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惊雷入汉 >

第356章

惊雷入汉-第356章

小说: 惊雷入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仲是何人,大家都是清楚,不明不白死于本地,事态非同小可。”坐在正中间的乃是蜀郡太守李密,身为谯周座下有名弟子的李密可谓是德高望重,朝野上下均是敬畏有加。
蜀郡乃是川中之脏腑,自古以来凡能成为蜀郡太守者,几乎都是川中翘楚,一时人杰!当年的法正,法孝直也是得此重任,今日的李密虽然在智略上不及法正,可德行上远超众人。
见李密开口,另外两人也不好继续沉默,左手边一人道:“文立大人如今留在成都,可以请来一问。”说话之人乃是成都令杜毗杜长基,其父杜轸乃是与文立齐名的呼雷阙四大执事之一。
另一人也是叹息道:“请来文大人倒是容易,只是事出蹊跷,你我若是莽撞行事,难免涉及其中啊……”此人乃是呼雷阙留守在成都的负责人许镇,为人之志虑忠纯,乃是刘禅钦点的留守人员。
一个是蜀郡太守,一个是成都令,另一个是呼雷阙的负责人,三人代表了三个部门,除非是大案要案才会采取这般会审的办法。如今只是两具尸体,就让当事的三方尽数头疼!
许镇身为呼雷阙的负责人之一,自然知晓许多不为人知的事情。只是太子这次设局让襄王远离刘禅,实在是做的太明显了。换到普通人或许还相信一切只是巧合,但在许镇这个层面来看,这种“伎俩”并不高明。
明着里争斗,才会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暗箭伤人,难道自己还跟着陪上半条命不成?
太子想计算襄王,偏偏做的太过明显。试想这事儿连许镇这一级别的都看得透彻,那成都令,蜀郡太守,甚至是陛下,乃至襄王本人,又有哪个是吃素的?!
准确的说文仲和另一名死者皆是呼雷阙的人员,不明不白的死在了成都,实在是蹊跷。身为本地呼雷阙负责人的许镇竟是不知道二人的行踪,从刘禅的角度来看,这已经是办事不利!
办事不利有什么下场?许镇见过的太多了。只是自己的手下并没有此二人活动的情报,等到发现又是晚了一步。人已经变成了尸体,讲不出任何事情,让许镇这素来稳重的家伙也跟着烦躁起来。
“许大人话中之意无须挑明,我等三人皆有心思,这案子已然出了,避无可避,想办法吧!”李密摇了摇头,敦促二人提出解决之道。
这趟混水已经泼到了身上,这个时候想置身事外已然不可能了。要做的,便是着手处理案件,但如何处理,是一个问题——甚至说是一个选择!
案子看起来不简单,实际上的可能性也不多。不是陛下暗自调动,就是私自回川,前者是陛下的事情,后者就是严重的问题。文仲牵扯的是呼雷阙,是陛下,是文立。
而文立牵扯的呢?是太子啊……
提及太子,不得不说与襄王的争斗,作为朝臣都是小心翼翼避免卷入这个漩涡之中。因为太子有太子的优势,襄王有襄王的本事。陛下年纪已经打了,最后是谁继承这个位置,继承这万里河山,双方不说五五开,也是四六开。
事情还没有眉目,谁都不愿意过早的下注,下错了输的可不死钱,而是命,还有整个家族的前途……
以往子嗣争权,总是有一方义正词严,似乎代表着正义。可实际上呢?历史不断证明无论是胜者,还是败者,不过是二者相争必有一伤罢了,谁强的过谁?
“在我等有所决断之前,在下认为先搞清楚眼前的事实,抽丝剥茧才会发现事实的真相!”杜毗苦思无果,还是把注意力放在眼前。
李密点了点头,又看了看许镇并没有反对,于是传令道:“把发现尸体的两名百姓带到此处问话。”
门外的下人听到屋中提高音量的吩咐,连忙允诺一声,把命令传了出去。这是成都的衙门口,可不是寻常郡县的衙门口。不仅规矩森严,府中人物皆是一国的精英,可人员并不多。
这是刘禅精简机构之后的府衙,做起事了十分便捷迅速,几乎没有什么势力能够插手其中,敢于府衙做事。而且有呼雷阙的许镇在此,有谁敢放肆呢?
片刻之后,大门被人推开,三个人六只眼睛一动,反应各不相同。来人赫然是文立,文广休!




