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通天血路:太平天国往事 >

第11章

通天血路:太平天国往事-第11章

小说: 通天血路:太平天国往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乌兰泰独自上阵,布三道防线。太平军中伏,被抬枪、土炮打死近百人,于是撤退。乌兰泰大喜,率队追击。太平军虽退不乱,前队撤退,后队则在炸炮的掩护下往前冲,与清军对敌,等撤退的队伍在后方布置防线,再行撤退。如此交替往返,边战边退,将清军引至梁山村。乌兰泰伏兵制敌,太平军也“英雄所见略同”,梁山村一带埋伏四起,将乌兰泰围困。双方正交战间,太平军士兵七人冲入驻扎隘口的贵州威宁兵防御的炮兵营地,一千清军居然四散溃逃,太平军七人继续猛追,威宁兵被逼无奈,纷纷跳山逃命,上演七个人追着一千人跑的惊人景象。更有甚者,逃不掉的威宁兵居然“有跪受贼刃者”,清廷腐败,居然治出如此“雄兵”。
  威宁溃兵逃入乌兰泰的阵地,清军大乱,被太平军赶至河中,斩杀淹没数百人。乌兰泰欲整兵再战,他的士兵却都躲了起来,四下寻找,才在西北面树林发现“威宁官俱伏藏在内”,“后令兵尽力寻找,署副将佟攀梅、游击庆禄,自己将顶戴摘去,跪见大哭”。乌兰泰百般恐吓,才有三四十人爬出来,仍然两股战栗,不敢动弹,乌兰泰羞愤难当,几欲自杀。太平军打败乌兰泰后乘胜攻击向荣阵地,向荣早有准备,将部队分四批轮流出战,战至天黑,太平军体力不支,被向荣杀败,清军捞回一些面子。
  乌兰泰大败后,向荣又发起数次进攻。向荣始终心灰意冷,不出真力死战,每次出兵不过一二千人,把总熊士贵被打死后,清军全线放弃进攻战略,继续“坐战”,太平军也一时难于突破,战斗陷入僵局。相持间,钦差大臣赛尚阿率侍卫开隆阿、总兵长瑞、军机章京丁守存、步兵统领联芳等皇帝身前当值的满人班底,手持皇封的“遏必隆神锋握胜刀”赶到桂林。一同到达的还有川、鄂等地援军数千,最难得的是咸丰皇帝派出了皇室的子弟兵八旗部队千人。赛尚阿又奏调其最为赏识的原浙江秀水知县,丁忧在家的湖南新宁县举人江忠源到广西听命。
   txt小说上传分享

