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惊雷入汉 >

第348章

惊雷入汉-第348章

小说: 惊雷入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结仇是底线。

只是现实往往出乎意料,人之思想更是日新月异。杨骏倒是没有什么问题,问题出在了弟弟杨珧身上。杨珧用极其不业余和滑稽的方式处理筹集军粮的政务,导致了司马炎对杨氏族人间接的不信任。

家家攀比富贵,奢靡成风,这都可以理解。谁不爱钱?司马炎自己也是个贪财之人啊,你有这个嗜好,那我便惯着你,借此来使这些大臣没有异心,忠于国家,忠于自己。

但这是有底线的,类似杨珧这种不学无术,又自告奋勇参与国政军机,结果适得其反,让送往两淮的粮草到现在都还没有着落的例子,已经成为了典型。

当然是反面例子的典型……

这种人的存在不仅仅是耽误了事情,更是抹黑了司马氏。试想司马氏身旁尽是这种“人物”辅佐,传了出去,对于司马氏的威信将是无以复加的打击。

有识之士将因此寒心,天下人更会因此对于司马氏的统治离心离德。而司马氏一族在中原世家中的威望和凝聚力,会因此大打折扣,带来的结果便是国家的根本动摇——要知道这可不是和平时期,魏国除了北方之外,其他各处都是战火不断。

作为司马氏的代表,作为魏国的实际统治者,司马炎必须表态,哪怕是自己的亲属,也不可以有半分的偏袒徇私。

这叫做大义灭亲!

杨氏比起司马家的霸业来讲,简直比一只蚂蚁还不如,司马炎巴不得这个时候通过一系列的举动来挽回声誉。

打败了潘岳一伙的郑袤,此时看穿了晋公的心思,于是便着手布置一切。朝中的直臣,宿老留下的不多,可有分量的人物依然不少。郑袤找到的人是山涛山巨源,这是当朝的尚书令!

郑袤不过是一个尚书,充其量是山涛的副手,本是没有什么机会和潘岳等人交锋的。偏偏潘岳等人不识时务,明明自己胡乱办事,却要找郑袤这老谋深算的分个是非曲直,怎么会有好果子吃?

那郑家在朝中也是根深蒂固的,平日里不与潘岳等人计较,但不代表可以任你无理的骑在我头上拉屎啊!

老头子瞅准了机会,一击毙命,成功的干掉了潘岳,一跃成为了司马炎的心腹,成为了肱骨之臣,成为了左膀右臂。

幸福来得太突然了,郑袤也是没想到。可也是没有办法,潘岳等人实在是不靠谱,导致了本该是唇枪舌剑的一场交锋成为了一边倒的局势。

在朝为官多年,大家彼此都留着后路,来日总是还有相逢,却也是要分人的。

郑袤找到了山涛,可谓是公事公办,凡是与潘岳来往密切,由潘岳等一伙人提拔的官员都要进行清查。

不查你的资产,查的是功绩,也就是你凭什么坐到目前的职位。

这正是和了司马炎的心意,大规模的打击或许不合时宜,却正是刚刚折损颜面的司马氏所需要的。这是一个态度,司马炎能否振兴魏国,是否有雄心壮志,一切的一切,无数人盯着司马氏的举动。

弄虚作假一路高升的自然有,其中也有杨骏杨文长。杨骏倒不是没有功绩,山涛调查的结果乃是杨骏的攻击被夸大其词。

明明是以多击少还被谯郡的乱党跑掉了,结果却是剿灭乱党流民都是杨骏的策划;明明是引兵击杀了百余蟊贼,偏偏报成了数千强贼。诸如此类,甚是繁多,山涛办事一丝不苟,是朝中出了名的,相关的人证物证摆在司马炎眼前,司马炎还真有点打怵。

杨骏有千般不好,是自己的丈人,如今又是领兵在外。若是这边过于激烈了,是否影响到前方的战事?

有担忧,自然要与人讨论,需要身旁的大臣出谋划策。而司马炎咨询的对象,自然是新晋上位的老臣,郑袤!

