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三国锦天子 >

第5章

三国锦天子-第5章

小说: 三国锦天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么一说,末将觉得陛下真的与那人有八分相似”!赵信道。

    “我去!这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刘辩心中暗道:“你仔仔细细的将你与那人相遇的情况说给我听”。

    “恩”赵信应了一声之后,再次陷入到了回忆当中。。。。。。

    原来南宋高宗赵构绍兴十二年,岳飞被皇帝以一天十二道金牌召回临安,被明升暗降的授为太尉,就在路上,一个穿着打扮十分奇怪的黑袍中年男子挡住了岳飞等人路途。

    “你是何人,为何挡我等去路”!岳飞勒住马道。

    “在下一云游术士,前天算了一挂,得知岳元帅此去京城必有大祸临头”!那黑袍人道。

    “大哥,要不我们还是不要去了吧”!一旁的满脸胡茬的牛皋道。

    “是啊大哥!”

    “父亲”!张宪和岳云也纷纷说道。、“圣山有令,臣怎能不从。”岳飞执拗的说道。

    “我知岳元帅是忠义之人,只是有一事相求”!黑袍人请岳飞单骑而来,将几千年后地球的未来仔细的说与岳飞听来,岳飞听了以后,摇了摇头,根本不信。黑袍人也不介意。微微笑了笑道:“我知道我说的,岳元帅根本不信,不过元帅到了临安之后,定会被当今皇上和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下狱处死。在元帅走之前,我们还会见面”!说着也不顾岳飞奇怪的目光,直接转身离开。

    岳飞到了临安没有多久,果然如黑袍人将的那样,岳飞、张宪、岳云等人被“莫须有”的罪名下狱。而秦桧等人也决定在深夜将岳飞处死。

    “你当真信守承诺”!满身伤痕的岳飞慢慢的睁开了眼睛。

    “岳将军现在信了?”黑袍人已不知何时出现在了地牢之中。

    “难道先生是朝廷的人”?岳飞道。

    “我根本不是这个时代的人,我来找你,是为了地球的未来,为了这个星球上的所有生灵而来”!黑袍人道。

    “虽然我根本不相信你所说的话,但时你只要帮我将张宪和岳云等人救出去,我就相信”!岳飞肯定的说道。

    “呵呵,这有什么难的”!说着从手中拿出了几样好像是开锁的工具,打开了岳飞身上的枷锁。道:“待会我自会去办,不过现在,请让我将事情说完”!

    “哈哈哈”!岳飞大笑了一声道:“我相信先生一定是守信之人,但我时日无多,不然一定与先生交个朋友”!

    “元帅自然不会死的。我回把你送到一个地方。元帅还需去改变地球的未来”!黑袍人道。

    “我心已死,你不必救我”!岳飞凄凉的道。

    “呵呵,将军会改变的”!黑袍人坑定的道:“我要把将军送道一千年前的东汉末年,去帮助一个叫刘辩的人”!

    “刘辩?汉少帝刘辩”?岳飞好奇的道。

    “没错,有几个人,原本不属于那个时代!却偏偏被送到了那个时代,有很多人,原来属于那个时代,却偏偏被人送到另外一个地方,根据我那个时代的学者推测,原来是不存在三国的,可是偏偏被改变了历史,导致了三千年后地球的灭亡”!

    “这。。。。”岳飞一时语结真的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了。“那你知道不属于三国的人是谁吗”?

