼阁。

  受传统观念影响,他们认为,农民只有洗脚上岸、发展非农产业才是出路。不要小看这些人。没有他们的支持与配合,‘生态立镇’很难成功。对他们不可不防。他们不能成事、可以败事。你怎么能指望他们革掉自己的特权、革掉自己的命?

  我觉得,‘生态立镇’应该缓行。至于我本人,是坚决站在您这一边的。我觉得,只有您是真正为老百姓考虑。我不希望您过早被牺牲掉。我说,我知道了。

  这时,南镇老镇长找到我。他对我说,你来南镇有些日子啦,一直不表态,我都快急死了。我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他说,还调查啥呀。你是班长。你怎么说我就怎么干。我说,我不想在南镇搞一言堂。老镇长说,你放心,我一定在思想上、行动上与你保持一致。

  我说,老镇长,恭维话不必讲。我想听听你的真知灼见。老镇长诚恳地说,我老了,还能干几年?为你们年轻人铺路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不看好‘生态立镇’的理论。道理很简单,工作成绩凭数字说话。没有漂亮的数字,干部得不到升迁,政府机关也无法正常运转。

  假如南镇真以现代农业及关联产业作为产业支撑,产值能很快上去吗?数字能漂亮吗?领导能满意吗?群众能答应吗?再说,工业化、城镇化是前几任领导定下的。一任一任干下来,才有了南镇的今天。因此,‘工业立镇’的方针不能变。至于‘生态产业’不是不能搞。但是,不能大搞、特搞,更不能全面铺开。树个典型就可以了。

  我说,老镇长,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我想问一下,您认为南镇的农业可以取消吗?发达的农业对南镇有害处吗?老镇长说,农业当然不可以取消;发达的现代农业当然对农民有好处。我说,这就好办了。今后怎么办,我想多听听大家的意见。

12、德先生之秧秧得意
刚送走老镇长,我接到了来自省城的电话。打电话者是甘露露。她以威胁的口吻对我说,如果你还想当南镇党委书记,赶快把你家的老宅子卖给我。否则,后果自负。

  我说,谢谢你的忠告。我想,省领导不会因为我不卖老宅子把我拿掉。甘露露说,你别逼我干违法的事。我说,凡事要三思而后行,不可逞一时之勇。甘露露说,你就不怕你家的老宅子一把火化为灰烬?

  我说,我不担心。因为,你也不希望这种事发生。老宅子没了,你买什么?甘露露说,不要以为,你坚持不卖老宅子,我就没办法了。你大概不希望南镇人民因为你的固执而遭受不公正待遇吧。

  我说,我更不担心了。两镇是省领导关注的热点、焦点地区。谁敢挡两镇前进的车轮?甘露露说,好,有骨气。不过,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说完,她啪地一声放下电话。

  放下电话,我正生甘露露的闷气,副镇长嘉鱼推门进来。嘉鱼肤色白皙,身材高挑、杨柳细腰、宽胯、*。今天的她,身着吊带裙,短发齐耳、身材婀娜,鹅蛋脸,大眼睛、长睫毛,高鼻梁。水滴型鼻尖是她的金字招牌。

  嘉鱼是个农业通,先后在镇兽医站、种子站等多个农业部门工作。美中不足的是,嘉鱼至今待字闺中。进门后,嘉鱼优雅地坐在门口的沙发上,两腿并拢后歪向一边,两手平放在两腿上,目光直视前方,典型的淑女范。

  只听嘉鱼说,钟书记,您来南镇这么多天了,只看、只问,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把南镇老百姓急坏了。今天,您必须向大家明示一下,南镇今后究竟扛什么旗、走什么路。南镇耽误不起。

  还没等我开口说话,南镇主管工业的副镇长王蓉走了进来。与嘉鱼相比,王蓉肤色白皙,身材娇小,同样是宽胯、*,魔鬼身材,天使面容,身材各部位呈标准的黄金分割比例。如果用一个特点概括她,我以为,酒窝是她的金字招牌。

  王蓉是个干才。自从与青锋分手后,王蓉未再谈男朋友,小姑独处。王蓉落座后,瞥了嘉鱼一眼,斩钉截铁地说,不用说,嘉鱼副镇长肯定向您灌输了不少农业优先的话。

  为了稳定人心,对于言必称农业者当罚。南镇应该向北镇学习,大力发展工业,农业必须为工业开发让路。至于农业生产,维持现状就可以了,不可再增加投入。否则,一旦工业占地,将增加拆迁难度和拆迁成本。

