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一剑斩仙 >

第9章

一剑斩仙-第9章

小说: 一剑斩仙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藏书楼中的藏书,全都是与修行者有关的功法、神通和武技,共有十二层,三层为一阶,分为四个大阶。各阶中的三层楼,分别对应着功法、神通和武技。而四个大阶,分别对应着一到二境,三到四境,五到七境,以及七境以上。

    苏家虽然是大世家,但真正兴起是在苏老太爷这一辈,所以底蕴远比不上一般的百年传承世家,藏书楼三四阶中所收藏的五境以上典籍很少。

    苏起来藏书楼的次数不多,因为他之前要看的书册往往都是一些极为高深却又实际效用不大的书籍,诸如《商君书》、《神道经》、《计然策》和《管子辑录》,都是直接从父亲的书房中拿。藏书楼中的多是一些实用性极强的低阶修行书籍,苏起对这些接触的不多。

    苏起刚破二境,用不到三、四境的书,因为越是高明的功法,就越需要足够的真元来做支撑,苏起真元本就薄弱,就算能够读懂那些招式,也根本用不出来。

    苏起先在第一层寻找功法。

 ;。。。 ; ;
第十五章 独辟蹊径修行路
    其实在苏起来藏书楼之前,还从未想过到底要选择什么样的功法和武技。不过这种选择并不困难,因为在这个世界中,修行者的历史不过几百年而已,可选的功法并没有多到浩如烟海的地步。

    所谓功法,可以理解为心法、修炼要诀,包含了真元运行方式、真元运用方式、真元温养方式等等法门,主要是教修行者如何修养内在真元。特殊的武技和神通都必须有相应的心法作为支撑,否则就无法发挥出应有的威力。

    功法有很多类,有些要求修行者真元充沛,有些要求修行者真元细腻,有些要求修行者神念强大,甚至还有些要求修行者特意培养某条经络的真元。苏起只要按照自身条件稍微筛选一番,就可以立刻找到自己想要的功法。

    苏起的条件很简单:第一,需要的神识越强越好;第二,需要的真元越少越好;第三,需要的感悟越多越好。

    神识强,真元少,是苏起自身的特殊情况决定的。而苏起通读百家之书,对于许多事情的体悟已经远远超过同龄人,所以功法需要的感悟越多,苏起就越能发挥出这功法的威力。

    当然,若是遇到了真正十全十美的功法,那么这三条都不再是问题。

    打定主意,苏起开始沿着书架,一卷一卷地看过去。

    整层楼四周都是书架,书架上既有一卷一卷的竹简,也有许多卷成筒状用丝线扎起的帛书。竹简沉重,需要数卷才能完全记述某种功法,所以一些特别珍贵的功法,往往在丝帛上记录。

    书架上有许多木牌,写明了功法的名称。苏起一边看,一边自行评点。

    “《燃烬诀》,威力极强,但需要真元太多,不行。”

    “《滴水录》,粹成真元品质最高,温养效果极佳,可惜需要数十年之功。时间太长,我等不起。”

    “《聚气真解》,算是中规中矩,只是其中旁征博引,糟粕太多,还需细细甄别,若是没有更好的选择,再考虑这本。”

    “《易道妙理初窥》,算是学习《周易》的入门功法,只是《周易》太过生僻,可以用来搭配的神通武技不多,名气很大,但实战不强。”

    “《鸿蒙书》……我已经倒背如流,而且所有文修全都学的这门功法,我再学起来也没什么意思。”

    “必须找到一本可以让我文武兼修的功法。”

    苏起兜兜转转许久,也没有找到让自己眼前一亮的功法,又无奈地走回了《聚气真解》旁边。

    “难道真的要学《聚气真解》?虽说这本书基本能够满足我的要求,但终究指导意义不大,也就是初期凑合凑合。咦,这是?”

    苏起突然注意到《聚气真解》旁边还有两卷帛书,这两卷帛书和右边的《滴水录》帛书颜色相近,又没有木牌,所以刚才苏起一不留神便错过了。

    苏起取下其中一本帛书,拆开上面绑着的丝线,将帛书展开。只见帛书最右侧竖排两个大字:“法经”!

    苏起心中一震,再看帛书作者:李悝!

    他立刻如获至宝一般,开始查看这部《法经》的内容。只看了三五行,苏起便立刻确定,这就是自己要找的最佳功法!

    《法经》在苏起前世的战国时期,是一部法家专著,也是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法典,成为历代法典的蓝本。但现在,《法经》既然出现在了藏书楼里,就说明它不再是一本法典,而是变成了一种被修行者所承认的功法。

    来到这个世界以后,苏起一直在揣摩所谓的“修行”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修行之法五花八门,看起来毫不相同,最后却能殊途同归,这其中必然有相通之处。

    历数那些大名鼎鼎的破九境修行者:

    姜子牙,兴兵伐纣,成仙;

    周公姬旦,制礼乐,封圣;

    管仲相齐,使齐成霸业,著《管子辑录》,封圣;

    孔子周游列国,著《春秋》,封圣;

    孙武为吴王治军,著《孙子兵法》,封圣;

    范蠡隐退五湖,著《计然策》,封圣;

    商鞅变法强秦,著《商君书》,封圣;

    老子一生只写了一本《神道经》,却得以直接封神!

