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德鲁克管理经典 >

第77章

德鲁克管理经典-第77章

小说: 德鲁克管理经典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鄄炖房闯觯橹涓镄首罡叩氖蔷樱窃诒涠肪诚碌亩钥剐圆┺模芾硌荡蟛糠质腔肪臣俣ㄏ碌亩钥剐圆┺摹K越亲詈玫墓芾碚撸庖彩俏鞯憔3隼吹腃EO多过哈佛商学院的原因。
  民营企业怎样进步
  很多人都说民营企业管理水平差,治理结构不合理,血汗工资、*等。其实从管理学角度看很简单,就是组织和人的问题。民营企业创业者一般都有个转型,即由自然人转成商人,由商人变成领导者的艰难过程,这期间需要让游戏规则也朝这个方向转变,所有的思想、情感、行为方式都朝这个方向做一个变化。

序言(13)
民营企业最大的问题是组织架构,要在不同的阶段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一开始是合伙制,继而变成股份制,还有可能上市,有国际资本介入。组织有时像一件衣服,应当先做衣服后长肉,业务量和组织的大小要相应变化。创业阶段私人家族绝对有利,成本低协调性好。挖完第一桶金,私人家族就不行了。李嘉诚强调长江实业不是家族公司,李泽楷回港创业是在别的公司打工,几年之后才到和记黄埔,从很低的薪水一点点干起来。我理解他的意思,他的公司是一个正规的组织。15年以前,新世界和李嘉诚公司的规模差不多,但新世界完全是家族化,不用职业经理人,现在业务萎缩得很小了。这就是组织的张力造成的两种结果。
  ⅩⅩⅦ民营企业一定要提前布局,让组织提前发展,甚至超越业务发展。民营企业初期有活力,当全社会都有活力的时候,自我约束就很重要了,有动力无约束反而成为劣势。国企是有约束无动力,我们公司把资源和体制做了一个调整,保持动力,把国企的约束力给自己加上。
  民营企业能复制的组织形式,一类是机关,一类是家族和江湖。有的民营企业发的文件像红头文件一样,老板写的文章像杂志社论一样。另一类不知不觉中把公司办得像家族、江湖,这是不自觉地把组织复制得过分中国化。我经常看到一些公司的标语紧跟政治气候,落款为“某某公司宣”,完全是机关作风。现在民营企业可以复制外国的商业组织和非营利组织,复制的同时也可以去创新。以往的民营企业领导人特别忽视这一点,对卖东西感兴趣,对组织架构却不重视,很晚了才想起来引进战略投资人、股东。
  引进资本的意义在于改造组织,改造人的行为模式,修正目标,加快发展。前几年,几家影视公司遇到一个好的机会,有外国资本进入,一家是华谊兄弟,一家是中博影视。民营企业是否能够发展壮大,是否能进步,重点在于组织变革和公司肌体的保健。
  民营企业要管理好自己的欲望,明确好自己的目标,合理架构组织,认真追求绩效。无论什么行业,只要做到这几点,这家民营企业都会发展得很好。
  ⅩⅩⅧ彼得·德鲁克这本《管理:使命、责任、实务》要在中国出版简体字版,机械工业出版社邀我作序,于是结合自身经验,捋出几条土经作为参照,或许对饱受煎熬的民营企业有些帮助,将管理聚焦到目标、组织和绩效上来,纲举目张、守正出奇、步入坦途。
  冯仑
  万通集团译者序Management:Tasks;Responsibilities;Practices
  有关彼得·德鲁克先生的生平及其丰功伟绩;鉴于国内外已经有数不清的报道和评价,译者在这里不想再做任何赘述,因为这显然超出了作为德鲁克先生的大作——《管理:使命、责任、实务》的中国译者对读者的“使命和责任”。
  这部浓缩了德鲁克先生几十年知识经验与管理思考的浩瀚巨著,管理学的《圣经》,以其简洁而浓缩的书名道出了管理学的真谛——使命、责任和实务。可以说,任何一本巨著的写作过程,都是一种特殊的管理过程。在本书的写作中,读者不难发现:德鲁克先生实际上是率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再次实践了自己所倡导的管理理念、管理哲学和管理工具。

