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 >

第42章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第42章

小说: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这一切真的都是那个玉玺和倒霉的誓言惹得祸吗?其实这件事有没有还真是不好说,不过可能性不大。

  《山阳公载记》是支持这个观点的,甚至还把袁术给牵扯进来,“袁术将偺号,闻坚得传国玺,乃拘坚夫人而得之”,这个说法不是很可靠,孙坚会为了一个女人让出自己的心肝宝贝?(如果真有的话)他可是连自己的命都不要了,敢发毒誓的啊。

  要命的是《吴书》——吴国的官修史书也是认为孙坚搞到了这个大宝贝,而且不是从琉璃厂淘宝出来的,就是在洛阳废墟中拿到的,具体过程是这样的:孙坚作为一个大英雄,追击董卓最为彻底,杀进了洛阳,然后作为一个大忠臣,打扫、整理汉朝的宗庙,为之祭拜,结果感动上天,城南的甄官井上一股祥云升起,还有五色气,孙坚命人下去观看,结果捞出一个传国玉玺来,上面还刻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这个说法虽然是出自官修史书,但是却是经不起推敲的,历代大家都持怀疑态度,裴松之做注的时候就是指出陈寿删掉这条史料删掉的对,因为吴书的动机是为了给孙坚脸上贴金,表扬他的忠义和勇敢,以及吴国是上天的宠爱者,必定得到天下(虽然最后失败了),表面看目的达到了,其实是给自己抹黑了,因为孙坚如果是一个忠义之士的话又怎么会把玉玺给藏匿起来呢?这不是自己打自己嘴巴吗?

  裴松之对吴书书写这段史料的动机分析的很好,但是他认为孙坚是一个大英雄不会干出这种龌龊的事情却是有点主观了,为天下着想的英雄不也有自相残杀的时候吗?万一那一瞬间动了邪念怎么办?毕竟这是一个很大的诱惑,神不知鬼不觉就可以了,毕竟这是何进内乱时候遗失在井中的,有一段日子了,而且自己先进的洛阳啊。

  所以从孙坚的人品角度出发实在是有些不牢靠,这段史料不可靠是因为他有两大硬伤。

  第一是吴国的史官没有做好功课,汉宫的传国玉玺刻的是“受命于天,既寿且康”,“且康”与“永昌”差得不是一点半点了。

  第二,江表传记载,后来孙皓投降的时候献上了金玺六枚,其中没有玉玺,你都投降了还留着干什么?等着被砍头啊?而且如果真的都知道你有的话还不献出来岂不是找死?

  这里还有一个认识误区就是天子的国玺不是一个,而是有六个:皇帝之玺、皇帝行玺、皇帝信玺、天子之玺、天子行玺、天子信玺。这个媒介焦点的传国玉玺是汉高祖佩戴的秦始皇玉玺,两回事。干什么事情用的都是天子六玺,所谓的玉玺,乃是“古人遗印,不可施用”,袁术要称帝,孙坚有没有野心,都和这个没有关系,大家都不是什么古玩爱好者,没有必要为了这个物件拼得头破血流,罗贯中采取的是最有爆炸性新闻的一条线索,实在是一种为了销量和点击率而不惜恶意炒作的功利心态作祟啊。

  当然了,惹出这么多事端来也怪孙坚的英年早逝,中国的小道消息太多,越是玄幻的就越有市场,何况一世英雄死在了大草包黄祖的埋伏圈里太冤枉,太蹊跷了,这么宣传就算是遭报应吧。其实失败的原因很简单,打黄祖打得有点顺手,麻痹大意,乘夜追击中了埋伏了。

