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武侠电子书 > 仙路慢慢 >

第1113章

仙路慢慢-第1113章

小说: 仙路慢慢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昧真火的威力比之三昧真火却是差得天上地下,一炉培元丹,梁远足足炼制了三天三夜才算炼制完成。

    这一炉培元丹居然也是神品。果真如梁远所料那样,只需要一段的赋神诀即可。而且消耗的功力也只不过元婴期而已。这一段赋神诀的培元丹,也没有丹劫。

    最后出炉的培元丹,总算和修真界正常的神品培元丹差不多。淡黄色浑圆晶莹的培元丹本体,围绕着一层星星点点的金色丹星。

    之所以说差不多,那是因为,梁远炼制出来的神品培元丹,丹星无论是亮度和密度上,比之标准的神品培元丹还是要强太多。

    不过梁远也知足了,自己身上的事,要是完全正常反倒怪了现在,毕竟和普通神品培元丹已经相当接近了。即使拿出去送人,也能解释通了。

    第二套药材,梁远用了真元之火和神识之火的两昧真火。

    估计梁远是了什么邪吧,又是一炉神品。最终打出了两段的赋神诀,炼制出了一百零八颗造反派的培元丹。也是没有丹劫。

    不过这个两昧真火的培元丹,在第二段赋神诀的时候,冲击力比之第一次的那些差多了。灵器级别的丹鼎完全挡住了这些造反派的冲击。

    好在一旦丹成,这些家伙倒也老实了。否则一直这么撞下去,还真没有玉瓶能装得了它们。

    这两昧真火炼制的神品培元丹,最后成型的丹药本体虽然和一昧真火炼制的一模一样,但是,周围飘着的丹星,却是金银两色的,看着很是漂亮。看来,这银色的丹星应该是神识之力所化。

    还剩下最后一套药材,梁远狠了狠心,一咬牙,一跺脚,直接招出了纯阳丹鼎,梁远准备再炼制一次三昧真火齐出的培元丹。

    梁远总感觉第一次的培元丹有什么不对,即使是三昧真火齐出的培元丹也不应该是那样。所以,这次梁远决定再实验一次。反正有了雷胶在手,也没有了后顾之忧,梁远便大胆开始实验。

