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红楼同人非清穿)许阳的十八世纪 >

第32章

(红楼同人非清穿)许阳的十八世纪-第32章

小说: (红楼同人非清穿)许阳的十八世纪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代抛弃了,跟别人说话都走不到一个节奏上,那就不要怪男人嫌弃你!!
  不要歪曲文化,神马才女就一定不懂管家,神马会读书写诗,会琴棋书画的就一定是整天哭哭啼啼的小白花……这都什么狗屁逻辑?明明就是有些姑娘自己为自己不学无术找借口好不好!拜托别再作践才女这个词儿了。
  一些女人,想跟一个男人过一辈子,用这种无才华无思想所有行为都用尺子量一量的传统思想里都颇为陈腐的观念来要求自己;然后又用现代的一夫一妻的忠贞思想来要求丈夫…………这真心的太不科学了。
  虽然外在的条件对女人不公平,可是理直气壮的说这些可悲可笑的理论,我只能说,女人,求你别再作践女人了!
  有时候,比起说起规矩比朱熹严苛多了的一些女作者,我倒宁愿去赞赏起点的一些猥琐男,他们或许好色,或许以做种马为目标。但是,他们虽然自己会娶一群老婆,但是他们依然能记得,种马的同时,也为女性做一点儿事情,比如让她们上学,让她们出去工作,让她们,在法律上可以尽量平等的与男人相处。
  关于女学,就像那位亲说的那样,节日啊请客吃饭也可以交际啊!干嘛上学!
  可是,一个月交际三五次跟每天都能走出门上学,能一样么?
  纯粹为了交际而交际,和真正自由的与同龄的孩子为了友谊与快乐的交往,能一样么?
  作为某某人的女儿,某某人的妻子,与另一个某某人的孙女,某某人的妻子交往,为了父亲,丈夫的人脉而交际;与自己跟自己的朋友,同学,为了自己的友情与快乐交际,一样么? 
  这其实就是区别是附属品与独立的人的一种方式,就是这样。
  说真的,比起大部分的古言作者,我还真不能算是缺乏古代常识的人,你们可能不知道我其实也那种最龟毛的作者:我查资料,找论据,还有按照读者找出我的文章里的漏洞改文的时间恐怕是我真正写文的时间的好几倍。
  所以有些与历史不同的东西,不是我不懂,而是我有意为之。
  因为,都按照古代的名门淑女的培训过程来,我还干嘛写这本书!
  那些把女人锁进深宅大院的文已经够多了,我要写的,根本不是那种东西。所以请注意,我写的不是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这是一段我虚构出来的历史。我会尽量把一些比较超出时代的东西的起源说清楚,让他合理化,大家也看得出,我真的非常努力这么做了。
