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 >

第289章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第289章

小说: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朝廷以为驻敌之功大,退敌之功小,于是张休、顾承并为杂号将军,而全绪、全端等人只为偏裨而已,全琮、全寄父子殊恨。”

  正是这种“分赃不均”,导致了全家和顾家、张家之间互相咬成一团;

  2:吾粲VS孙霸+杨竺

  ——这个时候当然少不了太子太傅吾粲出场了,他把斗争的焦点指向了鲁王孙霸和打手杨竺,建议“鲁王霸出驻夏口,遣杨竺不得令在都邑”,结果马上被孙霸和杨竺反咬一口,诬陷他和陆逊相互勾结,居心叵测(当时吾粲的确是和陆逊通信往来商议此种建议是否可行);

  3:朱据VS孙弘(没有正面作对,而是背后下手,这比较符合两人的性格特点,朱据讲究体面,而孙弘这样的喜欢背后捅刀子)

  朱据的策略是引经据典,把晋献公的故事(重耳的老爸)、汉武帝的故事(江充VS戾太子)这些都给罗列出来,规劝孙权不要节外生枝,

  而对面呢?面对朱据这种藏着掖着的行为(主要和顾谭、顾悌一起行动),全公主决定,都交给了全能打手孙弘处理,这位潜伏版的吕壹下手狠,而且毒辣,咬的也是地方,属于查缺补漏。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是分别对孙权的上书,比如是仪的反水,比如张纯的为孙和说好话,比如陆胤PK全琮之子全寄+杨竺,等等,因为武器和攻击方式都和上述差不多,但是力度和影响力差一些,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总之,当时满朝文武已经是泾渭分明的乱作一团,都说现在台湾那帮家伙乱打一气很是过分,当时的情况也差不多了,只不过是没有动手而已,还讲点道德规范。

  孙权什么都没有做,一直在看(真当成是拍电影了?),一直在听,顶多就是回复一句:都住手,我审查一下,我看看之类的而已。

  但是,就像当年郑庄公玩了“姑息养奸”一出之后,很多人就纷纷效仿。

  不过,

  这里面也要注意一点,那就是有一个把握时机和分寸的问题,玩过了头反而有可能真的被干掉,而过早出手的话又显不出你的高明之处,总之,时机的把握很重要,不是说说就可以。

  孙权把握的还可以,当双方互相攻击的状子在自己的面前堆积如山,主要人物纷纷跳进这个大漩涡,并且深陷其中的时候,他知道,到时候了,可以收网了。

  于是,

  孙权出马,一个顶一打(具体数一下的话绝对不止一打啊),大棒一挥,尸横遍野,不管之前有多么光辉的花环,统统死掉,统统倒台。

  ——孙权的这根棒子可比吕壹的有威力多了:

  小样,你们互相咬的谁都不干净了,相互诋毁,并且诽谤朝政,造成了如此恶劣的影响,必须由我出马解决了(有点像南勇和杨一民的互咬一样,当然了,这个比方并不是十分恰当)!

  下面,

  就让我们来看看孙权的“辉煌战绩”吧。 。。

42—24:杀戮,血雨腥风(7)
事情既然是因为孙和和孙霸的太子之争而引起,那么自然要先对这两位下手了,只不过,按照惯例,孙权在出手之前一定要把自己给摘干净。

  ——准备行动之前,他若有所思的对孙峻说:

  子弟不睦,臣下分部,将有袁氏之败,为天下笑,一人立者,安有不乱?

  弄得自己很是无辜的表情,弄得自己很是大公无私的样子(这也是为后面连续的出狠手做铺垫呢)难道这一切都不是他玩出来的吗?

  可是,这也就是他的阴险所在——我已经立了一个太子了啊,虽然宠爱了孙霸一些,但是,又没有把他也给扶植到太子的宝座上啊,你们自己有私心而已!

  于是,双方都傻眼了(有偷着乐的,因为他们已经知道了内幕了)。

  赤乌13年,也就是250年,孙权做出了一个看似“250”,但是实际上是把所有人当作了“250”的决定:

  ——太子孙和,因为丧失了操守和原则,废黜;

  ——孙霸,居心叵测,赐死;

  ——孙亮,“年少聪颖”,立为太子。

  由此可见,孙霸,由始至终,都被他的父亲当作了一枚棋子,一枚杀伐世族的棋子而已。

  政治的胜利,人性亲情的悲哀和完败。

  但是,在这之前,孙权已经逐步的对两大派别做出了判决,胜负早已分出,“太子派”完败:

  1:顾谭——革职查办,流放至交州,2年后忧愤而死,享年42岁;

