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红楼同人非清穿)许阳的十八世纪 >

第34章

(红楼同人非清穿)许阳的十八世纪-第34章

小说: (红楼同人非清穿)许阳的十八世纪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苦,洗衣做饭都是她自己,便是连穿的衣服都是自己织了土布自己缝的!本就穷,家里又没男人撑腰,要不硬气些,早被别人欺负死了!我爷爷当年到得胜回家也就是升到了千总而已,如今我伯伯叔叔连同我父亲兄弟五人,各个都在朝为官,我最小的叔叔都是六品的把总了。爷爷当年一直在外征战,这还不是我奶奶教得好?我还是觉得我爷爷跟爹他们说的对,就算是女孩子,也不能一味的柔顺贤淑。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对的事情自然顺从,看见不对的事情能够把他扳回到对的路上,这才是真的了不起呢!”
  林黛玉不觉听得呆了,她过去见过的女孩子不过是贾家的几个姑娘,另有史湘云薛宝钗,最有志气的探春,所要的脸面不过是在宅院之中受人尊重,哪里见过夏二这般豪气的姑娘。想插话却不知道说什么好,不小心便问了一句,“夏姐姐会抡大刀?”夏二小姐正说的起劲,冷不丁听到林黛玉这么一问,不觉一愣,旁边的人又是一片笑,小脸不觉也红了“听紫萱胡说八道!我哪里抡得动大刀?我哥哥才用大刀呢!我不过是会耍几下鞭子罢了!”又低声说“回头到我家,我教你舞剑!”,林黛玉呆呆的点头,于是便又有别的姑娘起哄,说她终于找到个好哄的了。
  直到上课,先生来了,林黛玉嘴角还带着笑,她这些年哪里有过这么多的朋友?各个出色还都这么可亲,难怪娘生前念念不忘的让自己上学,原来上学竟然是这么快活的事情。
  作者有话要说:今日人设图很多,咱们按照出场顺序来
  下图是郑锦华,五品同知郑致和之幼女,有点傲气但是本性淳朴
  下图是夏美凤,五品守备夏家千金,会骑马能舞剑,表里如一的直爽
  下图是王芊芊,七品主簿王大人的小女儿,天真可爱,年纪只比林黛玉大一岁多,所以这个图里的舒畅其实有些大了,但是实在找不到更小的图了
  下图是陈紫萱,出自一门五进士的扬州陈家,是陈家大公子的长女。温柔典雅,是个标准的大家闺秀。
  这就是今天出场的主要的几个林黛玉的同学,这几个人相比他人,她们的父辈官位高一些或者家里门第好一些,所以在林黛玉面前大体上能够平等相交。尽管我总说希望姑娘们有独立的社交,但是毕竟出身还是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她们的交友。
  
