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武侠电子书 > 迢递故园(倚天同人) >

第116章

迢递故园(倚天同人)-第116章

小说: 迢递故园(倚天同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瑜正笑得嚣张,忽听得门口一人笑言道:“阿瑜,你若要激出她这贼胆贼本事,得先激出她贼心才行。”
  阿瑜一抬头,见得正是萧策一路进得屋来。
  沈浣许久不见萧策,没想到他一进门,便是这般教唆阿瑜,哭笑不得:“师兄你营中就是最近清闲,也可传授部下兵法,何苦来教她为难我?”
  萧策一本正经向沈浣摇头道:“我营中最近可半分也不清闲。”
  沈浣扯了扯嘴角,“不清闲你如何还有空来得我这里?”
  萧策做到沈浣床前,“来激你的贼心的。”
  阿瑜大笑,“赶紧赶紧,莫要光说不练。”
  俞莲舟此时却是看出萧策神情不似玩笑,不由敛了神色,静待萧策下文。
  果然萧策神色一整,从怀中取出两分密报,递给沈浣。
  沈浣展开,细阅之下,脸上神情愈发严肃,待得看完,沉默的将其递给俞莲舟,自己双目微垂,陷入神思。
  俞莲舟拿过一看,不由惊讶。两份密报,第一份上,写得乃是元廷宰相脱脱于月前罢官流放云南,随即死于流放途中。
  数年前淮安一役,沈浣设了反间计令元廷除了脱脱兵权。那以后脱脱虽再未领得元军,却依旧是当朝宰相,朝中重臣。这几年时间,脱脱不问兵事,顶着无数元蒙贵族的压力,带得几个得力新进朝臣,全力修整农、税、渠三务,实行文治,禁止贵族官员强占农田,削减赋税,治理黄河,一时间中书省北路一带民生倒是见了不少起色。如今不成想脱脱刚死,元廷立刻就废除了脱脱几年时间辛苦建立的农税渠革新。
  沈浣沉重叹息。脱脱是她为数不多所敬重的敌手之一。在从上到下早已糜烂不堪的元廷之中,脱脱开科、解禁、降税、兴农、治河,是唯一一股力图整顿民生的中流砥柱。几年之间,沈浣从不曾踏过黄河兵指大都,其一便是不忍中书北路一带略见起色的民生再次陷入战火。只是天命不行,这朝中微一一位将元廷弊政看得清明的宰相,也终究一命呜呼。
  而第二封密报甚短,却是张士诚密谋筹划于下月月末在江浙起义。也不知萧策是如何做的,竟能得了如此机密之事。
  两份密报看完,俞莲舟略略有些了悟,脸色肃然,不言不语,但听萧策问道:“阿浣,当初你我沙河十年之约,如今尚有几年?”
  沈浣道:“三年不到。”
  萧策扫了一眼那两份密报,问道:“看了以后,如何想法?”
  这一句话,沈浣垂头沉思,这一想竟是足足想了小半个时辰,良久她抬头看了萧策,又侧头去看俞莲舟,缓缓开口道:“与其固守黄淮,等下一次元军南下来攻,坐以待毙,不若趁江浙大乱,出兵,北伐。”
  北伐。马过黄河,兵指大都。
  萧策轻声道:“脱脱一死,中书北路革新皆尽废除,朝中蒙古权贵不通民生政务,一月内便将重新勤耕农田悉数占走。朝中势力分裂,贵族藩王各自为政,脱脱一派朝臣吵闹不修,张士诚如今又在江浙密谋起事。阿浣,你守了七年的黄淮,而这一个契机,我也已等了足足七年。”
  沈浣闭目,微微点头,“师兄你便不说,我也晓得。这个契机,不仅你在等,我也在等,无论颍州军,还是蕲黄军,既有揭竿而起的一天,也就必然会有这一天。”
  萧策一顿,声音忽沉,问道:“阿浣,你可知若是出兵北伐,意味着什么?”
