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武侠电子书 > 蕙质春兰 >

第604章

蕙质春兰-第604章

小说: 蕙质春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八章 开拓前途
  果然,严夫人现在看大媳妇脸色变得柔和多了,笑眯眯的说:“你明天再去了,一定提我多谢郡主啊。你今天想来也乏了,赶紧回去歇着吧。”



  这和蔼的样子,看的孙氏气的牙痒痒。黄语嫣可高兴了,面上却是不显,说:“累倒是不累,本来应该在这里伺候母亲晚饭的,可是郡主交代我几个事情,我要办一下。”



  严夫人忙问:“郡主交代的事情啊,那你不用在这里了,赶紧去办把。我这里有你弟妹就行。这几天你都不用来晨昏定省了,你去找郡主说话要紧。”



  黄语嫣心里高兴极了,抑制不住的高兴语气答应了严夫人,然后在孙氏妒忌的目光中,回到了自己的院子。



  回到自己院子之后,先就给蓝家和曹家送了帖子,在帖子上还注明了是应文蕙郡主的邀请,去那个客栈和文蕙相聚。同时附上的还有陈文蕙的郡主名帖。



  办完了这个,黄语嫣派了自己的心腹嬷嬷亲自带着帖子,还有陈文蕙送给她的两筐福橘中,把其中一筐分成两份,包好了,让嬷嬷也送去蓝家和曹家。



  做好了之后,黄语嫣开始看陈文蕙给自己儿子的礼物。这个倒是简单。给她的礼物倒是和婆婆的那个一样。只是茶叶换成了陈文蕙给她喝的那种好喝的果茶。绸缎不是上造的,但是花色新鲜,是南洋产的一种新的织锦,可能没有上造的有面子,但是质地其实更好。给儿子的就只有两样,一个是一套赤金的儿童首饰,包括金项圈,金锁,金手镯,金脚镯,分量十足,而且款式好看。还有就是一个碧玉的水洗。那个水洗看起来玉质晶莹剔透,造型优美,居然是荷叶形的,真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黄语嫣伸伸舌头。暗暗说道:“真是奢侈。”



  正准备叫丫鬟收起来的时候,她的夫君严伯轩进来了。



  黄语嫣忙站起来问候,并且伺候着丈夫换下那身出门穿的衣服,还上了家常的常服。严伯轩眼睛尖一下子就看到了哪些东西,问:“这些不会是郡主送给你的吧?这么多东西?”



  黄语嫣忙今天的行程说了一遍。并且说了,婆婆也得了礼物,都是什么东西,孙氏还估算了一下价钱,婆婆很是高兴。



  说到这里的时候,严伯轩的眉毛皱了一下说:“弟妹管家倒是个好手,可是这也太市侩了一些,哪里有人家送我们礼物,还在家里估算价格的?这幸好是在家里,要是在外面不被人笑掉大牙。真是不明白为什么母亲这么喜欢她?我倒是觉得你比她好多了。像你这样的大家闺秀才是我们严家的媳妇。”



  黄语嫣心花怒放,高兴起来。



  严伯轩又问:“送我们的是什么礼物?”



  黄语嫣忙把所有的礼物都介绍了一遍,那些金银之类的东西倒是罢了,严伯轩一拿那个碧玉水洗就爱不释手了,说:“哎呀,这可是个好东西啊,你看这造型,这色泽,这质地,这个可是好东西。以后留给我们哥儿,你一定要好生收好了。”



  黄语嫣忙叫了丫鬟进来,嘱咐好生收着。



  这才转头对丈夫说:“这一次文蕙送我这么多好东西,我上门都没有准备什么礼物。还是我母亲准备了一份礼物,想来真是惭愧。”



  严伯轩说:“那倒是。还好岳母准备了礼物。不过,这些东西也能看出来文蕙郡主真的很重感情,对你真是好啊。”



