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惊雷入汉 >

第26章

惊雷入汉-第26章

小说: 惊雷入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魏阵侧翼唐咨扛着鬼头大刀杀来,两面冲击之下,魏军难以支撑败象已露。崔隽见黄兴被杀,心中悲愤,可大局要紧,无奈只得抽身去指挥魏军。唐咨本来负责截击侧翼的魏军,一路杀退数拨前来救援的魏军。见唐咨赶到,文钦知周围已无魏人援军,看看前方便是魏军大营,急招呼众军猛攻。
就在李广营盘的北侧,尚有一营魏军,见李广营盘被破,吴军势如潮水般杀向南营,竟是丝毫不动。待吴军去了多时,方才弃营,数千人马往东而去。远方林中有一支吴军见此营魏将如此贪生怕死,哑然失笑。
“数年未见,魏军之中怎有如此废人?”东吴大将全怿冷冷的道。
“兄长,想那魏军也如淮南军般参差不齐,怎似我全家将士精锐。”全端接道。
“文仲若当年便是败在王基手中,我到是想会他一会,看看这王基有何过人之处!”全怿目视东方,阴冷冷的说道。
“孙綝此次竟然使我全氏宗族作为前锋,恐是借机削弱我等军力,兄长不可义气用事。”全端对于吴国内部斗争十分介意,连忙劝道。
听到孙綝的名字,全怿脸色阴鹜道:“孙綝匹夫耳,若非全氏之力,焉有他今日之势?”
“文仲若兵少,恐难久持,既然没有魏军抄袭,我等是否可以进军?”全端知道孙綝为人骄狂自大,凶虐专权,而自己这个哥哥素来心高气傲一向看孙綝不顺眼。
全怿见魏军渐渐消失在远方,负手转身道:“文钦英勇,唐咨狡黠,纵然军少亦可自保。魏军若再有几个此等货色,推进到寿春城下绝非难事。吾所虑者是淮南军。”
“兄长有何高见?”全怿是东吴名将全琮之子,深通兵法韬略,如此一说,全端不禁问道。
“淮南军若是固守不出,此战你我当随文仲若随后掩杀。可项县一战损兵折将,本就是群乌合之众,更兼士气低落。如今再战,战力几何?”全怿似有意考较全端。
全端略微思索道:“诸葛诞治军闻名;想来接应我等应是不难。”
“司马昭,王基绝非等闲之辈,闻讯必然分兵来援。我料淮南精兵不足三成,余者皆非善战之士,淮南军心不稳,不利久战。”
“兄长之意是……?”
“你我此行目的为进入寿春,稳定淮南军心,只等孙綝大军到来,才好总攻。诸葛公休首战不利,我欲奇袭丘头还以颜色……”
“那是司马昭大军所在,兄长不可以身涉险!”全端被全怿大胆的提议吓到。
魏军南营之外,血战仍在继续。焦彝的淮南军离魏军大营不过三十步的距离,推进速度慢了许多。胡奋明白两军终须短兵相接,传令众军做好白刃战的准备。
便在此时,淮南军盾牌手忽向两翼撤开,一批淮南军不顾飞矢巨石奋勇推车前冲。身后淮南弓箭手也是拼命向魏营射箭,意图压制魏军火力。到了生死关头,魏军也是悍勇无比,从后营冲出一队魏军,推着辎重车辆结成阵势,在魏营之中又设了一道车阵。
焦彝冷笑道:“不过如此,尚待负隅抵抗么。”
不少推车的淮南军卒中箭倒地,身后又是冲上来一批军卒接着推车向前。如此反复,三十步的距离眨眼间便到了。攻营车杀伤力极强,高速猛烈撞击在营栏之上,将营栏掀起速度不减,冲向车阵。也有部分攻营车被卡在营栏之上,动弹不得。可即便如此,魏营瞬息间也是千疮百孔,防御工事已经起不了任何作用。
看着大批的淮南军冲入,胡奋抽刀上马大呼道:“除死何惧!”指挥众军正面迎击。车阵之中的魏军正在放箭,见前方余力未尽的攻营车燃起熊熊大火直撞过来,顿时傻眼纷纷逃离车阵被绞入战局。焦彝见魏军车阵已破阵势不整,于是手提大刀,带着亲兵冲杀过去。两军数万人马终于短兵相接,展开激战。一时厮杀之声惊天动地,数里之外都听的亲切。
文钦,唐咨远远听到,知是淮南军先声夺人,各自激励士卒奋勇向前。魏军方面崔隽也是听到,顾不得心惊肉跳,指挥众军竭力抵抗。文氏父子三人骁勇非常,轮番陷阵,魏军无人能挡。崔隽只好接二连三分拨本部人马前去增援,不知不觉身边渐渐只剩数十军卒。
此时从魏军阵中撤出一支人马,约有百余人,当先魏将连声疾呼崔隽姓名。崔隽一愣,这厮竟然临阵脱逃?于是纵马上前拦截,那魏将见崔隽过来连忙呼喊:“崔将军,末将有破敌之策!望将军听我一言!”
