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逐鼎 >

第767章

逐鼎-第767章

小说: 逐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乌孙国,转而全力针对我们,这都是未知之数。”
白伊深出了口气,接着说道:“就算现在将赵军击败,如何应对乌孙国,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没了高昌国、焉耆国以及周边的十数个小国家,我们已经不足以对抗乌孙国。而且……而且进入西域的赵军,只不过是大赵的一部分而已,要是此次战败,日后大军来袭,那将又会是什么结果,我们谁也不敢保证。”
看了看诃黎难看的脸色,白伊涩声道:“要么……要么就臣服赵王,让出手中全力。凭借我龟兹国协助过赵军攻伐焉耆国和高昌国,王上将得以保全。虽然没有实权,但却也得到大赵册封的王爵。”
诃黎沉默不语,半晌,闷声道:“是不是绝大多数的大臣都想要本王投降赵军?”
白伊没有回答,但诃黎已经明白自己问题的答案了。在关乎全家全族性命之时,他的这些臣子,也不得不为自己考虑。白伊的沉默,也只不过是不便在他这个一国君王的面前直接诉说罢了。
诃黎长叹一声,苦涩道:“没想道,祖上基业,最终却毁在我的手中!”
“白伊,你去与赵军联系,本王原降。希望赵王能看在我龟兹国多次效劳的份上,善待百姓吧。”看了看白伊,诃黎涩声说道。他知道,此刻这白伊其实就是赵王,其实就是赵王的传声筒。要是自己拒绝,那越来越近的赵军,只怕就不是慢吞吞的行进,而是大军攻城了。
得到白伊的亲自承认和龟兹国王的国书,赵询这才松了一口气。龟兹国,算是再者关键时刻被拿下了。当然,这并不就意味着万事大吉了。要将这龟兹国完整的纳入麾下,那才是最终的目的。
“张元静,你们负责这龟兹国的政务诸事,一定要缓慢进行。这里不同焉耆国和高昌国,而此刻,大敌乌孙国再侧,更不能引起什么意外来。这龟兹国王和其麾下的大臣,都是我们可以利用的对象,此次要缓慢而行,甚至是可以暂缓行动。我们此次主要的目标,则是慑服龟兹国,另外,突袭肥城,将乌孙国逼退。”赵询并没有因为龟兹国的顺服而得意忘象,他很清楚此刻什么事情更重要。
“主上放心,属下明白。”张元静当然也明白此刻的情况,“主上,此次是不是直奔龟兹国王都,如此,不仅在龟兹国上下,竖立我大赵的声威,能逐步加强我大赵在此地的影响。另外,还能让乌孙国认为我们此次的目的是这龟兹国。”
八月初,在龟兹国王送上国书,表示臣服之后,赵询带着大军直奔龟兹国王都。当然,从焉耆国至龟兹国王都的城池,也都有赵军接管。
