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 >

第194章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第194章

小说: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2—13:失策,后防不稳(4)
前面已经说过了,陆逊同学接替吕蒙镇守边境,就已经意味着江东方面的荆州攻略进入了第二阶段,也就是说他在时刻关注着关羽方面军的动向。

  正因为这样,他才能时刻的,准确到位的拍着关羽的马屁,在关羽的每一次取胜,尤其是水淹七军之后,都“称赞”关羽的英明神武,那么陆逊就不可能不知道关羽现在面临的粮草匮乏的头疼问题。

  而在这两封拍马屁的信件中,这样两句话是不能忽视的:

  第一句是第一封信中的(其实不知道是第几封信,如果当时有手机的话,估计已经被陆逊的暧昧短信给爆满了)——“敌国败绩,利在同盟,闻庆拊节,想遂席卷,共奖王纲”,第二句则是第二封信中的——“仆书生疏迟,忝所不堪。喜邻威德,乐自倾尽。虽未合策,犹可怀也。倘明注仰,有以察之”。

  虽然拍马屁是这两封信的主旋律,但是,这两句话也算是陆逊代表孙权做了两点政治承诺。

  第一点承诺:我们还是盟友,对于将军您的胜利果实,我们也是感到欣慰无比,希望您能再接再厉;

  第二点承诺:我陆逊,是一个笨蛋,只不过是一个书生而已,打仗,也就是欺负欺负土匪,这种大战役是玩不转的,所以,根本就使不出力来,只是看您威德远播,只好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了,也算大家没有白白同盟一场啊。

  作为一线指挥,陆逊的这一手法玩的十分高明,对症下药,戳中了关羽的软肋,不是关羽自大的软肋(虽然有点),而是关羽军团眼下无论是资源还是兵力都有些匮乏,捉襟见肘的这一大软肋。

  关羽自然没有想到这个年轻人会像自己的偶像老大刘备那样的阴险(阴险必须承认),一边玩着外交辞令,一边谋划军事进攻。

  真的是很阴险,不过,那个时侯,一个追求权谋至上的社会形态下,很正常,即便是现代社会的战争不是也同样龌龊不堪吗?

  ——不要忘记老祖宗的训示:兵者,诡道也。这不是奥林匹克运动会啊。

  所以,对于关羽“擅取”湘关米的问题,我们不能简单的根据“受害者”孙权的一面之词,认为是关羽的神经过于大条以及饥不择食,连盟友的财产都不放过,实在是陆逊这边有幕后黑手的推动。

  而且,对于这件事,直接触动孙权“脆弱”的神经,悍然发动荆州事变的关键事件,关羽传中只字未提,只是在吴书中大书特书而已,退一步来看,即便是在吴书中,也有值得玩味的地方,虽然吴书的立场是关羽“擅取湘关米”,可是,前面还有一句,“托以粮乏”。

  也就是说关羽没有无耻到招呼都不打一声就直接开抢,而是打了招呼,至少是找的理由,我没有粮食了。

  在关羽看来,这个是正当理由,虽然在东吴人看来,这个只是借口,真是笑话,关羽有必要占这点便宜吗?如果关羽粮食充足的话会来抢这点东西吗?当然不会了,造成这种“美丽误会”的自然是陆逊的那两句话。

  陆逊,不是简单的老百姓,而是抛头露面的军界领导人,是新任的边防司令,他的言论,尤其是公开场合的讲话,那都是代表着国家的政策的,关羽自然也可以拿来引用,参照:本来我们就是同盟嘛,而且你前面说了,虽然不出人可是出力的,那我就去拿好了。

  “擅取”,也说明这次行动还是比较和谐的,没有什么摩擦,关羽来拿,人家也就乖乖的给了。

  但是,我们还要再重申一下陆逊的无耻,当他确定关羽拿了那些自己许诺的粮食之后,马上就给孙权打报告:逊具启形状,陈其可禽之要。羽得于禁等人马数万,粮食乏绝,擅取权湘关米;权闻之,遂发兵袭羽。

