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 >

第179章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第179章

小说: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不过,曹操的运气比较好一些,关键时刻总是有一些小弟站出来替他排忧解难(当然了,也有许多小弟给他添麻烦,比如这个侯音),这一回出彩的是南阳功曹宗子卿,他假装逢迎侯音,跟着他一起喊完刘备万岁,曹操该死的口号后,这样劝解道:侯音将军啊,您现在干的是大快人心,顺天应民之举,所以,才会有这么大的轰动效应,远近许多人都来投奔,但是,手里攥着太守这个肉票却不是什么明智之举,你既不准备杀他,又不想用他来换钱,反而让人觉得咱们像是一群绑匪,还不如把他放了,我留在这里和你一同把守城池,相信曹操的军队来了也不会有什么作为,到时候关羽大人也会赶过来的,我们也就成大事了,这才是重中之重啊。

  侯音同学就这么被忽悠了,宗子卿的马屁拍的恰到好处,不会让人产生什么足够的戒备心理,的确,东里衮当一个囚徒是没有什么威胁的,作用也是0,但是,一旦放虎归山的话效果就不一样了。

  侯音没有想到这一点,直接让东里衮滚蛋了,前任南阳太守一跑路,大半夜的,几个小时前还信誓旦旦的要与宛城共存亡的宗子卿就翻墙逃跑了,和等在外面没有走远的东里衮会合,纠集了一些不愿意和侯音绑在一个战车上的散户包围了宛城,从而组成了“东里”火车组合。

  倒不是让这些非正规军(其中还有一些是老百姓)充当炮灰,只不过是围而不战,阻挠侯音的进一步行动,以防他出去打劫扩张势力或者和关羽会合什么的。

  知道太守的重要性了吧?潜龙升天啊,单纯依靠宗子卿的号召力是做不到这一点的,而且,一旦开战,东里衮憋在侯音手里也会跟着倒霉的。

  结果,宗子卿的计划成功了,这支游击队熬到了曹仁的主力回援,光复宛城,三流人才,不作为的侯音也死于非命。

  十月份侯音造反,同月,曹仁赶回去,二十四年正月,曹仁获胜,侯音被杀,这家伙蹦跶了二个多月才挂掉,人不大,鼓捣出的动静不少,也顺带着牵扯了曹操的精力,把注意力放在了这里。

  但是,这两个月是致命的,因为夏侯渊挂掉了,完全打乱了曹操的如意算盘——他老人家本来是想和夏侯渊会合进攻的,现如今,却成了救援和防守,不经意间,侯音的努力让曹操和刘备完成了角色互换。

  这年三月,曹操终于从长安出发,由斜谷君临汉中,不过精神头被折腾掉不少,也不太可能搞出太多的兵力支援留守的张郃,各个战场都是比较吃紧的,本以为曹仁那里可以暂缓对关羽的进攻,拿出一些人来,结果,宛城一出事,也不敢动了。

  所以,曹操能有多大的作为已经是可想而知了。

  但是,还得打啊,既然已经来了,怎么说刘备,这个家伙,翅膀再硬那也是自己的手下败将,当初你乱中占了徐州不还是被我轻松搞定?

  曹操有点抱着侥幸心理,希望对刘备作战的传统优势可以助他一臂之力,希望自己的亲自带队可以给刘备制造一种心理压力,让他自乱阵脚,被自己有机可乘一下。

  也许,战局还可以挽回。

  也就是想想吧。

  因为刘备,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刘备了。

30—10:玄德,终有一胜(1)
刘备一直在执着的追求着胜利。

  他不是没有胜利过,但是,在这位号称颇有高祖遗风的家伙身上,我们要想轻松的找到胜利的事迹,那真的是太难了,不说是大海捞针也差不多了——这一点刘备倒和他的老祖宗有点相似,刘邦亲自指挥的战役,如果想赢的话也是很费劲的。

