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GL电子书 > 魅惑天下 >

第51章

魅惑天下-第51章

小说: 魅惑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一愣,停下了刮茶叶的手,茫然:“成亲?”
  这个问题我还真没想过。尽管,我心中早就无数次立志让温言做我的女人,但,以世俗的婚礼形式,却是我一直未想过的。
  “怎么?”她依然低头刮着茶叶,“不想给她个名分么?”
  “名分?”我想了想,也不由得挺了挺胸膛,“我回头见了温丞相,会提的。”
  是的,我要让我的女人堂堂正正做我的妻子。
  秋写意低头弯了弯嘴角,几不可闻地叹了口气,半晌,才续道:“是啊,有没有名分还是不一样的,就比如,有些人,即便再想,如果没了那*人的名分,便也没资格去存那份念想。”
  我心中一震。明白了她言下之意。
  是的,这两年来,她对我的心思我不是不知,只是回应不起,便装了聋、作了哑。而她,也是个通透的好女子,从来不纠缠。如今晚这般,却是第一次。
  我看着月下低头静默的她,心头涌上一丝怜惜。
  这个女子,傲然而倔强。如果说,温言如一股暖春风,舞纤罗如一捧胭脂水,花晚晴如一朵盛放的牡丹,那么,秋写意,就如一滴墨。
  像墨一般无言,像墨一般纯粹,却又像墨一般有着不入俗尘的高格调……
  女子如墨,是极难得的气韵。这样一个女子,倾心于我,我,何德何能?
  于是,以最真挚的微笑,伸出手去,握着她的手,道:“其实,人与人的相处,都有名分。就像你们,每个人在我的不同位置,也便有着不同的名分。”
  “哦?”她翘翘嘴角,有些狡黠,问,“那我呢?是何名分?”
  我笑意温柔,轻轻吐出四个字:“高山流水。”
  她表情一滞,随即,眼睛里潮潮的,脸上却显出难得的喜意。她反握着我的手,道:“好一个高山流水,好,好……”
  高山流水的知己,得一,此生足矣!
  “启禀娘娘,皇上召您立刻入乾清宫。”一个急匆匆的太监闯了进来。
  我和秋写意赶紧放开手。看向来人,才发现这太监并不是普通的小太监,而是皇帝身边的贴身太监总管!
  “皇上召我?立刻去乾清宫?”我重复着问。
  “是。”
  我与秋写意对视一眼。下午我才刚刚从乾清宫回来,他为何又要急匆匆召我?而且,若在平常,他都是亲自过来瞧我的,今日,为何让人来宣旨让我过去,而且还是立刻,而且,用的是他身边最得力的太监……


