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惊雷入汉 >

第104章

惊雷入汉-第104章

小说: 惊雷入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司马昭点头道:“我正筹谋此事,如今得新军加入,可趁势出击。”
裴秀赞同道:“蜀人投石车如此厉害,不可不防,若是两军交战中所遇,仍是难以抵挡。”
这一点说到了要害所在,看起来投石车如今在长安城下。但交战之时保不准又被蜀军搬出来作为杀器使用,不解除投石车的威胁,魏军便处于绝对的劣势之中。
“某引骑军突袭敌后,毁其投石车,如何?”司马望沉吟片刻道。
司马昭没有说话,闻言只是摇了摇头。
裴秀一边思索一边道:“此为蜀人克敌制胜的关键,将军纵然武勇恐也难以成行。”
司马望苦笑道:“我何尝不知,只是长安决不可失,又难以迁延日久。”
许昌方面军力已然十分单薄,没有多余的力量再来支援。河北的军力早已分出了一半,剩下的仍在调整之中。魏国遭受吴,蜀两国的夹击,在边疆的少数民族同样注视着三国交锋的结果。
因此曹魏在北疆的兵力不可能如同许昌般抽空,先前来援的六七万人也已接近极限。
雍,凉二州沦陷,对于中原百姓也是一种冲击。吴蜀不过是小国,偏安一偶,弹丸之地强与中原抗衡。这是天下有识之士的共识,更是百姓眼中的事实。
大国与小国攻战,虽得一州郡之地不足为耀;小国攻伐大国,得一县之地也是引以为荣。以此推之,曹魏百姓与蜀汉百姓的心态就可想而知了。
雍,凉二州划入版图,复兴汉室有望,全国倍受鼓舞。反之对中原的震动,也是翻天覆地的。国内需要兵力安抚百姓官僚,以防万一,最需要的却是前线胜利的消息。
“晋公不如下战书如何?”裴秀提议道。
“战书?”司马昭略有疑惑。
“晋公可与蜀人约战,然后如此如此……”裴秀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司马昭与司马望听了,抚掌大笑,齐声称赞。
当晚,蜀军营中便来了一位不速之客,正是前来下战书的魏国使臣裴秀。
战书乃是下给蜀主刘禅的,姜维自然不敢拆开私看,于是留下廖化,傅佥看守营寨,自己带着裴秀与百余骑向长安的刘禅主营而行。
沿途所经蜀军营寨,虽是夜晚时分,依旧是军容整齐,号令严明。裴秀观察良久,赞道:“大将军治军之才果是非凡,今日一见奥妙无穷矣。”
姜维笑道:“中原人才济济,维何敢称能,倒是先生为司马氏谋主,此番亲来倒是出人意料。”
“大将军谬赞了,秀生性愚钝,难堪重任,若有唐突之处,蜀主面前还望大将军美言一二。”裴秀暗惊蜀军之精锐,嘴上仍是笑呵呵的客气着。
裴秀与姜维一路畅谈,很快来到了刘禅的大营。姜维处早吩咐了快马抢先通知,蜀汉皇帝刘禅安座帐内,身后文鸯,文虎兄弟左右护卫。
步入大营,裴秀拱手为礼,并无跪拜之意。文鸯沉声喝道:“来使见得陛下,如何不拜!”
裴秀坦然笑道:“上邦之使,不拜小国之君。”
文鸯闻言怒上眉头,手按宝剑便要上前。裴秀面带笑意,没有惊慌之色,对蜀主刘禅道:“闻陛下在西川励志图强,广开商路,域外诸国无不臣服,今日一见方知皆为虚言。”
刘禅示意文鸯切勿冲动,好奇的问道:“何以见得?”