死战还是混战(3)
战斗打了这许久,清廷真正的超一流名将,湘军祖师爷江忠源终于登场,可惜,这时的江忠烈公,是个手头只有五百团练的闲散官员(江忠源虽功勋卓著、名满天下,然其毕生用兵,合团练竟未出三千之数)。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一座城池(1)
咸丰元年六月,江忠源至中平参战。此时乌兰泰新败,犹心惊胆寒,向荣虽偶有小胜,但一味消极避战,双方相持不下,前线清军士气低落。江忠源楚勇五百人,衣甲不全,形如乞丐,竟突出清军防线,逼近太平军营垒扎寨。向荣等皆以为江忠源轻浮子弟,全不知兵,必为太平军所杀。石达开“轻其少,且新集,急犯之”(《清史稿·江忠源传》)。楚勇坚守营寨不出,藏于墙后以抬枪,鸟枪还击,待石达开突至营门,江忠源横刀跃马,率楚勇突然冲出,与太平军展开惨烈肉搏。楚勇奋勇当先,石达开惊慌撤退,江忠源穷追不舍,一战斩首数百级,“一军皆惊”。向荣、姚莹、乌兰泰等自是十分敬重,有军务必先入其帐咨询,“事必谘而行”,姚莹更作书达洪阿,嘱其凡事请教江忠源,“浙江秀水县江忠源,为人甚有见识。倘二弟见之,不妨咨访采纳,必能有益也”(《中复堂遗稿》)。
  江忠源在中平屡挫石达开、韦昌辉,杀敌甚多,“累功赐花翎”。某些战史不顾事实,讳胜夸败,把江忠源蓑衣渡会战前从军行状一笔抹杀,以至于闹出前书“江忠源六月到军”,然后人间蒸发,后又书 “十一月,江忠源方带楚勇五百姗姗来迟”之类笑话。
  赛尚阿将行辕设在桂林,就近指挥。当朝首相,本事比天师周天爵、老吏李星沅还是大些,更兼姚莹、严正基、江忠源等能臣襄助,清军在前线渐渐有了转机。赛尚阿是文臣,先从整顿吏治入手,将地方不法贪官和作战不力的将领统统革职拿办,又着力协调前线各将帅,使得前线指挥步调一致。经赛尚阿整顿,清军士气略有转变,尤其赛尚阿督师,事权不专的状况改变。清军采取齐头并进、密集靠拢、步步为营、稳打稳扎的方针,多路进军,不求其速,但求其稳,清军开始取得重大进展。尤其向荣一军,屡屡攻太平军得逞,洪秀全等在中平待不住,迫不得已突围回师金田。回师路上,洪秀全旧仇新恨涌上心头,又分兵扫荡拜上帝教初兴时抓捕洪秀全、冯云山的团练王作新,王氏子侄辈战死四五人,王作新独自脱逃。清军沿途追击洪秀全,未有大成效。江忠源认为,太平军屡屡突围成功,在于清军只敢追尾而不敢打头。向荣等只能远远蹑太平军之后,寻机歼其后队,其大队主力则任之扬长而去。如能令向荣统兵打头,截住太平军大队,乌兰泰追尾,夺取粮草辎重,江家子弟兵再从旁腰斩其队伍,洪秀全必为所擒。江忠源用兵自是十分高明,却没有考虑到清军的实际。绿营暮气沉沉,久无斗志,如何敢与太平军势如疯虎的突围前锋捉对厮杀?至多尾衔其后,杀几个妇孺冒功领赏。何况太平军在中平突围的前部军队指挥,是骁勇善战的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向荣、乌兰泰只好转去招惹后队文弱的洪秀全、冯云山了。
  洪杨率部转移到紫荆山地区,在新圩等地连番血战。向荣一改初来颓唐之势,攻势连连。赛尚阿手握“遏必隆”刀,有权“便宜行事”,可阵前杀将。前线清将勉力向前,一改互相倾轧、各不应援的作风,全力配合向荣出兵,两万清军同心协力,与太平军苦战。杨秀清率少量兵力屯莫村,萧朝贵、胡以晃、韦昌辉扎营蔡村江,号称三万,但妇孺占全军半数。杨秀清之前在蔡村江一带修建大量工事,此时派上了用场。杨秀清自恃先前在此地靠工事连挫清军,不免骄傲轻敌。清军以人海战术临敌,数万人铺天盖地而来,前队方却,后队又来,弄得太平军疲于奔命。两军多次接战,互有伤亡,向荣遂改变战术。向荣以少量精兵从小道迂回渗透,深入太平军腹地,进行骚扰破坏,正面则仰仗人力、物力优势,实施“滥战”:清军分无数股,在太平军阵地上任意选择若干突破口,进行毫无章法的胡乱攻击,能攻则攻,不能攻就掉转头,换个突破口再行攻打。太平军若率队杀出,向荣、乌兰泰即以密集的“炮子”攻击。“滥战”在太平军漫长的防线上此起彼伏,昼夜不休。此战术收效极大,杨、韦、萧、石夜夜不得安眠,痛苦不堪。姚莹、江忠源发动心战,派出大量细作,潜入太平军战区下毒、埋雷,四下散布洪秀全遭毙,数十万官兵封锁战场的谣言,制造紧张气氛。太平军人心惶惶,刚被“小天堂”、“自有高封”鼓动起来的军心又濒涣散。
  

