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中华诸神传 >

第37章

中华诸神传-第37章

小说: 中华诸神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厚,易可教化,且多名山。乃与弟子入蜀,住鹤鸣山,著作道书二十四篇,乃精思炼志。忽有天人下降,千乘马骑,金车羽盖,骖龙驾虎,不可胜数。或自称柱下史,或称东海小童,乃授陵以新出正一盟威之道。陵受之,能治病,于是百姓翕然,奉事之以为师。弟子户至数万,即立祭酒,分领其户,有如长官。。。。。。”。

    传说东汉顺帝年间某夜,太上老君降临在他住的地方,授给他雌雄剑和许多符箓,要他诛灭横行四川的六大鬼神。

    张道陵精修千日,炼成了种种降魔的法术。

    不久八部鬼帅各领鬼兵共亿万数为害人间,他们带来各种瘟疫疾病、残害众生。

    张道陵于是在青城山上设下道坛,鸣钟扣罄,呼风唤雨指挥神兵和这些恶鬼大战。

    张道陵站立在琉璃座上,任何刀箭一接近他就立刻变成了莲花。

    鬼众又放火来烧,真人用手一指,火焰又烧了回去。鬼帅一怒又招来千军万马重重包围,不料真人用丹笔一画,所有鬼兵和八大鬼士都纷纷叩头求饶。

    但是他们口服心不服,回去后又请来六大魔王,率领鬼兵百万围攻青城山。

    张道陵神闲气定,不为所动,他只用丹笔轻轻一画,所有的鬼都死光了,只剩下六大魔王倒在地上爬不起来,只好叩头求饶。

    张道陵再用大笔一挥,一座山分成两半把六个魔王困在里面,动弹不得,于是魔王只得答应永世不再为。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 ;
第四十五章:养身之祖彭祖
    彭祖,中国古代养生学奠基人,大彭氏国创始人,号称华夏最长寿老人,传说寿高八百。屈原写进楚辞,司马迁记入《史记》,孔子表示钦佩,真有其人,但后被神化。

