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仙侠电子书 > 截教封神 >

第52章

截教封神-第52章

小说: 截教封神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多久,消息终于传来。姬昌立国不久就生了大病,因此西歧才没有起兵伐商。虽然现在姬昌病情减弱,但还是不良于行,一切政事都交给姜子牙处理,已经快马叫伯邑考回西歧,可能要传位于他。



姜桓楚听到消息时,高兴的一跳而起。没想到姬昌现在就撑不住了,而且要伯邑考马上回来,看来西歧内部的确有大臣对伯邑考接位不满,不然的话,姬昌完全可以从容布置,不象现在这样急勿勿的。姜桓楚自与申公豹交谈之后,就一直在作准备工作,此时一听这个消息,马上传令在西歧地细作,开始传播各种谣言。



伯邑考在北海接到姬昌地手信后,立即起身赶往西歧,不几日就到姬昌身边。姬昌此时身体已经不行了,连路也走不了了,只是拉着伯邑考的手,有话又说不出口,老泪纵横。



伯邑考从姬昌地表现中觉出异常,但他离开西歧已久,对西歧现在的情况也不了解,离开姬昌的房间后,就去找姜子牙,想了解一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正文096分家了分家了



纣王君臣和东伯候姜桓楚定下盟约,一齐对付西歧,没成想盟约刚定,西歧就传来消息,姬昌病重,已经急召姬伯邑考回西歧,姜桓楚马上叫在西歧地细作发布谣言,想让伯邑考与姬发争位。



伯邑考探试了姬昌的病情之后,想找姜子牙了解一下西歧的近况,刚一出门,就见以前和自己一起去朝歌的散宜生在外面等候,见伯邑考出来,散宜生往前几步,低声说道,“大公子,属下有事禀告。”



伯邑考心中一动,这散宜生当初和自己一起去朝歌救父,对自己甚为恭敬,此时前来,还一副小心翼翼的样子,只怕西歧有事发生了。



面色不动,伯邑考说道,“散大夫,去我房间谈吧。”说罢,朝自己房间走去。散宜生跟在后面,二人来到了伯邑考的房间。



坐下之后,伯邑考问道,“散大夫,何事你要一副小心谨慎的样子啊?说来听听。”伯邑考语气平淡。



散宜生说道,“大公子,你久在外地,多时不回西歧了,有些事不太清楚。大王这次病重,有些人。。。。”说着,看了伯邑考一眼,没有再说下去。



伯邑考何等聪明之人,又久受玄黄熏焘,一听散宜生未竟之言,已知事情大慨,沉默了一会,问道,“可是有人想要让二弟继位?”



散宜生点头道,“大公子所言不错。确有部分大臣想让二公子继位,只是大王一直压着。此次大王病重。这些人又在大王面前旧事重提,说大公子少时离家,西歧群臣大都不识。只怕。。。。”



伯邑考点头道,“那姜丞相呢?他又是如何说的?”



散宜生道,“姜丞相自是属意大公子继位。不过,大家说他虽然位居丞相之位,但到西歧时日太少,而且。。。”



伯邑考道,“而有他又是我师侄,自是帮我说话,是吗?”



“是”散宜生低声说道。



伯邑考又沉思了一会,道。“想必鄂崇禹是想让二弟继位的了。”



散宜生道,“是。辅国义王是二公子地岳父。自是支持二位子继位。”



伯邑考叹道,“大周初立,天下还未平定,这些人就开始争权夺利了,目光何等之小。难道他们以为大商就如此好欺吗?”



散宜生道,“大周虽然刚立。但天下五分,已得其三,有些人自然就以为夺取天下只是指日之事了。此时若不争,待得天下大定,就更没资格争了。”



伯邑考点头道,“散大夫和这些人不同。你我也算旧识。依你看。我该如何?”



