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武侠电子书 > 圣踪 >

第343章

圣踪-第343章

小说: 圣踪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赤先伸手一指远处的陆正道:“这个年轻人不简单啊!赤灵啊,你虽然神通法术比他强,但是许多方面都不及他啊,我现在吩咐你一件事,你要牢牢记住。不管以后这年轻人遭遇如何,你都要站在他那一边,永远的支持他,哪怕毁身灭族,都在所不惜,知道吗?”



  赤灵被他的话吓了一跳,道:“大长老,这是为什么,您对这个年轻人怎么会这样看重?”



  赤先没有回答他,而是又以更为严厉的口吻强调了一遍道:“赤灵!你先回答我,我的话你听清楚了没有,我的话你能不能做到!”



  赤灵一惊,有些结巴的道:“大……大长老,赤灵……赤灵能做到。只是,赤灵不明白,这究竟是为什么,您刚才似乎还对这个年轻人很有意见,怎么现在却做出这样严重的决定,赤灵实在是有些不明白!”



  赤先长出了一口气,转身向屋子里走去,他走得很慢,仿佛做出刚才的决定,耗尽了他所有的气力,让他瞬间衰老了。赤灵连忙上去扶住将大长老扶回了屋子之中。



  这个由石头和树干搭建的屋子十分简陋,屋子之中几乎什么都没有,但是在屋子的中心却有一堆木柴,这些木柴犹如一堆黑铁,应该就是火灵神树上的树枝,但此时并没有点着。赤灵扶着大长老在一块兽皮上坐下,然后恭敬的在一旁坐下,静候大长老的吩咐。



  赤先一挥拐杖,木柴顿时自行燃烧起来,火焰是紫青色的,随着火焰点燃。赤先的精神似乎也是一振,他注视了火光良久,然后道:“赤灵,你还记得我们赤焰豹一族的出身吗?”



  赤灵一呆,语气凝重而坚定的答道:“我们赤焰豹一族出身丹穴山!”



  赤先大长老又道:“不错,这一点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虽然现在我们被驱逐出了丹穴山,但是我们永远不能忘记我们的出身。回归丹穴山,这是我们赤焰豹一族不管面对任何的艰险,都是要完成的事情。”



  赤灵用力的点了点头,却不知道大长老此时为何提起这件事,当下更加认真的聆听大长老接下来的话。



  只听赤先道:“你不明白为什么我要你这样去支持那个年轻人,甚至不惜以全族之力,现在我告诉你,因为支持这个年轻人,是我们回归丹穴山的唯一办法。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样做,就等于我们已经回归了丹穴山,因为这个年轻人所在之处,才是丹穴山所在之处!”



  赤灵再也不能安然坐在地上,唰地一下从地上站了起来,脸上现出无比震惊的神色,道:“大长老,这个年轻人就是他吗?”他心中的惊骇难以言喻,听赤先大长老说出这句话,立即就联想起了在丹穴山流传的种种传说,一下子就明白了过来,大长老要说的是什么。



  赤灵的眼睛死死的盯住了大长老,果然大长老最终毫无意外的点了点头,道:“你知道我刚才为什么要出手救他吗?若是换了其他的修行人,这样意外的出现在结界外面,我只会觉得是申屠雄或者他背后的那个邪修设计要突破结界来抢夺火灵神树。但是就在他跌进结界的时候,我就吃了一惊,心里有所联想,等到看见他怀中露出那玉佩的一角,我就知道自己才对了,他就是他!”(未完待续。)
第六十六章 火中洞见
  赤灵激动地浑身发出了颤抖,神情兴奋无比,即便是在丹穴山,关于他的秘密也没有多少妖物知道,而赤焰豹一族的前辈曾经受过他的指引,在丹穴山的地位很高,因此却是知道丹穴山来历,以及他真实身份的。也因此,赤焰豹一族一直以此为傲,所以在发生了元狰之事后,虽然丹穴山众妖并没有让赤焰豹一族离开,但是身为大长老的赤先还是毅然选择了自我放逐,坚持要带族民离开,并自我圈禁于此,以维护丹穴山的训诫之规。而那些丹穴山的训诫,正是由他留下的,丹穴山世代遵从守护,绝不违背。



  现在他却已经亲自到了这里,虽然现在的他修为还不足,甚至还不知道自己就是他。但在赤先心中,赤焰豹一族自然有守护之责。赤灵好不容易才慢慢地冷静下来,几乎是强行克制着想要冲出去参拜他的冲动,他道:“大长老,既然您刚才就已经知道是他来了,为什么对他还有诸多的刁难,不是应该立即将他请入结界吗?这可是赤焰豹一族想都不敢想的荣耀啊!”



  赤先看了一眼赤灵,心中叹息,这孩子敦厚朴实,十分真诚,但是要做大长老,还有太多的东西要学啊。他伸出大手,一拍赤灵的肩膀,稳住了赤灵不住颤动的身形,道:“赤灵啊,如果你走在族民中间,我们的族民见到你会跪拜吗?”



  赤灵不明白大长老的意思,连忙道:“这怎么会,跪拜是赤焰豹一族最高的礼节,只有对无比尊崇的对象才会跪拜。整个族内,族民们只会跪拜大长老啊!”



  赤先道:“那这不是一样吗?他现在的名字叫做陆止一,我们会跪拜他,但是却不会跪拜陆止一。他虽然是他,但是现在他还不是他,我们还不能用对待他的方式对待陆止一,陆止一只是陆止一。你明白吗?”