第一百二十八章 漩涡(下)
“不请自来,文某叨扰了。”文立一拱手,笑容满面的出现在屋中。

李密好似古波不兴一般的道:“不请自来,自然是有非常之事,文大人请坐。”

文立一身白衣,洒脱自如,带着笑意坐在了成都令杜毗的下手位。以官衔论,文立乃是侍中之职务,以权属论文立更是呼雷阙的顶尖人物。屈身在成都令的下手位置,众人皆是明白其意。

无论你官职大小,到了衙门口,只能是客。除非有陛下的圣旨在身,否则在府衙之中,唯有府衙的主人最大!这是刘禅立下的规矩,等同于限制了皇帝之外的任何官员,干涉府衙断案的可能。

对方按照规矩来,让杜毗的心绪稍微放松了一些。毕竟已文立的名声,强压府衙也不是不可能的。

比起杜毗,同为呼雷阙中人的许镇态度便不一样了。一双眼睛若有似无的扫过文立,既不是亲近,也不是厌恶,那是一种审视的态度。大家在一个机构做事,可文立干涉不到许镇,因为许镇是四大执事之外,只负责刘禅所交托人物之人。

好在许镇的活动范围一般极小,而且极为固定,因此对于呼雷阙四大执事几乎是没有任何影响。

“文大人到此,不知所谓何事?”

没等文立回答李密的话语,对于文立行为很是认同的杜毗却是抢先发问,话语和时机的拿捏,竟是毫不留情!

谁不知道文立的本事?可这本事在府衙之内,在杜毗之前,不会有任何发挥的机会。因为杜毗一张嘴,就已经把屋中的形势带到了特有的状态之下——审案!

李密与许镇两道目光注视着文立,据说一个人在杜撰谎言之时,与平常说话还是有所不同的。如果是经验丰富,火候老道的官吏,完全可以看穿一个人说的是由衷之言,还是违心之论。

这又是刘禅传下来的办法,身为一国之君的刘禅虽然没有什么研究,却是提出了这么一项要求。陛下开了金口,底下的官员自然要照着办,虽然没有先例,可通过长期的积累和观察后,竟然发现事实与陛下所预料的八九不离十。

经验之谈或许有误差,会冤枉人,但若将其作为一个辅佐手段,作为一种参考的资料,无疑是好的。断案的效率提高,水准提高,奸佞才会无所遁形,发现应当发现的问题,才不会导致民间的问题和积怨积累和爆发。

每一处的府衙都是如此强势,试问犯法之前谁不再三思量?要知道蜀汉在山中和边远地区的开拓是从来没有停止过的。犯了罪多半便是流放到那偏远之处作为苦力,那生活累不说,环境也是极差的。水土不服是常有的事儿,就算当地的保障措施如何得当,但依然有人因此丧命或者毁掉了身子。

久而久之,百姓只有敬畏。

“文仲可是真的死了?”文立的笑容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脸悲伤。

杜毗点点头道:“文大人的消息果然灵通,死者确实是文仲,许兄已经验证过了。”

文仲身为呼雷阙的要员,许镇自然认识,加上文仲的尸身并没有被毁坏,要辨认更是简单。看到许镇微微的点头赞同杜毗的说法,文立不禁潸然泪下道:“文仲为何会出现在此?”