  本来是东吴极其阴险的一次策划,关羽中招了,但是,最后屎盆子还是扣在了二爷的头上,有点冤,此时的他就像一个名人,陆逊就像一个二十四小时跟踪的狗仔队(和吕蒙轮班),你说,敌暗我明,能不中招吗?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防不胜防啊。

  事实也许就是这样,关羽根本就没有什么过激行为,孙权如果不这么说,自己就是师出无名,必须强调关羽的不是,而关羽呢?吃了没有法律意识的亏,人家孙权吸取教训了,你怎么就没有和陆逊进一步签个合同什么的呢?就算是人家有意向,但是,不是还没有落实到合同上嘛,当初怎么占的便宜这么快就给忘记了?看来,不光是现代社会需要契约精神,古代也是啊。

  不管怎么说,虽然孙权早晚会打这一仗,关羽军粮匮乏,“擅取”湘关米还是一个最好的借口,如果于禁的三万大军被关羽以一种极端的方式处理掉,不会造成粮荒的话,也许会好一点,要不怎么说好人难做呢,关羽这辈子为刘备所累,就着荆州的问题干了不少无赖的事情,唯独在这里,人道主义一下,可是,还是被老天惩罚了。

  当然了,这个还不是主要原因,他只能说是一个表面原因,下面就是根本原因了,那就是前面已经无数次说过的荆州所属权的纷争,老掉牙的话题,但是,看你从哪个角度来看,尤其是在这个敏感时刻,我们可以把这个话题换个包装:关羽和曹操在外交舞台上的博弈,博弈的对象就是争取到孙权这颗棋子,让他为己所用。

  传统观点,关羽还是昏招迭出,尤其是政治婚姻事件上,显得很是草率,以至于让孙权不满,进而引爆了战争。

  但是,真的就这么简单吗? txt小说上传分享

32—14:失策,后防不稳(5)
中国人向来是不缺少政治智慧的,尤其是在关起门来自己玩自己的时候(自己随便制定游戏规则嘛,就像佟湘玉那样,随时把有利于自己,剥削伙计们的店规加进去),权谋诡诈更是层出不穷,哪怕你不是找寻那些名垂千古的大政治家的“光荣事迹”,而是随便从大街上找到一个老百姓,恐怕也不会差到哪里去,甚至有些古灵精怪比优秀的学生玩的还要好,君不见,刘邦不就是其中的*吗?

  但是,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我是指在成败已定的情况下,很多人又会把问题看的尽量简单一些。

  对于这种有点自作聪明的评论,我们称之为选择性失忆。

  这么抽象的说也许有点云山雾罩,挑明了吧,就是有关关羽和孙权“联姻”的事件,这个可不是罗贯中无中生有,而是确有其事,当然了,是不是真的骂的那么刺激就不得而知了,反正,是“辱其使,不许婚”。

  不过,从这个描述来看,应该是没有涉及到孙权是人还是畜生的物种判断问题,只是羞辱了来访的使者而已,关羽再嚣张,也不会嚣张到这种程度,除非喝高了当时。

  但是,打狗也要看主人啊,关羽这么不给使者面子,那就是不给孙权面子,性质是一样的恶劣,而且,这件事还是孙权率先提出来的,怎么说也是一方诸侯啊,实在是不给面子啊。

  所以,关羽在这件事上的确是有点不太冷静,不管你想不想联姻,最起码的礼节都是要讲的,这一点他连刘备的一半本领都没有学到。

  但是,有关关羽在这件事上的失误,也就是到此为止了,不会从根本上影响到孙刘两家的关系——因为有着根本的利益分歧,所以关系本来就不怎么样。

  而这就是我要说的选择性失忆行为,就算关羽把女儿嫁过去了又能怎么样?一旦想开战就会因为自己和关羽是亲家就不打了?孙权的儿子不是只有一个,再说了,当人质的是关羽的女儿啊,孙权的儿子怎么会倒插门?

