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武侠电子书 > 续萧十一郎 >

第69章

续萧十一郎-第69章

小说: 续萧十一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萧十一郎为救沈璧君二进「玩偶山庄」,小公子以沈的下落要胁他磕个头,他二话不说,立刻就下跪磕头,当面对武功绝世的逍遥侯时,他明知不敌,也要为保护沈女而与逍遥侯决一死战。

  ──萧十一郎就是这样一个为其所爱而宁舍生命、尊严的至性中人。

  相对来看沈璧君,作者描写她那种柔弱无力挣扎在一虚(连城璧)、一实(萧十一郎)两个男人感情之间的心理状态,更是刻画入微,曲尽其致。沈初见萧时,只觉得他「全身都充满了野兽般的活力」。萧要给她治脚伤,她却又羞又怒,因为「她的脚就连她的丈夫都没有真正看到过」(第十一章),实已暗透其中消息。

  由于萧十一郎起先并未说明来历,又一再引起她的误会,于是在返家途中「她梦见那眼睛大大的年轻人正在对着她哭,又对着她笑,笑得那么可恨,她恨透了!恨不得一刀刺入他的胸膛。等她一刀刺进去之后,这人竟然忽然变成了连城璧!」(第十三章)待误会冰释,真相大白,沈璧君想到萧十一郎对她的种种好处──「只恨不得半空中忽然打下个霹雳,将她打成粉碎」(第十五章)……像这样细入毫芒般描写沈璧君潜意识活动的动人笔墨,散见全篇,不一而足。

  持平而论,作者一层一层地打开沈璧君的感情之门,让萧十一郎一寸一寸地蹭进,又让连城璧这个「太虚假人」十丈百丈地退出,虽然萧、沈的生死之恋宛如「神龙见首不见尾」,在本传中没有结局,但其写情之深,足可与王度庐媲美而无愧。

  值得特别留意的是,在本传第十五章有一段人、狼对比的奇文,是透过「正、反、合」的辩证法说明「善良的人永远比恶人多」,为古龙小说中绝无仅有之作。

  正是:

  暮春三月,羊欢草长;天寒地冻,问谁饲狼?

  人心怜羊,狼心独怆;天心难测,世情如霜!

  萧十一郎的身世如谜,莫非是劫后孓遗的狼孩子?

  「文字障」以及其它

  诚然,《萧十一郎》一书珠玉纷陈,美不胜收,远迈其它诸作,但它也有相当大的缺憾,这就是古龙自以为得意的分段问题。

  有人说,古龙采用「叙事诗体」或「散文诗体」分段,是受到美国大作家海明威的「电报体」影响所致,实则大谬!只要随便找一本海氏原文小说来看,都知道此说非愚即妄!

  因为小说基本上是由若干有肌理的散文片段与对白所组成。段落不在大小,而在是否适当,正所谓:「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是故贤如海明威的小说,固然也偶有短到一句话或几个字为一段的,但长达数百字一段的更多。这便是视其需要而有所增减。

  反观古龙的「新派」小说,从一九六七年写《铁血传奇》以降,几乎很少见到超过三行的段落,且多半是一句一段,没有段与行的区别。揆其分段之离谱,大约有以下几种情形:

  (一)以一个动作或声音分段。

  (二)以人、时、地分段。

  (三)以场景的片面事物分段。

  (四)将有逻辑或因果关系的复合句及条件句子割裂成数段,等等。

  笔者并非盲目反对「新派」分段,如果某句话、某个词、某个字的作用有其特定意义,自可适量使用,否则「见句破句、见行破行」,变成每一句、每一行、每一段都在用强调语气,即无「强调」之可言,甚至成为一堆句不成句、文不成文的「杂碎」而已。

  古龙写《萧十一郎》由于是从剧本「还原」之故,这种毛病更为严重。以原刊本而言,其分段大部分都不合文法规则。笔者认为此书用得最恰当的「新派」分段应是第十八章第一节,写雷雨夜在酒店中摸黑打斗,电光六闪,就产生六种人、时、地的互动变化,让人一目了然。

  霹雳一声,暴雨倾盆!