  2:张休——与顾谭同等待遇流放交州,但是因为孙弘对他尤其不满,所以来了一个雪上加霜,又踩上一脚,结果朝廷下绍赐死张休,享年41岁;

  3:顾承——顾谭之弟,同被流放至交州,走上同样一条不归路,享年37岁;

  4:朱据——左迁新都郡丞,未到,为孙弘所谮,赐死,享年57岁;

  5:陆胤——坐收下狱;

  6:张纯——下狱,弃市;

  7:吾粲——堂堂太子太傅,下狱,诛杀;

  8:陆逊——太傅吾粲因几次与陆逊通信,被下狱处死。孙权虽然没有明确的对陆逊作出处罚,但是多次派使者前去责骂陆逊(打人不打脸,这比杀了陆逊还要残忍,当然了,对于小人来说这一招通常不好使,可见孙权太了解他的臣子了)。

  一切都在孙权的计划之中,没有多久,陆逊就忧伤过度,于赤乌8年,也就是245年2月,含恨而亡,享年63岁。

  骂的比较狠的这几位全都中箭落马,即便是权倾朝野的陆逊也无法幸免,枪打出头鸟嘛。

  当然了,也留下了几位,比如诸葛恪、滕胤还有是仪等人,被集中扫荡的是陆家和顾家两大家族。

  那么另一派鲁王的党羽呢?

  活不了,连鲁王孙霸都被赐死了,下面的一些跳梁小丑还会存在吗?

  1:孙弘——随孙霸赐死;

  2:吴安——坐党鲁王霸死;

  3:杨竺——孙霸败,杨竺流尸于江;

  4:诸葛绰——这个也比较残忍,孙权没有直接处罚他,而是把他交给了诸葛恪,让诸葛恪自己严加管教,结果被他的老爸鸩杀。

  虽然残忍,但是,诸葛恪也没有选择的余地了,而且,这也算是一种舒服的死法,相对而言。

  虽然也是死了几个,但是,相比于“太子派”的主干受损,“鲁王派”死的都是边边角角而已,骨干力量的处理可以昭示孙权的阴险用心了:

  1:步骘——赤乌9年,也就是陆逊死后,接替其为丞相,次年寿终正寝,自然死亡,享年72岁;

  2:全琮——赤乌9年迁右大司马、左军师,12年逝世,享年52岁;

  3:孙峻——孙权临死的时候,受遗辅政,领武卫将军,故典宿卫,封都乡侯,设计杀害诸葛恪,自此掌握东吴军政要务,死后,由从弟孙綝接管大权,孙綝受诛后,吴帝孙休将峻、綝二人从族谱中除名。

  但是,

  孙峻本人已经于256年逝世,享年38岁,该享受的都享受了,该堕落的都堕落完了,连诸葛恪也死在了他的手中,除了命短之外,基本上没有别的遗憾了;

  4:全公主——把她和陆逊的命运做一个对比的话,更可以体现出这部宫廷阴谋大戏是邪恶战胜正义的基调,将自己的孙女嫁给孙权幼子孙亮,并在后来影响孙权,让他立孙亮为太子(其实也是孙权自己的意思,全公主起不到决定作用,撑死了是推波助澜)。

  还没完,后来,这个女人,尤其是在孙权死后,一直暗中操控政局。

  256年,孙峻病死,其堂弟孙綝执掌军政大权,此时孙亮年龄已十五六岁,开始亲政,全公主扶持孙亮,欲除掉孙綝。孙綝寻机发动兵变,废孙亮为会稽王,并将全公主流放到豫章。

  虽然结局比较落魄,但是,那已经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江东政权已经度过了几个轮回。

  由此可以看出,孙权并不是倾斜于孙霸,用他来干掉已经成为太子的孙和,而是倾斜于孙霸背后的全公主,借着孙霸PK孙和一事铲除了当时最后势力的几大家族,而作恶较多的宗室和外戚们却都得到了一个不错的结局。

  ——这,只不过是一个在一开始就设置好了结局的黑色纪录片而已。

  那么,从主要演员们的最终结局,孙权的用意我们也可以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了吧?说他是被蒙蔽的?说他是完全对局势失控?

  虽然有一点,但是要说完全失控,骗鬼去吧,说他是自毁长城?当然,但是,因此判断孙权是老糊涂了那也是低估了他的智商。

  事实上,经过如此一番洗牌之后,孙权已经组成了至少在他心目中是比较完美和平衡的权力格局。

  不过,在阐述这个所谓的“新格局”之前,先对三大战役做一个简单的一句话总结吧:

  “辽东受降”高地争夺战、“吕壹冤案”高地争夺战、“二宫构争”高地争夺战之后,孙权的假想敌:

  本土世族。

  已经倒下了一大片,尤其是在第三场战斗中。

  真正的血雨腥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