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逐鼎 >

第704章

逐鼎-第704章

小说: 逐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显而易见,虽然箭矢的射杀力度没有弩矢强。但是,箭矢的数量是弩矢的几十倍,放箭速度同样是弩机的几十倍。故而,箭雨带来的杀敌效果,丝毫不必弩机弱,甚至更强。只不过,箭雨给突厥军带来的压力没有弩机强罢了。
不少突厥军士卒躲过弩矢、箭雨终于是到了护城河之侧,随即,他们赶紧把手中的沙袋扔到河水之中,还有不少士卒直接倒在了护城河之中。数米多深的护城河中,沙袋瞬间被吞没,河水中泛起来大片大片的土黄色和血红色。
把麻袋扔下的突厥军士卒扭头就跑,当然,在回去的过程中又是遭受了好几轮打击。在他们回去之后,就有士卒早就准备好了新的沙袋,等待他们继续去填河。等待他们的,又是一段惨烈无比的死亡之旅。
阵型越密集,就越是利于城墙上的赵军的狙杀,自身的损失就更惨重,景吾自然很清楚这种情况。所以他让麾下将士分散成多批量行动,尽量把阵型给拉的散乱一些,也可以有效的减少伤亡,而且也可以给士卒们更多的休息时间。
不过,饶是如此,惨重的伤亡也让他心如刀绞。他不怕将士们在战场之上与敌人搏杀。但是,现在这种行为,完全就是去送死。
时间一步一步的在推移,一个时辰之后,而在莫兰部落上万将士的拼死奋力之下,护城河其中一段,已经填上了一个长约百米,宽约十五米的土坡,还有五米的距离,就能够到达对岸了。最起码,可以直接面对城墙了。
而付出的代价就是,莫兰部落的一万余将士,最后完好者,不足千余人。其中,七千余阵亡,两千左右重赏。换句话说,这个万人队,基本上不复存在了。
至于赵军,根本没有损失一兵一卒,唯一付出的就是囤积的弩矢、箭矢的一部分。这对于蓝都城之中的赵军来说,根本可以忽略不计。突厥军连蓝都城的城墙还没摸到呢,就已经死伤如此惨重。
如此惨重的伤亡,不但是莫兰部落万夫长景吾心中滴血,恨的牙齿咬的咯吱作响。就算是在后方观战的其余将士都是眼皮子直跳,心中忐忑无比。一个护城河就如此之难填平,他们已经可以预见到了,在这蓝都城城下将要发生的,定然是一场惨烈无比的拉锯战!而接下来要付出的,则就是他们了。
此刻,就是前军主帅吉利也是脸色难看,心中有些起伏不定。他很想就此撤军,回去在做准备,数日之后再战。但是,他又不能就这般灰溜溜的退回去。毕竟,当初他可是向薛捏可汗求战的一份子。
“赤鄂、哈林,你们两部继续填土,要在城墙治下,填出可以登高的地方。兀秃、什干,你们两部以骑射压制城中之上赵军的反击。同时继续填充护城河,将护城河两侧连成一片,方便我大军行动。”吉利咬了咬牙,冷声下令道。
于是乎,此次一次就出动了四个万人队,齐齐向着蓝都城北城而来。
“乌垣、乌临,你们两部分别向蓝都城左右两侧的卫城而行,查察是否有攻取的可能。同时也要严防这左右两侧卫城,小心他们派军援助。”
军令一下,突厥军之中顿时响起激昂的号角声。数万突厥军将士再次云集而动,向着蓝都城而来。
突厥军的各个万夫长得令之后,脸色略微发白。没有得到军令的人,则微微松了一口气。但不管如何,现在受了军令的万夫长,都必须向前而动。
城北的四个方阵开始慢慢的散开,随着队列的展开,大军开始慢慢突进,百夫长、十夫长等将领们纷纷跨上马,在亲卫的护卫下,亲自上前,而千夫长级别的将校,则驱马前行,前去指挥自己的部队。
“又来送死了!”看着肃穆的气氛,赵询沉着的发布着命令:“传令神机营,让他们更换弩机射手,让床弩继续准备!三部的弓箭手也轮换而出!”
城墙之上的士卒们在更换了一批将士之后,再次将床弩拉开,又是上了大箭。
这一次,成为的突厥军堆积的更密集,更方便射杀。在突厥军靠近城墙千米之遥的时候,城墙之上的赵军再次放出了手中的弩矢。弩机上弦较慢,故而,需要在抵达射程之时就要发射。当然,这也是守城所至,并不会刻意等至敌军接近最有效的距离。因为,接下来敌军迟早会越靠越近,越来越方便射杀。