龟兹国王诃黎亲自至王都城外十里迎接,为赵询牵马,以示臣服。赵询并未拒绝,一万亲卫军浩浩荡荡护卫在侧,在诃黎的牵引下,入了龟兹国王都。而龟兹国王都,也很快被赵军掌控东门和北门。
当然,并不是赵军无力掌控全局,但赵军新至,自然不能无端接管对方国都。而赵询的亲至,赵军如此做,才算一个合理的理由,并未遭到龟兹国王都之人的不满。
不管是龟兹国王诃黎还是王都臣民,都被赵军那彪悍的军队所震慑。刀枪如林,甲胄齐备,如同钢铁之林迎面而至。
原本诃黎和一些臣子对投降赵军极为不乐意,尤其是诃黎,如何甘心将手中大权拱手相让。但此刻,却一下子熄灭了心在那仅存的一线想法。于是,只有恭恭敬敬的为赵王牵马。
要是在其他时候,龟兹国王为他人牵马,定然会引来臣子驳斥,但赵询身边跟着那气势雄壮的一万亲卫军之后,所有人都鸦雀无声,对自己的国王为赵王牵马,没有任何异议。
他们很清楚,此次随同赵询一起来的,是三万大赵将士,而此地的一万将士,就足以让现在的龟兹国无力应对了,更何况三万?当然,他们并不知晓,这兵甲器具犀利,将士魁梧,杀气凛然的一万骑兵,是赵军之中最为精锐的亲卫军。也就是昔日赵询的亲卫营扩编而来。剩余的两万人,自然不能与这一万将士相比,此外,随行的三万大赵将士,还有不少是步卒。
不过,对此赵询并不担心,他知道,就是自己身边的一万骑兵,已经足以震慑龟兹国王都的所有人。这一万亲卫军上上下下所需要的消耗,足以供养三万镇兵了。
赵询之所以没有刻意去与龟兹国王亲近,而是让其牵马,也是为了让龟兹国上下明白,龟兹国的国王都已经臣服了,现在,龟兹国已经是赵军的藩属了。当然,此刻在普通百姓眼中,龟兹国是大赵的藩属,而大赵,则是龟兹国的宗主国。他们并不知晓,赵军的目的,远不是如此。
对于普通百姓是否明白,赵询不需要理会。此刻,他只需要让龟兹国王都的人将龟兹国王臣服自己的消息散播出去,还方便自己的人在龟兹国境内的行动。当然,赵询并未一直让龟兹国王为自己牵马,这只是向其他人宣示赵王威严而已。旋即赵询就让诃黎上马,并排而行。
其实,这龟兹国对于赵军的重要性,绝不是单单的为了突袭乌孙国。这龟兹国处于西域西部的中心位置,向西北,则威胁西北大国乌孙国。向南,则是直接断去西域南部诸国的后路,换句话说,从龟兹国挥军南下,则直接会出现在西域南部诸国的后方。与凉州西部的且未府形成东西夹击之势。要是再算上北面的焉耆国,那南部西域诸国都将处于赵军的围攻之中。所以,这龟兹国对赵军整个西域策略,还是极为重要的。
也是因为此,赵询并不想对龟兹国以武力的方式进行,以至于最后牵扯到南部诸国。也刚好乌孙国之事,也与这龟兹国有关,赵询这才决心此次彻底解决这龟兹国问题。