崔隽闻言大喜,急迎上前道:“有何妙计?快快说来!”
眼前魏将驱马过来似要说些什么,崔隽不禁倾身去听,却感来骑速度不减。崔隽心中一凉,顿感不妙,伸手去摸大刀。此时二马交错,那魏将抬手大刀疾挥,崔隽还来不及格挡,人头已飞起丈高。那将反手抓住崔隽首级大呼道:“我乃东吴定远将军王祚!崔隽已死,尔等还不速速投降!”魏军见主帅身亡,军心大乱。




第十六章 寿春鏖战(上)
寿春城南处,淮南军焦彝与吴军文钦,唐咨等夹击魏军徐州刺史胡奋。魏军东营王基早得消息,留下兖州刺史州泰守营,自点六万魏军赶赴南营救援。大军方自出营,只见寿春东门一开,竟是诸葛诞亲领人马杀出。王基也是早有准备,魏阵之中安东将军陈骞带着数千骑兵脱离本阵,往南而去。王基指挥大军截住诸葛诞人马,两下便是一番血战。
诸葛诞见王基分兵,心内暗喜,传令各军得王基首级者赏千金,封万户侯。众军虽知诸葛诞投降了吴人,千金跑不了,万户侯恐怕诸葛诞说的不算。可战场之上本就是生死相搏,宰了王基有重赏是一定的,于是士气大振,奋勇向前。
魏军本是南行,而淮南军冲出时恰在魏军侧翼。魏军虽有准备,重重布防,可后续人马毕竟是转向而来,不由得慢了一步。淮南军早早憋了一口气,猛冲之下虽未击溃魏军防线,却利用魏军后继稍慢的机会压进魏阵之中。如此一来,两军互相纠缠,也没了阵势。众将只能各自为战。
双方统帅皆是当下魏廷有名的将领,见前军绞在一起,便安排后续军马列好阵势加入战团。交战数刻,淮南军终是势弱,由攻转守渐渐后退。魏军众将都是大喜,若可趁此取得诸葛诞首级,必是大功一件。于是各自催动人马,猛冲诸葛诞中军。淮南各军似是一鼓作气没有击溃魏军便失了力气,纵是淮南诸将竭力指挥,也止不住大军后退的趋势。
陈骞带着六千骑兵,借王基抵挡诸葛诞人马,抄小路向南营疾驰。眼看便要抵达,猛然一声炮响,道路两旁涌出两队淮南人马,推着数十辆运粮车瞬间便将道路塞住。两旁林中无数淮南军弓弩齐发,一时间魏军无处可避死伤惨重。冲在前面的魏骑知避不开弓弩,拼命拍马前冲试图越过拦路的车辆。可车辆之多远超众人想象,战马起落脚处仍是车阵之中。四周淮南弓手,长枪手守株待兔,不费什么力气便将魏骑一一杀死。
见有埋伏,陈骞恍然大悟,寿春东门与王基作战的淮南军乃是引子。淮南精兵趁着魏军南营被焦彝压制的喘不过气,由南门而出绕路至此。顾不上地势不利,陈骞急传令众军往四周林中剿杀伏军。淮南军也是匆匆赶到,林中未做过手脚,见魏骑杀来都跑入林中深处。魏骑在树林之中行动颇有不便,而淮南步军倒是倚仗地利与魏骑缠斗在一块。
魏骑之中路蕃见陈骞心急南营军情,上前便道:“此处贼军不多,某请一军在此抵御,将军可绕路支援南营!”陈骞闻言大喜,留下部分魏骑交由路蕃,自带三千骑绕路而去。
南营之中一片混战,营中魏军足有三万,而淮南之军不下五万。魏军初到寿春不过数日,防御工事简单,很多都还没有建造,防御力量便弱了几分。淮南军是有备而来,焦彝攻营战运用的得心应手,又不顾伤亡,二者一消一长魏营终是被破。
魏营绵延数里,抽出近半兵力去抵御身后的吴军,正面的防守不禁显得薄了些。那冲营大车,在长围上冲出十余个缺口,淮南军如潮水般涌入。胡奋见状,只能咬牙死战,期待王基,司马昭等人的援军尽早到来。
