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 >

第49章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第49章

小说: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阳人,靠的就是丹阳兵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而曹豹又是陶谦的旧将: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曹豹已经被张飞干掉,还有一批近1000人的丹阳死士要把吕布给弄进来,那就是要为自己的老长官曹豹报仇,同时也是为了摆脱刘备入主以后丹阳兵的尴尬地位。

  那么刘备为什么要裁撤,甚至采用极端手段铲除丹阳势力呢?丹阳兵的作战能力极强啊,而且当初刘备一文不名的率领几千乞丐来到徐州的时候,陶谦也是拨给了4000丹阳兵给他壮大军势,这也算是和丹阳兵有些瓜葛了,有必要做的这么绝吗?

  当然有了,首先,丹阳兵打仗虽说是比较牛叉,但是纪律也真的是令人头疼,陶谦惹上曹操老爸这个人命官司事件不管是自己有意为之还是手下擅自主张,都是体现了丹阳兵的一种兵匪习气,再看看陶谦在徐州的几年把偌大的富庶之州弄得残破不堪,相信丹阳兵起的恶劣作用不小,而刘备呢?一直以来主打的都是以德服人这张温情政治牌,下乡送温暖,和贫苦大众握手(面冲摄像机),刘备走的就是亲民路线,难免和丹阳兵发生利益冲突,而为了站住脚,必须杀鸡给猴看,拿一身骚的丹阳兵开刀效果是最好的。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朝天子一朝臣啊,丹阳兵是陶谦的得力旧部,现在陶老头子已经挂掉了,刘老大做主,为了让自己言出必行,让跟随自己多年的亲信占据要职,让铁心扶植自己登上徐州太守宝座的政商大鳄们顺心如意,都必须对这些顽固的陶家部队做出大动作。

  有了糜竺的财力支持,陈登描绘的“征得步骑十万为君驱使”这番话即使打个五折也是相当可观的数字,所以刘备于情于理,除掉丹阳兵这块绊脚石都是在正常不过的了,而且就算是丹阳兵的武勇还有利用价值,那么按照“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一理论,也应该换掉这一批,再通过自己的名号另起炉灶,打造一支新的丹阳兵部队——你说是一张涂的乱糟糟的图画好改动还是一张白纸好处理?

  这样一来,那些残留下来的既得利益者——下邳相曹豹和中郎将许耽们自然是十分不高兴了,矛盾必然产生:这是刘备和老丹阳军代表之间的矛盾,张飞只不过是背了一个大黑锅而已,即使他们之间真的互相看不顺眼。

  刘备铲除异己,消弭丹阳人在徐州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选择的方法也是不错,让张飞出马,借口和曹豹之间的矛盾化解掉这帮兵痞,这样一来没有人说三道四,骂自己对恩人陶谦不够意思,就不影响自己的正面形象了,但是在时机上出了一点问题,就是忽略了吕布的存在——也许是没有办法,干掉曹豹已经是最后一步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只是没有想到吕布这么快就不知廉耻的出手了,真是生意场上没有兄弟啊。

  还有一点估计不足就是丹阳人的团结,刘备和张飞以为把曹豹搞掂以后,剩下的一帮人就会树倒猢狲散,成不了气候,没有想到最后就那么1000多人,把吕布给放了进来,扭转了整个徐州的政治局势——徐州没有几天就三易其姓,改姓吕了。

  一招算错满盘皆输,刘备懊恼的时候,吕布已经开始在徐州进行自己的战略资源和人事部署的整合了,有了前几次失败的教训,再加上刘备没有曹操牌面那么强势,所以有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做这些事情——这也是吕布可以在徐州呆的时间相对长一些的根本原因。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08—16:刘备为何丢徐州(2)
刘备刘玄德。

  他出道很早,但是,一直没有真正的离开保级区。

  他一直很努力,但是,所做的努力换来的只不过是不输球,从来没有酣畅淋漓的迎来一场大胜。

  他欠缺才华吗?是的,他似乎并非一个天才,一个才华横溢的神射手,他的球队打的也不是激情四射,但是也绝非是平庸之辈。

  如果上帝真的很公平的话,刘备现在应该得到的更多。

  尤其是这么好的一个机会放在他的面前。

  也算是牛叉俱乐部老总之一的陶谦老先生突然邀请刘备入股,因为强势的老总曹操想吞掉他的股份,之前已经强行收购了几家子公司,这一次,已经悍然对陶谦手中的股份下黑手了。

  被吞掉1%也不行,曹操这种人,和日本鬼子差不多,一旦让他进来,迟早会把剩下的99%也蚕食掉,这场商业纠纷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最新的切入点则是曹氏集团的名誉主席曹嵩同志在陶谦的主场遭遇足球流氓袭击遇害,你说,就算不是陶谦指示的,可是杀人者已经逃之夭夭(之前还是陶谦的俱乐部员工),他曹操不找陶谦算账找谁?

  正好还看上了陶谦的俱乐部,那就新帐老账一起算了。

  本来这一切和刘备都是没有什么关系的,但是,病急乱投医的陶谦想,既然自己经营已经出现了很大的困难,为什么不找一个人来分担风险呢?刘备,无疑是一个很好的人选啊,手下有几个有实力的球员,两家合并一下既可以保证自己的大股东地位和对俱乐部的主导权,又可以增加一些和曹操对抗的资本。

  于是乎,一拍即合。

  不过最后签字合并(刘备入的是干股,其实就是陶谦左手换右手,从自己左衣兜里拿出一笔资金给刘备,然后再让刘备转到自己的账上),还不是由他们两个人说的算的,还要看有点财大气粗的曹操答应不答应。