序言(14)
面对管理大师的巨著,实在不敢有所妄言,而且也绝不敢期望短短的2 000字就可以把大师的思想和特色表述清楚。援引德鲁克先生的一句名言:管理就是实践。相信,只有在反复阅读和学习他的大作(并实践)之后,才会真正有所感悟、有所启发。下面仅就阅读、学习、再读、翻译、再读、再译、再学中的两点体会与广大读者分享。
  第一,本书从内容上囊括了德鲁克先生非常经典的真知灼见。这首先表现在他提出了许多脍炙人口、切实可行的先进管理理念和管理工具。在本书中,作者以管理热潮向管理绩效的转变入手,围绕经营绩效、服务机构的绩效、富有效率的工作和有所成就的员工、社会影响和社会责任、管理者的工作、管理技能与组织管理、高层管理者的任务与组织、战略与结构等方面,系统地探讨和揭示了企业使命、企业责任、员工责任、员工资产、知识工作者、目标管理、管理分权、组织设计、规模、多元化、多国公司、成长和创新型组织等方面的问题。其次,体现在他的独具慧眼和超凡的预见性,成功地预测了一系列重大事件。例如,他不仅成功地预言了日本经济的兴衰,而且早在计算机芯片和网络得到发展之前的1950年; 在企业大都认为生产设备等固定资产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时,就预言了“知识工作者”的崛起。再次,这也体现在他启发了一批企业的经营与管理者,从通用电气的杰克·韦尔奇、英特尔的安迪·格鲁夫和微软的比尔·盖茨,到中国海尔的张瑞敏,乃至《财富》500强中的许多管理者,都深受其管理思想和管理哲学的影响。可以说,德鲁克先生在市场、创新、变革、战略、知识管理、未来管理的挑战等方面的真知灼见,让诸多管理大师和成功企业家从中受益。
  ⅩⅩⅩ第二,本书从体例和风格等方面反映出管理研究与管理实践的逻辑关系。按照内容,本书可分为三大部分,分别为:使命(《使命篇》),管理者——工作、职务、技能与组织(《实务篇》),高层管理者——任务、组织与战略(《责任篇》),读者可根据需要和兴趣参考阅读。德鲁克先生以其卓越预见性的独特思维方式,把微观管理学置于宏观世界之中,以实际行动实践了管理学立足于经营实践和服务于经营实践的学科特征,再现了管理经验学派的无穷魅力。在综观全球的基础上,本书囊括了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哲学、文学和经济学等领域的知识,运用看似朴实无华的语言,对企业运行中的实际现象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探讨和剖析,在提炼和发展管理知识的同时,揭示出管理的真相,反映出管理的真谛,为管理学奠定了方法论的基础。无疑,管理绝不应该只是技能训练,而应该是对人员、组织、社会和环境的整体认识与实践。类似地,管理也不应该只是一些理论和学术研究,而应是运用理论和科学方法来解决社会和企业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这本巨著中,读者找不到“削足适履”的标准化条目,也找不到所谓的“管理模型”和“数据分析”。读者所能看到的,是一些沁人心脾的观点和故事,文笔简单但却清晰有力;读者所能体会到的,是大师对人和社会的深刻理解,是将微观管理研究集中到组织、目标管理、领导力、人力资源、创新制度、公司责任和管理者等方面所做的根本性思考;读者所能感知到的,是一代管理宗师不断学习的精神、广博的知识基础和独特而富有创见的思维方式。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序言(15)
中国企业如同中国经济一样,正处于飞速的发展与变化之中。可以说,管理者如何应对不确定性,如何把握不确定性带给企业的成长机会,是一个充满诱惑力的战略话题。或许,国人可以在彼得·德鲁克的巨著中找到启示或答案。事实上,正因为不确定性,所以德鲁克先生才非常强调预见性,也希望管理者有预见性。他倡导变动环境下的管理科学,认为把握未来是管理学的最大难题,所以他强调指出,管理者必须学习掌握发展的机遇和变动的机遇。例如,他本人就经常通过人口结构的变化趋势(这直接决定了劳动力市场和消费市场的变化)来分析市场行为。
  中国要发展、经济要腾飞,自主创新势在必行,其中的关键就是“人”的问题,是企业高层管理的问题,是知识工作者的问题,他们对成败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即成败取决于他们的知识、洞察力和管理素质,取决于他们的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正如德鲁克先生所指出的,管理者必须对企业的经济绩效、员工的成就、创新和社会的发展承担责任,而且管理者的责任永远大于权力。在很早以前,德鲁克先生就倡导对人的重视: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组织为知识工作者提供发展空间,薪水买不到忠诚,顾客买的不是产品,而是满足。在谈到任何问题时,他总是不忘提到:人,才是重点。
  ⅩⅩⅩⅠ最后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对于中国的企业而言,成长固然是十分重要的,但若成长超出了环境许可、社区许可和经济许可的范围,超出了产业特有的最优规模,不仅会给社会和环境造成损害,也会给企业以及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造成损害,甚至带来灾难!相对于特定的产业而言,规模过大或规模过小,都是规模不当的表现,必须有计划地进行调整或剥离,并持续地进行真正的创新。
  综上所述,德鲁克先生的这本巨著,既是一本面向管理者(工商企业与机构组织)的系统化管理手册,也是面向学生和有志于管理工作的仁人志士的系统化教科书。在2005年上半年有幸受邀翻译这部被誉为管理学《圣经》的德鲁克先生的巨著,我心中感到万分荣幸而惶恐,惟恐自己的“无知”会成为晶莹无瑕的美玉上的斑点。至今,大半年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在南京大学商学院、南开大学商学院的领导和同事以及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的朋友的鼓励下,译稿终于跟大家见面了,这时突然有一种如释重负之感。鉴于时间和译者水平有限,书中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虽然这位大师中的大师——彼得·德鲁克先生已经离我们远行了,但他的理念、他的思想、他的精神永存,“管理任务、承担责任、勇于实践”的真谛将永远伴随着我们。 “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最后,让我们以这句符合德鲁克理论的话共勉,并为行动和成果而努力奋斗吧!
  王永贵
  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前言Management:Tasks;Responsibilities;Practices
  管理职业与管理承诺作为一个领域,管理是多层面的,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首先,管理本身也是一门学科,而且是一门年轻的新兴学科。现代组织的诞生,距今只有短短100年左右的历史。就是伴随着现代组织的诞生和发展,管理作为一门学科才得以诞生并不断发展。不过,虽然还有许多我们未知的东西,但我们确切地知道:管理绝不仅仅是“常识”,而且也不仅仅是系统化的经验。至少,管理应该是一套有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