上百根弩箭向着城下射去,这一次面对着突厥军的密集的士卒,尤其是现在都需要通过护城河之中那条通道,数量庞大的士卒聚集在一起。这些床弩,立刻就展现出了这个时代作为冷兵器巅峰的巨大威力。
有人被整根巨弩穿透,在胸口射出来一个人头大小的血窟窿,旋即又被狠狠的钉在地上。有人被击中了脑袋上,整个大好头颅就像是被一脚踩爆的烂西瓜一样,立刻粉碎,雪白的脑浆和着鲜红的血水,四处激射而出。还有人被这弩矢射城两截,尸首散乱,血流如涌。
而阵型密集所带来的更加严重的后果就是,往往这巨弩在射穿了一个人之后,余势未竭,又会狠狠的打在身后人的胸膛、脑袋上,又是造成杀伤。
床弩是汉人冷兵器的巅峰之作,是突厥军难以理解的神器。现在,这床弩不停的击发,鲜血四溅,惨叫声声……
在付出了惨重的伤亡,难以叙说的代价之后,突厥军终于靠近了城墙。此刻,成为的突厥军也开始发挥他们擅长的东西,那就是射箭。
而床弩则在这个距离,则作用已经不大。故而,床弩继续射击敌军后方。在这近处,城墙之上也是有所准备的。别忘了,城墙之中,也有着突厥人呢。三部突厥士卒,皆是武装这大赵的兵甲器具,焉是突厥军可比?
赵询示意之下,张举高声命令道:“弩手、弓箭手,准备!”
在城中之上,除了一开始就出现的三部弓箭手之外,赵军还准备有弩手。他们负责的则是神臂弩等单兵弩箭。
霎时间,大赵守军士兵们行动起来,为弩箭上弦,搭箭。弓箭手则用力拉弓,做着最后的准备。
等待突厥军抵达一定的距离之后,张举脸色一冷,挥手下了命令:“弓弩手,射击!”
旋即,弩手扣动了机括,弓箭手放松了拉弦的手指……
霎时间,无数的弩矢、箭矢在半空中发出尖利地巨啸,铺天盖日,向着越来越近地突厥军射去。
数千支弩箭,数千的箭矢狠狠的钉进了突厥军的大军之中,顿时,就在这一瞬间,整个突厥军的阵列之中,好象是被雨滴淋过的干沙滩一般,出现了无数个大窟窿。尖锐的弩箭从他们的斜上方射来,以一个无法抵挡的角度和巨大的力道,狠狠的刺穿了他们身上的皮甲,将他们的身体刺穿。鲜血四处飞溅,在巨大的力道作用下,弩箭又是带着他们的身体贯到了地上,尖锐的箭尖甚至钉进了地里。
这些突厥军就像是被齐齐割倒的一茬儿麦子,无数的尸首倒下,旋即汩汩流出殷虹的鲜血。片刻之后,地面,再次被鲜血给浸了一遍。
城外的突厥军虽然也有箭矢,但是,他们的弓箭比之赵军的弓箭弩矢差之甚远。此外,他们处于城外,而赵军则居高临下,自然占据地利之势。还有,赵军士卒有着精良的甲胄,而突厥军,只有部分士卒穿有皮甲,极少穿有铁甲。
弩箭和弓箭的配合,每一轮射击,给突厥军带来的打击是空前的。再加上床弩在远距离的射杀,带来的效果更是难以言表。赵军犀利的反击,带给突厥军不仅仅是将士们的伤亡,但是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上的威慑。
与此同时,在两侧的卫城之下,赵军同样与突厥军展开了交手。但是,与蓝都城的效果一样,突厥军的攻击根本奈何不了卫城。在卫城之上,同样有弩机和弓箭手,同样储备有大批量的武器和粮草,足够守军坚守多日。
对于突厥军而言,最为关键的是,他们没有攻城器械。哪怕是到了蓝都城外,还需要再次填充地面,填出一个可以冲上城墙的斜坡来。但是,这需要付出多大的伤亡?突厥军各个万夫长不清楚,吉利,也不清楚……
时间缓缓流逝,无论是赵军还是突厥军,都陷入了惨烈的攻防战之中。此刻,饶是兵甲犀利,占据地利的赵军,也同样开始有了伤亡。而成为的突厥军,伤亡更大。可以说,伤亡数目之多,触目惊心!但突厥军前军主帅吉利就像发了疯一般,拼死攻击。
而在城墙之下,数万突厥军用鲜血的付出,也开始填出一个小小的斜坡来。故而,吉利不愿放弃。他知道,一旦他现在撤军,这几万将士的牺牲可就没有任何收获,算是白白牺牲了。因为,赵军一定会在他们撤离之后,将城外再清除一边的。
双目通红的吉利拒绝了所有部下的劝阻,致力要在今日取得结果。





