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唐龙争霸 >

第11章

唐龙争霸-第11章

小说: 唐龙争霸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你这丫头片子痴心妄想的。这些好吃的都是任叔叔大老远买来的,要花好多的银元。你以为你千金大小姐啊?我们这一辈子,能吃上这么一顿就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了!”姚元朝的媳妇白了姚清玉一眼。

    “晓禹叔叔,我们自己种植这些东西不就行了吗?”小男孩姚清哓不服气地说道。

    “会的,一定会的。清晓、清玉,只要你们努力学习,这样的好日子我们一定会过上的。”任晓禹亲切地摸着姚清哓、姚清玉两兄妹的脑袋,鼓励道。

    看来,还是小孩子有想象力,也有干大事的决心啊!

    听着这两兄妹的想法,任晓禹很欣慰自己在学堂的功夫没有白花。他更相信,只要这些孩子们的创造性不被扼杀,自己的梦想一定会这十方村、乃至唐龙国实现!

    任晓禹这么煞费苦心弄一顿整个十方村村民都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丰盛晚饭,一方面的确是想感谢一下姚家人对他的厚爱,另一方面他还有自己的小九九算盘。

    在如今的十方村,没有高产种子,没有适合栽种的蔬菜,没有优质的化肥,更没有什么农业科技。如果单单依靠那些品质差、产量低的玉米、红薯,想短时间解决大家的温饱问题,几乎是痴人说梦。

    经过任仔细观察,后来又经过阿里巴巴机的验证,任晓禹认定这十方村的土质更适合种植的主要粮食不是红薯,而是土豆。

    所以任晓禹决定在这十方村大力种植高产的优质土豆,以及几种生长要求不高、生长周期短的新品种蔬菜。

    这些种子以及栽种技术都没问题。种子的需求量不是很大,任晓禹可以蚂蚁搬家一样从地球星上传送过来。栽种技术,有阿里巴巴机帮忙,任晓禹可以边学边教。

    在这1912年唐龙国最偏远落后的山村,新品种最大的障碍是农民的意识问题。

    在十方村,乃至整个清远县,农民们世世代代都只会栽种玉米、红薯、小麦这些粮食。虽然这些粮食产量低一点,味道差一点,但你要让他们一下子抛弃种了、吃了上百年的红薯,去栽种那些他们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新品种。难度可想而知。
0018、推广新品种
    这些位于地球星二号上唐龙国西南部偏远山村的村民,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文盲。。

    他们一代代都在延续着祖辈们的生活,每一天面朝黄土背朝天都栽种着品质极差的玉米、红薯,一年到头靠天吃饭。他们从未想过要靠科技来改变自己的贫困生活,而是把能吃饱饭的希望全都寄托在那遥不可及的天老爷身上。

    所以任晓禹今天特地来找姚定林、姚元朝他们商量。毕竟这两人在十方村里都是思想最开明、能够说得上话的人物,首先要把他们拉过来做自己的帮手。

    “这土豆真香,比红薯好吃多了!晓禹兄弟,你说我们这儿真的能种这土豆?”

    尽管已经打了好几个饱嗝,姚元朝还是忍不住捡了一块红烧土豆放进了嘴里,嘟囔着问道。

    “是的。”任晓禹正色说道,“清晓刚才不是说了吗?既然这些好吃的都是庄稼地里长出来的,我们十方村为什么不能自己种植呢?所以我准备在十方村大力栽种土豆和新式蔬菜。”

    “晓禹,你说让我们十方村都不再种植玉米、红薯,全种这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姚定林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任晓禹很肯定地点了点头。

    十方村最有知识学问、最明白事理、也一直最支持任晓禹的姚定林,在明白任晓禹的想法后,并没有丝毫表示赞同的意思。而是低着头,一口接一口地吸着旱烟,整个人都陷入了沉默。

    “我的天啊。这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儿要是都种在地里,土地爷爷如果一生气了,那该怎么办啊?”姚元朝的媳妇恐怖地睁大着眼睛叫道。

    姚元朝的眼睛也满是难以置信的神情。

    “姚大爷,你曾给我说过,十方村的老百姓吃不饱饭不是他们太懒,也不是土质太差,而是没东西种。如今这些新品种就活生生放在我们面前,它们在很多农村都是经过验证了的,各方面完全没有问题。我们是不是该试着大力呢?”任晓禹耐心地劝说道。

    “道理是这个道理。可是大家伙儿恐怕很难一时接受啊!”姚元朝迟疑半天后才说道。

    姚定林默默吸了半天旱烟,半晌才在氤氲的烟雾中抬起头。

    “这些新东西的确是好东西,你让大家尝尝鲜还可以。可是你要让大家都在自家那少得可怜的土地上去大面积栽种,可能没几家愿冒这个险。毕竟,一季庄稼,就是一家人半年的口粮啊!”

