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逐鼎 >

第636章

逐鼎-第636章

小说: 逐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骁果军尓言,这并州北军无论是兵马还是地盘,都是自己的盘中餐。现如今被南部的并州军打主意,要是没有应对,那才是不合理的。再说了,骁果军早就做好了对并州军采取行动的准备了。现在司徒泰行动,只不过是将世间提前罢了,并不足以让骁果军害怕和恐慌。尤其是现如今东西两路都是连战连胜,那就更不用有所担心了。
就在赵询拿下西部两府,李尘风刚刚开始对成乐县进行强攻之时,曹刚也急着和司徒泰的人进行联系。到了现在,他算是明白了,在骁果军手中,他根本挺不过了。尤其是得知麾下士卒面对骁果军的攻伐,直接献城投降之后,他才恍然大悟,原来他和突厥人媾和,竟然带来了这么大的隐患。
但此刻的后悔,并不能影响大局的改变。尤其是西北两府的失陷,使得他的老巢一下子处在四面合围之中。虽然东面还有定襄府在支撑,但已经知晓自己失去民心、军心的曹刚很清楚,定襄府坚持不了多久。
所以,曹刚爽快的答应了司徒泰的条件,向司徒泰表示臣服之意。但是,也需要司徒泰尽早支援,打通南北通道,好让他及时南撤。当然,如果司徒泰对云州府有兴趣,那也要派军支援,抵御骁果军。
在得知赵询袭取并州北地西部两府之地之后,位于太原府晋阳城的司徒泰等人就彻底坐不住了。赵询的速度实在太快,快的超乎他们的预料。并州北军也败得太快、太惨,快到让他们措手不及。原本他们的打算是用骁果军的压力来逼迫曹刚投降,将曹刚麾下的十余万并州北军给吞并掉,将并州北军所辖地盘给收复回来,再和骁果军一较高低。到那时,加入并州北军和朝廷支援而来的人马,并州军倒是可以和骁果军战上一战。对此,就是一直心有不忿的司徒泰也充满的斗志。
但是,并州北军的表现和骁果军的攻势,让兴致正高的司徒泰犹如被人从头浇了一盆冷水,让他火热的心,哇凉哇凉的。并州北军惨败,两府之地丢失,四五万并州北军将士被骁果军吞并。加上东部的情况,并州北军大半数的东西,都被骁果军给接收了,让原本对并州北军及其辖地充满的接收的喜悦的司徒泰,有些措手不及。
司徒文当即就给出建议,不能在坐看曹刚继续败下去了,否则,最后这并州北军会全部落入骁果军只是,并州北军辖地,也会全部落入骁果军之手。一旦这并州北军被骁果军平定,那么,骁果军就会回过身来对并州南部动手,也就是他们。现在,并州军已经没得选择,必须主动出手,否则,只能坐以待毙,坐看骁果军壮大。尤其是拿下并州北军辖地,在并州有了稳固地盘的骁果军,他们将带来难以抵御的冲击力。
这一下,司徒泰麾下的文武官员都没有提出反对意见,此刻他们都是知晓的,骁果军已经快要平复并州北军了。也就是说,他们原先预料的,并州北军和骁果军大战一场之后,骁果军才会对并州军动手的情况出现了。现在,他们不动手,那就是等着骁果军对他们动手。先下手为强,趁着现在骁果军还在和并州北军激斗,出手真是时候。
虽然派往朝廷求援的援兵还没回复,但此刻已经顾不得其他。司徒泰当即下定决心。在七月十七日之时,将早已经集结好的大军派出,出兵西河府,向云州府挺进。
十八日,八万并州军和薛青澜、杨虎一部交手,兵力占据弱势的骁果军不敌后撤,让开了通道,让并州军和并州北军相接。薛青澜和杨虎按照赵询的意思,并没有让大军和并州军交战,而是从侧翼逼迫并州军,使其不敢轻易急速行进。并且,骁果军不时的侵袭并州军的侧翼和后方粮道。也因为并州军的出兵,使得薛青澜和杨虎开始对并州南部诸府县展开侵袭。一时之间,司徒泰开始被动防御起来。