散宜生道,“大公子。你该如何,我是臣子,不便多言。不过,大公子,此时大周草创,我们自己实在乱不得啊。”



伯邑考道,“只此一言,散大夫就是国之良臣。你放心,我心中有算。多谢散大夫今日之言了。”



散宜生起身道,“如此,我就告辞了。”



散宜生走后,伯邑考又在房中思虑良久。他不仅仅要替周朝江山考虑,也要为截教考虑。若此时周朝一乱,就会给商朝和东伯候可趁之机。一旦东伯候得势,阐教气运立时见涨,此消彼涨之下,只怕截教要吃大亏。



要知道,此次大劫是借人族纷争而起。各教虽然都牵扯其中,但却不能见面就乱打一通。都是择一人族势力而辅之,这样一来,所选的势力就和本教气运相连,自己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既然是辅之,那就不能喧宾夺主,主要的事情还是要人族自己去做,教派地力量只是辅助而已。更何况,修道之士不能直接对普通人下手,否则的话,再多的普通人也无际于事,那就不是人族纷争了,直接就是修士战争了。所以,不管是为了周朝还是截教,伯邑考都不能让周朝内乱。



伯邑考在房中考虑了半夜。天明之后,又到姜子牙处讨论了半天,终于有了计较。



经过多方医治,姬昌地病情终于得到控制,已经能开口说话了。伯邑考在第一时间和姬昌又商议了半天,终于使自己的主张得到了姬昌的支持。姬昌下令,各大臣,各王子一齐议事。



各大臣,王子济济一堂,姬昌也拖着病体前来议事,众人看着姬昌的脸色,都知此次议事只怕议得就是何人继位了。



姬昌看着堂下众人,开口道,“在座的有的是跟了我几十年的老臣子,有的是我亲自请来地大贤之人。近来因为我身体渐渐不行,为了继位之人,大家也多有摩擦。今日,我等就在这里,将继位之人定下来。我知道,大家都中意二个人,一个是我大儿子姬伯邑考,一个是我二儿子姬发。现在呢,拥立伯邑考的站在伯邑考这边,拥立姬发地站在姬发这边,大家选吧。”



此言一出,众人哗然。老大,你还没说立谁呢?就让我们选。难道比谁的人数多吗?虽然心中诽议,但大家还是各自选定了自己中意之人。姬昌看去,只见选伯邑考,以姜子牙为首,大都是新进西歧的人,老臣只有一部分。选姬发的,以辅国义王鄂崇禹为首,大都是西歧的老臣,他们都是看着姬发长大的,自然对他有感情。还有一部分是以各王子为主,二人都不选,只站在中间不动。



姬昌问中间地人,“你们怎么不选啊?”



姬发三子回道,“父王,我等只尊父王之命,父王让谁继位,我等就效忠于谁。”



姬昌点头道,“如此也好。我这二个儿子各有本事,我不论指哪个,都会让另一方不服,只怕要有纷争。我想了一个办法。伯邑考去北地,愿意跟他的人也去。姬发去南地,也带上愿意跟随的人。你二人在众人面前立下盟约,商朝不灭,不得自相残杀,若有见死不救,故意损对方实力者,不得为王。你二人各自领军,征讨商朝,先入朝歌者为王。今日站在中间者为见证,他们就留在西歧。你二人的兵粮全部由西歧供给。若有人敢违约,断其粮草。此意如何?”



姬昌这个主意一出,众人都默不出声。先入朝歌者为王?这点没问题。但二人真能互相配合?难说啊。只是,也没什么更好的办法了。这江山本就是他姬家的,他要怎么就怎么吧。更何况,将来乱总比现在乱好啊。



伯邑考和姬发在众人面前立下誓言,订下盟约,由中间地大臣王子监督,并且明日还要宣告天下,这样一来,想必也无人敢暗中做手脚了。



盟约宣告地第二日,姬昌因病去世,众人商议后决定,谥号“文”是为周文王。



正文097第一个跳出来的竟是苏护



姬昌反商之后,天下响应,商朝天下一时间五去其三,但因伯邑考久不在西歧,原南伯候鄂崇禹又是姬发岳父,因此西歧内部分成二派,各自支持伯邑考与姬发继位。为了不让西歧内部生乱,姬昌在临死之前,要二人立下盟约,先入朝歌者为王,才暂时止住了分歧。