  一阵狂风自窗外卷入,卷倒了屋子里的两枝残烛。

  赵无极刀已扬起,眼前忽然什么也瞧不见了。

  黑暗,死一般的黑暗;死一般的静寂,甚至连呼吸声都听不见。

  ……(中略)

  突然间,电光一闪!

  萧十一郎正挣扎着想站起来,但随着闪电而来的第二声霹雳,又将他震倒 ,就倒在刀下。

  赵无极的手握得更紧,静等着另一次闪电。

  这一刀砍下去,一定要切切实实砍在萧十一郎脖子上!

  ……(中略)

  就在这时,电光又一闪!

  一个人披头散发,满身湿透,瞪大了眼睛站在门口,目光中充满了惊惶、悲愤、怨恨、恐惧之意。

  是沈璧君!

  赵无极一惊,沈璧君也已瞧见了他,手突然一扬。

  电光一闪即逝,就在这将熄未熄的剎那间,赵无极已瞧见沈璧君手中有一 蓬金丝暴射而出!这正是沈璧君家传名震天下的夺命金针!

  ……(中略)

  又一声霹雳响过,电光又一闪!

  沈璧君已冲了过来,扑倒在萧十一郎身上。

  四下又是一片黑暗,震耳的霹雳声中,她甚至连萧十一郎的喘息声都听不见,但她的手却已摸到他身上,有湿黏黏的一片。

  是血!?

  沈璧君嘶声道:「你们杀了他!?……是谁杀了他!?」

  凄厉的呼声,竟似雷声,更震人心弦。

  黑暗中,一只手向沈璧君抓了过来。

  雷声减弱,电光又闪。

  沈璧君瞧见了这只手,枯瘦,乌黑,如鹰爪。正是海灵子的手!

  海灵子另一只手还紧握着剑,似乎想一把抓开沈璧君,接着再一剑刺穿萧十一郎的咽喉!

  ……(中略)

  直到闪电再亮,他的手还停顿在那里,竟不敢抓下去。

  沈璧君厉声道:「滚!滚开!无论谁敢再走近一步,我就叫他后悔终生!」

  呼声中,她已抱起萧十一郎,乘着黑暗向门外冲出。

  只听一人道:「且慢!」

  电光再闪,正好映在厉刚脸上。(下略)

  以上所引「电光六闪」的原文,堪称「新派」分段样板,因为作者唯有如此处理,才能产生出奇的效果,才能表现文字的力度,而其一般分段则大多陷于「盲剑客」胡乱劈斫状态,毫无章法可言。这便在相当程度上破坏了文理与文气,若断若续,令人时生错愕之感。这也正是古龙小说尽管屡有神来之笔,却始终不能达到「情景交融」境地的主因。

  总之,无论是「散文诗体」或「叙事诗体」,均非古今小说文体正格,它仅可视为武侠交响乐中的变奏曲,偶一为用,或有「画龙点睛」之妙,滥用则搬石砸脚,不知所云。可叹古龙「为变而变」,乐此不疲!其后更广泛运用电影剧本的分镜手法来写小说,自不免于拆碎「七宝楼台」之讥了。

  最后笔者必须指出,古龙早年受到王度庐小说的影响颇深,其所谓「多写些人性,少写些血」,固得王派心法三味,而前举「电光六闪」之创作灵感,亦依稀是由《铁骑银瓶》写「病侠」玉娇龙恶夜歼敌(第五回)故事而获启迪。至于模仿形迹最明显者,当推古龙另一名著《多情剑客无情剑》之写「小李飞刀,例不虚发」!读者试比较李寻欢与玉娇龙二「病侠」,皆是一面咳嗽、一面放暗器而「百发百中」之种种巧合,便可思过半矣。

  后    记

  古龙《萧十一郎》原刊本仅有插题,并无章回数。本文所举回目系据万盛版重刊本目次顺序,特此说明。

  ──一九九三年冬二度改定稿

  (全文摘自《武侠小说谈艺录》)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