还未等曹刚这便司徒泰派出的使者将曹刚这里的情况传回去,司徒泰那边就已经开始行动了,所以,曹刚也急急忙忙开始准备后撤事宜。已经失去斗志和雄心的曹刚,完全没有了昔日镇北将军以及并州北军主帅的气势,可以说,现在的曹刚,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消磨掉了昔日的气势。
曹刚当即严令曹氏宗族,让他们收拾财物,开始向南移动。就在此时,定襄府守军主帅曹烈投降,定襄府全境陷落的消息传了过来。让曹刚最为气恼的是,骁果军还发出了以曹烈为首,各并州北军投降军官的联名檄文,讨伐他曹刚。其内容无非就是其余外族突厥人媾和,出卖大燕百姓利益,无视并州北地百姓生死,去迎合突厥人,号召并州北军所有士卒立刻弃械投降,改邪归正。
曹刚得知这个消息,当即气的昏厥过去。其他人投降倒也罢了,可是自己的族亲投敌,那后果可就不是一般的大了。对于整个云州府的士气来说,那时一个毁灭性的打击。毕竟,连你自己的族人都背叛了你,你还能指望什么?
云州府治所云中城之中,曹刚脸色惨白的看着手中的情报,气的浑身直哆嗦。他怎么也没想到,定襄府竟然这般迅速的就被骁果军给攻下了,快的让他反应不过来。但是,此刻他已经顾不得这些。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他总是觉得自己部下的军官和将校眼中都有一种莫名的神色,似乎让他有些看不懂了。不过,不管是不是错觉,但他都清楚,现在再不离开这里,他就无法后撤了。
按照南部并州军的支援大军主将司徒健传来消息,并州军的大军已经无法继续再北上了。身侧两翼经常遭遇骁果军的袭击,就是后方运输粮草的队伍,也被骁果军偷袭了数次之多,使得并州军粮草折损不少。
更重要的是,晋州府、太原府、西河府和汾州府之地的北方诸县,现在已经发现了骁果军,司徒泰让司徒健即可回撤,不能再在云州府南端耽搁太久,否则,后方危矣。见此,曹刚不能不早做打算。
曹刚召集诸将,言各部南撤至云州府最南端的桑乾城。但是,让曹刚担心的问题终于出现了。各部将校都不愿南撤,要坚持留在云州府中部和北部与骁果军一战。理由很充分,他们都知晓曹刚南撤的目的。但是,他们不愿南下。
理由有二,一来,这些并州北军的士卒,其的家眷都在并州北地,他们不愿抛家弃子而至南部。因为所有人都清楚,除了曹刚之外,很少将士能将家眷一起携带而走。
其二,他们并州北军和并州军直接仇怨很深,不希望进入并州军境内被并州军欺辱。昔日曹刚拒绝司徒雷的号令,割据自立。随后又媾和突厥骑兵,打压并州军,将并州军驱逐至南部之地,并从其手中夺取了数府之地。两军交战,不知道有多少将士身死对方之手。二者之间,仇怨不小,很难化解。







第674章 并州5植树 援兵
两个理由,分别关乎士卒和军官将校的心,所以,对于曹刚的意思,撤离云州府,投降并州军,让这些并州北军的将士们很不愿意。
第一个原因,则是关乎普通士卒的。他们和军官不同,他们是普通士卒,家眷自然不能随军行动,尤其是在这种战争期间,那更是不行了。骁果军在并州北地实行新政,那新的户籍制度、分配田地制度,都是与家中人口而相关,这关乎切身利益,这些原本就对曹刚不满,又闻之骁果军新政之好的普通士卒,自然不愿意再跟随曹刚倒向南部的并州军。
