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中华诸神传 >

第20章

中华诸神传-第20章

小说: 中华诸神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毛驴一边跑,张果老一边回头看后面追赶的人,毛驴从山坡上往下跑,一跑一颠,张果老频频回头看,几次都差点掉下驴背,干脆调过身来,两手紧紧抓住毛驴尾巴。

    哪知心急,慌不择路,毛驴拼命向西跑去,不料翻过山坡,前面女山湖挡住去路。白茫茫的湖面不见一叶小舟,眼看穆长老师徒越追越近,挥舞手中家伙大骂张果老不讲义气。

    张果老心里一急,狠狠打了毛驴屁股一掌骂道:〃畜牲!那么多大道你不走,偏往这绝路上跑,你要不飞过去他们赶上来了不扒了你的皮才怪呢。〃

    话音刚落,忽听毛驴一声长叫,腾空而起,四蹄生风越过女山湖,落在一座小山岗上。张果老一见把穆长老师徒隔在湖对面,这才松了口气,找块石头坐下喘喘气,一边摸摸毛驴一边说:〃小毛骗呀,小毛驴你可长了本事了。〃

    这一摸觉得毛驴身上湿润润的,不知是溅的湖水还是累得满身大汗,温和地说:〃晾晾吧,等太阳落山了咱再走。〃

    张果老偷喝了人参汤得道成仙了,他的小毛驴也因喝了那瓢人参汤成了神驴。

    张果老一辈子虽没做过亏心事,但为偷喝了人参汤被穆长老师徒撵而留下了怪癖,只要一骑上毛驴就觉得穆长老师徒在后面追赶,就得调过身子,时间一长,他就倒骑毛驴了。

    张果老倒骑毛驴:

    张果老本来叫张果,之所以被人在姓名后加上一个“老”字,是因为他活得太恒久了,岁数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大。只知道,当初唐玄宗招张果老进宫时,对他倍加礼敬。张果老呢,也自称自己“尧时丙子年生”,曾做过尧的侍中。唐玄宗问起他历朝历代人物事件,张果老没有不知道的。

    那时,宫中有个叫叶静能的道士也很见多识广,自已吹嘘说天上、地下全都知道,因此在玄宗眼前也十分得宠。有一次,唐玄宗就问他,张果总是什么人。叶静能答复说:“臣下知道,可是不敢说出来,假如说出臣下就会顿时死的,所以不敢说。假如陛下能免冠跣足救我,我能力活过来。”唐玄宗承诺了他的要求,叶静能就说:“张果总是天地还处在混沌时的白蝙蝠精变的,他的年龄比泰山还要大了。”

    但是没等他说完,他就七窍流血而亡。唐玄宗事先承诺了叶静能,就只得免冠跣足求张果老救活叶静能。

    张果老说,叶道士泄露天机,这是他应得的处罚。路过唐玄宗再三请求,张果老才对着叶静能喷出一口法水,这才使他死而复活。

    唐玄宗见到张果老有些老态龙钟。就问:“先生是得道之人,为何发疏齿落,老态龙钟?”

    张果老说:“我岁数太大,可是我的心力无限。假如我把这些稀疏的头发拔去,不一会儿就可以长出新的来!”于是张果老就把他那些稀疏的鬓发拔去了,还敲掉了那些将近烂掉的牙齿。

    玄宗有点畏惧,忙叫人扶张果老去休息。

    一会儿,张果老回到殿上时,他已容颜一新,青鬓皓齿,像个生机蓬勃的青年。在场的王侯将相们都争相拜偈,向他讨教返老还童的窍门,但都被他拒绝了。

    有一次,唐玄宗去狩猎,捕捉一头大鹿,这鹿与平常的鹿比拟,很有些区别。合法厨师要开刀宰鹿时,张果老瞥见了,他立即阻止说:“这是一头仙鹿,已经有一千多岁了。当初汉武帝外出打猎时,我曾跟着他一起去,汉武帝当时也捕捉了此鹿,可是后来把它放生了。这次,我们仍是把它放生吧。”

    但是玄宗却说:“全国这么大,鹿多的是,并且年月已路过了这么久了,你怎么知道它就是你说的那头鹿呢?”

