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惊雷入汉 >

第539章

惊雷入汉-第539章

小说: 惊雷入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放箭!快快放箭!”城头上的晋军被这突如其来的意外惊到,连忙射击城下好似潮水般掩杀而来的塞外联军!
晋人红了眼,舍命也要抢回张奕,塞外联军同样凶性大发,冒着箭雨奋力冲突,不过眨眼间便杀死了那断后死战的七八十骑晋人。更有骑士早已飞马靠近城门,箭射枪刺,誓杀张奕!
同袍的惨呼声无比刺耳,蛮夷的铁蹄震得大地发抖,塞外铁骑的目标不再是杀死这些晋骑,更要冲入这晋昌城中!
“快快关门!!”张奕猛力起身,手中铁矛横扫,顿时数匹战马惨叫着倒地,那马上的塞外骑士也是跌落地上,一时爬不起来。
“将军快快入成,末将前来抵挡!”城中千余晋军步兵手持枪矛一股脑的冲杀出来,从张奕身旁掠过,正面迎着塞外铁骑便是猛/撞过去!
张奕见了不由得心焦胆裂,眼皮直跳个不停,长矛一挥道:“快快入城,关门,不要管我!”
领兵的晋将来到张奕身旁,也不管前方的军卒拉着张奕的臂膀便是向城内拖拽道:“将军乃是晋昌支柱,若是将军不在晋昌亦亡!末将等愿以性命保护将军无虞,还请将军不要以我等为念啊!!”
“你们!!”张奕双眼通红,心如刀割,不想一阵气流冲击而来,那拉扯自己的晋将只来得及与张奕对视一眼,便被一名晋兵的尸体砸飞老远,脑袋狠狠的撞在城墙上,脑浆迸裂,眼看是不活了……
转身看去,无数塞外铁骑迎面杀到!那铁蹄之下,血泊之中尽是晋国兵将,横七竖八毫无知觉,任凭马蹄踩踏!!
“你们!!畜生!!!”张奕怒发冲冠不可遏制,前一刻鲜活的生命,眨眼间便成为蛮夷脚下的血泥,大晋男儿岂可受辱至此!?
数十斤铁矛轮转杀气凛冽,笼罩八方,张奕站在城门洞下挥矛死战,力拒千军万马!
巨大的响声是城门闭合的声音,却是张奕最后的所感!饶是武勇过人,饶是骁勇善战,终究是血肉之躯,一人之力如何抵挡千军万马,一己之力如何拨乱反正?
铁矛插在一名塞外将领的前胸,张奕人却是被对方的战马顶着狠狠的撞击在晋昌城门之上。巨大的闷声掩盖了胸骨尽碎的刺耳之音,待马匹离开,张奕的身体却是被自己的血肉粘在了城门之上,头颅以下一片血肉模糊……
晋昌守军哭声震天,悲天呼地,手中的箭矢,刀枪,木石一切可以抛出杀伤敌军的工具尽数用上。好似疯子一般的晋国兵将痛击城下的塞外大军,塞外各军一股血性杀到城下,却是没有携带攻城器械,此时被迎头痛击唯有包头鼠窜,纷纷后撤。
然方才冲击的过于猛了,彼此协调不一,自相践踏死伤无数……
塞外大军退却之后,晋昌军民无不痛哭,塞外铁骑在退走之时取走了张奕的项上人头,只留下一句血肉模糊不成人形的无头“尸首”。
……
云中晋军的士气格外的低落,因为晋昌城竟然已然陷落!白日里塞外联军挑着晋昌守将张奕的头颅游走四门,炫耀之余更是煽动晋人献出城池,避免那般下场。别的都可以伪造,刘弘,张昌等人与张奕共事十余年,如何不识得那张奕的首级?
这一天甚是折磨人,看着军中士气跌落,刘弘沉思不语的返回了自己的府邸。而张昌则留在城头,做夜晚布防的准备。
当年的中原鏖战,前番的南下中原,如何严峻的形势张奕都是挺过来了,可如今竟是丧命蛮夷之手,张昌在睡梦中也是不敢相信这般的事实。
左右翻转,彻夜难眠,不知何时张昌在军营之中悠悠睡去。
隐约听得嘈杂声,兼有厮杀之声,张昌猛地从床上坐起,惊疑不定的侧耳倾听!
“这……不好!”一个箭步窜到门外,不忘拿着自己的大刀。只见四下里火光冲天,城头上竟是蛮夷大军无数,正与晋国守军厮杀不停!
“这是为何!?”张昌顺手抓住一名乱跑的校尉喝问。