  关于黛玉上的这个女学,其实是我的梦,是我的一个给女孩子更多自由的梦,真的就是我杜撰出来的东西,历史上的确没有这个类型的学校。我更多的,是想让女孩子们走出家庭。就像民国初期的女子学堂一样,是的,或许哪些学校的一些课程还没有小姐们在家里学得好。可那又怎么样呢?走出去!走到更广阔的世界里,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来行动,这才是最重要的。
  当然春薇的创建本身不可能有这么理想化的理由,它真的就是在名门淑女的婚前加强班。是我,在这个故事里为它又增加了这个意义。为了迎合这个世界范围内的大变革时代,所以我笔下的大江,要比历史上这个时代的中国,强盛的多,也开明的多。
  所以接来下的情节中,还会出现与历史更加不符的地方……如果连春薇的存在都不能接受的话,后面的V文真的没必要看了。
  我们的历史,太沉重了……而之于女人,更是加倍的沉重。所以我这个故事,不会再给女人套枷锁了,而且会尽量减负。后面甚至有关于小脚问题的神发展一样的解决……没错,我忒玛的早受够了那些抱着畸形小脚做酸诗的明清男人了!我忒玛的就是要把这该死的风俗给他腰斩了!我忒玛的就是要不照着历史进程来了!我就是觉得,我们的历史,我们的文化,已经被阉割的不剩下多少好的东西了,所以,至少在我的文里,真的不能再糟蹋再扭曲了。
  所以,不要用宅斗文的标准来看我这个文。真的,我的文,跟那些,压根儿就不是一码事。
  或许我言语里充满了对一些作者的不屑。
  是的,我从来对那些姑娘就是不屑!那些生在红旗下长在现代社会里接受了高等教育,却依然能长出满脑子的小老婆思想的姑娘真心让我瞧不起!这里又要感谢潇湘碧影,她给了我如此贴切的一个形容:“小老婆思想”。一些姑娘笔下的女性,小时候跟姐妹在父亲面前争宠,长大了跟闺蜜,跟丈夫的大小老婆争宠,老了跟儿媳妇在儿子面前争宠!明明受过现代教育,可是偏偏一辈子就只是围着男人转了,甚至为了男人的连“爱”都算不上的“宠爱”,就连起码的尊严都不要了!这不是小老婆思想又是什么?
  抱歉,激动了……再次重申我不是冲着那个姑娘的吐槽,真的只是因为看到帖子不知怎么的就想起了好多乱七八糟的东西,真的不是针对某个人的。那位吐槽我的姑娘你别误会啊,你说的一些东西是有依据的,好多也是挺有道理的,咱们只是一些事情看法不同。而我今天说的不赞同的一些思想,也不是你发明的,我只是因为你想起了一些东西,你千万千万不要误会。
  好吧,琥珀你说的对,我现在真成老尼姑了,整天念经。
  讨厌我念经的亲,不然以后别看作者有话说了?我这人嘴欠,还牙尖嘴利,说出话忒不好听,白白的影响心情。你们可以看到正文下面的绿字就赶紧关页面的,哈哈哈。
  另:下面还有一章,不过里面不是正文,因为明天要12月3日就要入V了,所以我特地留出一章以后贴写想让大家看的东西。今天也许是空的,当然也有可能一会儿我又有时间了,那么发的时候就会在里面贴点儿自己收集的乱七八糟的觉得有趣的东西……最后等人物都出来差不多了,我或者会在那里贴集中的人物设定篇,住宅全景图啊还有背景资料链接神马的……


