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 >

第71章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第71章

小说: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人家袁绍还是做了一番努力的,虽然之后的仓亭一战再度败北,不过还是把冀州境内的异己分子清除干净,袁谭也好,袁尚也罢,没有留下一个烂摊子。

  这种最后的挣扎并非振作起来再和曹操做最后一搏,而是回光返照,让后人接替他完成所谓的“伟业”。

  不过,他也明白,这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袁绍是个信命的人,确切地说很迷信,当初起兵*董卓就非得选择一个和自己字号相似的年代,如果不是这样的反复心理暗示自己,他就什么都不敢做了。

  这样做恰恰是最危险的,当一个人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摇摇欲坠的天命上,他还有多大的几率取得成功?

  而最要命的上天暗示在官渡惨败之后到来了——

  汉末桓帝年间,“有黄星见于楚宋之分”,当时就有一个有名的占星高手放出预言:五十年后将有一位真龙天子发迹于梁沛之间,势不可挡,最后一定会成大事。

  这么有名的预言,袁绍不可能不知道。

  也就是那么凑巧,五十年后,当真在预言之地,掀起了一场决定北方命运,乃至整个中国命运的大决战。

  对决的双方是曹操和袁绍,实力的差距使袁绍进一步确认自己就是那个真命天子,其实这个预言等于什么都没有说,因为并没有指出胜利者是谁啊,也许这就是高明的预言的高明之处吧,永远保留着一丝神秘,永远是事后诸葛亮。

  但是,不管这些,袁绍已经深陷其中无法自拔了,大概这也就是他拒绝田丰和沮授的缓几年休养生息的建议,拒绝许攸的暗度陈仓,主动出击劫杀许都,而是固执的要求在官渡和曹操展开决战的真正用意吧。

  最后,上天还是选择了曹操。

  一直以为为自己所驱使的宝剑最终还是刺伤了自己,袁绍在天意面前输得一败涂地,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了。

  也许郁闷而亡是他的最好结局,真正的贵族和勇士都是不甘心受辱而死,比如曾经的项羽,袁绍也许不是一个勇士,但是,至少也是一个贵族,雍容、华贵、矜持,再加上目空一切,听不进逆耳忠言,袁绍具备了一个没落贵族的一切气质,这样的人是不甘心看着儿时的伙伴在自己曾经的国土上肆虐,享受成功。

  于是,死亡,成了一种解脱。

  而之所以撑了将近两年,就是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太遭罪,家业不至于过于败落。

  袁绍就这样含恨而终了,他希望自己的孩子们可以争口气,哪怕是稳死也要让曹操费点劲,不能太得意了。

  只是他没有想到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何况是三个不成气候的儿子呢?远在天国(地狱?)的袁绍不久之后就要看到这样一幕了:曹操VS袁尚;曹操VS袁谭;袁谭VS袁尚;曹操+袁谭VS袁尚之间混战不已。

  这种模式对于曹操来说是畅快的,而后两种PK模式则是袁绍不愿意见到的,不过没有办法,当初他在袁尚和袁谭之间徘徊,最终默许袁尚的地位时,祸根已然种下了。

  当然了,曹操是个大忙人,在处理三个赔钱货之前,还要收拾一个人的,这个人就是刘备。

  袁绍的溃败是他做梦也没有想到,当这位“盟友”落魄的回到冀州的时候,他就明白,完了,下一个就是自己了。

  所以,和往常一样的,刘备闪人了,闪的很快,曹操的征讨大军还没有到达,就先跑了,龚都之流也是树倒猢狲散。

  这是曹操打刘备最顺利的一次,连个炮灰和垫背的都没有,撤的那叫做一个干净!