那校尉早已慌了神吓得六神无主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好在有军中的将领赶到方才道明了状况。原来便在三更时分,东城门竟然被人打开,放塞外蛮夷入城,守城的晋军发现时为时已晚,唯有奋力迎战!
“可恶!刘大人情况如何?”张昌咬牙切齿怒不可遏,心中却是惦记刘弘的安危。
那副将道:“大人情况不得而知,城中蛮夷越来越多,将军我等如何是好?!”
晋昌城内的塞外人马越来越多,显然这城是守不住的,张昌环顾四周也不过千余军士聚拢过来,咬牙道:“老子和这帮畜生拼了!!”
一句拼,包含多少辛酸多少无奈。
张昌率领晋军在城内拼死奋战,舍生忘死试图杀开一条道路通往刘弘驻地,救援老上司。然塞外蛮夷兵将无处不在,填塞了每条道路,三番四次的冲杀之后张昌麾下的兵将不断伤亡,不过百余人而已……
塞外的各个部族,在匈奴人马作为主导之下开入城中,占据云中城的一切。负隅顽抗的晋军越来越少,有人淬不及防便被杀害,有人奋战到了最后一刻,也有人跪地乞降。
张昌并非勇猛之辈,手下兵卒也不过百人,连番冲杀伤痕累累,眼看无望杀出重围,张昌咳血不止手捂胸口的吃力的望着四周。灯球火把照得四周亮如白昼一般,也不知道聚集了多少蛮夷兵力,只是感觉能看见的地方都是匈奴兵将,塞外兵马。
“哈哈哈哈哈哈!大人,张昌来生再追随你鞍前马后了!”一阵惨笑,捂在胸前的手指缝中不断流淌血迹,张昌颓然倒地气竭而亡。余下的军卒悲愤无比各自舍身冲杀,一一死在匈奴兵将的刀斧之下。
“河北义士何其多也?可惜司马氏任人唯亲,不能加以重用。否则孤何以如此顺利破城?”人群之中赫然是匈奴大单于刘渊在观战,颇有感慨的对着身旁一人说道。
那人一身汉人衣装,满脸羞愧,抬袖遮面泣不成声,正是云中守将刘弘!
原来眼见晋昌失守,张奕阵亡,刘弘知道难以坚持下去,竟是暗中派人私通匈奴献城。然刘弘又恐张昌刚烈不肯随自己投降因此未曾相告,于是云中城中一场大战,大量的晋国兵将不明不白的战死城中,刘弘率领亲信则是投靠了匈奴一方。
翌日清晨,城中遍地狼藉,尸骸无数,塞外人马有条不紊的进行打扫与休整。在城外的大营中匈奴之主刘渊召集文武商议后续事宜。刘弘作为新近投降的汉人官吏自然也要跟随听命。
塞外各部文武各个趾高气昂,对于昨夜之战甚是满意。刘渊高坐帐中微微笑道:“和季肯弃暗投明,实乃苍生之幸也,孤本欲以和季继续镇守云中,奈仍不时仰赖和季,不知和季意下如何?”
素来投靠匈奴的晋国文武,眼下以刘弘的身份地位最为高超。寻常的官吏加以封赏乃是为了安抚人心,带在身旁也是无用。可刘弘身份地位超然,乃是晋室重臣,所知甚多,刘渊自然要带在身边了。
经过昨夜的风波,亲眼看见张昌英勇殉国,刘弘心中有愧此时失魂落魄的拱手道:“微臣但凭大单于吩咐,愿追随大单于左右。”
刘渊见状颇为满意,对于刘弘的状态并不感到意外,放眼左右到:“云中已然落入孤之掌握,接下来有何战略?”
刘曜看了一眼那不在状态的刘弘,出列道:“所谓打铁需趁热,儿臣以为当以刘大人为先锋,诈取晋昌,如此新兴五城可定其四!”
塞外联军攻下云中士气正是高涨,刘曜深知用兵之道于是献策道。一旁的刘弘听了眉头一皱,心下愕然。
此时刘渊看着刘弘道:“和季既以降孤,可愿替孤取回晋昌城啊?”
刘弘略带迟疑的道:“大单于明鉴,那晋昌城不是早已攻破?怎会……”
此话一出在场塞外文武无不放声大笑,忍俊不禁。笑得刘弘一时不知所以,四下张望心中忐忑不安。
刘渊轻捋须髯笑而不语,待众人笑得够了刘曜方走上前去轻拍刘弘肩膀道:“原来刘大人还有所不知,我大军虽是斩杀了张奕,却未能破城,因此才需要刘大人前往一取啊!”
此言一出好似五雷轰顶!刘弘闻言顿感两眼一黑,血气上涌,伸手指着刘曜等人,身形倒退数步道:“你!!这……我……你们!!”
伸出的手不知指向何人,心中的痛却是如同刀滚枪搅一般。刘弘手抓胸口,身形不稳,脚步虚夸,好不容易一口气喘过来看着一张张带着笑意的蛮夷脸庞,喉咙一甜便是一口血喷出!