第749章 进逼


赵询在龟兹国王宫正式接受了龟兹国王诃黎的参拜,也就是说,从赵询进入王都的那一刻起,诃黎不再是从前那个,掌控一国军政大权的龟兹国王,而是一个有着王爵封号的特殊勋王。
让诃黎稍微放心的是,赵询并未对他秋后算账。虽然失去了很多,但对比起起焉耆国和龟兹国的国王而言,他又算是及其幸运的。
赵询并未立刻对龟兹国进行接管,也没有立刻进行整编改制,也没有收拢各城池的士卒。当然,赵询麾下的亲卫军也掌控了半个王都。在诃黎的配合下,赵询派出了一支支人马分驻各地,开始融入各个城池之中。
在稳住龟兹国之后,赵询立刻暗中将麾下骑兵向北调动。当然,在整个龟兹国内部都有赵军将士调动的情况下,几支两三千的士卒调动,也属正常。在他人看来,这不过是赵军为了掌控龟兹国。但却没有人注意到,这向北调动的几支军队,慢慢向着一个方向汇聚。
琅城,赵军对峙乌孙国军队的最前沿。李尘风和徐邺等人,都在此处驻守。此刻,连一直处于后方的魏子林,也出现在这里。
“李将军、徐将军,龟兹国那里传讯,主上已经顺利稳住龟兹国。如果不出意外,这龟兹国就将是我们的了。现在,那边已经做好了准备工作,接下来,就是你们这里做出行动,掩护西面了。”魏子林笑着说道,他此次来琅城,主要是开始统计、收拢、整编这一万七千余的龟兹国残部的。
拿下龟兹国,当然需要全权接管,而这一万七千余残部的龟兹国将士,则不仅能更快的掌控龟兹国,还不会让龟兹国产生不必要的骚乱和异动。这龟兹国将士为前驱行动,可比直接让赵军出动好多了。
李尘风沉声道:“魏大人放心,我们这里,可只是以势压人,并不是真的要与乌孙国一战。这些该死的乌孙人,真以为我大赵奈何他们不得,得意忘象。此次,定然要他们好看。”
魏子林笑道:“等其西面的肥城被破,乌孙军军心大乱之际,两位将军就能策马纵横了。到那时,这龟兹国西部十三城,可就要看两位的了。”
在细沙城乌孙国主帅相力和将校暗自咒骂高昌国王是软蛋的时候,对面琅城的赵军,派人向己方下通牒,要求乌孙军撤离高昌国境内。赵军的理由则是,赵王和高昌国王都不承认高昌国前任国王高雅的国书。
当然,赵军和高昌国并非否决前任国王高雅的合法性和正统性,不管如何,高雅也是高昌国前任国王。高昌国在赵军攻破之后,死去了不知多少臣子,这些人,自然就要为此买单。龟兹国王直接宣示,乌孙国手中所谓的国书,只不过是被乌孙国收买的小人私下而为,趁着战乱私自盖印,故而,绝不会给于承认。
乌孙国对此,自然不会给出任何回应,完全无视赵军和高昌国的存在。但驻守在琅城的联合军队要行动极为迅速,当即就开始分兵数路,向西部开进。
“难道是他们所谓的赵王稳住了龟兹国,他们就以为他们能战败我们?”细沙城之中,面对对面的联合军队杀入己方占据的境内,这些乌孙军将校,也有些吃惊。
主帅相力冷声道:“管他什么原因,本帅需要的是,让对面的所谓联合军,灰溜溜的滚回去。现如今我们在这里有八万将士,还会怕他们?传令各城,对于入境的敌军,一律格杀!”
“另外,传令所有靠近东部的将校,严守各地,切不可让敌军进入内部。”相力很清楚,乌孙军占据高昌国西部十三城,但防守重心依旧是以细沙城为中心,靠近东部的数座城镇。要是让对面的敌军杀入腹地,带动当地的高昌国居民,将会带来不小的麻烦。
见鬼,为什么赵军连灭焉耆国、高昌国以及数十大大小小的国家,他们就没有遭遇到地方居民的大力反抗呢?一想到腹地内部那愈来愈多的马贼和拒不配合的高昌人,相力就不由的暗自咒骂。
他们只看到了效果,却没有注意赵军为了达到现在的目的,付出了多少。如果只是单纯的攻占这些地域,赵军早就完成任务了。攻下异地容易,但要稳固的占据那里,并将之彻底的吞并,这绝非易事。
为了能在占据焉耆国、高昌国和周边大大小小的小国家立刻安稳下来,赵军不知道付出了多少。单单是从后方运输而来的各种物资,都不计其数。当然,付出了这么多,赵军也在最短的时间里将这些地域稳定下来,再加上缴获的各种金银器具,让赵军从钱财之上获得了不少的补充。要不是中原之地赵军一直在埋头发展,没有与其他诸侯进行大战,只怕单单这西域之地,就已经让赵军难以为继了。
数天过去,乌孙军据守的细沙城并未遭遇赵军的猛攻,但是,细沙城以西,西部十三城之外的各个居民地,各处野外放养牲畜的牧民,各处小乡镇,都遭到了对面联军的袭击。
“废物,一群废物!短短五天不到,就在各地损失勇士五千余人。还有,我们的战马也被敌军抢去了两万余匹!”这会,乌孙军主帅相力则是怒气冲冲,厉声呵斥着麾下的各个将校。
“本帅不是给你们发过警示了吗,让你们小心戒备,小心戒备!可你们呢?就这样被远少于己方的敌军突袭了。”
相力如此怒气上涌,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在这数日之间,除了较大的十三城未曾被敌军正面攻打之外,分布在各地驻守的守军,负责去乡镇、居民点征缴粮草的士卒,都被那一支支小股敌军袭击。甚至是数支为细沙城运输粮草的队伍,也在细沙城西一百三十里外被敌军攻袭。
等到相力闻讯赶到之时,上千旦粮草被焚毁,三千护卫将士被杀,而随行的就地征兆的高昌人则消失的无影无踪,想来,应该是被联军救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