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武侠电子书 > 续萧十一郎 >

第67章

续萧十一郎-第67章

小说: 续萧十一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玉如意道:“你也害怕被我诱惑?”萧十一郎叹道:“我非木石,安能不怕?”他若非已先有了沈璧君,他倒真是愿意不顾一切去追逐这种绝世无双的美,至高无上的美,危险的美。原来玉如意竟真的爱他。两个月过去了,沈璧君和朱白水到底在哪里呢?

  第十六章    是真君子……………………………………………………………………………… 127

  嫣嫣一语道破天机,玉如意因此差点死在萧十一郎的刀下。闷了两个月的葫芦终于揭开。原来这是一场赌赛,赌萧十一郎是否会被玉如意所迷惑,萧十一郎赢,沈璧君归他;萧十一郎输,沈璧君从此不复出现。萧十一郎后怕得连心跳都要停止。

  第十七章    塞上曲………………………………………………………………………………… 135

  这是三个聪明人对一个聪明人的游戏。只是玉如意与朱白水先谋划好后,故意来考萧十一郎。连城璧真的逃不出他们三人的推断吗?沈璧君就在高墙之内,只要推开那扇木门,就可以结束离别开始相聚,萧十一郎竟有些木然,有些不知所措。

  第十八章    疑是梦中……………………………………………………………………………… 146

  萧十一郎终于又见到沈璧君了。沈璧君伏在萧十一郎怀里哀哀痛哭。她告诉萧十一郎,“我决定嫁给你,做你的妻子,永远做你的妻子。”原来,毁沈璧君名誉、灭沈璧君亲戚的人,竟是仁义无双的连城璧!这小子这样做对他有什么好处?

  第十九章    一失足成千古恨……………………………………………………………………… 157

  连城璧果然如料想中出现,他还是高高在上,气度从容。但他想不到他竟会栽在玉如意手上,最可笑的是,她从一开始就在骗他,他却始终在自我陶醉。那件带血的僧袍令萧十一郎的心沉到了底,朱白水莫非真的已死在了连城璧的手里?

  第二十章    棋无定着……………………………………………………………………………… 166

  朱白水原来并没有死,但这家伙见面的第一件事竟是查问他是否赢了一个美女老婆。连城璧天衣无缝的计划竟被朱白水破得干干净净。那美妙绝伦的天籁之音竟变成了锦衣铁卫的丧钟。到头来竟是连城璧自己杀死了自己全部的手下。

  第廿一章    妇唱夫随……………………………………………………………………………… 178

  萧十一郎和朱白水放连城璧离去,期望他改恶从善,这到底是高明还是愚蠢?这对好朋友至少有一样本事是高明的,那就是调戏女人。做这两个混蛋的女人,可谓是幸福。风四娘本可躲过一劫,谁知她却自己将自己暴露了出来。

  第廿二章    杀人不眨眼…………………………………………………………………………… 187

  杨开泰连表现的机会都没有就死在连城璧手里。风四娘胆比天大,一口口水吐到了连城璧的脸上。连城璧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是谁有如许大神通,短短数天令天下人都在议论他的丑闻。疯狂的杀人,能否杜得天下悠悠之众口?

  第廿三章    问苍天………………………………………………………………………………… 197

  连城璧从作伪的那一天起就注定了覆亡的命运,但萧十一郎还是赢得很险。连城璧已没有别的路可走,他只能自杀。他死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本是天之骄子,上苍为何要我的命运反复如此。”空空真人和铁龙大师为自己的恶作剧而哈哈大笑。

  第廿四章    路……………………………………………………………………………………… 209

  萧十一郎与风四娘被人在酒里下了*,这令萧十一郎和沈璧君眼看就要圆满的爱情又生出了枝节。虽然风四娘孤身远引未给萧十一郎留下任何麻烦,但萧十一郎又将如何面对一脸幸福憧憬的沈璧君呢?朱白水对他这个“捣蛋”老婆只好打一顿屁股了事。

  第廿五章    月明风清时…………………………………………………………………………… 220

  萧十一郎和沈璧君终于过上了与世无争的生活,日子虽然有些寂寞,却从来不缺少情趣。那把用来诛杀大盗的神兵“刈鹿刀”最后还是落到了萧十一郎手里。他们的世界里还有一位绝美而又娴静的妇人,沈璧君呼之为“阿娘”,这妇人是谁呢? 。 想看书来

台湾著名武侠小说评论家叶洪生评《萧十一郎》
当代武侠变奏曲

  ——论古龙「新派」模板《萧十一郎》

  台湾著名武侠小说评论家    叶洪生

  古龙本名熊耀华(一九三七~一九八五年),江西人,台湾淡江英专(即淡江大学前身)肄业。少年时期便嗜读古今武侠小说及西洋文学作品,初亦从事纯文学创作;一九六○年始尝试写武侠小说《苍穹神剑》,但技巧甚劣,有如故事大纲。嗣后,《月异星邪》、《剑气书香》、《孤星传》、《失魂引》等早期诸作,文情不俗,乃渐有起色,然基本上走的还是传统老路,未能突破创新。直到一九*年,他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压卷之作《浣花洗剑录》,始迈入佳境。再经过三年「浣奇花,洗神剑」的淬炼,终以《绝代双骄》、《铁血传奇》、《多情剑客无情剑》、《流星&;#8226;蝴蝶&;#8226;剑》、《萧十一郎》、《陆小凤》系列及《白玉老虎》等名著,独领台湾武侠界十年*,成为「新派」掌门。终其一生共写下七十余部武侠作品,拍成电影、电视剧者不计其数。

  古今通吃与《少年行》的启示

  在台湾早期武侠名家中,古龙是个极富传奇性的人物。他不像司马翎那样才华横溢,以《关洛风云录》(即《剑神传》前传)一书成名,而是逐步磨剑,创作七年后方臻炉火纯青之境,大红大紫!