    彭祖为黄帝八世孙:黄帝一昌意一颛顼一称一卷章一重黎一吴回一陆终。其父陆终,汉族,其母鬼方女,少数民族。兄弟六人,彭祖居三。生于今陕西华县一带。

    彭祖命运多舛,本为遗腹子,但又难产。后折断其母肋骨取出,为当时最高级之剖腹产手术。一胎六子,创生育纪录。其时,为公元前二千六百至公元前二千五百年之间。

    彭祖降生后,不幸三岁丧母,成为孤儿。少年时流落西域,寄人篱下,生存艰难,身体孱弱。但他意志坚强,能**支持。后拜青精、宛丘两人为师,得养生健身秘笈。

    彭祖原名彭十,十岁那年,正吃面饼时,夜叉来捉彭祖:你阳寿已尽。彭祖以饼相送,请求宽容。夜叉将彭十改为彭千,可活千岁。后因踏坏麦苗,罚减二百,故活八百。

    彭祖长大成人后,从西域返回。此时尧为贤君,御外安内,防洪斗兽,重任在肩。然营养极差,积劳成疾。彭祖怜之,上山打猎,得野鸡、草药,熬羹奉献,尧病愈。

    彭祖创立烹调术,广为传授,壮万民体质。尧念彭祖有功,将其封于大彭山,即今徐州一带。此处山清水秀,宜渔宜猎。彭祖在此创建大彭氏国,国运延续八百年左右。

    彭祖有54子,一幼子喜捕鱼。彭祖恐其落水,屡次阻止。其妻喜食鱼,为避彭祖,将鱼藏于羊肉中烧煮,不料鲜香无比。彭祖尝后认可,取名羊方藏鱼。鲜字从此而来。

    大彭氏国人原饮河水。但时有洪水泛滥,因饮水而染病者众。彭祖亲自率众掘井,教民改饮井水,强身防病。今尚有遗址。井为黄帝发明,彭祖学先辈掘井之术,为国人造福。

    彭祖善烹调、房中、导引三术。黎明即起,披发散步。冬日爱洗冷水浴,夏日爱食青菜。漱口固齿,外出辟谷。常用药物:松脂、柏子、麜角、云母等。提倡多食鸡、鱼及羊肉。

    有户人家,三代短寿,原因不明,向彭祖求救。彭祖至其家,见寝室墙壁隙缝中,有风吹进,正对卧床。彭祖曰:风入耳吹脑,则阳气散。令堵之。自此家人得长寿。

    彭祖认为,男女之事,非常自然,关乎健康长寿,应会房中术。男人节制不纵欲,温和不粗暴,多交少身寸。米青,还精可补脑。夫妻分床分被睡,让女人也快活。

    彭祖导引术有十法:吐故纳新、按摩叩齿、闭气攻病、采气吞津、息虑宁神、存想内视等,集意念、按摩、肢体运动为一体,可以疏通气血、强身健体。

    大禹开始治水时,也曾以堵为主,不见效果,遂请教彭祖。彭祖曰:天地、风雨、河山,皆为阴阳之气所致,宜用导引之法,使其疏通。大禹变堵为疏,大功告成。

    大彭氏国之都,设于大彭山下。彭祖率民挖沟垒石,围而成城,聚众而居。现为铜山县大彭镇,有彭祖井遗迹,重建有彭祖庙、彭祖墓、彭祖碑。农历三月三为彭祖庙会。

    彭祖走出大彭山,来到云梦山(今云龙山),登高远望,周围数十里内,边高中低,势如仰釜,更宜居住,便率民迁都山下。掘井、建房、修城,为彭城雏形。

    彭祖迁都后,忽报外敌欲犯,彭祖率军民布防。此处岗岭四合,隐然若环,独缺其西。彭祖令人严把东、南、北三面山头,西面敞开无兵,成口袋阵。后全歼来犯之敌。

    商王为永久坐官,向彭祖讨教长寿之道。彭祖认为其动机不正,拒答。商王便封彭祖为大夫,彭祖不愿上任。商王又送彭祖万金,彭祖收后周济穷人。两次均不为所动。

    采女亦长寿,但貌相年轻。商王请其入宫,待为贵宾,令其问彭祖长寿之道。采女登门,行大礼。彭祖不便推辞,遂告之。主讲房中术,要求懂男女交接之道,还要服药等等。

    彭祖醉酒,唱曰:“彭祖八百八,上街把口夸,谁若比我大,娇妻输给他。”有一秃顶,谎称为大,遭彭祖妻骂:“你的爹娘我为媒,啥时生你秃乖乖?”秃顶落荒而逃。

    采女将彭祖长寿之法,传予商王,商王试之灵验,遂欲垄断,并发布命令:凡传播彭祖养生法者,格杀勿论,亦追杀彭祖本人。彭祖无奈,弃国逃亡。商王后因纵欲而死。

    一日,彭祖做梦:受玉帝之命,负责降雪事。彭祖乡情浓厚,徐州该降雪时,改降白面,持续数年。后彭祖下凡暗访,发现有人浪费白面,以烙馍铺地,遂重改降雪。

    商武丁四十三年,商灭大彭氏国。彭祖无家可归,只好云游天涯,先到天目山,再到武夷山,后到彭山。神州大好河山,几乎踏遍。故今12市、县中,都有彭祖遗迹。

    彭祖身在天涯,心系故国,虽国已不在,仍冒险返回徐州。以周围山林为家,仰卧山之坡,吸天地之灵气,收日月之精华,终修道成仙,**化石,灵魂升天。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 ;
第四十六章:混鲲祖师
    混鲲祖师,是创世元灵的徒弟,修“玄灵气”,弟子无数,什么蟒牛蛇兽、蛟鹏狮猴……各种形象各异的生灵都来者不拒。最得意处是有两大弟子。大弟子名唤接引道人,二弟子名唤准提道人,端的也是仙心非凡、道行功深。两人一手创立了一门派别——名唤西方教,分任大、小教主。

