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仙侠电子书 > 洪荒之明玉 >

第255章

洪荒之明玉-第255章

小说: 洪荒之明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碌陌旆ɡ葱U合那锒募尽



这是有记载的洪荒人族最早的历法;奠定了农历的基础,尧当政后生活依然非常俭朴;住茅草屋;喝野菜汤;穿用葛藤织就的粗布衣。时刻注意倾听百姓们的意见;实乃一代明君。



人族皆传:尧仁德如天,智慧如神。接近他,就像太阳一样温暖人心;仰望他,就像云彩一般覆润大地。他富有却不骄傲,尊贵却不放纵。他戴的是黄色的帽子,穿的是黑色衣裳,朱红色的车子驾着白马。他能尊敬有善德的人,使同族九代相亲相爱。同族的人既已和睦,又去考察百官。百官政绩昭着,各方诸侯邦国都能和睦相处。



尧到年老时,为找到继任的贤者;到处寻访,后由四岳十二牧推举部落联盟军事首长继承人,当时有个名叫放齐的与尧说:‘你的儿子丹朱是个开明的人,继承你的位子正合适。‘



尧严肃地说:“不行,丹朱品德不好,专爱跟人争吵。我不放心他,还是另选贤人。”



有一次,他又把四方部落首领找来商量,要大家推荐。到会的一致推荐舜。尧点点头说:‘哦!我也听到这个人挺好。你们能不能把他的事迹详细说说?‘



大家便把舜的情况说开了:舜的父亲是个糊涂透顶的人,人们叫他瞽叟(gusou,就是瞎老头的意思)。舜的生母早死了,后母很坏。后母生的弟弟名叫象,傲慢得没法说,瞽叟却很宠他。舜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待他的父母、弟弟挺好。所有,大家认为舜是个德行好的人。



尧听了挺高兴,决定先把舜考察一下。他把自己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还替舜筑了粮仓,分给他很多牛羊。那后母和弟弟见了,又是羡慕,又是妒忌,和瞽叟一起用计,几次三悉想暗害有一回。瞽叟叫舜修补粮仓的顶。



当舜用梯子爬上仓顶的时候,瞽叟就在下面放起火来,想把舜烧死。舜在仓顶上一见起火,想找梯子,梯子已经不知去向。幸好舜随身带著两顶遮太阳用的笠帽。他双手拿著笠帽,像鸟张翅膀一样跳下来。笠帽随风飘荡,舜轻轻地落在地上,一点也没受伤。



瞽叟和象并不甘心,他们又叫舜去淘井。舜跳下井去后,瞽叟和象就在地面上把一块块土石丢下去,把井填没,想把舜活活埋在里面。没想到舜下井后,在井边掘了一个孔道,钻了出来,又安全地回家了。



象不知道舜早已脱险,得意洋洋地回到家里,跟瞽叟说:‘这一回哥哥准死了,这个妙计是我想出来的。现在我们可以把哥哥的财产分一分了。‘说完,他向舜住的屋子走去。哪知道,他一进屋子,舜正坐在床边弹琴呢。



象心里暗暗吃惊,很不好意思地说:‘哎,我多么想念你呀!‘舜也装作若无其事,说:‘你来得正好,我的事情多,正需要你帮助我来料理呢。‘以后,舜还是像过去一样和和气气对待他的父母和弟弟,瞽叟和象也不敢再暗害舜了。



第四卷三皇五帝第三O一章大禹治水立国为夏



尧试用舜去理顺五种lun理道德和参与百官的事。他都干得很好。尧认为他十分聪明,很有道德,便把他叫来说道:“三年来,你做事周密,说了的话就能做到。我已经年老体弱,你当断承我位。”



舜推让说自己的德行还不够,不愿接受帝位。帝尧说道:“又能耐的人不能只想着自己,应该为他人多做一点事,而且我也老了,不能在管理百姓了。你是我见过的人中间最有德行的,你不接受人皇之位还有谁可以接受呢。”