  是故当一九七六年春,古龙第一次接受笔者访谈时就坦白说:「过去还珠楼主、王度庐、郑证因、朱贞木以及金庸的小说我都爱看,而在台湾的武侠小说先驱者中,我唯一『迷』的只有司马翎,他算得上是个天才型作家。记得当年为了先睹为快,我几乎每天都待在真善美出版社门口,等着看司马翎的新书。后来一集追一集地等烦了,一时技痒,才学着写武侠小说。当然早期的作品很幼稚,不值一提,但近十年的作品自己也还满意。这或许跟我喜欢近代日本及西方小说,从中『偷招』有关吧!」

  由此可见,古龙的确是大器晚成。然而其所以能一新又新,后来居上,且别开武侠小说新境界,一般多以为他是受到吉川英治、大小仲马、海明威、杰克伦敦、史坦贝克小说乃至尼采、沙特等西洋哲学的影响与启迪。这固然不错,但从「创新」的角度来看,笔者认为陆鱼的《少年行》对他的「刺激」无疑更大!因此不能不略谈此书。

  《少年行》系陆鱼处女作,于一九六一年出版,为台湾武侠小说中首度在封面上冠以「新型武侠」者。当时真善美出版社发行人宋今人特为此书写了一篇介绍文字,盛赞其写人写景,落英缤纷!而「《少年行》的风格、结构和意境,除掉特别强调武功这一点外,较之欧洲十八世纪的文学名著,并不逊色。这种『新型武侠』的写法,是颇可提倡改进的。……」(见该书扉页宋今人《少年行介绍》,页三~十五)

  此书在形式上,首开一章回套三子题纪录,在创作手法上,首次运用西方「意识流」技巧为楔子,而后以倒叙回忆带入正文,在文体上,则或文或白,活泼生动,耐人咀嚼。嗣后,陆鱼又撰《塞上曲》(一九六二年)等书,宋今人再加推介,「新型武侠」之名遂不胫而走。

  正因「真善美」是台湾早期武侠出版界的主流派,在其刻意提倡与鼓励下,武侠作家乃纷纷跟进,而以「新颖侠情」或「新艺侠情」相标榜。古龙当时屈居二流新秀,自不例外,因发愤图强,遂有《浣花洗剑录》之作。

  《浣花洗剑录》初试新声

  如果说「旁门修成正果」是对古龙全盛时期(一九六七~一九七六年)的定评,那么《浣花洗剑录》便是其以「旁门」修练的第一部!

  如果说「神龙见首不见尾」是对古龙「新派」武侠小说有始无终的褒贬,那么《浣花洗剑录》便是这条神龙之首!

  作为一个改革传统武侠小说的「急先锋」,古龙汲取了日本名作家吉川英治的《宫本武藏》所彰显的「以剑道参悟人生真谛」、战前气氛及一刀而决,汇通了金庸《神鵰侠侣》的「无招破有招」之说,而发为「无剑胜有剑」!于焉写《浣花洗剑录》便与众不同,境界自高。

  此书主要是叙述一名日本剑客特意到中国来求证「武道」,最后终于得到了「无招破有招」的答案,始瞑目以逝,死得其所。古龙透过书中人紫衣侯之口,阐释无上剑道之理,可谓慧思妙悟,言人所未言:

  我那师兄将剑法全部忘记之后,方自大澈大悟,悟了『剑意』。他竟然心神全部融入了剑中,以意驭剑,随心所欲……也正因他的剑法绝不拘囿于一定之招式,是以他人根本不知如何抵挡。我虽能使遍天下剑法,但我之所得,不过是剑法之形骸,他之所得,却是剑法之灵魂。我的剑法虽号称天下无双,但比起他来,实是粪土不如!

  此一所谓「无招破有招」,较金庸《笑傲江湖》写华山祖师风清扬传授令狐冲「独孤九剑」之无上心法者,足足早了三年!而当时与古龙同辈或先进武侠作家,虽亦好用「以意克敌」一词,惟除司马翎更为精妙外,殆无第三者能将个中道理说得这样透彻明白。至于《浣花洗剑录》运用许多饶有诗意的语言,刻划人性,亦富于生命哲理。例如:

  方宝儿瞪圆了眼睛道:「我一生不知道有多少害怕的事,但却最不怕去做那些事!」

  紫衣侯微笑道:「好孩子,这才叫英雄本色!若是从不知道害怕的人,只是呆子、莽夫,算不得英雄!」

  及一代大侠紫衣侯败于日本剑客手下,临死之际大喝道:「且将酒来,待我带醉去会鬼卒,告诉他世间多的是不怕死的男儿,在这些人面前,神鬼也要低头!」

  由以上引文可知,文艺气氛的浓厚与人生价值的重估,正是古龙推陈出新的小说特色,而其广泛运用「迎风一刀斩」的手法,简化一切对决场面,亦颇具创意。可惜古龙「求新求变」之心太切,未能就此一「试点」的缺失(虎头蛇尾)加以改进,反而将变革的矛头指向文体,指向文化传统。故其全盛时期虽然名著如林,但真正称得上是佳构者不过三五部而已。其中《萧十一郎》则是糅合新旧思想、反讽社会现实、讴歌至情至性、鼓舞生命意志的一部超卓杰作,具有永恒的文学价值。笔者在此拟就「新」与「变」的角度予以析论,藉供读者诸君玩索参考。

  由剧本「变」成小说的奇书

  据古龙在一九七○年春秋版《萧十一郎》扉页所作〈写在《萧十一郎》之前〉一文的说法:写剧本和写小说,在基本上的原则是相同的,但在技巧上却不一样。小说可以用文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