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金融公司内幕大揭秘:上市公司(精编) >

第25章

金融公司内幕大揭秘:上市公司(精编)-第25章

小说: 金融公司内幕大揭秘:上市公司(精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贺您呀吴董事,没想到我们还是同乡呢。说着说着,家乡话就冒出来了。果然是同乡。
  看着《集团快讯》,听着这些电话,吴晓春豁然有一种功成名就的感觉。吴晓春没有想到功成名就原来这么简单,这么迅速,这么容易,并且得来全不费工夫。尽管他不断提醒自己:别当真,别当真。但是,好心情还是压抑不住的。关于这一点,余曼丽最清楚。余曼丽发觉吴晓春好像突然服了“伟哥”似的,浑身似乎有用不完的劲。刚开始,余曼丽还很满足,积极配合,激情之下余曼丽还咕咕噜噜地说:“你要是抛弃我,我就把你剪掉!”说着还用手现场示范。到后来,余曼丽担心吴晓春身体受不了。她知道,很多东西靠鸽子汤是补不回来的。余曼丽真想有什么办法让他熄熄火。
  让吴晓春“熄火”的是黄鑫龙的一个电话。
  黄鑫龙说:“你干得很好,没有辜负董事局对你的信任。现在有些董事只拿钱不干事,这样的人要换掉。谁能干谁就上,不能干就下。”
  黄鑫龙又说:“资料我看了。上市指标不成问题,现在主要看我们做还是不做。昨天我们开了个在深董事特别会议,专门研究了这件事,大家的意见是先放一放,就怕收购之后被套,包袱太大了,退休老工人就好几千,银行贷款一大堆,大部分是逾期的,另外还有数不清楚的对外担保,也都是没办法偿还的。安陆纺织厂其实已经资不抵债了。你是什么意见,讲给我听听。”
  吴晓春说:“我觉得大家的意见有一定道理。”
  黄鑫龙接着说:“上次开会我要上海学习你在武汉的做法,他们已经动起来了。华东公司已经着手在浦东购置一块地,准备开发一个二十万平方米的住宅区。我在昨天的会上说了,华东公司的腾飞你吴晓春也有一分功。”
  吴晓春想,哪里有我什么事,却又不敢这么说,如果这么说,万一主席没有理解成谦虚而理解成吴晓春是在否定老板的说法怎么办? 
                  
《上市公司》五(2)
  突然,黄鑫龙话峰一转,问:“你帐上还有多少钱?”
  吴晓春不敢说谎,回答:“一千三百万。”
  “这样,”黄鑫龙说:“你给上海打过去一千万。先帮他们先把地价款首期付了,贷款一下来马上还给你,内部拆借利息按千分之十五算。”
  黄鑫龙后面还说了什么吴晓春已经记不清了。吴晓春只能作一些未经思考的机械应答。吴晓春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他知道现在土地已不能抵押贷款;他知道这钱肯定是有去无回。他无力向黄鑫龙作任何解释,更不敢说“不”。毕竟,黄鑫龙是集团董事局主席,是集团公司的大老板,而他只是华中公司的董事长,并且华中公司是集团公司的的全资子公司,相当于是集团公司的“儿子”,儿子怎么能跟老子说“不”呢。吴晓春这才发现,他这个“老板”由于来的太容易,容易到黄鑫龙只说了一句话,所以去得也肯定非常容易,容易到只要黄鑫龙再说上一句话,一句意思相反的话就行了。吴晓春知道主席的难处,由于上市公司会计制度的修改,对外担保作为或有债务必须体现在报表当中,而与此同时,未建成楼盘却不能再作为资产体现在报表当中了,这样,集团公司当初与边防局合作尚未完成的项目全部不能作为资产,而已经建成的项目由于相关土地用途手续没有办,不能办理房产证,也不能作为有效资产,如此,突然之间集团债务增加而资产下降,集团公司一下子就变成了负资产公司了,几乎成了“壳资源”,现在已经是ST,很快就要变成PT,再往下就要退市了。在这种情况下,根本无法实现前面说的“一二三四”关联圈钱法,因此,主席要抛弃华中,把目标投向上海,而将华中公司变成一个从银行套钱的负债载体!
  吴晓春心里打了个寒栗。他忽然意识到,武汉是个四季分明的城市,武汉的冬天终于来到了。其实武汉的冬天本来就该来到的,吴晓春不该到现在才意识到,而应该在春意盎然的时候就意识到。
  吴晓春在第一时间把余曼丽找来,将黄鑫龙来电话的情况告诉余曼丽,不过,他有所保留,保留到没把“抛弃华中”和“负债载体”这类自己的分析说出来。
  乐观机智的余曼丽这会儿也傻了眼。她知道这一千三百万中的三百万是娱乐城支撑到产生收益的起码费用,如果她手稍微松一松,三百万早就出去了;她知道那一千万是维持商住楼项目运转的基本“保证金”,如果没有这一千万,银行怎么看?施工单位怎么看?他们还敢往下垫资吗?供货方还敢赊账吗?余曼丽突然有一种华中公司要破产倒闭的感觉。但她没有说,她在迅速调整自己的情绪,她知道吴晓春此时最需要她的全力帮助,需要鼓励,需要她给予信心,她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否则就会帮倒忙。 
                  
