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武侠电子书 > 蕙质春兰 >

第302章

蕙质春兰-第302章

小说: 蕙质春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林点点头。陈安说:“钱,应该是不会少了我们的。这五百两银子真的对于我们很重要啊。有了这些钱,我可以安顿好家里的婆娘和孩子了。”



  陈安说:“你们说,既然那个钱时真的,郡主说的其他几样是不是真的?南洋的地真的那么便宜吗?”。



  刘林说:“这个倒是真的,南洋那个地方地广人稀,只要把地方占下来,自然就就能卖出去,自然是便宜的很了。不过,那个土地可不是开垦好的熟地,可是杂草树木重生的地,买下来,能不能种粮食,还要另说呢。”



  陈安说:“只要是土地就能长粮食。像我们这些世代为工匠的,多想能有一份家业,能有三五十亩地,这样不愁吃穿,干活儿,干的多了,有活钱,干的少了也饿不死。多好啊。在京城,我们家世代勤劳,也只是攒钱买下了六亩地,京城周边的土地太贵了。”



  曹锁说:“你这已经不错了,家里还有六亩地,我们家可是一亩都没有。所以,我也想着郡主说的南洋的土地的事情呢。我们家人口多,劳力多,要是能一起去南洋混一个地主当地,也算是置办一份家业了。本来一大家子都靠着这一个世袭的工匠职位,生活的就不好看,现在可好,这一个工匠职位也没有了,只能另谋出路了,说不定能让我们创出一条路来呢。”



  陈安说:“我也是这么想的。我们家也是一样,我不但想着把家里的人都弄到南洋,还想着把我的徒弟们,还有我父亲的徒弟们,都召集过来,看看能不能弄多一点人,这样好能早一点捞个管事当当。我们几个虽然在内务府算是技术好的,但是不善于阿谀奉承,一直都被排挤,何年何月能当上管事啊?就算是当上了管事,也没有陈府的管事月钱多啊。”



  刘林心中一动说:“你这个法子好,我们家里也是兄弟姐妹多,个个都会干活,但是世袭的职位只有一个,我自己还有许多的土地,兄弟们也有许多徒弟,我父亲几个老兄弟,个个都有徒弟,要是能都招了来,一起去南洋,我们不是一下子都变成管事了,只是不知道这陈家需要多少管事?”(未完待续……)



  第一百七十六章   工匠家族。



  第一百七十六章   工匠家族 ,



  
第一百七十七章 携带
  曹锁说:“这个容易,直接问陈材大管家就行了。”



  刘林等人都是做活的粗人,性子直爽,说干就干,立刻就起身去找了陈材大管家。陈材听了他们的疑问,脸上似笑非笑说:“我们府里的规定,只要成为十个人的头目,就是管家了,不过是小管家,月俸也不是很高,一个月也就是五两银子。”



  刘林等人立刻高兴了起来,现在他们已经是八个人的小头目了,再来两个人就是五两银子月俸的管事了,五两银子都差不多和他们原先在内务府的薪俸相同了。别忘了他们还有府里的月钱,可能不高,听说只有一两银子,但是加一起也能有六两了。他们在内务府也不过世拿五,六两银子的月钱。



  陈材继续说:“要是有二十人,就能成为一个中等管事,一个月就有十两银子的月钱了。”



  这下子,刘林等人兴奋起来了。@无@错@ 。S。二十人对于他们几乎是一点难度都没有。现在已经是八个人了,要是再把家里的人都弄过来,怎么都能二十个出去了。十两银子的月钱啊,这可是比在内务府强多了。



  刘林忙问:“只是不知道府里要用多少人,需要多少管事?”



  这个是大家都关心的问题,因此都屏住呼吸等着陈材的回答。



  陈材说:“姑娘要去南洋,那里需要的人手很多,因此,没有人数限制,多多益善。平时我们府里招工匠可不是这样的,要手艺十分好的才行。因为我们的月钱。待遇都很好。可以说是京城最好的,许多工匠都争着进来,却不得其门而入。这一次不一样了,这一次因为要去南洋,因此需要的人手很多,多多益善,对于管事的人数限制也没有了。”



  这下子刘林等人高兴了,这样说来。自己这八个人都能有希望成为管事,这三人本来都是很义气的人,在内务府不能和那些当权者同流合污,这才被排挤出来的,此刻一听都能有机会成为收入高的管事,顿时高兴起来,还有什么比一同富裕让人高兴的?



  刘林等人忙对陈材说了他们的想法,想把家里的人都带去南洋,陈材很高兴说:“那好啊,要是真的如此。你们也算是给姑娘立了一功,姑娘一定会另行赏赐的。”



  曹锁问:“请问大管家。府里除了我们这些木匠,金匠,瓷匠还要别的工匠吗?”。



  陈材说:“当然要啊,石匠,做饭的师傅,绣娘,甚至农夫都需要,只是,有技术,技术高的,经过府里的测试之后,会给的月钱高些,普通人就给的少了。比如说,你们家里的工匠们,可以根据技术的高低定月钱,安排活计。至于没有技术的妇女,也可以有活儿干,比如浆洗衣服,做饭,织布,做女红等,反正都能有活儿干,有钱拿。就是孩子,也不用犯愁,我们去南洋的还有书生,建设的有课堂,可以免费教导孩子读书识字。这是多好的机会啊,你们去南洋几年,回来一定赚了许多钱,建立了基业,还能让孩子们都培养出来。”



  这话说的刘林他们心中一片火热,曹锁说:“那实在是太好了,我们想现在就去回家安顿,和家人商议,要不要一起去南洋。我妹夫是石匠,我也想把他也带到府里来。”