    “不知道”!黑袍人道:“那人偷了一台还在实验的时光机器通过黑洞到了那个地方,但是奇怪的是,我们查不出来他的任何事情,你只要记得,你见到刘辩的时候,将你的《满江红。怒发冲冠》的上半阙拿给他,若是他能对出下半阙,那他就是你要辅佐的刘辩,若是对不出来,那元帅就请自便吧”!黑袍人说完,就走了出去,无论岳飞怎样呼喊都不回答。

    “后来呢”?刘辩听后陷入到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后来我便被带到风波亭,被处死。我本来以为那黑袍人说的都是戏言,谁知道我又醒了过了,只好像睡了一场很长的觉,然后我发现自己变成了一个婴儿。再后来我发现这真的是东汉末年,然后我就信了那黑袍人所说的话”!赵信道。

    “那张宪,岳云他们被就出来了吗”?l刘辩道。

    “这个我也不知道,不过我相信那人不会骗我,他们定然已经无恙”!赵信道:“不过刚刚陛下,说那何超就是陛下,这是怎么回事”?

    “其实我也不是这个时代的人,我和你一样,我是在你还是岳飞的那个时代往后大约一千年后的人,莫名其妙的就被带到了这儿,并且根据花木兰所说,我应该有着和你一样的使命”!

    “可是那代父从军的花木兰”?岳飞道。

    “正是”!刘辩道:“先前就是她准备射杀董卓的”!

    “呵呵,真不愧是巾帼英雄,有如此胆识,和韩夫人有的一比”!赵信赞道。

    “韩夫人是谁”?刘辩疑惑的道。

    “信以前北抗金军的时候的挚友。韩世忠将军的妻子,梁红玉”!赵信道。

    “是不是那个为韩世忠擂鼓助战的女人”刘辩道。

    赵信:。。。。。。。。

    赵信走后没过多久,花木兰带着唐姬也回来了,刘辩找了个理由把唐姬支到了一边,拉着花木兰小声的说道:”你还记得送你来的那个人长什么样子吗?“”记得“!花木兰肯定的说道。

    ”那你看看我长的是不是和他很像“!刘辩忙道。

    ”一点都不像“!花木兰再次肯定的说道。刘辩看着他的样子不像有假,可越是这样心中的疑惑更深,现在的他就好像在听一个故事,或者在看一部小说,好奇而又焦急的在等着下一章。

    此刻在离洛阳不远的并州却是在蠢蠢欲动。

    ”先生,我们还在等什么?现在丁原已经带着吕布,高顺等人进京勤王,并州空虚,不正好是我们起事的最好时机“!一个身穿布衣的中年汉子,有些焦急的对着一个全身上下都被包裹在黑布中的人说道。连头上都带着一顶斗笠,黑纱顺着斗笠垂直而下,遮住了面庞。

    ”韩暹,我不是说过吗?不要叫我先生“!那黑袍人的声音略显着稚嫩。

    ”不叫先生?那叫什么?”韩暹挠了挠头道。

    “最后一次,叫我一号或者“洞洞幺””!那黑袍人道。

    “洞洞幺”?韩暹迷惑的说道。但是现在,韩暹也管不了那么多,只是焦急道:“我们到底什么时候起事,杨奉,李乐,胡才等人早都已经准备好了!几年前我们就可以随着天公将军一起举事,为什么要拖到现在”!

    “呵呵,那个时候虽然占尽天时、人和,但是拿什么去打?一群乌合之众,无组织、无纪律!早晚被皇帝所灭,张角的下场你难道没看见吗”?

    “那你给个准话吧!兄弟们这已经被你调教好几年了,都憋着一股气,前翻匈奴单于派人前来联络,被你杀了。我们如果再不趁现在并州空虚举事,大事已休,不如各回各家种地!”韩暹气呼呼的说道。