  关羽不是傻子,现在刘禅还没有婚配,依照自己的优势地位,把女儿嫁过去实属正常,你看后来,张飞的两个女儿不是按照顺序进宫当皇后去了?如果你是关羽,大前提是政治婚姻已经无法改变,那么,你是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自己老大的儿子,留着当皇后,还是嫁到所谓的同盟那里去当一个王的夫人?——顺便八卦一下,既然这桩婚事是孙权主动提出来的,想必关将军的女儿长的也是不差的吧?

  关羽不想把金砖扔出去,孙权除了一点不爽以及没有面子以外,也就没有别的问题了。

  换句话说,关羽和曹操博弈,他的资本基本上是没有的,除了那个曾经被惦记一下的女儿以外。

  那好,我们假设关羽很会做人,把女儿送了过去,那么,这个就成了刘备和孙权加强联系的纽带,也算是弥补了之前小孙的遗憾,资本,或者说博弈的筹码,不过也就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女人而已,而且,这个女人还不是孙权的,江山和不属于自己的美人(我们假设关羽的女儿是一个美女),您说,孙权会选择哪一个作为政治抉择的重点考察对象呢?

  如果换作是我等小民恐怕也会选择前者吧?何况是那位很少被道德羁绊住大佬孙权?

  曹操则不同了。 txt小说上传分享

32—15:失策,后防不稳(6)
我们最近几年有点走背字的曹操同志虽然说面对强势的关羽,一度神经错乱的要了迁都躲避风头的想法(有这种想法其实也是很正常的,因为当时关羽确实是风头正劲,威震华夏,不少人都随风倒宣布脱离曹操的统治效忠刘备,甚至还拿了关羽私刻的官印“陆浑群盗或遥受关羽印号”,曹操一个心急被忽悠了一下并不意外),但是,当蛰居很久的司马懿出来发表了一番言论,他的那颗躁动的心随即便平定下来。

  司马懿所说的筹码就是孙权,在他看来,虽然孙权和刘备名义上是盟友,可是一直不对付,尤其是在荆州问题上,孙权对刘备是恨之入骨,绝对是我们可以争取的对象,而且,前不久孙权和我们停火的时候已经暗示了自己不再想和我们泾渭分明的站在敌对立场上的意思,我们为什么不加以利用呢?

  怎么利用?很简单,他孙权想要什么我们就给他什么,在司马懿看来,反正荆州我们暂时拿不到手,若欲取之,必先与之嘛,就让孙权去拿,他可以从关羽那里拿到多少,我们就通过朝廷的正式认定给他多少。

  对于司马懿的这个借力打力的计策,也可以说是驱虎吞狼的计策,曹操很是赞赏,随即开始派人联系孙权。

  结果就是一拍即合。

  孙权何尝不知道曹操的险恶用心,让自己和关羽火并,他在那里坐山观虎斗,用心何其毒也。

  但是,孙权还是同意了,因为他没有选择的余地,现在不拿,任凭关羽长驱直入,刘备实力空前增长,北方势力一蹶不振,三国大势已定,刘备还会让自己的政权安然存在?到时候所谓的同盟合约也就自动作废了。

  但是,现在拿了呢?刘备的势力大幅削弱,曹操有了喘息之机,甚至孙刘之间会爆发战争,联合逼曹的大好形势一去不复还,从长远来看,还是对东吴不利,因为这两家都没有单挑曹操的实力,尤其是在很有可能爆发的一场战争之后,更是甭想了。

  但是,那是以后的事情,前面说了,孙权此时此刻并没有统一全国的野心,或者说即便是有了也就是一个念想,不是很强烈,眼下,他只想保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已。

  如果是按照这个初级阶段的战略需求来看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