  曹操当然不会答应了,揣着大把的现金准备揭穿这起肮脏和龌龊的交易,起诉他们的商业欺诈的行为。

  眼看股票就要一泻千里了。

  结果曹操的老窝出了事情:甚为得力的异性兄弟,俱乐部副总之一张邈还有技术指导陈宫伙同了一批对曹操大搞一言堂十分不满的学院派玩起了突然袭击,迎接落魄中的吕布那只球队和管理层入主。

  这样的话曹操只能回去摆平,很简单,即便是拿下了陶谦的公司,自己的老根据地没有了,还是赔了。

  一场危机因为“小三”吕布的到来无形化解。

  更为诡异的是,本来身体好好的陶谦主席不幸逝世,虽然他有两个儿子(虽然是普通人,但是智商没有问题),但是,俱乐部的所有经济权益还是被一个所谓的徐州财团组建的董事会(以糜竺和陈登等人为主)以*选举的方式给予了刘备。

  造化弄人啊,就像某位老总嫌自己的俱乐部没有上升空间,索性仗着自己兜里钱多直接买壳玩大的。

  区别在于刘备没有花自己的一分钱,属于空手套白狼。

  也许是由于来的太容易吧,没有多久,刘备就失掉了这个天赐的好机会,拱手让给了“小三”吕布,刚挤进了夺冠集团又回到了老境地。

  没有办法,这就是命啊。 。。

09—01:吕布的战略布局(1)
天下是打出来的,你得到了徐州,但是并不代表你就可以赢得天下,因此千万不能马虎大意,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啊,所以行伍出身,嗜血好战的吕布一直十分重视对部队的控制,也就不奇怪了,纵观三国时期,有两位纯武将出身的大佬,一个是吕布,另一个是马超,这就是典型的军阀割据年代特啊色,直到民国也没有改变——但是光有枪杆子也不行,还要有笔杆子,所以,混得最是郁闷恰恰也是这二位,一个辗转多地,最后弄得身首异处,一个满门抄斩(好在马超做人没有吕布那么卑劣,被刘备收容了),客死异乡,都是因为身边缺少一个智囊。当然了,这是另外一个话题,先看看吕布对军事管理层的改造完成形态吧。

  其实吕布手下究竟谁是武男一号,严格来说还真是很难确定,不过如果从知名度和资历以及存活时间来判断的话,应该是张辽了。

  张辽是雁门马邑人,属于杂居于边地的那一种人类,和刘备、吕布有的一拼,“少为郡吏”,应该是出名很早的,也就是二十出头吧,毕竟后来到了徐州独领一面的时候才二十八岁啊。

  一开始他也是丁原的手下,不过在那个时候,丁原已经是并州刺史的时候,就很看好张辽的武勇和人品,所以,启用他为从事,并且率领了一部分军马,和自己兵分两路进军洛阳响应何进的号召——由此可以看出张辽也是并州军团的代表,并且地位比吕布高一些,统帅能力也更加出众,否则出来带兵的就是吕布而不是张辽了,因为如果给何进谋划诛杀宦官而宣召进京的外兵做一个部队序列划分的话,我们就会发现张辽所部是被独立出来的。

  到了之后,何进又派张辽去河北招募军队,壮大声势,召集了大约1000多人吧,但是回来以后,老张发现洛阳已经是物是人非,何进已经挂掉,丁原也没有了,而董卓呢?由于还没有暴露出畜生的一面,再加上都是西北军人,有共同的语言,所以就跟了这位混世魔王。

  又过了没有多久,董卓被杀,他又跟着吕布,被册封为骑都尉,地位可见一斑,但是好景不长,很快就被李傕击败,只好跟随吕布继续四处流浪,直到到了徐州这里,这才站稳了脚跟。

  所以,凭着并州的血缘,出色的资质以及多年的合作,吕布要提拔一位军事部门的心腹主管的话,当然是非张辽莫属了。

  至于另一位呢?论实力,只会比张辽强,绝不比他差,但是如果论名气的话,却是小了很多,这种命运和前程的巨大落差,会使我们怀疑所谓的“忠诚”信仰在这个尔虞我诈的乱世当中,到底有几分价值,会不会成为一块绊脚石?因为如果当年他的头肯低一下,“弃暗投明”的话,那么中国军事史上又会多了一颗璀璨的明星。

  这个人就是高顺。

09—02:吕布的战略布局(2)
高顺的悲哀更多的是留给后人的,因为我们如果对他感兴趣的话只会在浩如烟海的史书中找到一点点蛛丝马迹,不得不再次感叹陈寿的简练了,简练的有一些势力——这还要感谢裴松之,否则我们要把他和侯成之流放在一个档次里面,顶多就是赞叹一下不怕死的精神。

  高顺是哪里人士不得而知,但是从他跟随吕布的铁杆程度来看,应该也是并州人士,至于性格嘛,英雄记中倒是有一些记载的: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馈遗。

  如此一个本分不会拍肩膀,和一切不良嗜好划清界限的武将真是难得一见了,至少不喝酒这一点当时很少有人做到的。

  战绩方面,也是只有零星的记载,一次是建安三年,吕布派遣高顺攻打刘备镇守的小沛,结果是刘备在拥有士卒万人,关张在场的情况下大败,其实力可见一斑,第二次是同年,夏侯惇前来营救刘备,又被高顺杀得大败——夏侯惇不管是不是完全凭着曹操的关系户坐到这个高位的,至少本事还是有的。

  赢了这两场含金量比较高的战役可见高顺的统帅力还是相当有的,而他真正引以为豪的事情还是亲自培养了一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三国特种部队——陷阵营。

  有关陷阵营的记载也不是很多,只有这样几句:所将七百余兵,号为千人,铠甲斗具皆精炼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阵营。

  只有清白威严的人才可以训练出这样的部队啊,很可惜,参加过什么重大战役,甚至属于什么兵种都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