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武侠电子书 > 新武林恩仇录 >

第30章

新武林恩仇录-第30章

小说: 新武林恩仇录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鳌D前胪该鞯脑裉迳煤芨撸旃庹沼诚拢ネ该鳌R话闳烁揪涂床患阅谴樽泳拖笃究盏踉谔焐希约悍尚校跷婀睢

  元神体飞行速度放慢了,显然是在等着追夺人追过来,生怕刺乞列一伙追丢了找不到自己行踪似的。

  刺乞列一边追去,一边将收回掌中的金钢气球再次外发出去,击打那元神体。刺乞列近些年在兴圣宫中修习方便道,功力猛增,此时可将金钢珠以真力御使击打几十丈外的物体如开山裂石一般威猛,可是,他的金钢球发放出去,明明已经打近了那元神体,可就是打不中它的身体,在离它一两尺的地方就弹了开去。

  刺乞列大怒,连连催动真力球,可就是连连弹开。

  七彩老神巫在兴圣宫殿外转了一圈,没找到那元神的真身,这时追了上来,跟在刺乞列身后。

  龚柯跟在老神巫身后。

  七彩神女则跟在龚柯身后。

  小倪妮则跟在七彩神女身后。

  况大逵却吊得很远。一边招呼所遇的西僧,要他们跟去接应。

  刺乞列大喝:“何方神圣,竟敢入宫来抢夺宝珠?”

  空中传来一个嗡声嗡气的声音:“有本事就来抢回去,何必多问?”

  刺乞列怒不可遏:“仗着你可元神飘空,便可到处抢夺么?来人,取老夫的金钢仗!”

  刺乞列话音未落,只听后面的七彩神女喊叫起来:“他是千古一道何必问!”

  空中那元神爆响起了一阵嗡声嗡气的大笑声,尖利刺耳。

  刺乞列、老神巫、龚柯同时失声大叫:“千古一道?”

  龚柯随即大叫:“不可能!”

  老神巫道:“徒儿不可因他碰巧用了一句何必多问,便以为他是何必问。虽知千古一道若在人世,当为百二十岁高龄,绝无可能!”

  刺乞列开始没有反应过来,只因寻找千古一道的秘籍一事已经过去了十二年,红雾谷是传说中千古一道的归隐处,他们找过了,没有找到丝毫线索,他们撤走后,还留人在红雾谷中守了将近半年。甚么也找不到,刺乞列也就忘记了那回事。如今空中飘飞着一个人的元神,而且念了一句当年千古一道何必问的口头禅,七彩神女一喊,顿时唤起了刺乞列的回忆,不禁心中大惊。但脚下丝毫不停,仍向飞空元神追赶而去。

  那元神不疾不徐,向西南角城墙飞去。

  刺乞列飞身纵起,纵上屋顶,顿时将自己与元神的高度距离拉近了近十丈,再发金钢气球,向元神击打过去。

  那元神嗡声嗡气地一声尖笑,越过城墙,向城外飞去。

  刺乞列的金钢球又打了一个空。

  龚柯等人也跟着刺乞列纵上了房顶,龚柯大叫:“城墙上有守兵么?赶快射出火箭,烧死空中那妖怪!”

  那元神一听,顿时冷笑一声道:“太好了!闲来无事时,老衲将去把宣政院一把火烧光了它!”话音一落,便直向大都城外西南角处的长春宫直射下去,落在观中,倏忽不见。

  龚柯大叫:“好呀!原来是长春宫的道士装神弄鬼!来人,火速回去调一千武僧前来!”