    ……

    之所以提到姜子牙,是因为他是第一个成仙者。后世白日飞升的九境修行者,大多数成仙,少数封圣,只有老子一人封神。

    种种案例,让苏起疑惑不已。孔子、孙武、范蠡、商鞅、老子,分别是儒家、兵家、商家、法家、道家,而且五人修为各不相同,孙武、范蠡是天下闻名的超强修行者,在同时代旱逢敌手,而老子、商鞅则是一直默默无闻,甚至从未出手过,可这些人却全都封圣!

    由此可见,他们必然都有着非常独特的修行之法,而这种修行之法,必然与他们的著作和学说有密切的联系!之前苏起看《商君书》和《计然策》还十分疑惑,不明白为什么这两本书完全不讲真元运用之法,现在看到《法经》,苏起才彻底明白。

    因为《法经》所讲的,是基础的真元运行法门,而到了《商君书》,则是以《法经》大成为根基,直接讲述许多理念上的创新!而法家在这个世界的影响力极小,所以苏家只是将这本法经随意地在藏书楼中一扔,完全没有意识到这本书的巨大价值所在。

    苏起明白,从短期来看,修行之法都差不多,但从长期来看,现在所修炼的功法将会直接影响第五、第六境时“本心道”的选择。

    如果苏起的假设成立,那么苏起就按照之前那个世界的历史,开创了一条全新的修行路线:

    法家讲求“一切依法”,对初学者的规约力最强,见效最快,所以初期以法家起步;等到第五境时,法家的弊端显现,就可以用儒家的“正气”和道家的“无为”等等法门作为弥补,外儒内法乃是上一世治国之道的最佳法门,也可以拿来用作这一世修行的最佳法门!

    而且,这个世界没有申不害和韩非,“法”“术”“势”之说还未成型,所有人都以为商鞅之法就是法家的极限,苏起完全可以将法家的修行方式发扬光大!

    而这一切的基础,都是苏起手中这两卷《法经》。

    苏起不再看其他的功法,直接取了这两卷《法经》,继续往第二层走去。

 ;。。。 ; ;
第十六章 望气术与聂让剑
    藏书楼二层是神通。所谓神通,即是文修外放真元杀敌的法门。不同的神通,可以将文修体内的真元转化为不同的力量,最常见的是转化为水火,也有神通可以转化为风、雷、金、木等等,比如秦国的离水宫,主要研究水系神通的修行之法;燕国的雪山宗,主要研究冰系神通的修行之法。

    除此之外,任何不符合武修的神通也都会归入文修神通里。比如“望气术”、“琴音诀”、“阴阳变”等等。

    苏起选择神通,仍是那三个条件:神识强、真元少、悟性高。至于其他,则没有要求,因为他所选的《法经》基本上可以完美地支持大部分神通和武技,只要不是和《法经》完全相悖,都可以选择。

    苏起目光扫过一排排神通,心中不停评点。

    “《飞瀑倒悬》,将真元转化为水劲的神通,耗费真元太多,不行。”

    “《寒冰指》,雪山宗入门功法,需要一定的武修基础。不过我并不打算学习指法,不行。”

    “《山鬼遁》,看起来还不错,不过山鬼门的功法全都透着些诡异,不够光明正大,虽说威力很强,但我怕影响我的道心。若是实在找不到,再考虑这一本吧。”

    “嗯?长生阁的《望气术》?”

    苏起停了下来,将记载着《望气术》的竹简取下。所谓“望气”,是观测万物知凶吉的一门学问,其中包含易理,长生阁阁主据说已将这门功夫修到极致,一眼就可看穿对方的下一步动作,是窥测对方气机的第一法门。

    只不过这《望气术》虽然强大,但却有三个极难完成的先决条件:一是遇强则强,只有不断地与远强于自己的对手生死相搏,才有可能不断突破;二是运用条件有极大的限制,不是随时随地都可使用;三是对使用者的悟性要求极高。

    但即使如此,《望气术》仍然可以说是整个长生阁的道门根基,其重要性几乎已经可以算得上是镇宗之宝。如此重要的神通,苏家自然不可能有全本,苏起手上这卷《望气术》乃是入门之卷,所有长生阁外门弟子都可随意浏览,所以才流传出来,被苏家收入藏书楼中。

    苏起想也不想,便将《望气术》的三卷竹简抱在怀中。虽然还有一些其他功法,但苏起现在真元数量不足,除了《望气术》以外还要修习武技,这些其他神通,有些可以召火,有些可以化水,有些可以唤风,看起来很美好,但对现在的苏起来说意义不大。

    于是苏起直接来到了第三层。

    第三层中都是武技,诸如拳法、掌法、指法、剑法、刀法等等。这一层的书简最多,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苏起心中早有打算,直接往“剑法”那一排书架走去。

    苏起选剑,是考虑到了日后“本心道”的选择。不同的兵器代表着不同的战斗方式和功法倾向,这些都可能影响到“本心道”。比如,若是立志入行伍,自然是要学刀法,以一敌万,挡者披靡;若是为人宽厚慈悲,心忧天下,自然是掌法为宜;若是为人刚猛,宁折不弯,便可以修习拳法。

    若是思想龌龊,阴险狡诈,就只能学钩,若是学拳,则无法具备拳法中堂堂正正、一往无前的气势,再怎么练习都只能是事倍功半。而苏起决定学剑,正好与他逍遥自在、卓尔不群的性格相吻合。

    苏起才到第二境,自然用不到那些高深的剑法,所以这次选择剑法,只是挑入门剑法而已,不求有功,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