    最后,又见无聊的神品三段赋神诀打出,消耗的功力,明显比第一次小很多。梁远只动用了雷乳,便把三段赋神诀全部打完。又是一百零八个神棍出现。

    只是,培元丹的周围不再是七彩丹霞,而是五彩丹霞,护体的光轮也要小上一圈。

    而且,丹劫也不是四九丹劫,只是三九丹劫。最后的那一片祥云,也只是五彩祥云。

    整体来说,比梁远第一次炼制的培元丹还是要整整差了一个档次

    经过这次实验,梁远心里多少有数了。

    第一次炼制培元丹,那是特殊情况,其肯定有着某种自己所未知的因素,不是每次都会生的。那种培元丹也最牛

    其次就是三昧真火齐出的培元丹。梁远很是怀疑,只要是自己三昧真火齐出,只要出现神品,很可能,炼制出来的任何丹药都是元婴形状。

    后边的自然不用说了,两昧真火到一昧真火炼制出来的培元丹,自然是越来越差。可是,梁远真正能拿得出手的,偏偏是其最差的这种。其余的,只能压箱底儿了。

    实验做完,梁远自然是不可能总是炼制这种没什么用的培元丹。

    接下来,梁远开始用一昧真火炼制一些其它的低级丹药。梁远的技巧也只能炼制这些,高级的梁远还玩不转。

    破障丹,这个对于合体期以下的修真者,突破修练境界很有帮助。

    修真者卡在某一个境界,实在是太正常了,一卡百八十年不得寸进,那是常有的。这时候,就需要破障丹了。

    这破障丹和培元丹正好相反。炼制难度并不高,关键是药材稀缺。不过这个对梁远没什么意义。

    一口气炼制了三炉。两炉顶级,一共出丹8o枚,一炉神品,得丹o8枚。

    其实什么破障丹都不如梁远的馒头,更不用说混沌气。可惜,梁远现在实力不足,不敢把这些曝光。否则拿馒头换各种天地灵物,也不至于这么缺能量。

    化神丹。这个丹药真的很牛。

    神识受伤,修真界没有丹药可以救治,只能温养,说白了就是等自愈。

    但是,梁远在纯阳真人的纯阳丹方愣是现了这种化神丹这纯阳真人在炼丹上的造诣实在是太强了

    开始梁远不懂炼丹的时候,还感觉不到纯阳真人在炼丹上的成就。随着在炼丹一途上越走越远,梁远反倒觉得自己离纯阳真人越来越远。

    这化神丹,绝对是纯阳真人的独创,让修真者也有了治疗神识的丹药。只是,随着纯阳真人的陨落,这化神丹也失传于世。

    这化神丹的炼制,难在两点。

    一个是两味主药的火候要求极高。一株万年的安神草、一株万年的凝神草。

    实际上修真界的药典里根本没有这两种药。这两种药是纯阳真人自己现并利用起来的。

    梁远之前炼制培元丹的时候,随便就想起安神草,那是因为他看过纯阳丹诀和纯阳丹方。如果换做修真界的其它炼丹师,你就是把这两种药材放在他跟前,他也不知道这东西有什么用。

    这两种药材如果不到火候,不配合纯阳真人专门实验出来的其它辅药和独特的炼制方法,根本就没有安神和凝神的作用

    可不是什么药材都能生长一万年的,这两种药草很常见,一般百年便枯死了。只有纯阳真人用特殊的方法培植的这两种药草才能生长到万年。

    另一个,就是要求炼制者有极高的神识修为多高呢,纯阳真人二百四十劫的时候只能勉强炼制化神丹。直到成为了二百五十劫散仙,才能比较轻松地炼制化神丹。

    那梁远凭什么就能炼制化神丹呢?

    ps:炼丹就这一章了。
正文 第0173章 空有仙缘
    第o7章空有仙缘

    烟雨湖畔,望湖楼下,遇仙桥头。

    青石板铺就的地面,在江南丝雨的滋润下,水光盈盈,光滑如镜。镜是一对对打着油纸伞、脚穿高底儿帛木屐的青年男女。

    沿着青石板路,说说笑笑,穿过湖岸上刚刚吐出一丝鹅黄新绿的护堤柳林,上得遇仙桥,凭栏远眺,欣赏春雨烟雨湖的烟雨迷蒙。

    据说,三百年前,这遇仙桥还不叫遇仙桥,而是叫滴翠桥。

    相传,那一年的夏天,滴翠桥上不知道什么时候多了一个衣衫褴褛、满身脓疮、浑身恶臭、已经垂死的老乞丐。

    路人见之,皆捂鼻绕路而行,避之唯恐不及。只有一个五岁的小姑娘夷箩,把手里刚咬了一口的大苹果递到了老乞丐的跟前。

    就见那乞丐三口两口、连皮带核,把一个苹果吃下,黑乎乎的脏手却是从怀里掏出一个晶莹剔透,足有婴儿拳头大小的水晶球,放到了小姑娘的手里。

    说来也怪,那水晶球刚一放到小姑娘手里,便出一圈一圈蓝莹莹的水光。那水光亮到极处,甚至于已经压制了正午的阳光。

    老乞丐忽然哈哈大笑,对着小姑娘的爷爷说道:“这孩子与我有师徒之缘,我要带她去问道求仙。念尔等世俗之人,自是有些牵挂,与尔等定下三日之期,三日之后,老夫来此接人”说罢,那老乞丐却是突然仙踪渺渺,消失不见。