    张果老说:“当初汉武帝放生的时候,用一块铜牌绑在它的左角上做了个标记,你们要是不信的话,就可以派人查检察。”

    于是玄宗忙命人去检查。发现果真有一个二寸巨细的铜牌,只是笔迹已经含糊不清了。

    玄宗又问:“汉武帝打猎是哪年呢?到此刻已经有几许年了呀?”

    张果老说:“至今有八百五十二年了。”唐玄宗就命史官去核对,果真精确无误。

    一天,张果老正在洞府中和两个散仙下棋,突然接到王母娘娘的请帖,让他去瑶池赴蟠桃会。他就匆忙下完了这盘棋,倒骑上他的小毛驴上路了。

    但是,当他骑着神驴,正在赶路的时候,突然闻到一股奇香从人世传上来。他抽动了两下鼻子,就想下去看看,但是时间又不早了,只好又催驴继续前行。这时,又是一阵微风吹来,又传一股浓香,他又抽动了两下鼻子,希奇的是驴子也不走了。不知为什么,张果老一闻到这股诱人的异香,就感到肚子十分饥饿,连去瑶池的乐趣也没了。他犹豫了一会儿,终于下了决心,拨转驴头,按下云头,变做平凡的白胡须老头,顺着香味,来到镇江酒海街的一家小旅店的门前。

    这个小旅店是个伴侣店。这天,两口子正在发愁:本来,明天是中秋节,前几天老婆上街买了一包硝,想明天去婆家时,带给父亲做鞭炮用。但是没想到三天前,这包硝竟被老公当盐腌了猪蹄了。直到今天早上,老婆找硝时才发现。

    两口子揭开锅一看,这四个猪蹄膀不仅腌得板扎,并且肉色红润鲜艳,比用盐腌的还要好。但是他们却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吃吧,怕有毒,丢吧,又很舍不得。

    “这样吧,我们用净水泡泡,洗掉那些硝。然后再用旺火多煮会儿,拔拔毒,留着咱们自己吃吧。“老婆说完,就打来了水。

    两个人把蹄膀泡了又泡,洗了又洗,又加了葱、姜、花椒、大料等,再次盖起锅子煮了起来。等到开锅时,房子里就弥漫着一股特另外香味。两口子正在纳闷,突然听到一阵扣门声。他们这才想起,早就过了开店门的时间了,他们还没有开门。于是,当老公的便急忙走去开了店门。

    “呵呵,真香呀!”两个常来的主顾一进门就抽动鼻子高声叫起来,“怪不得你们不开门呢,本来你们在吃好东西那!”

    店门一打开后,香味一下就飘到街上,左邻右舍一闻到这股异香,也都纷纷跑来看过究竟。这下,老婆边从锅里捞出猪蹄膀,向众人诠释道:“这蹄膀错放了硝,不知能不能吃?也不知道怎么会这么香。”

    正在这时,张果老变化成一位白胡须老头走进店来。他分隔众人,一把抢过那盛着蹄膀的盘子,嘴里高声说道:“不管要几许钱,我全都要了。”

    “这是硝肉,不能吃,吃了会出性命的。”老婆见张果老抢盘子,就着急地说。

    张果老也不听她的奉劝,一手掏出一锭银子来,另一只手早已抓起蹄膀吃起来了。边吃边说:“我是闻到这奇特的香味特地赶来的,随你说什么,我是非吃不可!”