《上市公司》五(3)
  余曼丽想:最坏的结果就是公司破产,自己失业,那又怎么样?自己还有一套房子和退休金,还有存款。再说我也不是为华中公司而内退的,进华中这几个月工资比以前高,人也更风光,没吃亏。
  余曼丽又想:作为女人,除了缺一个好老公外,我什么都不缺,只要吴晓春真对我好,付出什么都值得。
  余曼丽这么想着,心情果然就好多了。她对吴晓春说:“钱肯定不能划过去。想个办法搪塞一下,比如说银行对这笔款有监控,不能无缘无故往上海打。先拖几天,把该付的钱先付出去一部分,总数少了,到时候就是实在要划出去也不会是一千万,能少一点是一点。”
  吴晓春听着,情绪也稳定了一些,说:“对,先拖着,拖到主席再给我打电话,我就将这里的实际情况和我的想法对他说说。”
  “没事的,”余曼丽说:“你现在是集团公司的先进典型,主席亲自树的,总不能刚树起来就打倒吧?你干吗那么怕主席?”
  吴晓春说:“他是老板嘛。”
  “老板有什么了不起的?”余曼丽说,“我见过的老板多着呢。
  吴晓春想,你认识的是什么老板?他们中有几个是上市公司的董事局主席?
  虽然这么想了,但吴晓春并没有说。
  余曼丽大概为进一步缓解吴晓春的压力,存心开玩笑,所以这时候用手点着吴晓春的额头,问:“要是老板抢你老婆怎么办?”
  “怎么会呢。”吴晓春终于咧开嘴笑了。不过,他是为了安慰余曼丽才笑的,其实心里面的疙瘩并没有解开。吴晓春心里想,深圳跟内地确实相差很大,不是在经济上,而是在文化上,余曼丽没有去过深圳,至少没有在深圳实际生存过,当然不能理解“老板”的真正含义,真正的老板并不是像她在娱乐城见到的甚至是认识的那些客人,甚至也不是他们馆长和局长,真正的“老板”是主席这样的人,是一句话就能让你升天,一句话就能让你入地的人,这样的人你不害怕吗?
  尽管如此,余曼丽的乐观态度还是给吴晓春郁闷的内心吹进了一丝清风,让吴晓春清醒不少,使他认识到现在不是他作为华中公司的董事长郁闷的时候,因为他并不是真正的老板,他没有权力郁闷,为了华中公司这些天天喊他老板的人他也没有资格郁闷。这就叫“负责”。吴晓春似乎在突然之间理解了李惟诚所说的“负责”的意思了。李惟诚一定知道比他更多的情况,知道集团公司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看吴晓春在武汉这边干得这么欢,却又不好对他说什么,所以才冒出“负责”来,不单指吴晓春对余曼丽负责,下意识里可能还包含吴晓春要对自己负责。这么一想,吴晓春就彻底清醒了。 
                  