  仅此而已。

  孙坚死后,其势力也被瓦解,不过没有消亡,一部分是被兄子孙贲率领收编到袁术帐下,袁术册封孙贲为豫州刺史,算是为孙家军保留了一点种子。

  但是火车头呢?我们的小霸王孙策还蛰伏在它处,等待一个崛起的时机呢,不过出名要趁早,快了。

  顺便补充下,孙坚死的时候只有37岁,他的儿子孙策命更短,才26岁,和他们比,孙权算是王八了,但是手下周瑜、鲁肃、陆逊、吕蒙们也都是不太长久,这些都是牛人,如果他们活得长一点的话也许三国的历史真的要改写了。只是没有假设,现在让我们把视线从南方转移到西北,看看那里有没有什么动静吧,毕竟马腾也算是一个人物。

07—11:西北马腾的那些破事
西北马家军一直是以彪悍和嗜血著称的,马腾有些例外,但是也没有给西北大汉丢分,只是他也是属于那种被三国演义拔高的群体,相比于曹操、袁绍乃至刘备们,马腾这个老大当的时间和力度都有些逊色,稍有挫折便以年事已高的借口退休,军政大权全都移交给了马超,直到被人弄死才再次在舞台上出现,不过时间虽短还是弄了点声音出来,再加上是一代名将马超的老爸,所以也算是一牛人了,他的那些事值得一说。

  马腾的祖上很是光彩,他是那位“马革裹尸”的马援老将军的后人,但是和刘备一样,到了他父亲那一代已经是家道中落了,虽然当过小官,但是很快下岗,留在陇西,和当地的羌族混居在一起。

  马腾的妈妈是羌族妇女,用今天的观点来看算是一个外国人,不过不是因为自己的老爸有多么性解放,而纯粹是经济原因,娶不了条件多多的汉家少女,“家贫无妻”嘛。

  马腾就是这样作为一个混血儿降临人世的,小的时候很穷,经常跑到山上去破坏花草树木,然后再跑到城里卖掉,赚取一点生活费,仗着老爸和老妈的基因都不错,自己后天又经常舞着大刀拿花花草草开练,所以身体素质不错,身长八尺,是个肌肉男,而且名不符实的是,由于家贫吧,所以经常有些自卑,在外面很低调,“性敦厚”,也因此人们也都很尊敬他,——当地民风淳朴啊,没有太多人欺软怕硬。

  如果没有乱世的话,马腾和刘备一样,这辈子就完了,动荡的局面给了一个机会,当地虽然没有黄巾起义,但是因为凉州刺史耿鄙的贪赃枉法,所以老百姓怨言不少,氐族、羌族经常暴动,地方州郡由于财政问题兵力不是很有优势,于是就像今天的自费上大学一样,经常招募一些编外军队抵抗暴民,一方面是为了分化瓦解敌对势力(反正都是当兵,给谁当不一样啊),一方面也是为了扩大自己的私人武装,总之,马腾成了其中的一员,而且因为长相比较魁梧,口碑不错,所以从大头兵直接晋升为军从事,当个小队长,此后因为一系列战功,一步步的从军司马爬到了偏将军——征西将军,初平年间又荣升为征东将军。

  马腾这辈子基本上就是这么平稳的爬上来,性格的原因他很少趟什么混水,但是在认识了死党韩遂以后也有点不太安分了,最为轰动的一次就是策划了谋反长安——当然了,你不能说马腾大逆不道,甚至可以说他是心系国家社稷,因为现在长安的掌舵人是王八蛋李傕啊。

  这次谋反,马腾在韩遂的策划下部署的也算是比较周详了,外面有地方大员刘焉的鼎力支持,内部还有刘焉的儿子刘范做内应,只是可惜,计划泄露,导致刘范被杀,外面的军事部署全部流产。

  之后的马腾就老实了不少,之前的嚣张也多半是被那个结为异性兄弟的韩遂给折腾的,后来两人闹翻以后,马腾有些心灰意冷,申请到中央当一个闲职人员,颐养天年,大权呢,就移交给了自己的儿子马超。

  马超被封为偏将军,都亭侯,西北马家军也进入了少东家时代,马腾喜欢清静日子给他机会都不爱折腾,有些人则不然,比如那个蛰居在平原,一直期望得到上天垂怜的刘备刘老大——一个消失了很久的人物。