第一座城池(2)
向荣的“滥战”造成一个大兵压境,清军动以十万计的假象,许多太平军士兵开始从前线逃亡。据太平军俘虏供称,“黄老二、黄世隆向说,现在又无盐食,总在六月初旬有月亮时,总要窜回……当初众人信他说拜了上帝,可消灾难登天堂。拜了之后,因有众属在他手,不敢逃出。小的并没妻子,因出来没有生路,也只好随他”,“小的知道跟错他们了,盐也没得食,钱也没得使,他们头子尽自己快活”(《李进富供词》未见原文,转引自《太平天国战争全史》)。
  “天父”、“天兄”频频下凡,批评教育教徒中蔓延的投降主义,又再次申明了军纪。杨秀清决意打几个胜仗鼓舞军心,亲统精兵发动攻击,将乌兰泰军击溃,但随即遭到向荣、刘长清袭后,不得不退回阵地。赛尚阿发现太平军死守当地,是要等候水稻成熟收割补充军粮,于是下令三军务必要在稻熟前攻占阵地。向荣屡次与杨秀清争锋,渐渐熟悉杨秀清的战术。趁大雾天气,向荣率领军队猛烈攻击萧朝贵设防的峡谷,双方各用鸟枪、抬枪、火炮攻击,杀声震天。在“遏必隆”刀的威吓下,向荣楚军奋勇争先,杀败萧朝贵,夺取峡谷,继而与韦昌辉部激战。在向荣吸引太平军注意的同时,刘长清率领善攀岩的川兵沿要塞双髻山西北小道潜至鹞婆岭,“乘高轰击”。清军两路夹击,太平军阵势大乱,向荣一战而夺双髻山、猪仔峡,战线推进到太平军防区腹地,视野开阔,被阻挡于峡谷外的八千援军得以开进战场。
  两大要塞失守,洪杨极为震怒,连夜派兵争夺双髻山。此时向荣楚兵锐卒千人已建立牢固阵线,又拨皖兵五百,扼守刘长清攀缘的小道。太平军因是仰攻,被向荣据险杀败。杨秀清连吃败仗,将怒火全撒在部署于平地的清军达洪阿部身上。达洪阿向来好着奇装怪服,以炫耀自己在军中独特的地位,于是太平军集中攻击达洪阿耀眼的黄马褂。达洪阿被抬枪击伤马匹,杨秀清手下常败将军乌兰泰赶来救援,再次毫无悬念地被杀败,达、乌二人丧师殆尽,仅以身免。
  太平军虽痛歼乌、达两个难兄难弟,但要塞尽为向荣所夺,眼看是守不住了。赛尚阿奏称:太平军“腹背受创,闻其火药将尽。前二十七日贼败后,多匪跪地,高呼上帝救命。有私行逃出者三百余人……其穷蹙之势已极”。上帝没有来救命,向荣却越益凶猛,水稻是割不成了,洪杨只得准备突围,转到杨秀清的处女战爆发地思旺去。
  太平军窘蹙,正是清军进攻的大好时机,谁知清将之间被赛尚阿强压住的相互倾轧势头因为向荣的成功再度高涨。旗人巴清德一力掣肘,不欲使向荣得成大功,上书“五不可”,与向荣争辩。巴清德是个智商低下的旗人乡巴佬,入关多年后,清廷的文书早改用汉字了,巴清德居然还说着不流利的汉话。向荣被他的满汉杂交的鸟语气得肝火大旺,卧床不起。
  经赛尚阿一力调解,清将勉强达成一致。向荣养好病后,又再度上演猪仔峡的戏法,在大雾里攻击太平军新建成的要塞风门坳。向荣连攻数日,终于冲上高地,杨秀清的防守已较猪仔峡大有进步,太平军并未溃败,与清军相持七昼夜。洪秀全下令放火烧山,谁知皇上帝打了个喷嚏,刮起了南风,风助火势,大火反往太平军阵地扑去。熊熊火光照耀下,太平军成了伏在暗处的清军活靶子,损失惨重,向荣再夺风门坳。
  太平军于古林社再筑工事,与清军对敌。双方多次激战,各有伤亡,清军多名把总、千总被杀,而韦昌辉弟韦志先、韦十一均死于清军炮火。太平军将领黄以镇阴谋煽动兵变,被杨秀清察觉,杨秀清降天父圣旨,揭穿黄以镇图谋,将其斩首,以威慑全军。
  八月十六夜,洪杨下令全军从桂平新墟东撤退,以萧朝贵、韦昌辉部为突围前锋。向荣得江忠源计,不再衔尾,专事打头,采取平行追击战术,急率追兵数千取捷径抄太平军前,企图截住去路。二十日,太平军前部方入平南县思旺墟,清军已追到附近的官村,仅隔五里相持。大概皇上帝为先前的喷嚏害死其子民数千而痛惜,怜悯而哀痛地哭泣起来:向荣正待扎营,忽然阴云骤合,大雨倾盆,火药都淋湿了,营盘也不能建立,将士鹄立雨中。萧朝贵、韦昌辉欺清军火器无用,肉搏非其敌手,候雨势稍停就率领队伍冲出,与清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