舜还是坚决不接受人皇之位,帝尧无法,只好让舜代理天子之政事,借以观察他做天子是否合天意。



舜于是通过观测北斗星,来考察日、月及金、木、水、火、土五星的运行是否有异常,接着举行临时仪式祭告上帝,用把祭品放在火上烧的仪式祭祀天地四时,用遥祭的仪式祭祀名山大川,又普遍地祭祀了各路神祗。



他收集起公侯伯子男五等侯爵所持桓圭、信圭、躬圭、谷璧、蒲璧五种玉制符信,选择良月吉日,召见四岳和各州州牧。又颁发给他们。



二月,舜去东方巡视,到泰山时,用烧柴的仪式祭祀东岳,用遥祭的仪式祭祀各地的名山大川。接着,他就召见东方各诸侯,协调校正四时节气、月之大小、日之甲乙,统一音律和长度、容量、重量的标准,修明吉、凶、宾、军、嘉五种礼仪,规定诸侯用五种圭壁、三种彩缯,卿大夫用羊羔、大雁二种动物,士用死雉作为朝见时的礼物,而五种圭璧,朝见典礼完毕以后仍还给诸侯。五月,到南方巡视;八月,到西方巡视;十一月,到北方巡视:都像起初到东方巡视时一样。回来后,告祭祖庙和父庙,用一头牛作祭品。



以后每五年巡视一次,在其间的四年中,各诸侯国君按时来京师朝见。舜向诸侯们普遍地陈述治国之道,根据业绩明白地进行考察,根据功劳赐给车马衣服。



舜开始把天下划分为十二个州,疏浚河川。规定根据正常的刑罚来执法,用流放的方法宽减刺字、割鼻、断足、阉割、杀头五种刑罚,官府里治事用鞭子施刑,学府教育用戒尺惩罚。罚以黄金可用作赎罪。因灾害而造成过失的,予以赦免;怙恶不悛、坚持为害的要施以刑罚。



这时三苗在江、淮流域及荆州一带多次作乱。这时舜巡视回来向尧帝报告,请求把驩兜流放到崇山,以便改变南蛮的风俗;把三苗迁徙到三危山,以便改变西戎的风俗。



帝尧在位时洪荒突发大水,人民苦不堪言,帝尧询问一众大臣道:“汤汤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有能使治者?”



众臣皆曰非鲧不可治,帝尧说道:“那鲧违背天命,毁败同族,不可用。”众臣说道:“除却鲧却是无人精通治水之术,何不先用之,若其无法治理好洪水则再换人。”帝尧点头应允,让鲧去治理洪水。



鲧知道帝尧命自己治理水患之后对人言道:“若欲治好水患却是举手之劳,尧实是大材小用。”众人皆笑之。



鲧自到任后便领着众人开始治理水患,那鲧却是只知堵不知疏,东边有水便堵东边,水从东流到西便又去西边堵,如此这般东堵西决。此堵彼溢,鲧忙碌了九年也不曾将水患治理



最后舜把鲧斩杀,以惩罚他没有治理好水患。惩办了这几个罪人,天下人悦服。



尧在位七十年得到舜,又过二十年因年老而告退,让舜代行天子政务,向上天推荐。尧让出帝位二十八年后逝世。百姓悲伤哀痛,如同死了生身父母一般。



三年之内,四方各地没有人奏乐,为的是悼念帝尧。尧了解自己的儿子丹朱不贤,不配传给他天下,因此才姑且试着让给舜。让给舜,天下人就都得到利益而只对丹朱一人不利;传给丹朱,天下人就会遭殃而只有丹朱一人得到好处。



尧说:“我毕竟不能使天下人受害而只让一人得利”,所以最终还是把天下传给了舜。



尧逝世后,三年服丧完毕,舜把帝位让给丹朱,自己躲到了南河的南岸。



诸侯前来朝觐的不到丹朱那里去却到舜这里来,打官司的也不去找丹朱却来找舜,歌颂功德的,不去歌颂丹朱却来歌颂舜。



舜说:“这是天意呀”,然后才到了京都,登上天子之位,这就是舜帝。



舜执政以后,其治国方略有一项是“象以典刑,流宥五刑”,在器物上画出五种刑罚的形状,起警戒作用;用流放的办法代替肉刑,以示宽大。但又设鞭刑、扑刑、赎刑。特别是对不肯悔改的罪犯要严加惩治,使得坏人受到惩处,天下人心悦诚服。