  沈浣猛然睁眼,看着他,一字一句道:“若胜,便是问鼎九五。若败,便是全军覆没。”说着她忽然一顿,低声一叹,几番开口欲言,却终究没再说话。只是一只手握着俞莲舟,愈发紧了。
  屋中静默良久,萧策忽然开口道:“俞兄弟,你二人若是愿意,便趁这个月把婚事办了罢。”
  萧策的话,不同阿瑜。句句郑重,毫无调笑,几如行令。
  谁知俞莲舟与沈浣听闻,相视一眼,目光交处,各自想法不宣于口,竟是不约而同同时摇头。
  “你们……唉!”,萧策见得两人居然有志一同的拒绝,重重一叹,“阿浣,若放你这般引兵北伐,我又如何能放心?”
  沈浣微微一笑,“师兄,你熟战江南,而我戍守黄淮,若言北伐,我比你尚有三分优势,舍我其谁?世人皆传‘北沈南萧’,我既与你齐名,你又什么放心不下?”
  萧策看着沈浣,心中千般滋味,难言难画,“放心不下?阿浣,这天下间。我最放心的,便是你。你可知,我又为什么想要你去?”
  沈浣沉默不语,从怀中取出一张微微泛黄的纸笺。其上墨色已久,字迹却依旧清晰可辨。那一张纸,正是当年吴澄交给沈浣的盟书。当年只那一纸盟书在手,四股义军六路行省所有义军悉数听命,几乎便是握了半个天下。
  萧策看着那盟书,“阿浣。当年你要将这盟书与我,我却不收,就是因为相比起我,你才是真正能握得这样一只兵力而不会惑于千秋功业之人。师父说过,乱世兵马,便是双刃之剑。可救民于生死,也可陷民于水火。只叹世间豪杰英雄虽多,然则当兵权在握俯瞰江川之时,心中依旧清明,以清平世间安宁故园为念的,又能有几人?”他说着一叹,轻声道,“若论运筹帷幄,你不及我,但是论心思清澈光明,你却胜于我。阿浣,当初我不接这盟书,实是不敢去接。如今这契机千载难逢,出兵北伐,或可问鼎天下,但兵戈大动,顷刻之间,便是流血漂橹,横尸百万。那样的诱惑太大,代价也太大,若非全心以天下苍生为念者,这世间,必定又是一场劫难。只是……”
  沈浣看着那盟书,不等萧策说下去,便接口道:“只是无论刘福通还是明王,都没有能坐稳天下的雄才大略,亦绝非明主。这所谓北伐,问图天下是假,重创元廷才是真。一旦能击得元廷兵力溃散,再无力执掌天下镇压义军。这江山,很快便会有能得者居之。那时,才是真正的天下一统,海晏河清。”她笑着摇了摇头,“商周秦汉,魏晋唐宋,自古揭竿而起重创暴政的有多少人?而最后终究能一统天下的,又能有几人?刘福通能得什么成就,小明王能得什么成就,师兄你只怕比我还清楚。北伐中原或可轰轰烈烈,这江山天下却是坐不住的。十几年之后,问鼎九五的或许另有其人,那是天命。而我沈浣的天命,想必便是借着刘福通的旗号,替后人将这路踩得平整些去。”
  “阿浣……”萧策苦笑,“你便不能说一句‘不愿’么?”