  众人掠下城墙,向长春宫直掠而去。

  长春宫,即今白云观,初建于唐朝。唐时名“玄元皇帝庙。”后来又改名为天长观。金世宗时更名为“十方大天长观”。因其观中藏有一部《大金玄都宝藏》,所以道教高人如真大道教创始人刘德仁,全真七子中丘处机王处一等,都到过这里访道参玄。“十方大天长观”俨然是北方道教中心。

  公元1186年,即金世宗大定26年,丘处机应召赴燕京,金世宗便敕丘处机居住于十方大天长观。丘处机尚为金朝平息过山东民变。

  随后金、南宋、蒙、西夏等的混战中,邱处机暂处观望态度,守王气,也即观看谁能成气候,再决定依附。

  公元1219年,即金宣宗兴定2年,丘处机又应成吉思汗之请,率十八弟子北行,远赴大雪山成吉思汗的大行辕,历时四年才到。邱处机在与成吉思汗谈话时说:“欲一天下者,必先在乎不嗜杀人。”这就是后来道中人长念久宣的一言止杀说。

  1224年,丘处机回大都,居太极宫,三年后,元太祖为丘处机诏改太极宫为长春宫。同年丘处机羽化,尹志平于长春宫东边修建下院,并于观中建“处顺堂”,以安厝丘处机灵柩,以后直到明朝正统八年即1443年才改名为白云观。

  刺乞列一伙来到了长春宫外。

  长春宫的道士已经有人发现了他们的踪影,等刺乞列一伙抵达长春宫的牌楼时,山门外已经一字排开了长春宫的道士,居中一个中年道士,俨然便是后来成为全真教主的兰道元。

  兰道元作礼道:“国师匆忙来到长春宫,不知有何见教?”

  刺乞列此时摆上了架子,他望着兰道元一语不发。

  龚柯说话了:“兰观主,你们观中,有什么高人呀?请出来让我们大家领教一下吧。”

  兰道元如坠入五里雾中,迷茫道:“龚院使这话叫贫道好生不解。可否说得详细一些?”

  七彩神女道:“兰观主的长春宫中,有高人施出元神离体飘空之术,采用卑劣的偷袭手段,从皇太后的兴圣宫中,抢走了由百粒小夜明珠串缀而成的念珠。兰观主今日可得还国师一个公道。”

  兰道元大惊道:“绝不可能发生这种事。家师孙真人此时远在昆嵛山仙霞洞中修真,而整个全真道中,目前也只有家师孙真人一人修练到元神可以离体的仙流高度。长春宫中绝没有可以元神离体的人!”

  刺乞列怒道:“可是那元神明明是飞回了长春宫中,兰观主莫非要欺我等目盲么?”

  兰道元一听,顿时哑口无言。但他为人机敏,江湖经验也十分老练,此时心念电转,认定帝师集团是无端找碴来的。因为在京城之中,全真教的势力远远不及帝师集团,加之在官制上,长春宫直属专门管理宗教事务的宣政院管制。全真教和黑道邪教不同,那么大一个教派,没有合法的存在,武功低下的教徒就很难生存,并且影响正常的传教宣道。

  兰道元回头向身边的一个长老说:“请长老速派人向恩师禀告今晚之事。”

  那长老当然明白,这里说的派人,其实是指放出飞鸽。驿马快骑也不如飞鸽快。

  刺乞列作为国师,当然不能管别人教内之事。冷笑一声,继续追问道:“兰观主的意思是要我们等到孙教主赶来后才解决此事么?”

  孙德彧纵然接到飞鸽传书,用最快的神仙速度从昆嵛山赶来大都,只怕也要两三天左右。

  兰道元笑道:“心正不怕影子歪,请国师入内,看那元神此时却在何处?”他从社会统治的“王法”处着眼,试想官府说有人犯藏进了长春宫,给不给搜?不给搜只怕就要另生周折。如今宣政院国师和院使来了,说元神偷抢了太后的念珠,元神飞回了长春宫,兰道元可不相信会有这种事。所以干脆采取妥协方法,让他们进去找。找不到时,再据理要他们还给一个公道。

  众人鱼贯进了长春宫。

  长春宫很大。中轴线上有牌楼、山门、灵宫殿、玉皇殿、七真殿、邱祖殿、四御殿等,东西两院供奉华祖,真武大帝、八仙、吕祖、五祖及后土神仙。观后是大片山房及戒台,古木参天、楼、馆、亭、廊、假山、花木、曲径,十分幽深。

  众人一进一进地找,什么也没找到。

  谁知过了七真殿,一踏进邱祖殿,众人的眼睛一下子都睁大了,包括长春宫的道人自己在内,全都吃惊不已。兰道元更是张大了嘴说不出话来!