  如果我们要找刘备失败的话倒是很多,从黄巾起义开始,每一个曾经在这个大舞台上得瑟过一段时间,哪怕得瑟的时间很短的人,都曾经在刘备身上寻求过胜利的*。

  黄巾军这种散兵游勇战胜过刘备,吕布战胜过,就连袁术也战胜过,更不用说是一代军事家曹操了,没有多久,就连孙权也要在刘备身上找点优越感(当然了,主要是假陆逊之手)。

  但是,这样一个百战百败,很少尝到胜利滋味之人,依旧顽强的生存着,而那些曾经击败过他的对手们,除了曹操和孙权之外,早就和这个乱世告别,被黄沙淹没了。

  袁绍在官渡之战之后感受到的是空前的绝望,曾经拥有的一切都被人剥夺了,而刘备没有这种痛苦,因为他自打出道那一天起就一直生存在这种令人窒息的绝望之中。

  董卓*过,疯狂过,只不过这种时光是及其的短暂,但是,刘备比他还要哀叹时光的飞逝,徐州,只不过是过了一下手而已,不,前后是两次,分别被吕布和曹操终结了。

  吕布感叹命运的不公,生活所迫(也是欲望太强),寄人篱下了那么多人,还要背上一个惯性出卖主子的骂名,省省力气吧,刘备比你还惨,你吕布寄人篱下过的我刘备也寄人篱下过,你没有混过的老大我也混过,你跟过袁绍袁术,我也是,但是公孙瓒和曹操,你试过吗?你试过被你的同窗当枪使的滋味吗?你试过在把你当作劲敌的人手下如履薄冰的生活的日子吗?

  当然了,你也想来着,但是我和曹操都没有给你这个机会。

  很多人都喜欢夸赞曹操,就因为他和袁绍相比,是那么的弱势,但是硬是挺了过来,这种顽强铸就了一个奸雄的霸业。

  不过在我看来,单纯比较顽强的话,还是刘备更胜一筹,因为曹操再弱势,再起点低,也比刘备强,至少曹操会作诗啊,手下有足够的小弟啊,也不缺钱啊,刘备有什么?

  曹操是那种刚劲的顽强,而刘备,则是坚韧的顽强,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柔中有刚。

  都说无欲则刚,刘备的欲望很强烈,却也可以做到无比的顽强,所谓顽强,不光是在逆境中宁死不屈,刘备可以在刘表那里被人养膘而不磨灭斗志,肥肉,只是长在了他的屁股上,而没有成为他精神上的负担和累赘,他对益州垂涎欲滴,但是,当着刘璋的面,他可以压制这种欲望大半年,没有露出马脚,然后再找准时机奋力一击。

  做到这一点,尤为不易。

  不是说别人,不是说曹操做不到这种顽强,而是上帝没有拿出这么多的机会去考验他。

  但是,刘备做到了,所以,才有了今天。

  那么,是不是应该有一些奖励呢?

  屁股坐着益州,两手摸着汉中和荆州,是刘备的梦想,或者说是诸葛亮们给他规划的宏伟蓝图实现的第一步,现在,荆州攥的差不多了,屁股也坐热乎了,就差汉中了,而现在,汉中,也是快要成功了。

  只是,在眼看就要到手的情况下,上天又要折磨一下刘备,非要让他过了曹操这一关。

  因此,汉中一战,也可以看作是拼搏之男和忍耐之男的对决,曹操,就像一个强劲的中锋,气势汹汹的带球而来,好似坦克一般。

  长坂坡大溃败的一幕还历历在目,这一回,有了法正和黄权的正牌参谋的帮衬,刘备会拿出怎么样的妙招化解呢?

30—11:玄德,终有一胜(2)
四个字:贴身防守。

  所谓贴身防守就是紧紧逼住曹操,不让他有机会轻松的切入、突破,不让他有机会传球,不让他有机会给同伴拉出空挡。

  总之,就是不让他曹操感到痛快,你想和我打?想和我单挑?嘿嘿,就是不给你这个机会,我承认我是缩头乌龟可以了吧?