“晋公的担忧固然难免,不过杨文长粗通文武,寿春又有胡玄威兄弟在侧,此时解其兵权,应是水到渠成,万无一失。”郑袤想了又想,想的仔细,才慎重的说了出来。

度支尚书说白了便是今日的财政大臣,对于军事不一定要通晓。郑袤在朝堂上忍辱负重,每日辛勤工作,作为一名度支尚书是绝对合格,甚至优秀的。可对于军事韬略,却是一窍不通……

山涛素来是寡言少语,闻言在一旁也是不作声,唯独司马炎负手踱步不断,最终还是选择听从郑袤的建议。

毕竟,郑袤要比潘岳强上百倍,看这办事效率,也是容易让人放心的。

朝廷的消息没有杨氏的消息快,杨珧对于政务公干不甚了解,对于生存的智慧,小聪明却是擅长。查处潘岳余党的事情闹得满城风雨,傻子也知道和潘岳扯得上关系的都要倒霉。

杨珧自己已经完蛋了,不代表会看着自己的兄长,看着家族被郑袤等人击垮。

在寿春收到消息的杨骏,正处于和蜀军的对峙之中。蜀军没有保卫寿春的兵力,也没有那个意思。寿春固然是孤城一座,可北方有谯沛之地,西方有汝南重镇,蜀军想稳稳当当围住寿春打,基本是不可能的。

胡家三兄弟死了一个胡烈,还有最难缠的胡奋和胡广,城中魏军兵力依然不少,足以对蜀军造成致命的威胁。

得到消息的杨骏震惊无比,自己这个弟弟杨珧可是族中最聪明的人,对于形势的拿捏判断十分准确。投资潘岳这一步,更让杨氏一族扶摇直上,成为了新兴的大族!

如今信中的嘱咐语气很是悲观,实际上在消息发出的第二天,为了防止消息泄露,杨珧已经被捕了……

幸好郑袤的反击犀利,可主动斗争的能力还是比较差的,或许这正是郑袤在如此恶劣的朝堂上,竟然能无声无息混了这么久的原因吧。

刺猬不好碰,但也不主动刺人。

过了两天,有京师来的消息传入了城中,没有经过城中魏军最高统帅杨骏的手,而是直接去了胡奋,胡广兄弟的府邸。

这是不合规矩的程序,杨骏只觉得背上发凉,心中更是一凉到底!

虽然和胡氏兄弟有些间隙,可在国家大事上,杨骏从来没有为难过胡氏兄弟,一切战略安排都是言听计从,少有不听人言之时。从这一点上看,杨骏还是一个公私分的比较清楚的人。

问题是,胡家兄弟同样记得彼此的过节,杨骏身为三军之主,这边是如芒在背,不得不拔啊!

我杨骏是各方面都差一些,可至少在军务上还是能够一碗水端平的;你胡氏兄弟虽然优秀,但至少在这方面上,气量却未必及我杨骏啊!

想到这里,再看看弟弟杨济,杨骏狠狠的掐了掐自己的大腿,霍然起身道:“发兵!”

管你胡氏兄弟是秉公处理,还是趁机解决私人恩怨,晋公下来的命令绝对不是什么好命令,不然何必不经过自己?

你无情我也无义,老子反了!




第一百二十二章 杨文长(下)
寿春的魏军足有十几万人,被蜀军杀伤了大半,可也得到了杨骏援军的补充。隶属于淮上,寿春当地的兵将自然唯胡奋,胡广,卢珽这些人马首是瞻。随后赶到的援军成分便复杂得多了。

有青州的,有徐州的,还有豫州的,兖州的,那是杨骏纠集各地兵力形成的强大战斗力。其中更有沿途在各城各县搜刮的钱粮辎重无数,当然这也是杨骏被郑袤等人抨击的罪状之一……

接到解除杨骏兵权的指示,胡奋与胡广均是一愣。杨骏是晋公眼前的红人,更是司马氏的外戚,怎么朝中有这般的指令传下来?

待仔细一问,兄弟二人都是大喜!