第二个则和军官将校有关。曹刚和并州军对立,双方不知道产生了多少摩擦,交战了多少次,阵亡士卒、将校、大族豪绅不知道有多少。普通士卒还好些,但他们这些军官,要是进入并州军境内,还不知道会不会被并州军的一些将校为了给自己的袍泽报仇而暗害他们。所以,这些将校都不愿南下并州军境内,宁愿在此地死战。
当然,所谓的死战,曹刚是不相信的。他相信,这大厅之中的将校,更希望的是曹刚带领他们投降。因为骁果军有言在先,或者说打出的口号在前,凡是投降的并州北军将士,赦免过往罪责,但必须按照骁果军的新政处理家族财物。
相比之下,能保住性命,还能保住全家性命以及基本的财产,这些军官将校还是乐意倒向骁果军的。因为他们已经被骁果军的迅猛攻势所降服了,自知难敌骁果军的攻伐,更有不少军官将校的家眷,已经处于骁果军的管辖范围之内了。
曹刚自然不愿意让这些麾下将士投降骁果军,他很清楚,如果手中没有实力,跑到并州军境内,他什么也不是。但现在他也无法可想,将士们一致拒绝,他又能如何呢?最后,在将士们隐约的威逼之下,曹刚只能带着家族和自己的亲卫,以及愿意跟随自己南下的两万将士一起南下,将云州府交给了自己麾下将士处理。
在曹刚带队抵达云州府南部的桑乾城之时,云州府治所云中城守将就将云中城献给了赵询,投降骁果军。随后,骁果军就以此为中心,四面开花,对各县进行攻伐,原本就无心抵抗,再加上曹刚的离去,这些县城先后臣服。可以说,这云州府北部、中部之地,是赵询兵不血刃拿下的。
八月初,赵询和东部主帅李尘风会师与云中城之中,骁果军基本上实现了并州北地的攻略计划。接下来,需要的就是对并州北地各府县进行改制和整编。这些,对早有准备的赵询来说,并不是多么困难的事情。早在开战之初,幽州之地,就源源不断的派来了文官和武备学院的储备军官,接管各府县政务和在各府县组建县兵、府兵以及乡镇之间的巡检司,以达到对并州北地的全权掌控。
与此同时,赵地商人,也纷纷出现在并州北地,在并州北地开战商贸,以活跃地方经济。从突厥草原带回来的牲畜,则低价或者赊欠给了并州北地的百姓,以供其耕种所用。至于俘虏的突厥奴隶,就成了修筑城墙、驰道的免费劳力。至于俘获的突厥女人,则赏赐给有功之士。
“恭贺主上,击败突厥人,获取并州北地。”云中城大将军府,昔日曹刚的府邸,现如今赵询的落脚之处,会师的两军将校,齐齐向赵询恭贺。
赵询哈哈一笑,道:“这可不是我一人的功劳,东西两线出击,将士用命,才有今日之局面。今日,我与诸将士同庆此战之胜。来,共饮此杯!”
整个将军府顿时陷入欢乐的海洋,赵询、李尘风以及各镇将军和骑兵都尉,齐聚将军府内厅,听着外间的欢乐,商议着后续战事。
“李将军,各军情况如何?士卒折损是否统计清楚?”
“会主上,已经在每战战后统计完备。毕竟,我军将士除了身上所携带的身份铭牌之外,各部军官之处和后勤司以及军法官之处,皆有将士名册,统计起来,十分的方便。”李尘风沉声回答道。
赵询收起大胜之后的笑容,脸色一正,道:“我们一定要做好战后抚恤工作,绝对不能出现任何疏忽之处。除了将士名录要出现在功绩碑之上,还要让每一个士卒的家人们知晓,他们的亲人为国捐躯,他们不会被我骁果军遗忘。”
“主上放心,这些,都有军法官、军需官以及军事核查司的军官们查察完成,绝对不会遗漏一人。”
“很好,我们现在的荣耀,是将士们用生命换来,是将士们用鲜血铺就,我们绝对不能忘记他们。各部补充是否完备,将士是否能战?”赵询凝声询问道。
“此番大战,连战连胜,士卒们早已经随时准备参战了。再者,最近这十来天里,各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