  说到这个,黄语嫣可是话来了。本来,她和夫君之间感情就很好。两口子话语很多。黄语嫣在没有外人的时候,和严伯轩说话很是随意。



  黄语嫣说:“是啊,其实,当年我们在一起玩的时候,文蕙郡主和明珠姐姐,蓝彩玉姐姐,王瑶珍姐姐她们几个的感情更好一些。我和文蕙郡主交往的并不多。尤其是我们黄家投靠了小陈家之后,更是和文蕙郡主不在一个城市里住,见面的机会更少了。没有想到,现在都嫁人了之后,文蕙郡主还是和当年一样待我。”



  看着妻子感动的样子,严伯轩笑了起来。



  黄语嫣看着夫君,犹豫了一下,把陈文蕙跟她说的,关于让他们两个一起去南洋,并且准备给夫君安排一个职位的消息说了一遍。



  严伯轩听了之后,愣住了。这个消息真是个巨大的消息。其实,说起来,他们家没有陈文蕙这样的豪富,但是在青阳城还算是富裕的,毕竟他有个当刺史的伯父,还有个当知府的父亲。光是父亲在任上每年得到的都很多。更不要说家里的买卖也跟着赚钱了。可是,这些都不是他的,这些都掌握在母亲的手里。母亲也很爱他,给他所有的东西都是最好的。



  但是,家里的真正的财政大权却是掌握在弟弟和弟媳妇手里的。他日常花销是没有问题,可是要是想要有大笔的支出就不可能了。严伯轩经常也觉得在家里待着拘束的慌。可是,他一个书生,只有在出仕之后才能自由起来,否则一旦脱离家族,脱离家庭,那什么都不是了。



  对于明年的举人考试他还是很有把握的,毕竟是在自己的家门口,他的学问一向又不错。可是,至于考上之后呢?三年后才能进京考试,而且,进京考试之后能不能考上?大房的二哥严叔鹏多年前就是举人了,进京考试都考了几回了,还不是一样的名落孙山?自己的学问和二堂哥比起来真是差远了。所以,有时候,他一想起来出仕这个事情,就有些灰心丧气。



  现在,自己的夫人居然告诉自己,有一条捷径可以走,他不禁心动起来。这真是个天大的良机啊。



  黄语嫣看着丈夫犹豫的样子,一会儿低头沉思,一会儿又面露喜色,她只得说:“现在不要想了。其实,这个事情我还没有和母亲说。不如你去和母亲说一下,再给父亲去个信商议一下。还有,你还可以跟我父亲商议一下。他们长辈见多识广,总比我们有见识。文蕙郡主说了,不用我们现在就做决定。反正都要等你明年考了举人之后呢。”



  严伯轩一想也是,就放下了,说:“夫人说的是,这可不是一时半会能决定的。我明天先去和岳父商议一下。然后再和母亲说。母亲毕竟是个后宅的妇人,哪里有岳父见识广?”



  黄语嫣一看自己夫君这么看重自己的父亲,顿时高兴起来。



  严伯轩接着说:“其实,我自己心动了。多么好的机会啊。我明年的举人考试,十有八九是能中举的,可是未来的进士考试呢?大房的二堂哥他可是比我有才多了,中举多年,也进京几次了,不是都名落孙山?唉,科举这条路实在是难啊。可是,我要是以举人的身份出仕,因为我父亲是五品的官员,我能以什么起步呢?能有个正八品的就不错了,那得熬多久啊?”



  黄语嫣一听说:“你提到二堂哥,我想说,今天,我见到二堂哥了。”



  严伯轩也没有在意,一个家族里住着,碰到二堂哥不是常有的事情吗?想碰到的话,可以每天都碰到。他随口问了一句:“你今天哪里有时间去长房了?”



  黄语嫣说:“嗯,不是在长房碰到的。也不是在家里碰到的。是在文蕙郡主那里。”



  这下子严伯轩不淡定了,忙问什么情况。黄语嫣把情况说了一遍,包括陈文蕙问的一些话,当然了那些关于经营,关于国计民生的话,她也记不全了,不过是拣记得的说了一下。但是,陈文蕙给严叔鹏的那两条道路,她可是记得清清楚楚,也一五一十的跟严伯轩说了一遍。



  严伯轩听了之后,坐不住了,站起来,在屋子里踱起步来,走了几圈问:“二堂哥答应了没有?”