  
  另外,说点题外话。贴图的时候找到了许多的老剧照,所以勾起了一些美好的回忆。我真的觉得八*九十年代是华语文化的黄金期,不管影视还是文学。那时候还没回归的香港,也处于文化的繁荣期,当然台湾不用说,同样也是华语文化兴盛的体现地……
  那时候的影视作品真的非常不错,虽然条件有限,尤其是香港,地方小,拍片子什么的场景真是让人看着想泪奔。但是在有限的条件下,有些东西做的真的是用心。
  前天忽然脑海里想起一首歌,是1991年的《蜀山奇侠之仙侣奇缘》的主题曲,真让我想起小时候的青葱岁月啊!链接下面有,同样对这个电视剧有印象并且喜欢的老家伙可以去怀旧一下……那个片子真的造型神马的太坑爹了,但是,有种东西是现在的影视剧非常缺乏的,那就是正气。那个电视剧真的能够让人体会到侠骨柔肠跟正义满人间的感觉。看看那个片子,再看看现在的里一水儿的跟着杀人魔头后面摇旗呐喊为非作歹,觉得杀人无所谓的小萝莉…………真的,太没法形容那种觉得道德沦丧的感觉了。
  笑……就说我成了中年老尼姑了,整天念经。
  哈哈,不过真的,那是我儿时最美好的印象了:一群小萝莉挤在单位的电视那里——我父母的单位是铁路建设单位,只有放假的时候我们孩子们才会跑去他们工作的地方,都是荒山野岭,父母们都在简易宿舍里,家里能买个电视就不错了!谁有钱在宿舍再整个电视啊啊?所以我们这些小孩子只能在单位公会的大厅一起看电视。
  看这部电视剧的时候,眼见着男主角被血魔控制,却强忍着不作恶,不乱杀人,最后宁可选择死,都不肯堕落,而他的未婚妻从头到尾也没想过做什么有权势的魔王妻子,到最后为了自己的爱情抱着爱人的尸体跳崖自杀了。
  那时候,能看的节目真的非常少,也没什么娱乐、我们一群姑娘每天去看这个片子,大人们想换台我们就一起闹着不肯。到了后面几集女孩儿们全都哭的一塌糊涂,每天眼睛都是肿的。没有人会像现在的小姑娘一样说什么:做魔头也不错啊,俩人在一起幸福不就行了……没有的,一个也没有,我们只会看着哭,为主角们凄美的爱情而感动,为他们的正义之心而感动。
  这个电视剧现在看起来真是粗糙,可是我真是觉得,这里面体现的,才是真正的好的媒体应该给我们道德方向。
  那时候的歌曲也都好听,当然武侠剧歌曲最出名的应该是射雕里的曲子,但是我却对这部片子的片头曲印象最深,很大的原因就是第一次观看的时候那种集体性的感动吧!曲子很好,跟镜头的配合也很贴切,每个场景都选的是最适合配合那句歌词儿出现的。那个歌词真的很棒,柔情与正义,始终贯穿始终。“浩气充与天地,与爱同在”
  链接在下面,还记得这部电视剧老家伙们咱们一起怀旧一下吧!我估计,有印象的,应该最小也得是八零后了,哈哈哈,估计八零后的看多的也不是很多了,七零后估计印象更深,毕竟二十多年前的片子了。点击链接后会有一小段广告,等一下就是主题曲了。当然主题曲后面还有点别的东西,实在是懒得再找视频处理工具了,凑合看吧,哈哈哈
  蜀山奇侠之仙侣奇缘
  其实于英男的真的不算秀美,石生的造型也不符合现在的审美。可是,真的,那是很美好的回忆。虽然画面很不清楚了,可是心底的印象却从未模糊过。
  另:我播放这个曲子的时候被我家公主听见了,她不停地说要听要听,听了十几遍都不腻。可见好听的曲子无论过多久,无论是什么年纪的人,都会依然被喜爱的。
  今天三更,一会儿还有……


