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明月照人来 >

第117章

明月照人来-第117章

小说: 明月照人来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条不紊地做着一切,心情平静,头脑清晰,无比清楚自己该做什么。
  当年一把大火,可以将前尘化作灰烬,令他们的身影永远停留在那一年。
  如今一座废宅,是他们留下的仅有印记,如果连这座房子也被拆除,他们最后的痕迹也将被抹去。难道说,万千风流,熬过了时光的侵蚀,却敌不过后人的斧锤?
  艾默咬唇,最后将日记本轻轻放入箱子,拉上行李箱拉链。
  拉开房间的门,艾默深吸一口气,对心中那一抹身影默默说,“你放心,我不会让它就这么被毁掉。”
  ————————————
  一连四天过去,只是枯坐在接待室里,登记、等待、离开,再没有任何结果。
  从当地到省城,艾默马不停蹄走遍了相关主管部门,不是被拒之门外就是止步于登记室,最客气的也无非听她说了十分钟,看了她带去的资料,登记下她反映的问题,便客气地请她回去等待。
  艾默不死心,又挨家挨家寻找当地媒体、报社、电视台、广播电台、甚至杂志社……媒体对此稍微有些兴趣,有家不报社的主编看了她带去的图片,不无遗憾地说——资料太少了,仅仅只是一座民国时期就被烧毁的废墟,恐怕不具备什么意义,如果要说有什么重要事件或人物与之相关,从目前所知来看,也只是一个早期军阀的别墅,谈不上太大研究价值。
  艾默气急语塞,怔了片刻,反问那主编,“如果你认为没有价值,那请问,你知道这位督军是谁,又知道他做过些什么事情吗?”主编笑着摇头,“对不起,民国历史我不在行,但我知道旧中国的大小督军多不胜数,按功过来定义,都算是反动军阀。你说的那座房子如果是伟人故居,还值得保护,一般名人故居破败的多不胜数,根本维护不过来,一个军阀住过的旧房子,还烧成了废墟,拆掉其实也是正常的。”
  看着艾默怒极发白的脸,主编稍微缓和了一点语气,“要不你再多收集点资料,如果确实能证明那座房子是有保护价值的,我们也愿意向管理部门呼吁……。”
  艾默一语不发地盯着他。
  被一个美丽的女孩子用悲哀目光久久盯住,这滋味让主编有点不安。他笑了笑,掏出名片递给艾默,“这样吧,我把联系方式留给你,你有更多的想法可以随时找我谈。”
  她的回答却是风牛马不相及,“谁给你的定义?”
  “你说什么?”主编愕然。
  “反动军阀,这是哪来的结论,谁给你这个定义了?”她紧紧盯着他,好像骤然间结下深仇大怨。主编愣了半晌才反应过来,哭笑不得道,“艾小姐,历史人物的功过不是由我来判断的,这个问题我也不想和你辩论。总之先就这样吧,我还有很多工作要忙……”
  主编下逐客令。
  艾默头也不回走出办公室,走出报社厦门,茫然站在省城繁华的街头,黄昏时分,车流如织,天色还没有转黑,缤纷的霓虹灯已迫不及待开始闪亮。
  三月的风,吹在脸上凉丝丝的,艾默将手插在风衣口袋里,慢慢走过长街。
  匆匆归家的人们擦身而过,疲惫的脸上亦有一整天漂泊结束的释然。
  等在路口的红绿灯下,混杂在人群中,艾默一仰头,眼泪不可遏止地落下。
  漠然的人丛中,谁也没有心思关注旁人,只有一个背着书包的小女孩静静转头看她。
  行人通行的绿灯亮起。
  艾默擦去眼泪,大步穿过马路。
  对面的街角处有一家亮着灯的小书店,临街的玻璃窗上贴出新书海报。
  艾默驻足在海报前,看着熟悉的封面与名字怔忪许久,推开门走进书店。
  暗色封面的书摆在最醒目的地方,绘有曼妙花纹。
  编辑给它取了个靡丽的名字,撩人遐思。
  艾默拿起书到柜台付帐,看见年轻女店员专注埋头在柜台后,手里拿着同样的书。
  女店员拿起艾默选中的这本,抿嘴笑,“我也在看这本书。”
  “好看吗?”艾默微微牵动唇角,“讲什么的?”
  “是讲发生在一座大宅子里的民国爱情故事,是关于一个军阀和一个女伶,是苏艾的新书。”女店员指给她看那作者的名字,“她以前的小说我倒不爱看,这本书风格不一样,反正我一口气看完,又看第二遍了。”
  “谢谢。”艾默微笑,掏钱买下这本书。
  “不过这本书还没有写完,还有第二本,唉……”女店中接过钱,长长叹了口气,“不知道什么时候作者能写出来,等得我心里七上八下的,好想知道结局啊。”
  “我也不知道还能不能找到最后的结局。”艾默喃喃自语。
  “什么?”女店员一头雾水,没听明白她的话。
  艾默摇头笑笑,拿起书走出书店。