第三百三十四章 孤城(下)
鲜血激喷,人头飞起老高,落在地上轱辘出老远两眼怒睁不闭。

塞外各部首领观刑完毕,都忍不住偷眼去撇一旁的刘弘。这晋国的重臣投靠匈奴之后,竟是主动要求诈取晋昌城。可怜晋国的晋昌守军以为来了援军,结果却是引狼入室,一败涂地!

刘弘面若无事一般站在大单于刘渊身旁,仿似打定了抱住匈奴大腿的主意。任凭无数目光在自己身上扫过都是无动于衷。一双双失望的目光收回,塞外各族首领以及在场的文武都是心中升起了一股寒意。

晋廷之内竟然倚重如此冷血之辈为重臣,晋国上下恐怕也可窥知一二了,如此国家若不灭亡,天理何在?

“孤之大军围攻多日不下,和季却是马到功成,此乃天意也!原平一处仍要劳烦和季如法炮制,如此我大军可占领完整之新兴!”刘渊颇为满意的颔首说道,眼中带有嘉奖之色。

晋昌,云中,原平三城各自被孤立许久,不通外围消息,刘弘自己献了云中,又是诈取了云中,只余原平一城了。就算晋昌,云中被搅闹得天翻地覆,那原平也是得不到丝毫的消息。

因此只要刘弘出面,便可以依法炮制,一而再再而三,以晋国援军的身份骗开城门,然后乔装改扮的塞外人马一拥而入,整个城池便因此沦陷了。晋国守军依凭城池还能坚守一段时日,一旦塞外大军杀入了城中便没了办法。

城中的百姓,士卒不少都无心作战,只盼快快的结束战争,至少是不愿意为晋国,为司马氏卖命了。话说回来,在三个月前大家彼此还都是魏国的臣民,对于不到百日的晋国又会有什么感情呢……

战力上差距明显,又是事出突然,人心各异,塞外大军几乎不费什么周折便得到了城池,比起连日攻坚折损的兵力几乎是微不足道。匈奴大单于刘渊对于这样的结果感到满意,各个部族的首领也是满意,对于刘渊所采取的政策也有了新的认识。

善用汉人的力量,虽说大家都看不过眼,可心中却是接受了这一结果,毕竟自己的部族因此少死上千人,这是何等的喜事?

刘弘微微躬身道:“刘弘为大单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整顿一日之后,刘弘率领三四千汉人步卒,后方跟随五千余名身披汉人铠甲旗帜的塞外勇士奔着原平城而去。而原平外围的塞外各部人马也依照指示,陆续开始撤退起来,好似晋国援军真的来了一般。

当日刘弘亲自镇守云中献城,晋昌的张奕先一步战死城下,原平的守将乃是蒯桓。

论及武艺蒯桓不及张奕等猛将,可论及智略却是高人一等。原平晋军被蒯桓分为数批,轮番上阵由将领分别督促,落实责任到将校头上。因此就算有人无心作战,却也是不敢怠慢。

一旦有所懈怠守城不利,恐怕没死在塞外异族的手中,却是死在了自家军法的刀下……

蒯桓深知人心难以掌控,但只要身在这个集体当中,便需要依照法度行事。只要自己绷紧法度,使人人难有异举,任凭城下的叛臣喊坏了喉咙,叫破了嗓子也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