  曹锁这么一说,刘林忙说:“我姐夫是篾匠,我也想带过来。”…



  陈材说:“这个不忙,要等到午后才能发放五百两的安家费。你们现在先回去把这个和你们的同伴们说说,等到午后一起回去。”



  刘林脸上一红,怎么自己变的这么急功近利,居然忘记了还在院子里等着的同伴们,忙告辞出去,回去和同伴们一说,都很激动,一个说,我自己本来就有四五个徒弟,加上兄弟和父亲的徒弟一定能当上一个小管事。一个说,我家里的孩子小,又多,正在发愁,这样一起去了能免费教导识字读书,可是个美事,一个说,我家里有亲戚是铁匠,也要带了来,一起去南洋闯闯。



  大家在这里七嘴八舌的议论,对于未来充满了期待,一扫之前从内务府出来的颓唐之气。



  这些工匠们激动,那些内院的绣娘们也很激动,正在拉着满脸通红的桂玉霞问呢。



  一个绣娘问:“桂嬷嬷,你是不是把你的事情都和郡主说了?郡主怎么说的?”



  桂玉霞的事情,这些绣娘都是知道的,也都替她着急,也都被她感动。桂玉霞说:“今后不要叫我桂嬷嬷了,我们已经出宫了,不再是宫女了。郡主给我起了个名字,叫玉霞,以后,你们叫我玉霞姐姐吧。”



  大家这才想起来,已经不是在宫里了,一个绣娘名字叫翠喜的说:“玉霞这个名字好,姐姐本来年龄就不大,长得也好看,看样子就像是二十多岁的人,叫嬷嬷是叫老了,今后我们都称呼你为玉霞姐姐吧。玉霞姐姐,你快说啊,你是不是把大牛哥的事情都和郡主说了,郡主怎么说啊?”



  桂玉霞脸更加红了,说:“恩,我都和郡主说了,郡主,郡主同意了,说要按照府里大丫鬟的例子,把我嫁出去。”



  这帮子绣娘们一阵欢呼。这才真切的感觉,真的是出宫了,不再是宫女了,没看到同伴都要成亲了吗?宫女能成亲吗?宫女的命运都是老死宫中,一万个里面能有一个能得到皇帝的宠幸,就算是幸运的了。



  桂玉霞接着说:“郡主真是个好主子,小小年纪,很有主见,心地又善良,不但同意我和大牛哥的婚事,还让我下午回家的时候,带上黑家炼药堂的大夫,去看看,大牛哥的伤情,还能不能治疗。”



  这下子,绣娘们都安静下来了,翠喜说:“我们这些奴婢,哪里有主子真正关心我们的?郡主真是个好主子,连大牛哥的伤情都挂念着。”



  绣娘们都不是少女了,在宫里这么多年,见过的事情太多了,哪里不明白主子和奴才的区别,像这样这么关心奴婢的,甚至连奴婢的家人都关心的主子太难得了,真是太走运了,不但出宫,还跟了一个好主子。



  桂玉霞顾不得羞涩,赶紧把跟文蕙的谈话都说了一遍。这下子这些绣娘们更激动了,这个可是关系到她今后一生的事情。真是个美好的前景。翠喜说:“我家就是京城的,家里姐妹们多,这几年也都成家了,怎么跟着我走呢?”



  桂玉霞说:“我家里的弟妹们一都成家了。这有什么,大不了都带着就是了。郡主说,人越多越好。我想着,郡主给的这五百两银子,我都存着,等到了南洋,我就买下土地,也不用雇佣人了,就我们一家子都能开荒种地,不是能省下钱,买更多的土地吗?等到将来赚了钱了,再买奴隶,再当财主。”…



  翠喜一听,也高兴起来说:“也是啊,我也不花了,这五百两银子都村上,到了南洋好买地。可是,我们家是在京城生活的,没有种过地啊,怎么办呢?”



  桂玉霞说:“傻子,没有种过地,不会干活吗?不会不买这么多地吗?不会像郡主说的,买五百亩地,省下一半的钱,好买奴隶,让奴隶种田不就行了。至于家里能干活的人,都去干活。一个城市的建设,还少了活儿干?男人们要是有技术的就去干技术活儿,你们没有看到和我们一起赏赐下来的,有木匠,有金匠等吗?没有技术的,可是有一把子力气,不会去建设城墙之类的吗?女人就更好办了,不是还有我们吗?我们以前在宫里,和家人见不了,这一身的技艺也传不出去,现在能和家人一起了,还不传授给自己人?你没有带过小宫女学女红,学绣花吗?凭这个还能饿着?我们可是绣房里技术最好的人。”



  这话提醒了大家。



  翠喜喜笑开颜:“看我这笨的,真是个傻子,我连最笨的小宫女都能教好,还能教不会我妈妈,姐姐,妹妹,侄女,嫂子学针线吗?这些本来女人都会的,真是没有人教授高深的东西,我还能对自己人藏私吗?等到家里人都学会了,还能没有活儿干?还能赚不到钱?有钱还能雇不到人?不就能当地主了吗?”。



  大家都开心的不得了,都盼望着,赶紧回家看看。小时候离开家,这么多年都没有回去过,可能亲人的容颜都记不得了。想到这里,大家都开始掉眼泪了。



  翠喜说:“也不知道家里怎么样了?我那年离开的时候,只有六岁,我家妈妈的身子已经不好了,现在不知道怎么样呢?”



  这一句话勾起大家的愁思,都开始说起来,这个说不知道家里娶的嫂子贤惠吗?那个说,不知道姐妹们嫁的人家怎么样,还有担心父母身体的,还有担心找不到门的,甚至还有怀念门口的大柳树的。(未完待续……)



  第一百七十七章   携带。



  第一百七十七章   携带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