1、71再决故人

  来到乾清宫,见温丞相也已经坐在那。
  还来不及对皇帝行礼;他已经摆摆手;立刻说重点:“定安王叛变!”
  说罢;扶着额头;已经说不下去。
  温丞相见状;神色凝重地接过话头,向我拱手:“今晚刚收到的军情急报,定安王已然与朝凰国达成联盟,先围剿收编了倭国大部分军力;然后又联合挥师向我京城杀来。如今已越过边境沿海等地;逼近了中原腹地。”
  “如此之快?”我皱眉。
  “不错。行军之快;势如破竹。”温丞相也一脸肃穆。
  “可是我们却一直没有发觉。”我接过话头,说出了重点,“看情势,他应该是在我走后不久便开始起兵造反,而我们这边却一直没有半点风声。显然,他在那边已将我们的细作完全控制。”
  要知,这才是最让人担心的。因为,自古以来,每个皇帝都会在军中安插耳目,他们只听命于皇帝、效忠于皇帝,必要时可以代皇帝处死在外的叛变帅将。这,是每个皇帝防着将帅的最终杀手锏。这批细作隐藏极深,不到有人叛乱或危害国家安危,都不会跳出来。
  此刻,显然定安王的所作所为已经达到了底线,但依然没有任何讯息传出,这只说明一个事实——那就是,军中皇帝的耳目已经被定安王全部查明拔除。
  也就是说,国家的三军战将,已经一夜之间,被定安王全部操控!
  “怎么办?”皇帝终于放下扶着额头的手,长叹一声,看着我。
  他的眼里,是无尽的痛楚与希望。
  我不忍看他的痛楚,也无法漠视他的希望。于是,深吸一口气,问:“陛下……信我么?”
  我望着他,深深地。
  “信!”他没有片刻的犹豫,斩钉截铁。
  我欣慰地微笑,再度深吸一口气,换上严肃之色,道:“立刻召禁军统领将军,白千仞!”
  “白千仞?”温丞相重复着那个名字,眼睛里也现出了些神采,“不错,如今,能与国家三军相抗衡的,只有这支铁血皇家军了!”
  皇帝一怔,似乎没有想到我立刻就会想好对策,眼神里,负责得看不透。
  “着,各路诸侯,全部各司其职,有乱起刀兵者,按谋反处!”我一字一字,字字如铁。
  要知,长途而来的定安王兵马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乱”!
  古往今来,为人君者,最怕一个“乱”字,因为,偌大国家,一乱便散,一散,便满盘皆输!我们可以用白千仞手里的皇城之师与定安王的千里疲惫之师一拼,却绝不可能同时还以这支军队平定四海!所以,即便皇城死战,也不可召四路兵马来京勤王!
  皇帝与温丞相对视一眼。都是熟知此道中人,一听就明白了我的意思,于是都颔首点头。而眼神里,都透着欣赏。尤其是我的皇帝父亲,眼神极为复杂。
  我此时来不及去研究这眼神的意义,只继续吩咐:“同时,关闭京城城门,另召所有当日献出自家家丁护院等人者,向他们晓以大义,并让他们带上当日送出之人的亲眷情人,等大战之日,与陛下亲临城头!届时,不管用什么方法,一定要劝动自家下人反戈。而陛下也要立刻拟一道圣旨,将一路随定安王的军士们谋反之罪一概赦免、永不追究,只追究定安王一人!”
  他们倒吸一口凉气。
  他们自然知道,我说的“不管用什么方法”,意味着什么。也自然知道,到时候,所有剑锋所指,只指一人——定安王!
  乾清宫,一时间静得只能听见他们粗重的呼吸。
  终于,皇帝开口,说不出的慨叹:“倾城,你这是……刚刚立马想出来的应急之法么?”
  我淡淡一笑,道:“倾城用兵,未免血腥阴险。将来平定叛乱之后,若有人对陛下的仁政有怨言,陛下尽可将一切决定都推到臣头上。臣,愿意替陛下担这一份骂名。”
  说完,我望着他,以最澄澈真实的眼神。是的,古往今来,兔死狗烹是铁律,今日我以铁血手段替他力挽狂澜,来日他要想向天下以示仁政,必定要追究我今日所作所为的冷酷无情。
  在我的直视下,他身子晃了晃,脸色苍白如纸,眉间的痛楚甚至比刚才更甚。良久良久,才喃喃苦笑:“呵呵,朕……朕在你心里,是这样的人?”
  我云淡风轻地眨巴了一下眼睛,不言。
  不是在我心里是这样的人,而是,能坐稳王位的,都是这样的人。