    配偶两人见张果老丝毫不理会他俩的奉劝,只好又给他拿来姜丝、香醋等调料,让张果老醮着调料吃。张果老一边大口大口地吃着猪蹄,一边赞不绝口。一下就吃了三个蹄膀才停下来。这下,张果老吃饱了,就走出了店门,他哈哈大笑,倒骑着毛驴,一路唱着歌走了。人们见他倒骑着驴,才知道这老头就是张果老。

    张果老吃饱了硝肉后,就没有时间去加入蟠桃会了。其实,此时,他对王母娘娘的蟠桃会已经没有一点兴致了,于是就打道回了自己的洞府。

    张果老走后,伴侣俩和众邻人一起品尝那剩余的那只蹄膀,都感受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的东西。从此今后,他们就用这种方法来做起硝肉来。每日都是主顾盈门,交易分外兴拢这样,越传越开,这伴侣店的硝肉就很快出了名。后来,人们嫌“硝肉”名字不雅,就改成了“肴肉”。三百多年过去了,镇江的肴肉越做越美,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到现在,“镇江肴肉”已成为江苏的名食。

    再说,张果老骑着一头白毛驴,日行万里。每当他休息的时候,就将那只毛驴,像折叠纸那样折叠起来,装进箱子里。需要用的时候,只要对着它喷出一口水,就还原成了毛驴。张果老的毛驴非同平常,他骑毛驴的方法也很特别,是倒着骑。关于他的倒骑毛驴,另有一首打油诗展现了其中玄妙:举世几许人,无如这老夫;不是倒骑驴,万事转头看。

    张果老倒骑毛驴的形象,意在警示世人,人要时时转头看已经发生过的事,以便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少出错误。

    张果老娶妻:

    很久以前,在扬州**里有一个看果园子的老头,姓张,精瘦能干。张果老有个邻居叫韦恕,是当时扬州府里的一个职员,辞职后到了**县。韦恕有个女儿,才貌双全,己经十四五岁了。韦恕便托媒婆为女儿选择一个佳婿。

    张果老听说这件事后,高兴得眉开眼笑。一天,他把媒婆请到自己家里,摆好酒菜。酒足饭饱之后,他对媒婆说:“我听说韦恕的大女儿正在择婿。我呢,虽然年纪大点,但是有一片园林,足够养活一家人的。请你去替我说一说,事情成了,一定有很重的报酬。”

    媒婆听了,以为张果老神经有毛病,站起身来,把他大骂了一通,就生气地扭着腰肢走了。

    过了儿天,张果老又请来媒婆,好说歹说一番,媒婆说:“我知道你还不死心。我劝你想想,好端端的一个姑娘。怎么肯嫁给你这样一个看园子的老头儿呢?”

    张果老笑着对媒婆说:“这些我都想过了。你去替我说说吧,如果不成,那我就知道自己命不好。”

    媒婆拗不过,就顶着风险跟韦怒说了。

    韦恕听了,勃然大怒,冲着媒婆喊:“你以为我家里穷?看不起我吗?”

    纵婆赶忙解释:“我绝没有这个意思。只不过是受了张果老的纠缠,所以不得不把他的想法转告给你的。”

    韦恕心想:一个看园子的穷老汉竟然也来打我女儿的主意。就皱眉想了一想,忽然生出一计来,能叫这穷老头早点收回他的妄想。他说:“你去告诉张果老,如果张果老今天能拿出5000贯钱,我就答应这头婚事。”

    媒婆急忙跑去把这话告诉了张果老,张果老一口答应下来。他先谢过媒婆之后,用车子拉着钱来到韦恕家里。

    韦恕见了,大吃一惊,忙说:“呀!我刚才不过是想开个玩笑,认为他没有能力拿出这么多钱来。现在他把钱送来了,该怎么办好?”韦恕左右为难,便派人去征求女儿的意见。

    女儿听说父亲把她许给了一个干瘪老头,倒也没有生气,她不动声色地说:“看来,这是命呀!”

    韦恕见女儿没有反对的意思,又碍于情面,不能食言,只好同意了这门婚事。

    张果老高高兴兴地把韦恕的女儿娶过家门,从此,他更加勤勤恳恳地于活。每天起早贪黑,在园里侍弄蔬果,还推着车子上菜市去卖菜卖水果。张果老的媳妇呢,天天在家里给他洗衣服做饭,做各种各样的家务,她一点也不为跟了张果老而后悔。

    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