“我等也是不清楚事实如何,不知文大人最后一次见到文仲是什么时候呢?”杜毗话锋一转,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直接询问。因为只是短短几句话,本是杜毗主导的现场有了被文立反主导的趋势。

李密只是高坐堂上一言不发,作为场中年龄最大者,李密其实与文立的渊源也是不潜。二人皆是师从谯周,当年同样经历了朝中的风波,所不同的是文立经过杨戏的推荐进入了刘禅组建的呼雷阙,从而呼风唤雨。

而李密一步一个脚印,如今也是凭借自己出色的德行成为了川中不可或缺的人物。

嫌疑颇重的文立不请自来,似乎说明了一些问题。就算这件事与文立无关,但其严重性已经不言而喻了。呼雷阙的骨干竟然私自行事,对于这个掌握蜀汉兴衰的组织来说,这是巨大的漏洞!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文仲只是一只蚂蚁,可背后藏着的,谁知道又是什么呢?

“文某离开南阳之时,文仲还在南阳,那是我与其见的最后一面……哎……当时若是知道……”文立重重的一手拍在自己大腿处,听那声音显是力道不清,可文立本人仍是毫无发觉的悲声说着。

屋门再次打开,几名差役带着两名百姓进入了屋中。那几个差役人人身形矫健,精神饱满,太阳穴高高鼓起,虽然只是普通的差役,可人人皆是一等一的高手,成都府衙的势力可谓强悍至极!

粗布衣衫,破旧的草鞋,以及山民特有的背篓,都证明这两个百姓是货真价实的山中居民,而非他人乔装打扮。裸露的而皮肤,粗糙的手掌,都不是轻易可以模仿出来的。

岁月的痕迹谁也抹不掉。

“草民拜见大人!“两名百姓在一天之内见了几次大官,此时倒也是适应了些许,这也说明在之前的接触之中,李密等人给这两名百姓留下了叫好的印象。至少是不用惧怕,平易近人的。

“免礼。请二位到此,是为了再次询问发现尸体的经过,还请二位如实道来。”李密微微颔首,言语之间甚是客气道。

两名百姓闻言一愣,互相看了一眼,显然是对于李密的要求,没有任何的准备。关于发现尸体的经过,二人已经说了三四遍,现在竟然又是如此,看来报官还真是一件麻烦事儿。

屋中静悄悄的,只能听到两名百姓的叙述之声。如何发现的尸体文立也很关心,可听完二人说罢,却又是失望起来。自己派遣文仲是去对何攀的老母和弟弟下手,但发现尸体的地方离那个村落未免有些远了。

自己本应该派人去探查何家母子的生死,无奈这是非常时刻,不可轻举妄动。用文仲悄然入川行事,其实是一步险棋。毕竟自己已然被陛下厌恶,虽然陛下对于自己的惩罚乃是暂时的,但绝对开始关注了自己的行动。

这么算起来,自己回川的日期与何家母子被害的时间未免巧合了。但只要没有证据,抓不住把柄,这也则只能是一件巧合。陪伴陛下这么久了,对于陛下的心性自己最了解不过了,越是铤而走险,自己才会平安无事,甚至更加得到陛下的信任。

但那时任务成功后的事情,眼下文仲不知道是否得手,自己没了性命,又被府衙接手审理,自己则是完全的被动了……

“几位可曾有所发现?”李密看着杜毗,许镇,文立三人发问道。

杜毗一挥手,差役带着两名百姓离开了,然后才道:“下官已经派人到发现尸体的地点查探,但据这两名百姓的描述,地点显然不对。”

许镇也附和道:“文仲乃是格斗而死,另一人是一刀致命,双反显然有过一场激斗,而据百姓的交待发现尸体的乃是一处河岸,可能性太多,却是值得考究。”

见众人在猜测地点,文立心中禁不住“咯噔”一下,若是大肆的搜查,发现了文仲的目的,那自己恐怕说什么也解释不清了。毕竟何攀取代了自己的地位,哪怕只是暂时,也让文仲有足够的借口行凶了……

想到这里文立灵机一动道:“文仲的武功不错,想不到竟是被人杀死……哎!”




第一百二十九章 入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