  
第八章 

  【一九四零年十一月陪都重庆】
  夜长衾寒,这一宿念卿再未能入睡,睁着眼看窗外夜色转淡,东方渐渐发白,远处人家隐隐传来鸡鸣犬吠之声,浓雾尚未退散,山城冬日的清晨一片静谧。
  身旁霖霖犹在熟睡中,稚气未褪的唇角微微翘起,柔美脸庞透出安恬。
  久久凝视女儿睡颜,念聊心中温软,由衷感激上苍的宽仁,未将世事悲苦刻印一丝在霖霖身上。无论风雨有多晦暗,在他们的羽冀下,她的头顶总是晴空。即便仲享不在了,支撑这方晴空的手,只剩下自己这一双,也不会有半丝倾覆。
  念聊替霖霖掖好被角,轻巧披衣起身。
  早起的佣人刚开始洒扫庭院,清理昨夜凌乱痕迹,将一夜风霜打落的枯黄树叶扫扰在院子角落。堆积焚烧的枯叶,燃起缕缕青烟,木叶焦香与清晨水露的湿气交融成雾都浮世之戈幕帘。远方高低山峦与层叠屋舍的轮廓,在这雾气里若隐若现。
  伫立在走廊之下,遥望此景,薜晋铭深深呼吸了一口晨间的空气,满心贪恋,难舍这片刻的良辰美景。
  “看见那座山了么?”
  身后楼梯上足音轻微,他转身,看见念聊徐徐走下来,素黑旗袍外罩一成袭白色大衣,发有髻松松挽起,犹带初起慵容。
  薜亚铭凝望她,晨光映在背后,岁月早已磨砺出眉梢眼底波澜不惊的沉毅,略染风霜的容颜依然温雅,笔挺军服与雪亮长靴却彰示着制裁者的冷酷。
  她来到廊上,扶了廊干,望向远处最醒目的山,“在那里,看见了么,我们的孤儿院就在左手第二个山坳后面,有两座山峰遮挡,东山都是松林。”
  薜亚铭微笑,“下次回来,你领我去看。”
  念卿侧身看他,目光敛入远岚晨雾,“你要早些回来。”
  他淡淡应一声,“好。”
  她转过脸,静默片刻,“在那边,万事小心。”
  他点头。
  两人静静并肩立着,再无什么话。
  天光却渐渐亮开来,晨雾也隐隐散去。
  警卫已等候在下头,门外传来汽车发动的声音。
  薜亚铭低声说,“我得走了。”
  念卿点点头,陪他走下楼梯,一直送他到庭院的树下。
  “晋铭。”她突然开口唤他。
  他驻足回首。
  她眼里有掩不住的忧伤,唇角却维持着坚强笑意,“一路平安。”
  他目光温润,人如暖玉,“你也珍重。”
  她莞尔。
  他掉头而去,步履坚定,背影果决。
  醒来为见母亲在身旁的霖霖,起身来到窗后,从楼上默然看见这情景。
  抬手抚上胸口挂坠,父亲送给她的十岁生日礼物,是一枚子弹壳改凿的小小挂饰。那是他第一次举枪射击的留念,存了许多年,如今戴在她的颈间。
  “爸,你要在天上守护我们,守护薜叔叔也平平安安。”霖霖握了挂坠在手心,闭目低喃,“如果可以,我希望妈妈能够快乐,能够忘记从前,忘记悲伤,勇敢地走出来。”
  卧房门外,念卿方欲推门,隐约听见霖霖的语声,搭上门柄的手不觉凝住。
  “爸,你会不会怪我有这样的念头?请你原谅我,我想妈妈可以过得快活一些,不想看到她,总守着从前的书信过活……”
  身后似乎有轻微声响。
  “谁?”霖霖一惊,回首望向虚掩的房门。