    三日后,老乞丐在此,带着夷箩,脚踏祥云而去。

    时人皆叹夷箩境遇之奇,以一个苹果换得一世的仙途。却不知,那夷箩乃是水属性的天灵根。

    为了纪念这段佳话,从此,滴翠桥改名为遇仙桥。

    至今,在遇仙桥上,当年夷箩遇仙的地方,还有夷箩送给老乞丐苹果的一组雕像。已经成了烟雨湖十景之一——烟雨寻仙。

    而夷箩的家人,便是这南齐王朝的祖先。凭借着当年夷箩入得仙途的名声,建立起了南齐的第一片基业。数代人的开疆拓土,成就了如今雄霸天下的南齐王朝。

    真应了那句话:一人得道,鸡犬飞升。

    如今的南齐王朝,夷箩被封为护国圣道公主,食帝王俸禄,享人间香火。

    为了弘扬夷箩公主的善良感动神仙,更因为南齐的数代帝王均精通帝王之术,所以虽然贵为护国公主,但是夷箩的形象走的却是亲民的路线。

    连续二十年的风调雨顺更是被渲染成为护国公主爱惜南齐百姓。一时间,南齐王朝是家家供奉夷箩的雕像,晨昏三叩、早晚一炷香,香火之盛,一时无两。

    除了每年的春秋大祭或者求雨、占卜之外,遇仙桥上的公主遇仙雕像都是对老百姓开放的。数百年来,却从未有过什么人亵渎雕像的事情生。可见夷箩在南齐王朝的声望之隆,到了什么程度。

    细雨黄昏,遇仙桥上,烟雨寻仙雕塑附近,更是人头攒动,游人如织。

    人流密集的地方,自然是少不了小商小贩、各种的小吃。

    烟雨寻仙雕塑两边,沿着桥面,一溜排开几十个小吃摊子,各种江南小吃:小笼包,三鲜馄饨、桂花元宵、麻油干丝、油炸臭豆腐……

    烟雨寻仙雕塑北侧,第一家摊位,就是一个三鲜馄饨的小吃摊。摊主是一对年过六旬的刘姓老夫妇。

    老两口当年就是在这座桥上认识、相恋、成家,并一起经营这个小摊位。

    一晃就是四十多年过去了,老两口如今已是儿孙满堂。虽不是什么大富大贵之家,倒也是衣食不愁,殷实富足。

    本来,以刘大爷老两口这些年生意攒下的家底儿,那是怎么都够花了,自是不必年过花甲还辛苦出来做生意。

    只是,多年的习惯,突然闲下来很不适应。而且,多年经营下来,一堆的老主顾,还真就舍不得老两口皮薄大馅、汤汁鲜美的三鲜馄饨。

    刘大爷老两口一商量,看看自己身板儿还挺硬实;孙子也都大了,上了私塾。老两口在家呆着也是无趣,索性重操旧业,又支起了馄饨摊。

    可是今天,那些老主顾一边溜达,一边到了刘大爷刘大妈馄饨摊儿跟前,却是现,馄饨摊儿换人了。

    馄饨摊后边,站着的却是一对儿年轻夫妇。男的浓眉大眼,女的娇小玲珑,虽不是什么俊男美女,倒也看着般配齐整。

    只是再看这馄饨,就不那么齐整了。

    江南馄饨,讲究的是小巧精致、皮薄大馅儿、馅儿鲜汤美。

    先这馄饨要个头适,大小均匀。馄饨皮儿要劲道透明,一眼要能看清馄饨馅。这是江南人吃馄饨第一要看的。达不到这个要求,你就是馄饨再好,瞅都不瞅,转身走人。

    看看这两个年轻人的馄饨。一个个跟小牛犊子似的,这个头儿,小的四个能吃半饱,大的四个能吃饱

    再看这馄饨皮儿,白亮亮,憨乎乎。瞅一眼,感觉不是馄饨皮儿,而是旁边卖炒饼的刚出锅的大饼。

    别人家的馄饨是五个铜子儿一碗,这两个年轻人的馄饨却是二十个铜子儿。

    这馄饨如此卖相,又是这么个价钱,这生意可想而知。

    那两个年轻人似乎也并不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