☆、第二十八章

  林黛玉一回家便像小鸟似的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先跟许阳说了一路;等到了正房便又寻了林如海继续叽叽咕咕;晚饭大家都在一起;饭才撤下去又开始跟许太太唠叨学校里的小姐姐们有多可爱;先生们又多么的有才华。孟姨娘刚准备下去忙别的事情;又被林黛玉扯住跟她商量给学校的小姐姐们带什么礼物;今天实在居然没想到这一节:其他姑娘几乎都是见过面的,只有她是新鲜面孔;故此他人之间没什么礼,倒都送了林黛玉一些小玩意。可只有郑春华出手最快得了她亲手绣的荷包;别人却没礼物了,林黛玉实在是觉得不好意思。
  林如海在一边听的也极为开心,林黛玉的性格也是他头疼的事情,小时候没注意,等许阳送了那本红楼梦过来把他吓坏了,忙接了林黛玉回来,果然女儿没有小时候活泼了……这半年都在后怕,要不是当机立断把女儿接回来,再过几年女儿成了书里那个样子,岂不是让他心疼死?
  就是这样也够受的,没娘的孩子,有过了一年多亲戚家的日子,实在是敏感多了,林如海每天都尽量抽空陪女儿,更有许阳整天上蹿下跳的逗这个小表妹开心,可林如海可还是觉得女儿不够活泼。谁知道才去学校一天,回来就几乎成了只喜鹊!可把林如海高兴坏了。
  其实也是林如海多虑了,林黛玉如今过的很好,一家人宠着,压根没人往贤淑沉稳里教她,她性子根本就比一般的女孩子还要活泼!林如海纯粹是关心过度,生怕她成了那个多愁多病的样子,才恨不得女儿能上房揭瓦才算有精神。
  林如海正开心,一扭头,却看许阳的脸囧的不成样子,便怒道“你那是什么样子!”
  许阳忙端正了表情肃容道“我是赞叹妹妹的同学们实在是多才多艺!”
  于是林如海又怒了“男子汉大丈夫,没事儿偷听女孩子说话干什么?”
  许阳这个委屈啊,我的亲舅啊,咱俩不是一直在这里坐着么?我偷听,那你算什么啊?不过这话只敢心里想想,万不能说出来的,只得委委屈屈的蹭下椅子,慢腾腾的向外面挪。
  谁知挪了半截又被孟姨娘叫住“阳哥儿上回给玉姐儿做的小房子,实在是可爱,整套的太郑重些,不过倒可以让阳哥儿给那手艺人打个招呼,只做几个小物件送人玩:譬如整座的房子,不用那种精细的能打开的,大大小小几座能摆着玩就好;还有那种木雕的小人儿,做成小姑娘的样子,然后四季衣裳穿戴打扮不同的刻成套的送人也很是别
  致……本就晚了,也不用就着这一二天,过几日送也一样。这些小物件不值钱,胜在别致用心,小姑娘送人倒是很不错的。”
  许阳乍一听“玉姐儿”这称呼,差点喷出来,好嘛,林妹妹上了一天学直接成御姐了!又听到孟姨娘的设想,不禁更纠结了,这不就是木头人版芭比?忙给建议“要我说,也别刻那么多人儿啊,刻上一个穿了中衣的木头人,最好胳膊腿儿能活动的,然后穿一套绸子做的外衣,再做了几套可以换的小衣服,一并放到送人的盒子里,可以自己换着玩,还能没事儿做一套练练针线。小姑娘一定喜欢……”好吧,许阳心里惦记这档子事情好久了,上次送林黛玉礼物的时候就想着芭比的事情了,想来想去终于把几乎裸体的换衣芭比进化成穿了中衣的了……
  话未说完看到林如海的脸色越发不善,准是又觉得他不务正业了,忙声称自己想读书要回房间,蹭着地皮儿就想往外窜。直把许太太乐的戳他的额头“你啊你!也就是怕你舅舅,我再怎么说你你也不长记性,你舅舅一个眼神你就吓的跟兔子似的!”
  林如海也哭笑不得“姐姐何曾说过他什么?幸好阳儿如今已经大了,早就懂事了。要是小孩子,你这个惯法怎么得了?姐姐当日是怎么养我的,如今倒像换了个人儿……”
  许太太更乐了“说了半天是看我宠着阳儿,又想起自己小时候的事情了,怪我当日不疼你了?”许阳本要出去,这会儿却脑子转了筋,又插了一句“没错,舅舅就是妒忌了……”
  刚说完被林黛玉一把推在肩膀上“快去读你的书罢!再浑说爹爹真要打断你的腿了……”说罢自己也抿了嘴笑。许太太孟姨娘早笑成一片。许阳瘪瘪嘴,心道,古代女人真是娱乐太少,笑点也忒低了……一边想着还是赶紧逃命重要,忙窜了出去,封建社会的中年老男人还是少得罪的好,太喜欢记仇了。
  第二天许阳便没有去春薇女学送妹妹,家里驾车的也都换上了仆妇,倒也有两个男仆依然跟着,但到了去春薇的小路路口便不往跟前去,免得在门口冲撞了别人家的小姐。说实话许阳真的觉得古代文人思想太龌龊,比如男女七岁不同席,难不成8,9岁的孩子在一起就能有什么旖旎心思,能做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了?明明是这些制定规矩的人想象力爆表,龌龊人总往龌龊的地方想,才要定这些岂有此理的狗屁规矩。如今想起道家埋汰儒家的话真是有道理,就是因为道德沦丧了才整天弄一大堆礼仪来装B!好像是这个意思?哎呀果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