  我清楚,因为,我的骨子里,流的也是王者之血。
  他别过眼去,叹了口气,深吸一口气,才挥挥衣袖,道:“放心吧,朕来日绝不会如此。朕既然用你,便会信你护你。朕虽不知兵,却也知‘慈不掌兵’的道理。”
  是的,慈不掌兵!没有哪一个将军的名下,没有成堆的枯骨。
  至于信我护我以后不追究?我不置可否,只笑笑。
  恭敬作揖:“陛下今晚还有很多事情要忙,事不宜迟,那臣,先告辞了。”
  他不说话,只挥了挥衣袖。
  我恭敬而出。
  在跨出乾清宫门的那一刻,我依稀听到后面传来冷静的叹息:“杀伐决断,一言生死。不愧……是朕的女儿。”
  回到倾城宫,四个女人围了上来。想来,是秋写意回来后便将我被皇帝请走的消息告诉了她们,于是,几个闹着要睡的女人全都没睡,一个个红眼睛小白兔似的。
  而小白兔们面前,摆着汤圆、银耳汤等汤品,和各类饭菜糕点等吃食,甚至,还有烧牛肉。
  “呃……”我望着一桌子被横扫的狼藉,“你们……”
  不是不吃么?
  身材不要了?
  “不吃饱了怎么帮你解决问题!”秋写意似笑非笑地揶揄,“说吧,皇帝老儿这大半夜找你有什么事?放心,需要她们的地方尽管跟我说,不用客气。”
  我“噗嗤”笑了。秋写意偶尔的幽默总能突如其来地搔中我笑穴。
  “倾城,到底怎么样?”舞纤罗开口,一脸严肃。
  而温言和花晚晴也一脸紧张。
  嗯……高山流水果然就是高山流水。关心我的人里,也只有秋写意只要见我还能回来,就会放心,甚至能开玩笑。
  “哦,没什么事。”我刚才也没吃好,肚子也不是很饱,拈起她们剩下的糕点,塞进嘴里,随口道,“就是有人造了个反而已。”
  “什么?”众人大惊。
  “唔。”我嘴里还塞着糕点,边吃边摇头,“快打到京城了。哎,又得死人了,麻烦。”
  “噎!”不是我吃噎了,而是她们听得语塞了。
  “嗯?怎么?”我一边吃糕点,一边看着她们。
  众人目瞪口呆,摇头。
  最终,秋写意开口:“哎,顾倾城,要不是我们各自有人了,我真*死你这气度了!泰山崩于前不改色,于笑谈间指点江山……”
  我愕然。继而反应过来,看看自己,再看看都一眼崇拜看着我的四人,讪笑:“没啦,过奖,过奖。”
  有些气度,是天生的。比如,宠辱不惊、临危不乱,以及,绝对的自信。
  我握着糕点望天:希望,这一次,我不要自信错。
  “对了,是哪个倒霉蛋造的反?”秋写意打趣。敢情在她心里,在我眼皮底下蹦跶的,都是倒霉蛋。
  “还能有谁,定安王呗。”我笑笑,随手揽过温言,却觉得温言的肩膀僵硬……
  我看过去,见她已变了脸,脸色有些苍白。
  “怎么了?”我关切地问。
  “没,没……没事。”她回避着我的目光,低下头去。
  我心中一“咯噔”,这才想起来:这个定安王,曾是她的良人呢……
  心中莫名一酸,我强笑着望着她:“怎么?你还在关心他?”
  纵然刻意笑着说,纵然刻意以轻松的语气,却任谁都听得出我话里的酸意吧?
  温言抬头看了看我,眼睛有些红了,却没有回答,推开我的手,走了开去。
  望着她的背影,极度失落。
  仿佛,心又重新被人抽走一样……
  不自觉握着拳头。
  定安王,我讨厌你。我讨厌你,我要你,死!


1、72再决乾坤

  与定安王的会猎,只在旦夕。
  定安王自小戎马;果然能耐非凡;自我们收到讯息后不出半月,他的兵将便已经攻至皇城脚下!
  其实;一路之上,阻挡的忠勇之士不是没有,但奈何一呼难以百应;而各地诸侯又都打着自己的算盘;为保存实力;严格约束自己的亲信与门生,持观望态度。
  于是;一路以来;除了个别誓死效忠的守城将领浴血死战,其他兵将,不是被定安王的威名和两国联军的声势吓破了胆,就是听从自家背后主子的安排,不肯出全力,只佯装溃逃。
  所以,等定安王攻到皇城脚下时,他一路势如破竹、所经之地凡阻挡者无不溃不成军的消息,已经让整个京城的百姓都沸沸扬扬。
  还好,皇家军队都是从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