  沈浣不置可否,只道:“上给刘福通和明王请允北伐的折子,我已懒得写。这些客套话,还是让刘基来吧!”她言罢看向俞莲舟,但见他神色淡然,看着自己,仿佛全没在意她方才说什么,半晌拍了拍她肩头,一如往常般道:“该练功了。”
  --
  那日以后,她与俞莲舟,谁也没再开口提过北伐之事。便是连阿瑜,竟也只字未提。
  除了一月之内,小明王与刘福通接连三次召沈浣入庭密议,一议就是一天一夜之外,几乎丝毫看不出这毫州城内正紧锣密鼓的筹划着兵力达百万之巨的兵事。只是狄行、楼羽、罗文素等人久在军中,又如何能不注意到这般动作?见得沈浣连兵营都不去了,索性直接上得将军府来询问。却不承想阿瑜双手叉腰柳眉倒竖堵在门口,一句“元帅正在与俞二侠练武,谁都不见”,就给全数打发了回去。
  事实上阿瑜虽然是人来挡人,佛来挡佛,但这话却是没有说谎。沈浣确确实实是在同俞莲舟切磋武艺,从枪法到剑术,从内力到弓马,也幸得这将军府大半都是荒着的,否则只恐便要拆几栋房子了。两人倒也不凭白比试较量。萧策也不知安了什么心,竟是派人给沈浣送来近百十坛极品佳酿,从杜康到花雕,从兰陵到玉冰,从竹叶青到梨花白,坛坛皆是千里难寻。沈浣看得眉开眼笑,俞莲舟见了也是无奈笑叹。两人比试较艺,一场就赌一坛酒,谁赢谁喝。而两人比试之法也有些意思,以往皆是沈浣用枪俞莲舟用剑,如今却是翻了回来,俞莲舟用了沥泉,沈浣倒是用了俞莲舟送她的那柄长剑。
  沈浣用剑倒也罢了,倒是俞莲舟,他并不精通枪法,用那沥泉之时,招式皆是看得原来沈浣用过的招式。于是每用得一招,沈浣就将招式名称要领解释一番。从起手强攻的“归鸿无信”到全盘守势的“乌云密雨”,从恭敬有礼的“百鸟朝凤”,到凌厉狠辣的“雪浪倾潮”,俞莲舟倒是将她用过的枪法招式记得甚为清楚。沈浣不由惊叹,俞莲舟身为张三丰座下二弟子,悟性资质确实是万里挑一的。然则待到俞莲舟手中长枪翻转,似枪非枪似剑非剑的一招由周身斜劈复又挑起,沈浣的脸竟是“唰”的一下热了起来。但因那一招并非其它,而正是当年俞莲舟送给她沥泉枪后,两人营中较艺,她情意脉脉心情激荡之际,随手以枪做剑使出的一招“红豆春枝”。
  “红豆春枝”,这一招当初她使将出来,当即便面红耳赤,只得以接连三招狠辣猛攻遮掩过去。如今这一招被只看过一遍的俞莲舟使了出来,沈浣便仿如做了坏事被捉的小贼一般,对着等待自己解说那一招的俞莲舟支支吾吾,半晌没成一个句子。
  俞莲舟不明所以,只侧头问道:“行招不对么?”说着手中沥泉长枪抬手一转,原原本本又使了一次,便如方才数十招一般,问道“这招叫什么?”
  其实又哪有什么不对,力道角度恰如其分,只怕连沈浣的师父也挑不出半点毛病来。沈浣脸上烫热,然则在俞莲舟灼灼目光之下,是在没有办法遮掩过去,只得一咬牙,“这招便是这般,叫……叫红豆春枝。”
  俞莲舟听得,不由一愣,随即片刻间便明白过来。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原来她彼时便那般徒然紧张,竟是因为此事。而原来她的心思,却从那般时候,甚至更早便有了。
  俞莲舟看着沈浣些微窘迫不敢看他的目光的模样,心中热烫,也不言明,思索片刻,将沥泉枪塞给沈浣,自己拿过她手中那本是自己的长剑,沉声同她道:“你且来攻我,便用这招‘红豆春枝’。”
  沈浣猛地一愣,不由近似讨饶,“二哥,我……我错了便是……”
  俞莲舟却是笑了,只摇头道:“你且用这招来攻我。”
  沈浣无法,手中长枪翻转,硬着头皮一劈一划攻向俞莲舟。谁知俞莲舟长剑无声起手,腕底半压半打,剑尖由下往上贴着枪杆直削上去。沈浣变招极快,连忙松手,一个转身以左手捞住枪顶。未承想这手刚着了枪杆,俞莲舟剑势往下一震,内力到处,沈浣劲道被制,被俞莲舟扣死,再难挪动。
  沈浣未成想俞莲舟却是转眼便想到了这一招的破解之法,不由一愣,随即武者天性使然,问道:“这是什么招数?”
  俞莲舟却是笑道:“此乃是武当剑法,至于是什么招式,以后再告诉你罢。你只看清楚,记得这一招便是了。”
  沈浣虽莫名其妙俞莲舟缘何不答,然则招式精妙,当即接过俞莲舟长剑,演练起来。
  俞莲舟在一旁看着,时而出言点拨两句,却是难得的笑意分明。那一招的确是武当剑法,却有个颇是雅致的名字:叶深连理。
  闲看叶深连理度,莫负红豆落春枝。
  正当此时,忽听得门口一阵喧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