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青少年要培养的60个习惯 >

第2章

青少年要培养的60个习惯-第2章

小说: 青少年要培养的60个习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给你奋斗的力量,使你的意志更加坚强,帮助你确定未来的发展道路。所以,莫以“功”小而不为,成功地做好每一件小事,会激励你去追求更大的成功。

    一份自信,一分成功;十分自信,十分成功。自信可以使你从平凡走向辉煌。当你满怀信心地对自己说“我一定能够成功时”,人生收获的季节离你已经不太遥远。

    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我们要明白: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都要承担它的后果,无论好坏。责任心是做事情的标准之一,没有责任心就不可能认真去做事。因此,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是我们一定要着力培养的良好习惯。

    责任心弱,害自己也害大家

    在集体活动中,每个人都要尽职尽责,有条理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否则就会给自己和大家带来麻烦。

    学校组织去国家公园野餐,老师将需要带的东西分派了下去,由班上的同学每个负责回家准备一项。同学们有的负责去超市买食品,有的负责准备烤肉的炉子,有的负责所有的餐具……威尔逊分到的任务是负责准备烤肉要用的调料。

    期盼这次野餐已经很久了,因此,消息一得到确认,威尔逊就开心地蹦了起来,直到放学回家,他都开心地楼上楼下地欢呼着,惹得爸爸妈妈一阵怜爱。妈妈提议威尔逊列一个单子,把需要带的东西先想好了,然后交给妈妈检查,这样不但可以防止遗漏,还可以防止没有经验的威尔逊漏拿了东西。

    但是威尔逊说要先出去跟小朋友们宣布这个消息,回来后再列清单。他说:“放心吧,爸爸妈妈。我会带好的,别担心。”

    爸爸虽然不是很相信他,但一想,这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就没有再要求他必须现在开列出清单来。

    小威尔逊在外面玩了整整一天,临到晚上该睡觉的时候他才匆忙跑到厨房里收拾。

    第二天,当全班人准备就绪,开始野餐时,小威尔逊却怎么也找不到烤肉汁,他惭愧地低下了头。这次教训让他意识到:由于自己的疏忽,使这次活动大为逊『色』,影响了自己,也麻烦了别人。

    寻找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榜样

    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如果你不明白究竟怎样才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那么寻找一个品德优秀的榜样,将对你这项品德的培养起到指示灯的作用。

    七岁的埃迪坐在靠近门边的书桌前写作业,外面风很大,作业本被风吹得“啪啪”直响。埃迪不得不一次次跑去关门,每次关上没多久,一阵猛烈的风就又把门吹开了。

    这时,邻居山姆叔叔来找埃迪爸爸,他没有进门,和埃迪爸爸俩人就站在大门外闲聊起来。

    没多久,风又把门吹开了,埃迪于是跑去关门。他猛地把门合上,然而大门却因为碰到障碍物反弹了回来,与此同时,埃迪爸爸压抑的叫喊声响起。

    埃迪惊恐地看到,门外的爸爸五官痛苦地扭曲在一起,头发一根一根地竖着,而他的五根手指则怪异地缠来拧去……看到埃迪出来,爸爸暴怒地冲他扬起了手。原来,刚才爸爸的手放在门框上,埃迪突如其来的关门,差点把爸爸的手指夹断。

    埃迪吓坏了,以为这次一定免不了一顿暴打。但是爸爸的巴掌一直没有落下来,埃迪的脸颊,感受到的也仅仅是一阵掌风而已。

    事后,爸爸对埃迪说:“当时我实在痛得厉害,原想狠狠地打你一个耳光,但是,转念一想,我是自己把手放在夹缝处的,错误在我,凭什么打你。”

    父亲的这句极为普通的话,给了埃迪一个毕生受用无穷的启示:犯了错误必须自己承担后果,不可迁怒于他人,不可推卸责任,无论你是一个父亲、老板。还是领袖。这件发生在埃迪童年的小事,对埃迪的一生或多或少地都有了影响。

    培养负责的习惯

    责任心是我们做人的基础,因为有责任心的人,首先要有一定的道德水准,否则他也不可能对事情负责任。培养勇于承担责任的习惯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在家庭中有意识地承担一些适当的、力所能及的家务

    如打扫卫生、负责给花草浇水等,在完成这些家务的同时培养自己负责的习惯。

    2。参与家庭生活的各项内容

    比如听父母讲家里的花销添置、人事来往等,并且要向父母表达自己的看法,或者帮父母出主意想办法,在参与的过程中,对家庭的责任感就会油然而生。

    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力所能及的事情毫无疑问要自己处理,此外还要从父母那多争取锻炼的机会,在锻炼中成长,这样就可以在自我服务中增强责任心。

    4。强调做事的结果

    养成凡事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得认真、做得出『色』、做得卓越的自我要求。

    戒掉说谎,诚信待人

    你有诚信危机吗?

    有一位在德国出生的中国男孩,为学习中文,主动与中国来的一些研究生在一起。一天,他发现中国的研究生买16岁以下儿童票坐地铁,立即断绝了与他们的来往。德国有一套机制来维护诚信,比如说德国人没有听说过“做假账”这个词。德国的财务人员不敢做假账,他们是大学毕业之后,还要经过大约两三年的学习才能够做财务人员,要是做一次假账,就终身不得再做财务工作。

    在德国的中国留学生中曾经引发过一次诚信危机。很多中国人弄虚作假做惯了,“枪手”、“做假证”什么的传到了德国去,甚至在报上登广告,这在德国引发了诚信危机。

    德国驻华大使馆为此专门成立了留德学生审核部,中国人要去德国变得比以前麻烦多了。在德国,中国学生考试,德国人会拿了照片,反复地看你的脸相,要看长得像不像这个人。在德国留学的许多中国学生都觉得脸面蒙羞。为什么德国人不用看,日本人不用看,偏偏只对中国学生反复地看呢?