致歉,请假~

家里来客人,码字来不及了,28日请假一天。

明早一更,明晚一更,对不住大家,不好意思。



第六十三章 八阵(下)
送走裴秀已是黎明时分,一夜畅谈让刘禅见识到了中原人物,但刘禅相信自己给予裴秀的震撼绝对是前所未有的。
学识才智裴秀已属上上之选,刘禅话语虽少,但处处隐含深意,透露一种深藏不露的味道。话题转到哪里,刘禅不过轻轻数语便点到了另一层境界。仰仗的自然是从后世而来的广阔见识,身处于当前时代的人,思想终究局限在某一层面。
刘禅并不担心自己吐露的信息被魏人所用,裴秀个人尚须时间消化,即便日后提出来也无法使魏国强壮。这是文化间的冲击,只有如刘禅这般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才有机会和能力逐渐的对社会文化加以控制和改变。裴秀越是觉得自己说的有道理,越是有所参悟,在魏国群臣只中便越显得另类。
司马昭的用心再明显不过了,无非是激将法约蜀军交战而不使用投石车。激将法对于刘禅并没什么用,胜利才是实实在在的。攻打长安这个节骨眼上绝对不能出现什么差错,因此并没有正面答复裴秀,反而是将裴秀留在了营中休息,等候答复。
裴秀心中忐忑不安,来到了蜀人为自己准备的营帐中。自告奋勇担此重任,并不是一时冲动之举,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自己虽不是恃才傲物的人,但一身才华早以身居朝堂前列。一夜畅谈下来非但没有激怒蜀主刘禅,反而自己的许多观念都发生了动摇。
刘禅不怒,激将之法如何可成?激将之法不成,蜀军在对战时使用投石车,自己这面岂不是一败涂地?素来智计闻名的裴秀,到了这个时候也是一筹莫展。
过了许久,有人来通传蜀主刘禅召见,裴秀整理了仪容,稳步跟随来到了大营之中,此时脸上一片平静,看不出任何情绪。
“朕决定答应晋公的约战!”刘禅开门见山的给了裴秀答复。
裴秀心中疑虑,表面上却是不露分毫,微微躬身道:“多谢蜀主,如此在下也可以回去复命了。”
刘禅笑道:“先生一夜未曾合眼,可在这边休息过后再走不迟,朕也要歇息了。”
裴秀摸不清蜀人打的什么算盘,不过既然自己的目的已然达成,似乎也没有继续留下的必要,于是也告辞而走。姜维早在营外等候,带着百余骑沿途护送裴秀一行人,将其送回魏营。
司马昭与司马望等了一夜,终于把裴秀盼了回来,见蜀人同意约战,均见喜色。没有投石车的加入,司马昭自有击败蜀军的把握。
不过听完裴秀的叙述,司马昭与司马望便觉得此事没有如此简单了。激将之计失效,刘禅和姜维自然可以看出其中的居心,本该拒绝的事情为何又会答应呢?
将计就计!
蜀军并不怕魏军耍什么花招,也不认为司马昭斗得过姜维,甚至认为有机会借此战击败魏军,所以才会放弃使用投石车。
兵不厌诈!
答应是答应了,出战也是出战,可到底用不用投石车还得看蜀军的意思。刘禅拼着老脸不要,使用投石车破敌,到头来魏军吃不了兜着走,蜀军自己还不是歌功颂德?这也是兵法啊……
无论如何,都需要做好万全的准备。司马昭不敢怠慢,接连发出军令,魏军的传令官不断的进出大营,附近郡县皆是全力支持,以便应对三天后的决战。
等到了当天夜晚,司马昭等人才知道自己错了。魏军诚然是等待三天后的决战,蜀人在刘禅一觉睡醒之后则频频调动。天色一黑,四五十架发石车一起投掷,对长安城发动了猛烈的攻击。
两万蜀军队列整齐,高举火把,整装待发准备攻城。随处可见的攻城器械,也浮现在长安守军的眼前。挡箭车,撞车,箭楼,云梯,凡是攻城能用到的蜀军都准备全了。
这是要动真格的了。
郑恭与李辅站在城墙上,无数巨石砸在城墙上连绵不断,二人甚至可以感受到脚下的城墙在颤抖。