  赤灵恍然大悟,笑道:“赤灵明白了,如果我们那样做了,只怕会吓着他。我应该还是将他当做陆老弟。”



  开来赤灵的悟性还是不错的。赤先满意的点点头,补充道:“除了会吓着他,只怕也会损害他的修行。丹穴山有流传他当年离去之前曾经交代的话,他的离去不是为了其他,而正是为了无量无数的不能入解脱境的妖物找寻出一条究竟解脱之道。如今他已经回来了。但是要完成的事情却还没有完成,我们不能在此时去干扰他。



  同样的,这也不该是我们该有的做事的方式,把当面之人当做另外一人去对待,这是会惹人厌恶的,这悖于丹穴山的训诫。现在他既然是陆止一,那就是陆止一,我们不需要做其他任何的事情,只是尽力帮助他就好。”



  赤灵听着大长老的教训,点头称是。一边心中想到。自己居然将他称作老弟,这简直是太不可思议了,如果传到了丹穴山上,让那些家伙们知道了,那还不让他们羡慕死?赤灵暗暗欢喜不已。



  火是什么?陆正在火灵神树之下入定,遵从师父所教的感应万物的办法,以全部的神识去感应这棵神树之时,无边的火向他涌过来,瞬间与他的神识联系在了一起,让他进入了一个火的世界。真真切切的感应着火为何物?



  所谓感应万物,即是神识去包裹、体察、感应、乃至进入万物,神识进入之后,万物便成了他的一部分。这与用御物之力摄物不同。神识所在,如同身心所在,神识所感,即是身心所感。也就是说,在神识进入的万物,便如同成了他的肉身一样无二。比如陆正的神识进入了一块石头。那这块石头就会成为他的部分身体,这是极为高明的感应万物。



  白衣人师父告诉陆正,其实这一步,如果不用来感应万物,而是寄托以神识化念,寄托于物,便是人间所谓的许多鬼物能够显灵之法,可以说是识镜法术的一种。但这种法术往往不能直接寄存有灵众生,而可以寄托泥胎木偶之中。因为有灵众生,自有心灵,除非处于病中,心念暗弱,神气匮乏,才有可趁之机,但也不可能剥夺其自主之心,只能潜移默化,加以影响罢了。



  天地之间,所不能动者,便是自主之心。当然所不能移动,却可以用种种幻象欺骗,这又是另外一种情况了。因此,感应万物之术不仅可以用来追踪气息,还可以用来召唤天地之间一切不可见之灵,比如鬼、精灵等等。



  所以真正了解万物的办法,最高明的并不是去观察其性状,试验其效能,而是去成为万物。所谓自家事自己知,没有比自己能够更了解自己的,外人所见终究只是表现出来的一切罢了,唯知我,即可知我之所能。而终于不可能去了解那表现出一切相状的背后的自我。对于修行人来说,这正是退去意识之幻背后显露的神,也是万物自在的神!



  因而,此时陆正在火灵神树之下,感应到的并不是火的热、火的躁动、火的光、火的其他种种一切,而就是直接感应到了火,或者说是感应到了火之神!这是一种奇妙而难言的体悟,入定的陆正就是一颗跳动的火苗,就是一片燃烧的火焰。



  人可以想象自己是一团火吗?当然不能,因为想象而出的都是幻觉罢了,这不是可以用思维代入之事,而是需要以真实的修行求证,神识通感,以火为身。



  这个时候的陆正,种种明悟渐渐涌上了心头,首先他明白的就是白衣人师父让他感应万物,以知身境化显元神之后的产生的神识去知万物之身的目的。在有了这种感应万物的经验之前,与其说人生存于天地之间,不如说人生存在万物之中,就是万物生灭循环的一部分。而随着他不断以神识感应万物,所达到的并不是与万物渐渐混而为一。相反,这种感应让他更加明白了自己与万物的不同,让他真正的明白自我和万物的区别,从而真正从万物之中独立出来,立于天地之间。



  知身,并不仅仅只是以神识知我之身,还要见自己之身在万物之中,与万物相同,亦与万物相别,是自我之肉身与万物之关联,此时才能见我身之止。



  什么是身之止?神识所感可以离身而在,甚至通达万物,以万物为身。那么如此一来,自我之身是在还是不在呢?神识所寄只是在物,如此万物混然为一,万物皆是我身,那么为什么要说这一具肉身方是我呢?神识所在即是我之所在,抛弃肉身,以神识游于万物之中,岂不是更加自在,更加无拘无束吗?



  白衣人师父告诉陆正,这样的境界并不是修行人当行之道,如此神识游于万物,就如鬼物一般,早已丧失其本,属于阴邪之道不说,更不必谈往下的身心相合、形神为一的知心境了。所谓身止,正是通而有别,也就是潜龙诀之潜字真意所在。



  所谓潜者,是龙在深渊之中,即如元神在身。是本来之地,是发生之处,是休养生息。以人间的道理来说,就犹如人的本来家园,人若是离开了家园,岂不是成了流浪之子,就好比陆正离开了家之后,成了青龙寺街上的乞丐一样,漂泊无依,虽然处处是家,其实根本无家可归。



  元神存身,便有滋养生机之功。因此知身境之中,元神、元精、元气三者,便是身心所系,性命所在,是形神变化之根本。知止于身,则一切有所依,一切有所凭,乃是一切神通法术的起点。



  由知身而知万物,最终至知止于身,这是再度印证了知心境界。这是陆正的第二个明悟。师父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之前他证入了空门无我之境,无我这一切不生,如果他要继续如佛门修行的话,这当然是最好的,但是他要修行的御龙诀实际上更接近道门,但又有所不同,却与佛门之修行大相径庭,因此证入空门,可以说是陆正在修行路上踏错了一步。师父这么做是将他的修行又拉入了正轨,而且是无声无息的就做到了,甚至都没有跟陆正说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