    这就是诚信危机。

    信用是一个人立身行事之本

    孟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全无信用可言的人,一定会为众人所不齿。言必行,行必果,不仅是对别人的尊重,更是对自己的尊重。

    我国有很多从古代流传下来的诚信故事,“曾子烹彘”就是其中之一:

    曾参与妻子带着儿子去集市,在集市上儿子哭闹不停,他的妻子告诉孩子如果不哭了,回家后就会有猪肉吃。

    等回到家,曾参拿起刀准备杀猪,妻子连忙阻止说:“我不过是哄着他玩罢了!”但曾参说:“孩子虽小,但不可以戏弄他,现在你对他说谎,将来他会照样对你说谎,如果母亲欺骗儿子,他会从此不信任你。”

    曾参最终还是把猪杀了,他言出必行、不失信于儿子的做法至今广为流传,也被教育家们认为是教育儿童的典范。

    说谎会让你陷入麻烦中

    我们知道,那些没完没了地说谎和弄虚作假的人,他们唯一能获得的“好处”就是即使讲了实话,大家也不会信任他们。因为再美的谎话也只能欺骗别人一次两次,多了就没人相信。

    亚历克的妈妈接到校长打来的电话,校长告诉她两天前亚历克在休息时间揍了某个同学,老师让他带张字条回家让父母签名,但是,亚历克并没有把父母签名后的字条带回学校。

    当然,妈妈对字条的事一无所知,她谢过校长,答应等亚历克回家后马上处理这件事。妈妈知道亚历克的脾气很暴躁,以前就没少惹祸。

    亚历克放学回家来了。

    “你好,妈妈!”他像天使一般。

    “你好!”妈妈抑制着怒气。她努力提醒自己的小孩子常常会做这样的事。

    “今天学校没有东西要交给我吗?”妈妈想给亚历克最后一次机会。

    “没有呀。”亚历克一面平静地回答,一面仔细地在饼干罐中翻找着。

    “我刚接到你们校长的电话。他说几天前你就应该给我一张字条,上面说你在休息时间行为不当。字条还得由我签名。”

    (她很快地告诉他,觉得没有必要再问他“你肯定吗”之类的问题,那只会给他再次撒谎的机会,且使自己受挫。)

    “哦,我弄丢了。”亚历克低头看着地板说。

    “我知道了。”妈妈点点头,“那你至少也要告诉我这件事。

    “我忘记了。”亚历克耸耸肩膀说。

    “但是我很怀疑。你可能只是希望我不会发现吧!”妈妈就事论事地说。

    亚历克又耸了耸肩膀。

    “亚历克,你知道我不喜欢你总是惹祸,我想了解你究竟做了什么。但让我更难过的是你还说谎。”

    “我没有!”亚历克抗议说,“我什么也没有说。

    “那就是说谎。没有把字条带回家,于是说,‘我没收到字条’,但事实上你却收到了。”妈妈做出解释。

    “我很抱歉。”亚历克温顺地说。

    “因为你打人,我该罚你两天不能看电视。你知道爸爸和我已经跟你说了很多次,生气时,要动口,不能动手。这次你还不把字条给我们看,所以罚你4天不准看电视。”

    “这不公平。”亚历克大叫。

    “这很公平,因为你说了谎。我们家是不准说谎的。而且,亚历克,你以为会发生什么事?你当然知道我们早晚会发现字条的,你以为我会怎么做?”

    “我不知道……”亚历克咕噜着,“我知道你会大发雷霆。”

    “那又怎么样呢?”妈妈平静地说,“就算我大发雷霆又怎样呢?我还是爱你的。即使你4天不能看电视,那也是很短暂的时间。你现在明白了说谎会得到加倍的惩罚了吧?”

    亚历克没有再说什么,默默地回到自己的房间。

    借助称赞孩子勇于承认错误,告诉孩子:父母看重的是他的诚实,而非他的错误本身。这样的孩子在面对自己的错误时,不会感到自卑,反而会勇敢面对。

    寻找我们说谎的原因

    说谎是儿童常见的行为,由于年龄小,孩子不能区分真实与想像,理想与幻想的不同,有时他是在表达自己的意向,可在大人看来像是在说谎。说谎也是一种不愉快的经验,不管说谎者还是被骗者,都会感觉不舒服。

    简而言之,如果能够选择的话,孩子很可能更愿意不去说谎。他说谎只是因为他不想惹麻烦,失去某种权利,无法再做某些他很想做的事情等等。

    说谎的常见原因有以下几种:

    ———家长“『逼』”出来的说谎。孩子做了好事会被赞扬,所以做了任何好事都不会瞒着大人。但是孩子犯了错误往往会以说谎来掩饰,这是因为有些家长常以打、骂的方式来对待孩子的错误,这种教育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家长“教”出来的说谎。孩子模仿『性』强,可塑『性』大,家长的一言一行,他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从而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为了满足某种目的而说谎。这种情况常见于5—6岁的孩子,他们为了得到某种利益而说谎。

    写给父母

    戒除说谎,培养诚信的习惯需要父母的好的教育方法,我们给父母们的建议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