07—12:蛰居在平原的刘老大
绕了一大圈,几位男二号、男三号死的死,跑的跑,终于回到了我们的男主角刘备这里了,前面说了,讨董联盟的内部分崩离析,两大主力袁绍和公孙瓒之间为了冀州这块土地,马上展开血腥的厮杀,碍于自己和公孙瓒的关系,当然要立场鲜明的站在校友这一边了,公孙瓒呢,也是乐得有一个帮手,于是表(就是推荐的意思)刘备为别部司马,和自己的另一位小弟青州刺史田楷一起和已经成为冀州刺史的袁绍对抗。

  因为在作战当中有着不错的表现,所以被调到了平原县当县长兼县委书记。

  不要小看这段时光,也许和以后相比,小小的平原县一把手实在是微不足道,但是仔细观察一下,我们就会发现这实在是刘备政治生涯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确立了自己的政治原则和夺取天下的模式——争取民心。

  这是他刘备立足乱世的最大政治资本,但是其实也是一种无奈之举,首先,和袁绍兄弟相比,没有钱粮和地盘,其次,和曹操相比没有足够的人才,平原是一个屁大的地方,靠着这点地方攒钱攒粮攒兵去和别人争天下纯属找死,而且自己现在还是在公孙瓒的庇护之下生存,你要是做的太过的话立马给你拿掉啊,再次,即使是那个纸糊的汉室宗亲招牌也比不上远在巴蜀当爷的刘焉父子和盘踞荆州的刘表来得硬气,你说,他刘备不天天下乡去给老百姓送温暖,博取一个好名声还能干什么吧?也算是扬长避短了。

  那么刘备在平原做的怎么样呢?有一个史书流传下来的例子可以证明经过岁月的历练和种种挫折,他已经彻底沉淀下来,没有了以往鞭打督邮那样的火爆脾气了。

  在刘备当县长的时候,县里有一个叫刘平的家伙,很是看不起刘备,总觉得自己在这个曾经干过个体户的手下很不爽,于是准备雇一个杀手把刘备给做掉。

  虽然史书没有详细的有关刘平的记载,不知道他是不是也算是一个汉室宗亲,但是如果只是一个普通人的话,应该不至于为了谁是自己的老大有什么异议,尤其是刘备做的还是不错的情况之下,但是估计是刘平也是一个比较有社会地位的家伙,如果没有公孙瓒撑腰的话,自己也许可以当这个县长。

  总之是对刘备不爽,准备干掉他。

  刘备呢,压根就不知道这个来找自己的侠客是要杀自己的杀手(没有办法,大侠也是人,要吃饭的,又不想去街头卖艺,所以只好去当杀手了),于是就把他当成众多要招待的豪侠大军的一员,好吃好喝的伺候着。

  我们可以说刘平点背,也可以说刘备点正,总之,这个刺客还有点人性,以至于职业道德不高,忘记了自己是拿着刘平的酬金的,看着刘备对自己不错,这厮居然下不了手,出卖了自己的东家跑了。

  这一刺客被感化事件折射出来的正是刘备在平原期间的行为方式:以德服人,拉拢人心。当时的战争频频发生,公孙瓒和袁绍之间的基本上就没有消停过,以至于老百姓吃不饱肚子,睡不好觉,但是刘备独树一帜,广施仁义,一方面率领平原百姓抵抗外来的侵略军队和因为吃不饱而当了土匪的暴民,一方面注意发展经济,解决任内老百姓的温饱问题,说他是当时的好县长,人民的好公仆也并不为过。

  如果实在是要挑点毛病出来的话,也就是习惯了拿公款招待自己眼中的人才,吃吃喝喝,而且显得很是平易近人,坐在一起玩玩闹闹,吃的档次也都是一样,前面所说的刺客也是这里面的一个,按照刘备的家底,断然是没有资本*的,洗澡唱K什么的肯定是一律报销了。

  不过老百姓无所谓了,或者说根本就是不在乎了,只要不让自己饿死就可以了,哪怕明知道那本来就是自己纳税的钱,所以说,中国的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