西歧没有象东伯候姜桓楚所料想的那样内乱,令姜桓楚和朝歌众臣大失所望,但毕竟也算是有些成果,起码伯邑考没有继位,西歧仍然有内乱的危险,也算是聊胜于无了。



朝歌城中,有一人听到西歧姬氏兄弟分家,伯邑考率姜子牙等人镇守北地之后,却是动了心思,乃是原北伯候属下,冀州候苏护。



苏护进京之后,因妲己是自己女儿,又在朝歌朝堂之上素有贤名,因此常有走动。但此妲己非彼妲己,这个妲己乃是冒名顶替的,又如何肯与苏护亲近,只是碍于父女之名,不得不多加走动,却是提心吊胆,生怕露出了马脚,让苏护看了出来。但日久天长,终是让苏护起了疑心,总觉这个女儿对自己有点奇怪。



妲己知道苏护起疑之后,却是让人散布流言,道苏护虽是奉纣王之命随崇候虎进京,但现在北地尽失,崇候虎难逃其罪,就是苏护也有失土之责。妲己因为身为王妃,更是不齿父亲所为,但因是父女之故。又不便多言,因此对苏护态度有异。此流言一起,朝歌群臣自然又是齐赞妲己贤德。



流言自然也传到崇候虎和苏护耳中。崇候虎一笑置之,也不把它放在心上。但苏护听说之后,却是心中愤慨。我虽有失土之责,但也是奉了大王之命,何罪之有?只是此流言虽然无稽之谈,却也并非全无道理。苏护又辨无可辨,实在是心中苦闷。如此一来,却也不好经常与妲己来往,生怕有人说自己仗女儿之势,无羞耻之心。



等西歧姬氏兄弟分家的消息传来之后。苏护就动心了。伯邑考刚占北地,现在又与姬发分家。正是北地忙乱之时,若现在自己领兵打回北地,尽收失土,则先前流言不攻自破,自己更是为大商立了大功。既生此念,苏护如何还按耐得住。当即上书纣王,愿领兵平叛,前去北地征讨伯邑考。



纣王收到苏护上书之后,心中为难。让苏护去吧,又怕伯邑考势大,苏护万一有事。只怕妲己伤心;若不让苏护去吧。群臣皆已闻知此事,怕群臣误会自己怕了伯邑考。一时难以决断。纣王想来想去,就去问妲己,看她是什么意思。妲己会有什么想法,她巴不得苏护离自己越远越好。就对纣王言道,苏护身为大王岳父,自是要为群臣做出表率,大王也应该成全与他,以全其名。



听了妲己的话,纣王终于下定决心,同意苏护征讨伯邑考,并暗中对苏护承诺,若他能剿灭伯邑考,得胜归来,定立妲己为后,将来若能生子,当立为太子。苏护本就有洗耻之心,又得纣王许诺,更是加倍下定决心,定要剿灭伯邑考。



苏护在朝歌征齐大军,以其子苏全忠为先锋,赵丙,陈季贞为副先锋,大将郑伦为粮草官,起兵十万,征讨伯邑考。出征之时,纣王赐酒,百官相送,场面之在,自不用提了。



伯邑考自与姬发分家之后,带着姜子牙等一群跟随自己地大臣,回到北地,因为北地多年战乱,百姓多有流散,因此又在西歧召了一批百姓迁移北地,民政之事烦琐无比,虽有姜子牙相助,一时也闹得焦头烂额。正在忙碌之时,突有探子来报,原冀州候苏护率大军十万前来征讨,大军先锋已抵边境,伯邑考与姜子牙商议之后,命原西歧大将,此次跟来的南宫适前去迎敌。



南宫适是西歧名将,姬昌的心腹之人,武艺高强,精通兵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