  黄语嫣说:“倒是没有当场答应,不过,我看那个样子应该是想去西北的。”



  严伯轩想了一下说:“二堂哥其实是有大才的。他从小跟着大伯父在任上,学到了不少的关于国计民生的才能。他本人也是个志向远大的人,性子又舒朗,有‘小孟尝’的称号,好朋友,好游玩,好经营。怪不得郡主能看上他,不惜给官位笼络他。他本人选择西北也是正确的。只有那片大草原才适合他的性子。”



  严伯轩接着说:“这个倒是个大事,二堂哥一个人也不能做决定,肯定是要回家和大伯父商议的,也要和二堂嫂商议啊。不过,连二堂哥都打算以举人的身份出仕,我还犹豫什么,我明天就去找岳父商议,想来,岳父也会同意的。“



  黄语嫣一听有道理,要是严叔鹏跟着陈文蕙了,想来,自己的婆婆妒忌之下,一定也支持自己的夫君也去南洋,那自己是不是可以跟着了?想到以后能过自己的小日子,真是开心的很啊。



  只是以后在外面,就她们夫妻两个,将来夫君做官,自己也不能闲着,一定要像文蕙那样做一个能干的人才行。(未完待续。)
第九章 刺激经济
  此刻,两份福橘已经送到了曹家和蓝家的家门里面。蓝家一个小院里,蓝夫人正在说话:“彩玉啊,你看,这个帖子后面附了两个人的名帖。一个是严家二房大奶奶的的名帖。一个就是文蕙郡主的名帖啊。文蕙郡主和你自幼交好,来往密切,我们蓝家又是小陈家的附属家族,当然了,以前王家也是小陈家的附属家族,可是后来王家攀高枝去了。可是我们蓝家一直忠心耿耿,深受主家的重视。即使是这样,这一次文蕙郡主来青阳城,他们夫妻这几天也只是和湖州的官员们交际,我们几家都送上了礼物,递了名帖,可是,文蕙郡主一个都没有回。唯独给了你下了帖子。这说明什么?”



  和蓝夫人说话的正是已经出嫁,现在回娘家小住的蓝彩玉。只见她那原本艳丽的脸上,多了许多的愁苦,脸儿白白的,一点脂粉都没有用,看起来朴素,平静,还带有一丝无奈。她听了母亲的话说:“文蕙这么多年,一直都没有忘记过我,听王家的人说,她每年都有给我往王家送礼物。王家的人当然也帮我回赠过去了。他们一家子虽然攀了高枝了,小陈家还是不敢得罪的。为了这个缘故,虽然王家人早就看我不顺眼了,可是,还承认我正室的身份,没有敢给我休书。”



  蓝夫人一听这个就气不打一处来说:“他们王家也是欺人太甚了,不就是仗着女儿当了太子的良娣了吗?正经太子妃还在呢,哪里就轮到她王瑶珍了?哼,就这样就翘了起来,看不上你了,嫌弃你是商贾出身了,他们家现在不是还是商贾出身?真是气死人了,我们这还是亲上加亲呢?怎么好意思这样对你?”



  蓝彩玉早就看开了,她微笑着安慰母亲说:“母亲,不用生气。这几年我住在安城。十分安稳,毕竟是我从小生活的地方,人也熟悉,地方也熟悉。就是王家的那些仆妇们,我也能对付得了,毕竟我还没有被休,还是王家的正室夫人。再说了,又有祖母照应着我。我和孩子们过的都很好。还有,承蒙父亲母亲的厚爱,当年我出嫁的时候,,本来嫁妆就多,就是王家不给我供养,我也能和孩子们过的很好。更何况,你们隔三差五的就给我送东西,祖母也常常照应我们,我们过的很好了。不缺吃不缺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