    “姚大爷,姚二哥。万事开头难,只要我们能有一部分人带头种植这些新品种,让这部分人尝到甜头,让大伙儿看到希望,其他人自然就会拥护这新些品种的。”任晓禹的语气里充满着自信。

    尽管即使像姚定林、姚元朝这样很开明的人士对于土豆和各种蔬菜的种植都是抱着极大的怀疑态度。但任晓禹坚持自己新品种的决心一点也没减弱,因为这是自己发展十方村的第一步骤。

    “行!晓禹兄弟,姚二哥我支持你!看在这土豆这么好吃的份上,我就豁出去了,明天我就把我家剩下那二分地都种上这土豆。”姚元朝嗖地站了起来,拍着胸脯大声说道。

    “好吧,我也去村里几家好说话的家里转转,给你再拉几个帮手。”姚定林也想通了,答应帮任晓禹去做工作。

    “只是,这些土豆、蔬菜的种子哪儿才有啊?”姚元朝的媳妇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这个大家放心。我有好几个同学在大城市里专门搞种子研究,种子的问题就包在我身上。”任晓禹爽快地说道。

    任晓禹紧接着又狡黠一笑,“不过。这十方村只有前十户同意种植新品种的村民,我才免费提供种子。后面的嘛,我可是要收费的。”

    第二天中午,十方村学堂的免费午餐来了个大变脸。

    不再是以前的烤红薯,而是每人发了一个比拳头还大的新食物——烤土豆。而且今天还有一大盆猪肉烧土豆,以及一种大家从未喝过的菜汤。

    这些一直在饥饿线上挣扎的孩子们,一看着那香喷喷的美味菜肴,一个个馋得直流口水,眼睛都差点掉进了菜盆里。

    这儿要不是纪律性极其严明的学堂,面对这些极具诱惑力的食物,大家很可能早就扑上去一抢而空了。

    “开饭!”

    随着任晓禹一声令下,早已眼巴巴的孩子们再也没有什么顾忌的。他们大快朵颐,毫不客气地饱餐了一顿。

    在孩子们吃得满嘴流油还意犹未尽后,任晓禹的思想动员课才开始。

    任晓禹相信,事实胜于雄辩。只有让大家都亲口品尝了这些新品种粮食、蔬菜的美味后,大家才会慢慢打消顾虑,接受这些新事物。

    而孩子们则是最好的宣传员。姚定林、姚元朝他们的宣传固然重要,这二三十个半搭子孩子们的宣传更不能小觑。

    放学时,每个学生都额外分到了两个烤熟了的土豆。任晓禹强调,这两个土豆必须要想办法让自己的父母家人都亲自尝一尝。

    学堂要求,孩子们第二天都带上锄头、铲子,明天的课就是一起在学堂的那二亩自留地里栽种大家赞不绝口、吃了还想吃的土豆和各种蔬菜。而且每位学生都要想方设法让自己的父母都一起来帮着栽种。

    孩子们早已经把任老师的话当成了圣旨。今天第一次吃上了香甜的烤土豆和一年都难得吃上一回的猪肉,心里就别提有多兴奋激动了。

    他们一个个都欢天喜地回到家里,想尽各种办法,都要完成任老师布置的这个特殊的家庭作业。

    当太阳刚刚露出了小半张脸时,勤劳的村民们都开始出门劳作了。

    在十方村学堂后的两亩自留地里,二三十个半大的孩子们在任晓禹指挥下干得热火朝天。挖地的挖地,抬水的抬水,播种的播种,一切都井然有序。

    田地边,还站满了几十个前来看热闹的村民。他们大多都是学生们强行拉来的家长,也有一些的是图新鲜、看西洋镜的。

    村民们抱着各种态度,怀着各种心思看着这个文质彬彬的教书先生如何带着孩子们种植这些新鲜玩意儿,议论纷纷。他们很多人的嘴边,都还残留着烤土豆的香味。

    农村的孩子就是能干。大家一丝不苟地按任老师的要求栽种好土豆及各种蔬菜,还边干边唱着一首首动听的歌谣,精神十足。

    一个小时后,两亩地的栽种任务圆满完成了。

    孩子们回到了教室,任晓禹却被十几个村民团团围住,七嘴八舌地问个不停。
0019、初级健身丸
    晚上,任晓禹一身疲惫地往床上一躺,心里却是万分舒畅。。

    自己的新品种计划非常成功。明面上有二三十个学生们回到家里对家长们的现身说法、狂轰滥炸,暗地里有姚定林、姚元朝他们不遗余力的挨家挨户游说动员。

    在这一**强大的宣传动员下,村民们对于土豆等新品种粮食的热情远远超过了任晓禹的预料。当场就有十多户村民同意栽种新品种,没有占到前十位、得到免费种子的村民还后悔了半天。

    看来新品种粮食的是旗开得胜了,任晓禹又开始思量着自己新的动作。

    在任晓禹看来,自己成功地了土豆等新品种粮食蔬菜。一方面是帮着解决大家的吃饭问题,另一方面是要解决村民的意识问题。

    自己要让村民们通过一件件看似不可思议的事情,渐渐适应新事物、运用新科技、生产新产品。

    他更要让大家确信,只要跟着我任晓禹干,就能吃饱饭、穿暖衣,就能过上大家以前做梦都不敢想的新生活。

    这是一种信任,更是一种信仰。

    在如今落后的唐龙国,在这闭塞的十方村,这种信仰非常重要。

    任晓禹逐步要润物细无声地培养加强的,就是这种对强大势力、先进生产力的信仰。而自己目前就是这先强大势力和先进生产力的最佳代表。

    当然,村民们要过上到这美好的新生活,是绝不能奢望靠谁施舍得到的,而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不懈的努力,甚至血与火的考验。

    任晓禹深深知道,一味大方的施舍并不是什么好事,反而会把本就有很多劣根性的村民推进一个杀人于无形的深渊。自己只能作为大家共同致富、奔向新生活的领路人,而不是解决一切困难的供养者。

    对于十方村后面的发展,任晓禹有个很具体的计划打算。但他现在却已经感觉到有点力不从心了。

    此时的任晓禹,心里充满必胜的信念,但身体却是极端的疲惫。毕竟,他不是超人。

    现在为了十方村的脱贫大业,任晓禹可谓是身兼数职。除了小学堂教师这个崇高而艰辛的职业外,他还要当科技员,农技培训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