长安的西城墙连日来一直遭受蜀军的攻击,虽然每天都做修补,也是有限。被蜀军这么突然一阵猛砸,城墙一段竟然被砸出了一个缺口。魏军一阵惊慌,随即在各自将领的指挥下,集中了一支三千人的军队准备堵住缺口。
只是蜀汉军队并没有似意料中的发动进攻,投石车的位置稍作调整,投掷的目标变成了其他墙面,以及缺口中的魏军。
血肉之躯,如何挡得住天降巨石?
魏军被砸怕了,又伤不起,只得远远的退开,盯着城外蜀军的动向。蜀汉大军掩杀上来之时,就是停止投石的时间段,离得较近的魏军依然是有利的一方。
在长安城墙上的魏国兵将原本也是刘禅的目标,只是长安的城墙过于高大,超出了投石车投掷的范围。经过调整勉强可以达到刘禅的要求,但是命中率和稳定性便差的太多了。
在蜀汉投石车疯狂的投掷攻击下,魏军只有干瞪眼看着的份儿。石块撞击城墙的巨响不断在耳边响起,上城辅佐守军的百姓青壮都忍不住捂住了双耳。官兵们则是跟随着每一次撞击皱着眉头。
郑恭与李辅纠结着心情,眼看城墙又砸出了几处豁口,远方的蜀军终于开始有了动作。
李辅神色肃然,一声不吭的带着亲兵卫队走下城墙,去指挥军队。留下了郑恭孤零零的站在城上,望着正面的蜀军,回首看去则是蜀汉大将姜维的军队。远方晋公的军营根本不在视线范围内,曾几何时,长安如此孤单过。
投石停止了,蜀军如潮水般的涌了上来。西面的城墙被砸出了三个缺口,这是蜀军重点攻略的目标。李辅前后集结了五千人,准备与蜀军肉搏战。
说是缺口,可这缺口也不大,宽的地方有两丈,窄的空间不过三尺。最主要的是缺口开在城墙的半腰高度,也就是说蜀军依然要攀爬城墙才能攻进来。所不同的是缺口处要比长安城矮了半截左右。
无数的火光划过夜空,城上的守军不停的向城下射出火箭。挡箭车走在最前面,火箭落在了上面却燃烧不起来,这是蜀军对挡箭车提前做了处理的缘故。跟在后面的是盾牌军,中间夹杂着云梯队和撞车队。
攻城,城门是重中之重!
落在最后的是箭楼车,也叫井阑。类如长安这种巨城,臂力再强的弓弩手也难以把箭射上去。想要对城内的守军造成杀伤,唯有利用井阑增加自身的高度才可以。不过井阑由于其高度,很难做防火的处理。涂抹一架井阑的马粪等物顶得上五六辆挡箭车的消耗。
所以,将井阑放在最后,等前面的军队投入了战斗,吸引了火力,再趁机杀伤守军。
转眼间护城河已经被蜀军填平,准备十几日的蜀军早将每一个步骤计算的非常清楚。
挡箭车推进到了城墙下,便按照一定的序列进行调整,尽量覆盖多一些的面积,建立起相对安全的通道,使自家人马可以快速的冲到城下。
随之而来的便是云梯和撞车,云梯是个好物件,想多高就有多高。就地取材,量身定制,短的可以一人背负,长的两人背负。一路小跑冲到城下,云梯一贴城墙,剩下的就是爬!
撞车也叫冲车,是针对城门的一种攻城兵器。二十多名军卒推着一辆车来到城门下,利用绳索拽起车上的木桩。一松手,就是一下重击,经过马钧设计的撞车,使用起来更加的省力。
战事进行到这个程度,守军弓箭手的目标偶已经不是远处还没到城下的蜀军,而是先集中火力处理正在城下攻城的敌人。射向远处的箭矢逐渐稀少,大量的弓箭直接射向城下。
蜀军在挡箭牌下,或是将盾牌举过头顶,抵挡魏军的攻击。魏军也不是吃素的,滚木雷石到了出场的时候。本来份量就不轻,又是这么高的高度扔下去,砸到谁都只能自认倒霉。
双方的呐喊声,疾呼声,惨叫声交织在一块,今夜,长安城的百姓无眠。挡箭车被石头砸穿,砸烂,躲避在底下的蜀兵甚至来不及惨呼,只觉得眼前一黑就倒在血泊之中。
冲车也被砸坏了几辆,单是把坏掉的冲车挪走这一件事儿,就损失了百余人手。撞城门可不是撞钟,外面蜀军撞着,里面的魏军在顶着。大木锥撞在城门上,削尖的撞头被撞平了一大块,上面包裹的铁皮不知何时毁落在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