    大弟子接引道人学太上老君之法,元神化身于迦毗罗卫国的王子乔达摩-悉达多,做那转世苦修,这小王子乔达摩-悉达多却也是个仙心泛滥、天纵奇才之人。后来王子独自静坐于一棵菩提树下,竟豁然功法圆通,得悟大道,人皆称其为“佛”,又尊其为释迦牟尼尊者。这释迦牟尼自此仙心荡漾,竟创立出一门派别——名唤佛教。

    二弟子准提道人也就是书中所说的西方妙法祖菩提,其间不知与接引道人间发生了什么变故,却神秘消失,从此再不闻踪迹。多年后,有一天产石猴横空出世,得一来历神秘的菩提祖师传授一身惊人道法。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 ;
第四十七章:三清天尊的故事
    “三清天尊”又叫“三清道尊”“三清老祖”,是指道教中的三位尊神,即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

    在道教的神阶谱系中,三清天尊居于最高位。在道门中有个说法,叫做“一气化三清”,就是说三清天尊是由一气变化而来。

    有个自作聪明的读书人,写了一篇文章,认为既然三清是道教的最高神,怎么还要由一气变化而来,难道说这个“一气”比三清还要厉害?这个“一气”是从哪里来的?难道还有比“一气”更高的神灵吗?

    读书人觉得自己的质问很有力量,又专门写了一道疏文,在三清天尊神像面前焚化,说:“如果你们有灵,看到我这个文章,可否解答我这个问题?”

    道德天尊看到了这个文章,哈哈大笑;元始天尊正在打坐,双目紧闭,也不发言。

    灵宝天尊觉得自己应该去提醒一下这个狂悖的书生,就在这个书生做梦的时候进入他的精神世界。

    灵宝天尊对这个书生说:“有人说气是道的化身,这可能是说三清神是道的化身吧?你怎么看?”

    书生说:“这个说法我也听过,也可以这么说,我赞成。”

    灵宝天尊问:“那你认为道在哪里?”

    书生说:“我不知道。”灵宝天尊说:“灵宝天尊说;“我很奇怪,你连道在哪里都不知道,怎么还有闲工夫思考一气化三清的问题?”

    书生问:“那么你说道在哪里?”

    灵宝天尊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宝藏,这个宝藏就是人的心灵,这是每个人的宝贝,道就在这个宝之中啊。”

    书生说:“为什么我不知道自己的心灵居然是宝贝呢?”

    灵宝天尊说:“因为你的心早以丢了。你总是把心思花费在思考一气化三清之类的问题上,而忽略了自己的心灵。”

    这个书生似乎有些明白,就问:“你是谁?”

    灵宝天尊说:“人们都叫我灵宝天尊。”

    书生很高兴,说:“啊,你就是灵宝天尊啊,真是太好了。那么你什么理解一气化三清这个问题?”

    灵宝天尊说:“你这个后生,怎么还纠缠于这个问题。你知道吗?你纠缠于这个问题的时候,你的心灵就部属于你啦!不过既然你问到我,我只能说,这个问题我部晓得,我只晓得我心中埋藏着灵宝。”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们往往不知道自己是谁,往往忽略了自己的存在,而总是去追问一些离自己很遥远的问题。这些人往往自作聪明,自鸣得意,自以为是,却总是迷失了自我,这是很部可取的。

    元始天尊梦境释群疑根据道教的说法,在三清天尊之前,世界上只有“道”的存在,“通天下一气”,“道”以“气”的方式存在,“气”的运行轨道就是“道”,“道”通过“气”来展示自己的存在。

    后来,“道”决定以另外的方式来展示自己,于是“一气化三清”,产生了三清道尊。三清道尊中的元始天尊后来化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