☆、入V感言

  接下来明天就要入V了。
  我要先提醒大家一些事情,这个故事不是小言,我再次重申。所以里面有爱情,但是爱情不是主线,而且太关注爱情真的会很伤心。
  除了婚姻问题,好多东西我不介意小小的剧透。
  许阳这辈子,在传统学问上不会有太大的作为了!这是个现实问题。他现在再好好学,也无法脱离“匠气”二子了,他现在真的是填鸭教育式的学,而不是像林如海林黛玉那样从小侵润在这个环境里。所以你让他写东西,中规中矩的行,意境么,那是强求了。
  但是我可以告诉你们,许阳虽然学问或许不行,但他依然会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他能写一手好字,画一幅好画,他能成为书法家,画家……但是这些都不是最终让他最青史留名的东西。
  我要说的是,我自己做不到大公无私,做不到胸怀天下,我没有许多许多我认为的真正的美德……但是至少在我的小说里,除了原著里那些本就美好的女孩子,除了男女情爱。我希望我能塑造出那么几个不以自己做高官得厚禄为最终目的,真正为国为民,最终用自己的努力与牺牲改变这个国家的人,包括许阳。
  直道而行。
  这句话是圣人言,可是我没文化,前阵子看到潇湘碧影的文才知道这句话是圣人言。
  孔圣的话有些确实鬼扯,但是大部分确实非常有道理。
  我看到这句话,就忽然意识到我想写的是什么样子的人了,也忽然明白了我想塑造的真正的优秀的中国传统文人该是什么样子,用一个词总结,那就是“直道而行”
  也就是收了这句话的启发,我前几天才正式为我这个文的基调做了最后的调整。
  我要写的,是处于世界的大变革的洪流中的中国,与历史上这个时期的中国不同,大江更开放,更强盛。但是有许多东西却依然不能改变,比如,阻碍着社会发展的君权,父权,男权……
  许阳虽然是现代人,但是,他的本性非常正直,就像他一开始表现的那样……而教育他培养他的人,也都是那个时代里最正直的一群人,无论林如海,许太太还是后来的季山长,甚至是看起来很不着调的许子清,他们身上都有着中国传统文人的那种刚正无私的成分在,所以许阳今后,也只会继续沿着这样的方向走下去。
  直道而行,虽百死而不悔。
  所以要不要把这个有些沉重的故事看下去,姑娘们自己决定。
  我唯一能保证的依然只是,这个文的,原著的人物除了真的无可救药的几个,一定都会比本来的命运好,但肯定不可能十全十美让每个人都满意。而故事的大方向肯定是美好的,但是路途上坎坷波折是有的。而一些人会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妥协,另一些人会为了自己的信念去牺牲。
  我没有大局观,所以大事件上可能会写的语焉不详,没办法,我确实不擅长去写朝堂争斗社会变革神马的,所以主要的落笔点依然在几个小儿女身上,对历史的推动也大多是侧面描写。为了弥补这个缺憾,我只能尽力去把我想要刻画的几个人物的形象刻画的丰满些,尽量让人们想起他们的作为就有掉泪的感觉(被殴……)
  


☆、第二十七章

    扬州文风盛行;女孩子聚会也是把吟诗作赋当做一项传统内容的;而进入春薇的;几乎都是扬州比较像样的家庭的孩子;所以相互间大多有些来往。姑娘们之间也都知根知底;这么一来;林黛玉就比较特殊了;她在扬州的几年几乎没有交际,然后去了京城;回来继续守孝,谁知道她啊?因此其实私下里对于春薇这次入学考试;很有几个姑娘对第一名有些盼头,谁知道忽然冒出个林黛玉,你第一就第一吧!你还这么小!名字一出来回家一打听这是谁啊怎么没听说过?得了,炸了!你九岁个小姑娘来跟我们十一二的比也就罢了,还完胜!太打脸了吧?当然不是所有姑娘都这么想,但是还真有几个不舒服的。比如林黛玉跟许阳说起的那位字写的极好的郑三小姐。
  郑三小姐闺名锦华,是扬州府同知郑致和的老来女,她上面虽有两个姐姐,但都是庶出,又比她大了许多,她出生的时候都定亲了,等她开蒙的时候俩姐姐早嫁人了。她光是同母的哥哥便有四个,异母庶兄也有两个,家里只剩下这一个女儿,又最小,她父亲爱她如掌上明珠一般,自幼便让她与侄儿们一起开蒙。
  这位郑三小姐也是争气,明明先生教她不过是顺便,可她的功课倒比几个跟她差不多大的侄儿还好,只是后来大些了,要分心学女儿家的东西,这才逐渐被侄儿们拉下了。可就是这样,她自认为要比四书五经,差不多大的姑娘满扬州再没有比她学得更好的了,毕竟一起考春薇的那些姑娘她大半都认识,确实都是才女,可最多也就是跟她差不多。所以她觉得自己很可能考第一,第一就是不是自己,也跑不出那两个相熟的姑娘,端看谁运气好了。
  春薇的规矩倒是很人性化,毕竟考到后面挺不好看,女孩子都是要脸面的。所以只公布前三名,后面的却是不排顺序的。因此很有些姑娘争的就是这个上榜。可放榜那天成绩一出来,郑锦华是第二名,这没什么,问题是第一名是巡盐御史林家长女 ,这谁啊?怎么忽然冒出来啊!更见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