  这是典型的弱队面对强队的铁桶阵战术,反正不存在一个主场球迷嘘声的问题,我只要达到自己的战略目的就可以了。

  曹操,是一个强劲的敌人,这个战术不丢人。

  所以,当这个久违的敌人(自从赤壁之战以后再也没有会面)聚众从长安南下的时候,刘备很有自信的说:你来了又能怎么样呢?太晚了,我不怕你了已经,汉中,即将是我的了。

  ——曹公虽来,无能为也,我必有汉川矣。

  刘备的自信源自于以不变应万变,他不管曹操有什么花招,就是不出来和你硬拼:敛众据险,终不交锋。

  其实这个办法和当初官渡之战袁绍的招数有点异曲同工之处,袁绍一开始接连派出好几个自以为是优秀的牌和曹操对拉,在没有占到什么便宜之后即使的调整方针和曹操玩消耗战,现在的刘备也是,从张飞在巴西和张郃交手,吴兰骚扰下辫开始,到亲自出征和夏侯渊、张郃开战,都和袁绍当初的战略意图差不多,区别在于刘备捞到了一个夏侯渊,而袁绍一无所获,反而折掉了颜良和文丑。

  而等到曹操的主力到达之后,马上转入了相持状态。

  大家都知道,曹操的军队很精锐,很能打,速决的话只能是找死,捞到一个夏侯渊已经是赚的了,但是消耗战的话曹操不行,或者说是一个软肋,第一次和陶谦开战,十分顺利的情况下因为陷入持久战而退兵,因为粮不够了,第二次粮草充足又是陷入持久战,结果老巢起火,和袁绍开打,虽然取得最终的胜利,可是,差点弹尽粮绝,要不是火烧乌巢,中国历史将就此改写,赤壁一战又是陷入持久战,结果,因为火攻和病疫而惨败。

  曹操不多的挫折和失败都是因为对手刻意防守,再伺机反攻的战术,而他的胜利几乎全是酣畅淋漓的大胜和速胜,即便是面对拥有数量惊人的游牧骑兵也可以完胜,可见曹魏部队的作战能力之强悍。

  所以,面对曹操,最好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防守,铁桶阵防守,然后有机会再出击,大不了捞一个平局嘛,那就是胜利。

  这就是功利足球与艺术足球的区别。

  所以,在法正等人的策划下,刘备收缩防线,重点把握几个重要的关隘和据点,就是不出战,就像钉子一样楔在曹操的身上。

  这样的钉子很难拔出来,因为不管你怎么出拳,人家就是不接招。

  结果两个月不到的时间下来,曹操有点按耐不住了。

  他曾经设想过无数的场面,就连刘备击败自己的画面都设想过,但是,唯独这一种没有,这么多人马就在这里无所事事的耗着,打,没有敌人,只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关隘,退,就这么走了?那意味着汉中就要被刘备占据了。

  进退两难的曹操,苦于各种巨大的消耗和士气的低落,以至于“亡者日多”,甚至由此制造了一个鸡肋的经典案例,配合他的悲剧演员就是杨修同志,这个大家都知道了,当然了,杨修的被杀也不仅仅是妄猜上意,还有一个曹植党派的重要原因,前面也介绍过了。

  于是,两个月的消耗之后(三月兵出斜谷,五月,回师长安),曹操做出了一个无奈的决定——撤军。

  当然,在这之前,曹操没有忘记把一些可以撤出来的有生力量给撤回来,因为这里距离后方过于遥远,战线拉得太长,过长的补给线给曹军的给养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不管是调兵还是调粮,都比坐镇成都的诸葛亮困难的多,而且,自己的两位优秀的后勤部长,运输大队长荀彧和夏侯渊都已经不在了,而荆州战场俨然有了愈演愈烈的趋势(稍后就会讲到),多线作战万一被各个击破怎么办?最为稳妥的办法就是撤出希望不大的一个,集中全力补仓另一个还有希望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