焦彝因蒋班之死一直耿耿于怀,今日冲开魏营心中怒火得以释放。自带着亲信死士冲锋在前,徐州诸将分别来战,被焦彝刀砍弓射连杀数将,一时间竟是无人可挡。见无人敢撄其锋,焦彝冷哼数声,竟带队直冲胡奋中军所在,一连数次皆被乱箭射退。便在此时,胡奋身后转出一将提刀杀来,口中喝道:“逆贼休得猖狂,胡烈前来战你!”焦彝连斩数员魏将气焰正凶,见有人来战也不答话,催动胯下战马便与胡烈战到一处。
寿春城西守军,见东南战事连连,难免心思动摇,多有想去观战者。城头上大将李平手提宝剑,往来巡视。城中大部分兵力都被诸葛诞和焦彝带走,现在负责守城的淮南军大都是刚刚从城内征召的青壮。这些青壮的战斗力自然是不高,好在寿春城墙高大,凭借人数上的优势青壮也可以抵挡好一阵子。
李平所想的却是,为何还不见司马昭的西营魏军呢。南营的魏军应该最为吃紧,眼前东营的王基占了上风,可诸葛诞绝对不是吃素的,胜负仍是未知之数。司马昭的西营距寿春最远,丘头是要冲之地兼顾各处粮草运输,因此大兵坐镇。
胡奋尚在营中苦力支撑,后营魏军却是形势不妙。崔隽一时不察被吴将王祚用计刺杀,余下魏军更见慌乱。虽有其他将领指挥众军可军心已乱,更兼面前吴军如狼似虎,魏军连退数里才勉强扎住阵脚。看看身后便是大营,营中的魏军与淮南军正在做殊死决战,众魏将把心一横背倚大营与吴军再次战到一块。
吴军一共才一万余人。连续突破魏军防线,又与黄兴崔隽这两万魏军硬生生死磕,连番剧战下减员严重,追到这里只余七千多人。魏军主将阵亡,军心动荡可被吴军与淮南军前后包住,走投无路只能拼命,至此尚有一万可战之兵。
徐州刺史胡奋是车骑将军胡遵的儿子,性格开朗,崇尚武事专研韬略,治军有方,得军卒爱戴。当年司马懿征讨辽东公孙渊,胡奋以白衣的身份前往投军,得到司马懿的赞赏和喜爱。单是不依靠家世的这份气魄,便让众人折服,因此胡奋名声大噪,深得军心。
如今留下的这一万魏军都是徐州人马,知道刺史大人在身后营中奋战,唯恐文钦等入内夹击胡奋,无不豁命而战。文钦,唐咨等人以寡击众,深入敌阵数十里,已是疲敝之师。士气虽盛锐气大减,一时间也是难越雷池,被卡在魏军最后一道防线外。
东方战局此时已是倾危,淮南军全力一击被魏军顶住,气势开始衰竭。诸葛诞心中暗骂,百般手段用尽仍是如此战力,果然是群乌合之众。王基见魏军形势大好,反而一脸阴沉若有所思。
吴将全怿带着两万吴军不去增援文钦,反而一路绕行意图偷袭魏军东营。全怿本是想全军向西,进攻魏军屯粮所在地——丘头。全端对此颇有微词,司马昭大军都在丘头加上是军粮所在,必然重兵把守。自己这边不过两万来人,一旦失败,不仅对战局没有帮助反而成为孤军。东吴国内的孙綝与全家交恶,若是此战失败回去必然受到军法制裁,因此不可轻举妄动。
对于弟弟的劝诫,全怿深以为然。只是自己并不甘心按部就班的接应文钦,然后入城。无论如何也要在淮南诸人面前打一场漂亮仗,显得吴人威风才是。全端苦言相劝终是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