《上市公司》五(4)
  吴晓春一旦清醒过来还是比余曼丽更有主见。他说:“主席只是让打款,连对方的帐号都没说,说明具体操作肯定是集团公司财务总监指示这边财务经理来执行。你马上通知班子开会,首先我们几个人要统一思想。” 
                  
《上市公司》六(1)
  华中公司领导班子由五人组成。除吴晓春和余曼丽外,还有一个管工程的总工程师和财务部经理及办公室主任。其中财务经理是集团公司派过来的,其他人是吴晓春在本地招聘的。向各二级公司直接派财务经理是集团公司的一项制度,也可以说是黄鑫龙的一个绝招。平常看似无所谓,关键时刻其作用就显示出来了。
  班子会议在吴晓春办公室里进行。吴晓春埋头在大班台上写着什么,感觉人都到齐了,才抬起头,学着主席的样子,故意脸上没有表情。
  吴晓春先让坐在门边的办公室主任把门关好,然后扫视一遍大家,最后把目光定格在财务经理的脸上,问:“集团公司那边有没有人通知你划一千万去上海?”
  “没有,没有!”财务经理很紧张,说完“没有”之后,又补充道:“这么大的事,要是接到通知我肯定马上先向您汇报。”
  “好,”吴晓春说,“今天这个会只限在座的知道,任何人不得泄露出去。”
  吴晓春说“好”是心里话,他知道先入为主的道理。吴晓春清楚划走一千万对财务经理也是有害无益。不要小瞧这一千多万现金,那些做融资的甚至于银行拉存款的没少给财务经理好处。比如某一个单位要从银行贷款,一切手续都办齐了,这时候,支行行长往往会向申请贷款单位提出一个额外的要求:拉一点存款。要求贷款的单位明明知道银行的这个要求不合理,也没有道理,但也只好照办,并且装着非常情愿的样子照办,否则,已经答应贷款将无限期地拖下去。这时候,就有人来找财务经理这样的人,请她把华中公司的钱存入他们指定的银行,如果财务经理这样做,就是帮了人家的大忙了,按照“有功受禄”的规矩,财务经理肯定会得到一点额外的好处。这些情况吴晓春是知道的,但是他觉得这样做对华中公司并没有什么坏处,反正公司的钱存哪个银行也是存,没有必要对下面的人盯得太紧,所以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财务经理向他解释为什么要换一个银行存钱的时候,吴晓春还装糊涂,说好,你看着办。吴晓春发现,当领导的有时候就是要装糊涂,要不然怎么会有“难得糊涂”和“水太清无鱼”这么一说呢?现在看来,吴晓春当初的装糊涂还真是装对了,否则真要是把财务经理得罪了,不要说她搞什么名堂,只要跟你来一个按集团公司的管理规程办就够吴晓春受的了。
  吴晓春有意停顿了一下之后,便把主席来电话的情况说了一遍。说的非常缓慢,一点都不急。
  果然不出所料,财务经理不知是有意表示忠诚还是她私下答应银行的存款期限未到,总之,她第一个表示反对,而且好像很激动,说了一大堆不行的理由。 
                  
《上市公司》六(2)
  第二个表示忧虑的是总工程师。他只说了一句话:是不是商住楼停工不搞了?
  沉默。
  这样沉默了一会儿,余曼丽说:“打走一千万谁知道什么时候还?无论是银行还是施工单位或供货商,都是势利眼,只支持有钱人,看你没钱了,他们不是躲你远远的就是逼你还钱。要真那样,不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