  还有不一样的,这回刘备逃跑没有忘记带上家眷。

  因为北方已经没有盟友了,袁绍,最强大的这位已然进入灭亡倒计时,所以,溜到南方是最明智的选择。

  于是,他选择了最近也是最亲的刘表——带上几位患难妻子,也许他预感到以后再也踏不上这块土地了,还是趁着跑得早,尽量多带一些吧,不给鬼子留一粒粮食。

  事实上,这真的是刘备存留北方的最后时光了,这位成长于边地的苦孩子终其余生也没有回来过,即使后来短暂的过把瘾,甚至可以难得一见的把曹操从汉中撵了出去,也没有再闻到那熟悉的泥土芳香,再也没有见到儿时那棵大树。

  不光他没有实现,他身边的亲密战友们都没有回去过,除了那个不争气的儿子曾经短暂的踏过故土以外。

  都说衣锦还乡,落叶归根,这对于至今仍然矗立在四川汉昭烈帝庙中的刘备来说,是不是也属于含恨而终的一种呢?

  死的死,走的走,当刘备跑路南方,袁绍命归西土之后,让我们看看曹操是怎么“蹂躏”袁氏子孙的吧!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14—01:不孝子们的挣扎(1)
兄弟阋于墙,这句话真的是一点都不假,春秋时代的齐桓公就是这上面犯了错误,不听管仲的政治遗嘱(听了一辈子,就是这句话没有听),结果堂堂五霸之首饿死在深宫大院,直到尸体长蛆,臭不可闻的时候才被发现,赵武灵王的孩子打得一塌糊涂,顺便把这位赵主父给活活饿死了,无数的例子证明,人在利益和贪念(也是为了自保)面前表现的比禽兽还禽兽,如果想让自己的孩子一辈子和和气气,那么就一分钱不要留给他们,不要以为各打五十大板就是好事,人,往往是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的,心中还惦记别人的,尤其是那个三妻四妾的年代。

  袁绍的运气相对来说好一点,没有饿死,也没有在活着的时候看到儿子们打得你死我活——死后知不知道那就不好说了。

  但是,袁谭和袁尚却是很不争气,老爸刚死,马上就惦记遗产了,要不怎么说近水楼台先得月呢,审配和逢纪生怕袁谭抢先,到时候不死在郭图的手里,眼下的好日子也是一去不复返了。所以,先扶持袁尚登基。

  袁谭呢?虽然参加了官渡大战,但是打完仗以后又回到自己的封地青州去了——境内还有曹军呢,别把自己的家底给败光了啊。

  这就导致等他接到袁绍的死讯,第一时间赶回来还是晚了一步,本想参加父亲的葬礼,结果成了看自己的弟弟风光上位,郁闷之心可想而知。

  袁尚接受了冀州的实际统治权,袁谭想不开,觉得在弟弟手下太憋屈,干脆另立旗号,封自己为车骑将军——姥姥的,我自己玩行了吧?

  由此,袁绍当初的计划彻底落空了,沮授的话再度应验,袁谭的野心已经滋长培养出来,不是那么好压制的,你在的话还好一些,你一死,他有人有地有钱,怎么会听自己的弟弟呢?袁尚也是,本来没有他什么事,但是你喜欢她,那就当机立断好了,这么默默唧唧,威望也没有立起来,脾气倒是有了,自然要和大哥一较高低了。

  ——其实,有个细节可以证明袁绍直到自己死亡还没有确定袁尚的真正地位,因为他死后,大部分官员还是认为袁谭年长,应该立他,只是因为话语权没有掌握在自己手中,只好作罢,眼睁睁看着审配等人篡改遗嘱。

  这样一来,袁谭和袁尚就是公然的不和了。

  曹操呢?自然是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的,养虎为患的买卖他是不做的,所以,抓住这个机会立刻进攻袁氏余党。

  袁绍最强大的时候尚且不是曹操的对手,更何况是现在已经挨了重重一击还四分五裂的袁氏兄弟?