舜自继位成为人皇之后便努力的治理天下,每天睡觉的时间都没有。而自从鲧被舜斩杀于羽山之后并没有找到能接替鲧去治理水患的人,洪荒中的水患越来越厉害,这时有人推荐鲧的儿子禹,说禹能治水,舜在无人可派的情况下就同意了,让禹接替鲧去治理水患。



夏禹;又谓大禹,名文命,姓姒。身高9尺2寸,是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



禹的父亲是鲧,鲧的父亲是颛顼帝,颛顼的父亲是昌意,昌意的父亲是黄帝。禹是黄帝第十代后裔,其母乃辛氏女,又曰涂山氏之女,名女志。



禹妻,乃九江寿春东北涂山氏女,颛顼帝的孙子。禹的的曾祖父昌意和父亲鲧都没有登临帝位,而是给天子做大臣。



禹幼时曾淂神人传授,习得一身本事,他为了治好水患洗刷父亲的耻辱立即与益和后稷一起。召集天下百姓前来协助。他视察河道,并检讨鲧失败的原因,决定改革治水方法,变堵截为疏导,亲自翻山越岭,淌河过川,拿着工具,从西向东,一路测度地形的高低,树立标杆,规划水道。



他带领治水的民工。走遍各地,根据标杆,逢山开山,遇洼筑堤,以疏通水道,引洪水入海。禹为了治水,费尽脑筋,不怕劳苦,从来不敢休息。他与涂山氏女名女娇新婚不久,就离开妻子,重又踏上治水的道路。后来,他路过家门口,听到妻子生产,儿子呱呱坠地的声音,都咬着牙没有进家门。第三次经过的时候,他的儿子启正抱在母亲怀里,他已经懂得叫爸爸,挥动小手,和禹打招呼,禹只是向妻儿挥了挥手,表示自己看到他们了,还是没有停下来。



禹亦关心百姓的疾苦。有一次,看见一个人穷得把孩子卖了,禹就把孩子赎了回来。见有的百姓没有吃的,他就让后稷把仅有的粮食分给百姓。



禹穿着破烂的衣服,吃粗劣的食物,住简陋的席篷,每天亲自手持耒锸,带头干最苦最脏的活。几年下来,他的腿上和胳膊上的汗毛都脱光了,手掌和脚掌结了厚厚的老茧,躯体干枯,脸庞黧黑。



经过十三年的努力,他们开辟了无数的山,疏浚了无数的河,修筑了无数的堤坝,使天下的河川都流向大海。终于治水成功,根治了水患。刚退去洪水的土地过于潮湿,禹让益发给民众种籽,教他们种水稻。



禹在治水时常遇到大山的阻拦,禹就组织万民开山,但是人力有限效果不是很好,禹很是烦恼。此时大神云华夫人就住在巫山,禹闻听云华夫人有大神通便去向云华夫人求助,云华夫人见禹一心为民便让侍女赐给禹召唤鬼神的法术,又让她的手下神将狂章、虞余、黄魔、大翳、庚辰、童律等,帮助禹斫石疏波,决塞导厄,以循其流。并赐给禹两件宝物——开山斧和避水剑,开山斧用来开山引流,避水剑用来斩杀水中作乱的妖物。



禹开通了九条山脉的道路:一条从汧山和岐山开始一直开到荆山,越过黄河;一条从壶口山、雷首山一直开到太岳山;一条从砥柱山、析城山一直开到王屋山;一条从太行山、常山一直开到碣石山,进入海中与水路接通;一条从西倾山、朱圉山,鸟鼠山一直开到太华山;一条从熊耳山、外方山、桐柏山一直开到负尾山;一条从嶓冢山一直开到荆山;一条从内方山一直开到大别山;一条从汶山的南面开到衡山,越过九江,最后到达敷浅原山。



禹疏导了九条大河:把弱水疏导至合黎,使弱水的下游注入流沙。疏导了黑水,经过三危山,流入南海。疏导黄河,从积石山开始,到龙门山,向南到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