  “你也醒了么。”门推开,母亲淡淡笑着走进来,神色如常。
  霖霖暗自松一口气,庆幸她什么也未听见。
  “怎么还呆着,该去学校了。”母亲柔声催促。
  “今天不上学呀。”霖霖随口答,“妈妈,你忘了今天是礼拜日?”
  母亲一怔,“真的,我这日子都过糊涂了。”
  她笑着在梳妆镜前坐下,将晨间随意绾起的发髻散开,拿梳子一下下梳过,一丝不苟绾作低髻,一面淡淡笑道,“记性越来越坏,可不是老了么。”
  霖霖夸张地抚额大叫,“天呐,你好生瞧瞧镜子,这样如果都叫老,旁人岂非不要活了!”说着趋势上前夺过母亲手里的梳子,“天天梳这发髻,你不厌,我可看厌了。今天替你换个新发式,我来打扮一个最最摩登的美人!”
  母亲侧首避开,“霖霖,别闹。”
  “妈——”霖霖拖长声音撒娇,一向宠溺她的母亲这回却不假辞色,推开她的梳子,漠然起身,“我没有这些闲情,既然今日你不去学校,就同我一起去山上,我担心昨晚的轰炸对孤儿院会有破坏。”霖霖发怔地看着母亲冷淡脸色,心知母亲看似温婉,性情却刚烈,若是拿定心意,谁也拗不过她半分。
  一觉醒来发现父亲已经走了,慧行大感失望,独个儿坐在小椅子上闷闷不乐。任凭霖霖左哄右哄,也不开心。直至念卿答允带他一起出门,去山上玩,这才破涕为笑。
  汽车沿盘山路开到山腰,便没有路了。
  司机老于背上慧行,霖霖扶着念卿,沿山间石阶爬上山峰,又从小路下到山坳。沉积在谷中的白雾隐隐飘散,满山松林起伏,碧涛连涌,云气迷蒙间只疑身在仙境。
  隐匿在林间的几座房子,灰扑扑毫不显眼,只有一面新刷的粉墙还算醒目。
  慧行从老于背上挣下来,迫不及待奔上石阶,挥舞着一支竹枝,口中大叫“我来了!”
  念卿走得累了,脚下绵软,望着还剩十余级的青石阶,汗湿两鬃。
  霖霖担忧地扶着她,只觉得她身体单薄,越发瘦得厉害。
  孤儿院里一切安好,昨夜轰炸并未殃及这里。
  照看孤儿院的是对当地夫妇和一名专门煮饭的婆子。跛足独眼的老杨是名伤残军人,拄了木拐在前领路,引念卿去看新盖的屋舍。司机老于跟在一旁,连声问有没有什么活儿要他帮忙。老杨虽腿脚不方便,性子却极要强,指着墙根下码得又高又匀的柴堆说,用不着帮忙,柴火他都劈好了。
  一群大大小小的孩子见到霖霖都亲热地围过来。霖霖将带来的糖果分给他们,领着一群孩子在院坝里又笑又闹,慧行早已和年岁相仿的男孩子追上追下……清寒的林间回荡起孩子们无邪笑声,仿佛将冬日雾霭也驱散。
  念卿噙一丝笑意,看着孩子们嬉戏,并不过去加入那欢乐行列,却折身走到最里间的门口。屋里木板床上蜷缩着一个五六岁的小女童,瑟瑟拥着棉被,一动不动看她走进来,清秀小脸满是木然。
  “小英洛。”念卿柔声唤她名字,来到床边,伸手抚摸她额头,“今天好点了吗?”
  女童冷漠地别过脸,对她不理不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