  只见丘祖殿殿门大开,一个身材高大微胖的和尚,身穿少林派服色,光头发亮,下颌却长满了铁刺一般的胡须,眉毛特别粗浓,双眼却又眯成了一条缝。

  这穿少林寺僧袍的和尚长相毫不奇特,奇特的是他坐在邱祖殿的地砖上,身边却放了两只大酒桶,那是两只五十斤装的大酒桶,一只酒桶的酒已经喝干了,倒在地上,另一只酒桶打开着,一股酒水从酒桶中无端喷射出来,直接射入那少林和尚的口中,少林和尚就张口把酒饮下肚中去。

  整个邱祖殿上,尽是一片酒香。

  兰道元大喝:“大师是谁?”

  和尚声音含糊地反问:“我是谁?”

  兰道元没好气道:“是呀,问你——你是谁?”

  和尚没好气地回答:“牛鼻子问得好没道理——是谁还不都一样?何必问?”

  和尚这句何必问三个字一吐,门外顿时传出一阵议论之声。这和尚看去大约有五十岁左右,年龄与千古一道何必问远远不合,何况又是个和尚。而千古一道何必问是个道士。可这人说着千古一道何必问当年的口头禅,那又是什么意思呢?

  兰道元沉吟半晌问:“大师叫何必问?”

  和尚笑道:“真会蛮缠——你问我名字,我讨厌你问,斥 你说何必问?你就派我叫何必问。天下有这种问法吗?尔等走开,别打断了贫僧的酒兴。”

  兰道元心中感到今晚的事十分蹊巧,当下沉住气,继续问:“请问大师,你是怎么进来的?”

  和尚道:“意念一动,就进来了。怎么进来的?何必问?”又是一个何必问。当年千古一道就是这样随口应禅。

  “我观中有四人在邱祖殿中负责守卫,大师把他们怎样了?”

  “我一来他们就睡觉了,与贫僧何干?”

  “大师这酒是从何处来的?”

  “贵观殿后的地窑中不是堆了很多吗?”

  “大师是何时来的?”

  “有完没完?兰观主什么时候变得婆婆妈妈了?”和尚说罢,又嗫嘴一吸,那酒桶中又升起一根酒水柱,射进他口中。

  如此隔空以气功手段御气吸酒直入口中,修为两百年左右者,应该是可以办到的。奇在那酒量。那一股酒水柱足有酒杯般粗细,从酒桶中到和尚的口,距离约有五尺。也就是说,那根酒水柱有五尺左右长。断其一尺,至少便有一斤酒。他从酒水柱端射入他口中起,一气喝了片刻,然后酒桶那边先断,直到将一根酒水柱全部吸入口中,吞入肚中,才拍拍肚皮,还叭了两下嘴,说了一句:“好爽!可惜没有了!”

  众人大惊失色,这一根五尺长的酒水柱,即以一尺一斤算,便是五斤,何况中间有那么片刻两端不断。是连续在吸食。人们估计和尚这一口气,便吸食了大约十斤酒。

  这等酒量,十足是天下少见!

  龚柯大声问:“和尚,这两桶酒一百斤是你一人喝完的吗?”

  和尚道:“这算什么?再来一桶照喝不误。”

  龚柯失声道:“你哪来那么大酒量?”

  和尚道:“何必问?”

  这语气,和几十年前退隐江湖的千古一道何必问的口头禅一模一样。

  刺乞列发怒了,上前一步,沉声问:“大师是从少林寺来?”

  和尚仍然坐在地砖上,并不起身,诧道:“你这老喇嘛又来派我什么少林寺?你们今日怎地如此蛮缠?”

  龚柯大喝:“这位老人乃是三朝皇上的佛教师傅,乃是在下的恩师,你这和尚,还不站起来回话!”

  那和尚眯小的双目陡然睁大了:“甚么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