比起每天提心吊胆的防备杨骏打击报复,将兵权握在自己手中才是硬道理。至少不用仰人鼻息,看人脸色做事了。何况那需要自己仰视的家伙,不过是一个贪财的草包罢了。

兄弟二人商议一番,便去请卢珽前来商议,卢珽乃是仅次于兄弟二人的将领,有其加入,这件事儿成功的把握便更大了。

不想,卢珽没有来,来的是卢珽的死讯……

胡奋从司马懿讨伐辽东时期崭露头角,经过诸葛诞之乱后渐渐成为雄霸一方的人物,除了王基这无法超越的存在之外,就算是风头正盛的杜预,也只是能与其平起平坐罢了。

胡广天生神力,武勇过人,以寡敌众抗击蜀军屡屡立下战功,更是以朝廷九卿的身份派到两淮来坐镇。

这兄弟二人的资历和地位,无一不再杨骏之上。

偏偏每一次作战,都要受到杨骏的节制,而杨骏又是一位只图升官,不通兵法的主帅……

打败了是胡氏兄弟的责任,打胜了杨骏的功劳最大,时间一久,如何让人容忍?

找个机会把杨骏送上前线,这个想法酝酿了好长时间。只是这杨骏小心谨慎,又是怕死,没有完全的把握是绝对不肯向前的。当年剿灭谯郡的数万流民,杨骏虽然冲杀在第一线毫无成绩,却也是因为没有战败的风险,才肯前往的。

因此杨骏在二胡眼中,是扁扁形状的,根本不值一哂。

然而危机往往潜藏在容易忽略之处,凶险往往隐匿于不肯深究之中,这一次杨骏给力了……

行军打仗不是杨骏所擅长的,可如何保命杨骏计划甚是周详。

杨骏杨文长拿出了十二分的精神,召集了族人,召集了心腹,扯着反旗从城内开始杀,打开了城门便要跑路!

二胡瞧不起杨骏,却忽略了一个事实。杨骏不是孤家寡人,有兄弟,有心腹,更有兵权,还有货真价实的精兵!

许昌精锐!

从许昌带出的一万五千人,其中一万人是精锐之师。一万精锐之师中,有五千人是忠于杨骏的。忠诚的原因很简单,杨骏贪财,但对于士兵并不吝啬,反而是特别大方。

军中良将收买军心是为了建功立业,杨骏大手笔的厚待兵卒是为了保命。自己能力不济,战场之上遇到危险能指着谁?当然是手下这支兵了!

那沿途的搜刮是富了自己,可没有这支忠心耿耿的精锐,自己如何能够强势?

不懂得行军作战的人,不代表不会厚养士卒,收买人心。一个人可能在某个领域一无是处,却不能因此忽略或是否定其他的优点。

杨骏贪财,所以造反的第一步是大开库府,用钱财收买军中的兵卒,用粮食煽动城中的百姓。

迷惑人心的口号有很多,什么司马氏祸乱国家,什么司马炎意图篡逆等等,总之大家有得钱拿,有好处可得,这话传出去很是容易。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何况如今寿春城处于劣势,城外还有蜀汉大军虎视眈眈?

百姓争先恐后的抢粮食,装满钱财的军卒跟随杨氏亲信的指挥四处放火烧成。争抢粮食的百姓早就是乱作一团,堵塞街道,火势一起更是人踩人,人踏人,城中顿时乱作一团。

维持秩序的魏兵纷纷赶来,面对人山人海,遍地钱财的街巷又能做什么?杨骏乃是城中的最高统帅,各方面早就做好了对自己行事有利的举措。

一万多名魏军浩浩荡荡的杀奔东门,甚至连开门的魏将都是杨骏连夜安排好的人选,就在杨骏等人快要成功出城时,一支魏军拦住了去路!

魏军不多,只有八百人,为首的正是魏国大将卢珽!

“城中火气,四下混乱,杨大人此时开门外出,意欲何为!?”卢珽没有收到相关的消息,此时一脸狐疑的看着眼前的杨骏,心中有所预料,确实没有足够的理由说服自己。

杨骏是晋公的老丈人,这个时候难道会!?

动了动嘴,没有任何的话语,杨骏很想找一个理由掩饰一番。看到卢珽那清澈的眼光,狐疑的态度,杨骏觉得说什么都是没用。恐怕这卢珽已经有所察觉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