    “呵呵,洛阳那边有消息吗?”黑袍人突然岔开了话题。

    “还没有消息,不过董卓已经进京”!韩暹道。

    “通知兄弟们,慢慢聚集到白波谷,一个月后举事”!黑袍人斩钉截铁的说道。

    。。。。。。。。。。

    这个,最后的“洞洞幺”,就是零零一,至于为什么,你们懂的,这个人的出现,不知道会不会被和谐。。。。。。。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 ;
第九章 天下共鸣
    对于并州的动作,刘辩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在他看来,自己压根就不适合皇帝这个职业,尤其是面对目前的困境,他完全是束手无册,作为一个什么都不会的人,对什么东西都是一知半解,怎么能像小说中写的那样天下无敌呢。现在,他这个皇帝,在别人看来,就是一首悲伤的诗“悲伤逆流成河”!可是刘辩心中却隐隐的有些期待,赵信,究竟会怎样帮助自己。作为一个军事天才,政治白痴,刘辩不敢往下去想。说来可笑,他本来是一心求死的,结果却变成了这个样子。心中却隐隐的期待着能看见这个故事的结局。想到这,刘辩心中再无恐惧,他现在完全把自己放在旁观者的角度上。冷眼去看世事变化。

    董卓在完全稳住了京师之后,终于想起来了那个似乎不太好控制的小皇帝刘辩,于是征求李儒的意见,李儒完全同意了董卓的决策,于是一场在温明园中召开的鸿门宴拉开了帷幕。

    歌姬曼妙的舞姿,乐师精湛的乐技,百官欢笑,觥筹交错。一切本来看着相当和谐,就在朝廷百官似乎忘记了一切的时候,董卓突然命令停酒止乐,厉声喝道;〃吾有一言,众官静听〃。众皆侧耳。董卓道:“天子为万民之主无威不可以奉宗庙设计,今上懦弱不若陈留王聪明好学可承大位,洒家欲废帝而立陈留王诸大臣以为如何”!诸官听罢这才慌忙从欢乐中惊醒过来,一个个直吓的冷汗直流,如芒刺在背。

    座山一人推案直出立于筵前大呼;〃不可!不可!汝是何人敢大话!天子乃先帝嫡子初无过世怎么敢妄自废立!汝欲为篡逆耶〃?刚到洛阳的并州刺史丁原丁建阳非常霸气的做了出头鸟,不为什么,完全是出于对自己实力的信任,此次丁原带了五万并州铁骑,六万步卒,更兼有吕布等猛将,高顺,侯成等良将,完全有和董卓一拼的实力。董卓大怒拔剑说道:“顺我者昌,逆我者亡!”随即一剑向丁原砍去,丁原顿时有些惊慌失措,这时只听“嘭”的一声,丁原背后一人生的器宇轩昂,威风凛凛地手持方天画戟一戟打落董卓的佩剑。对董卓怒目而视。董卓暗暗心惊,他直感觉手臂发麻,要知道,董卓生平在西凉就是以臂力闻名,此时却只是一戟便打的董卓毫无还手之力。李儒见情况不对慌忙出来圆场道:“今日饮晏之处不可谈国政,来日公堂再仪不迟”!中日慌忙附和称是,丁原怒而上马而去。

    董卓见最大的对头已走,又问百官:“洒家所言合公道否?”卢植反驳道:“明公错了,当年太甲不明伊尹放之于桐宫,昌邑王登位方二十七日作恶三千余条故霍光告太庙而废之。今上虽幼,聪明仁智,并无分毫过失。公乃外郡刺史,素未参与国政,又无伊、霍之大才,何可强主废立之事?圣人云:‘有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则篡也。’”董卓再次大怒,从地上捡起被吕布打落在地的佩剑向前欲杀卢植。侍中蔡邕、议郎彭伯谏曰:“卢尚书海内人望,今先害之,恐天下震怖。”董卓心中自由顾虑,于是便放弃了这个想法。

    司徒王允道:“废立之事,不可酒后相商,另日再议。”等到百官皆散。董卓按剑立于园门,忽见一人跃马持戟,于园门外往来驰骤。正是刚刚一戟打落自己佩剑的那人,董卓卓问李儒:“此何人也?”李儒道:“此丁原义儿:姓吕,名布,字奉先也。主公暂且躲避一下。”

    “哼!吾儿一诺若在此处,何惧他吕奉先”!董卓气呼呼的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