  我听了,对她们说,下车伊始,我对南镇情况不熟悉,想听听你们的意见。嘉鱼说,我认真拜读了钟书记的论文。我认为,一切按照钟书记的思路走,南镇的前途无限光明。

  王蓉说,呦,马屁拍得山响。我也认真拜读了钟书记的论文。我认为,钟书记的论点有点乌托邦,整个一个‘反工业化’和‘反城镇化’,逆历史潮流而动。如果按钟书记的思路走,南镇老百姓只有喝西北风。

  嘉鱼说,钟书记只是反对工业化、城镇化的提法,不反对在农村发展工业、更不反对农民上楼。中国本来人多地少。假如农村都变成了工厂和城镇,老百姓吃什么、喝什么? txt小说上传分享

13、德先生之集思广益
王蓉说,你也不能无限夸大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农业属于弱质产业,在经济主战场上只能当配角,不能当主角。嘉鱼说,农业怎么不能当主角?农业实现流水线化、机械化、自动化生产后,其效益不亚于工业。

  王蓉说,别吹牛了。农业再发展又能怎样?根本无法跟工业比。多少斤小麦才能换一辆汽车?多少亩地才能种出一辆汽车的钱?

  嘉鱼不高兴地打断王蓉说,现状并不代表未来。农业比较效益低下,不是农业的错,而是其它方面的错。农业之所以比较效益低下,是因为我们对农业重视不够、投入不够,致使农业的多种功能没有完全开发出来。

  我坚信,种植业、养殖业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后,必将带动农产品加工业、仓储、物流、旅游、观光、采摘、餐饮、住宿、文化创意等产业的发展。农业增收、农民致富就有了保障。

  王蓉说,种粮只能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无法解决农民致富问题。你就是在地里绣花,也不可能种出金条来。

  嘉鱼说,依你的想法,开工厂、建城镇就能实现‘保民、富民、安民’的目标吗?你观察一下,下乡的都是什么企业?多为污染扰民的‘五小企业’。大片耕地被被污染后,复耕无望。

  一旦这些工厂倒闭,农户以何为生?另外,不解决农民增收问题,起大片楼房,谁住得起?一旦大量城里人下乡,将严重挤压农民的生存空间。

  王蓉说,可是,靠农业支撑得起农村吗?嘉鱼说,当然可以。我告诉你一个天大的秘密,一定为我保密,一般人我不告诉她。农业是最后一个尚待开发的富矿,“钱途”无限,“钱途”惊人。

  你没见,世界500强企业有不少农业企业?如雀巢。人民不断增长的需求为这些农业企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大力发展生态产业,一来,可以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二来,可以实现保民、富民、安民的目标;三来,可以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使青山常在、绿水常流。

  王蓉说,你说的有一定道理。可是,现在评价一个干部的政绩,主要看他创造的产值利润。农业产出低,重农的结果,必然造成农业拖全镇经济的后腿。嘉鱼说,只要调整好种、养结构,做好农产品的深加工,农业的产出并不低。

  王蓉说,可是,农业生产周期长、受气候影响大,短期难见效益。嘉鱼说,从国家长治久安的角度出发,从富裕农民的角度出发,我们必须这么做。

  王蓉说,谁这么做谁吃亏。嘉鱼说,我们吃点亏,农民得实惠。今天,我把话放在这。如果在钟书记的任上,南镇的农业还没有根本的改观,我就辞职。

  王蓉说,那倒不必。嘉鱼说,我辞职挣大钱,再投资农业。农业是多好的产业呀。春种秋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王蓉说,冲动投资害死人。

  我听了,对王蓉说,南镇走什么路、扛什么旗,还要听取大家的意见,结合南镇的实际。不过,无论‘工业立镇’还是‘生态立镇’,都要从农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符合农民期待,只能拓展而不能挤压农民的生存空间。据此,你认为,到底是‘生态立镇’还是‘工业立镇’符合农民期待,可以拓展而不挤压农民的生存空间?王蓉听了,陷入沉思。

14、民智之星星点灯
我想,现在是我烧三把火的时候了。我烧的第一把火,是召开三老会。参加者为南镇的老党员、老干部、老革命,可谓德高望重。为三老开会时,我拉着南镇主管农业的副镇长嘉鱼。

  我说,‘三老’是古代的一个官名,担任者都是德高望重的老人,说明封建君王对长者的尊崇。新的历史时期,更要发挥三老的作用。与会人员听了,热烈鼓掌。

  我接着说,生产发展是兴农之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分田到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但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形不成规模,农民致富无望;分散经营造成土地有效使用面积缩小。

  比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