第699 


“将军,不能再继续了,到现在为止,我军已经折损了近四万有余了,在这般下去,十三万将士,还不够城上赵军三日斩杀!”
看着接连不断的被箭雨、弩矢射杀的部下,各个部落的万夫长急声劝阻道:“将军,就算我们填出可供大军上城的通道来,但我们也无兵卒可供攻城了啊。”
“是啊,不若暂停攻击,待向后方禀报,让后方准备攻城梯,在做打算?”
“可恨!可恨啊!撤军!”被诸位万夫长一劝阻,吉利终于稍微清醒了些许。看着满地的死去的各部勇士,看着那被鲜血染红的护城河,吉利恨得牙痒痒。
吉利一声令下,数万攻城将士立刻作鸟兽散。这种情况下,各部士卒早就不愿在继续下去了。如果不是军令严格,这些士卒早就溃散了。
城墙上,看着突厥军撤军,诸将士齐齐振臂高呼。而三部的将士和镇守使,都是脸色发白。他们被眼前的这一幕惊吓住了,他们相信,如果他们没有依附赵军,那么,城下的那些尸首,很有可能也会有他们一份子。
…………
蓝都城之中,不管是赵军将士还是三部勇士,亦或是蓝都部落族人,都在为此次的大胜欢呼。毕竟,十数万大军来袭,足以让所有的人都昼夜难安。现在,一战而胜,已经让这些百姓和将士们有了信心。
而赵军军官将校,更是为此而欢呼。不少赵军将校都直言对突厥军的不屑。而散布将校和镇守使,则与赵军将校军官不同。他们心中高兴,但更多的则是对赵军的恐惧和对赵王的惧怕与恭敬。
赵军此战所展现的战力并不明显,毕竟,双方还没有短兵相接。但是,赵军在这一战之中展现的兵甲器具,却足以让三部勇士胆战心惊。尤其是在赵军有了城池之固之后,这些武器带来的效果,那将是难以说明的。
而三部将校和镇守使更清楚,在赵军之中,还有一种更为犀利的武器。赵军称之为震天雷,这种武器杀伤力更甚弓弩。要是加之这种武器,突厥诸部,如何能敌?
“敌军退了,但这也只是暂时的退却,并不代表着突厥军就此罢手。我军合计九万余将士,其中两万将士负责大军后勤粮草和兵甲器具所需,来往于夏州和蓝都城之间。另外,还有两万骑兵游荡在侧,查察左右纵横六七百里之地的敌情。”
“故,驻守蓝都城和三个卫城的将士,也不过五万有余。但是,敌军却依旧出现了十余万。而在更北方,突厥还有三四十万的大军随时可能南下出现在这里。故而,诸将都不可大意,不可因为一时的胜利而忘乎所以。”将军府之中,赵询淡淡扫视了所有正兴奋不已的诸将们,沉声说道,给诸人打上一些警示。
最后,赵询又高度的赞扬了在此战之中诸将士的功劳。
张元静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