  所以,大难临头,二人不得不暂时停战,一致对外——不过可惜,矛盾实在是太深了,导致这个合作的感觉也是怪怪的,效果自然不好了。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14—02:不孝子们的挣扎(2)
看着袁谭和袁尚马上就要死掐,曹操来了精神,立刻亲自率领大军开拔,想来个趁火打劫,一举平定河北。

  但是,过多的胜利让曹操有点大意了,动的太早,等两兄弟开火了再上也行啊,河蚌相争渔翁得利嘛,

  结果,二袁一看有危险,马上抱团,“相互支援”。

  由于曹操先看上的是袁谭,所以,袁谭急忙向袁尚求救。

  本来,这是一个兄弟二人摈弃前嫌的好机会,唇亡齿寒的道理谁不懂啊,但是,袁尚空长了一副好皮囊,里子实在是不怎样净干一些半吊子的事情,只不过是派遣一支仪仗队规模的援军前往支援,当然了,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还让自己的左膀右臂逢纪跟了过去。

  结果自然是令袁谭不满意的了,要求加派人手,袁尚不干。

  不干?哼哼,那就不要怪我了,正好我也看逢纪很碍眼的,杀掉算了。

  于是,也算是以人物的逢纪就这么郁闷的死掉了。

  有的时候很奇怪,袁尚脑袋进水了?它应该是知道如此少的援兵袁谭必然不会满意,而自己也肯定不会同意任何给人给钱的请求,那么跟袁谭有仇,和郭图等人有私怨的逢纪此时过去岂不是送羊入虎口?

  但是,逢纪还是去了。

  这其中很有可能是有审配的一份功劳的,二人并非铁板一块,当初逢纪现在袁绍那里受宠,而后审配得势,就拼命的在袁绍面前说逢纪的坏话。

  袁绍呢?问问逢纪审配这个人怎么样,逢纪的回答很是出人意料:神配是个好同志,有能力。

  这下子袁绍就奇怪了:审配可是总说你的坏话啊,你还保护他?

  那是私怨,逢纪淡然一笑:现在在谈公事。

  袁绍大为感动,更加重用逢纪,还把这段话反馈给审配。

  “配由是更与纪亲善”,审配也是很自觉的承认错误。

  但是,两个人的关系真的没有问题了?未必,审配固然是一个很烈性的人,但是这不代表他就是一个好人,总在袁绍面前说别人坏话可见人品不咋地,对于逢纪的高姿态未必接受,而且自己当了人家高尚品德的大绿叶,在老大面前丢人现眼更是无可原谅,要知道,名人也是人啊。

  所以,逢纪混到袁谭那里有一半是审配的功劳,袁谭的手下郭图还有辛评也是鼓动袁谭要人的,这样一来,也可以让袁尚折损一员大将啊,损人利己的事情是一定要干的。

  而袁尚呢,没有考虑这么多,纯粹是心疼自己的士兵,就牺牲一下逢纪,让自己面子上好看一些,当然了,袁谭做的这么绝也是他没有想到的。

  三方作用之下,制造了逢纪的个人悲剧,同时,也在二袁本就勉强维持的关系上制造了一大裂痕。

  一看这回真要动手了,曹操乐了,马上进军黎阳。

  袁谭一看,不行,火烧眉毛了,只好再度向袁尚求救。

  审配已经死了,曹操也打过来了,袁尚只好把不愉快的过去放下。

  但是怎么救呢?关键时刻,又开始打起了小算盘:如果派出一支部队的话,万一被他兼并了怎么办?毕竟他也姓袁啊,我这个老大又有点名不正言不顺。

  于是,他选择了一个比较折中的办法——派出一支部队镇守邺城,保证不被人偷袭,而由自己亲自率领一支大军前往救援,这样一来,既可以显得自己有诚意,又可以保证不被人占便宜了,哈哈,我真是太聪明了!!!!!!!

  但是,这兄弟二人实在是有点不争气啊,好不容易团结起来,还是没有在战场上有多大的起色,没有办法,这涉及的是实力范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