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六宫无妃全文番外 >

第304章

六宫无妃全文番外-第304章

小说: 六宫无妃全文番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芳菲不经意地看着他,就算是此时,他说起当天的情况,神色之间,还是难以掩饰地露出一些恐惧,显然当天的情形,令他触动很大,留下了极深的阴影。这跟她料想的情况一模一样。一般人,受了这样的刺激,在当时的情况之下,当然会归纳到天神一类的问题上。

积累争吵11

她试着为他解惑释疑:“殿下,这个现象,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可怕,这不过是太阳暂时被乌云遮挡了一下而已……”

“哦?皇后,你也信通灵道长那一套?他在胡言乱语!”

芳菲虽然也不懂为何会有“天狗吃日”,讲起来也没有通灵道长那么顺畅,却反问:“你怎么知道道长在胡言乱语?”

“你自己想想,元嘉之治过去多久了?上百年了!当时道长在哪里?他这一生,几乎都在北武当!他怎么知道人家当时发生了什么?而且,宋文帝时恰好就遇到这种事了?他在哪里看到的记载?一个人,就算渊博,难道能渊博成这样?我看,他根本就是在信口胡诌……”

芳菲一时语塞。而且,她的内心深处,当然也认为是道长在随口胡诌。

虽然她并不怕那个什么太阳死了,因为太阳不会死,但要再向太子释疑,却显然不可能了!

“就算你我知道他胡诌,可以勉强自己相信,但是,其他人呢?其他人会相信他?广大的老百姓会相信他?那些鲜卑贵族会相信他?”

“!!!!”

“既然他连我们都说服不了,他凭什么要求被国人民,从此就完全彻底地,信任他那个什么胡说八道!”

芳菲听得有些刺耳,通灵道长,至少,也是出自一片好意!在那么紧急的情况下,他就算是胡诌,能说出那么一大通话,也算是很不错的了!至少,是替陛下解决了一个大问题!

“以前我可以不管,一切都依着父皇,无条件地顺从他,支持他,可是,这一次,事关我们北国的兴衰。如果真的天降大灾,谁担当得起?”他的语气微微急切起来,“我也知道父皇这次不高兴,我也不想忤逆他,可是,我是他的儿子,而不是乙浑这样见风使舵的奸臣,我觉得,自己有义务提醒父皇,让他做出正确的决策……”

激烈争吵12

她微微咬着唇,没有做声。

“皇后,现在父皇完全相信通灵道长的话,对于大臣们的奏折,什么都不肯听了……”

她想,有么?

陛下难道在这一点上错了么?

根本没有!

此时不听道长的,难道去听大祭司的?

自己和太子的立场,为什么越来越远,而不是越来越近了?

“父皇这样下去,是很危险的,他已经逐渐地,在疏远所有的鲜卑重臣了,东阳王和任城王,都是德高望重的皇室前辈。但是,他们说,父皇对他们都不理不睬,现在,父皇就只信任道长,信任乙浑那个混蛋……”

他的语气愤愤然的:“皇后,你该知道,乙浑不是什么好东西!”

她摇头:“不,你父皇并未信任乙浑!”

可是,面对太子愤然的眼光,她却不知该怎么解释!这种微妙的互相掣肘的关系,自己怎能说?陛下不过是利用乙浑来牵制他们而已?

如果没有乙浑这样的人,政局,真要失衡!

百姓们,总认为贪官,奸臣,该马上杀了;可是,为人君者,方知道,如果一个国家全是直言不讳的,或者是顽固的直臣,那么,陛下在很多事情上,就下不了台阶了!

本质上,这件事件是陛下的一个把柄,一个污点,正直的人们,的确该去反对他——但是,反对的结果,成全忠臣们的结果,唯有把自己烧死!

这难道就是他们那一帮忠臣需要的么?

她有些恍惚,自己,该成全他们的忠义么?太子只知道,对于日食很感到惊恐!但是,自己呢?他知道自己也很惊恐么?

太子还在试图做着最后的劝说:“但是,皇后,父皇相信你,对你言听计从,只有你才能说动他……”

她低声道:“殿下,你要我怎么劝说陛下?你希望我从什么角度劝说他?”

PS:今日到此;各位周末愉快,接下来,你们猜,芳菲和太子会彻底决裂么?

翻脸相向1

“要父皇恢复祭祀法令,至少先安抚民心,让百官安静下来……”他看着芳菲忽然变得惨白的脸,急忙道,“恢复祭祀法令当时并不是指恢复昔日那种惨无人道的人殉,只要有个仪式……用什么猪牛羊代替就行了,这是稳定人心……皇后,父皇的脾气,我很了解,越是多人反对,他越是不会听,生怕一妥协,就会折损了他的权威。可是,现在已经不是权威不权威的问题了,而是非常时刻,就要采用非常手段……”

芳菲忽然想起他那一句“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殿下,昔日在高太傅的教导之下,一定是读了不少南朝诗书的,不然,也说不出这样的话。可是,他骨子里,根深蒂固的,毕竟是北国的思想,北国的传统。毕竟,从小到大,除了高太傅,他接触的都是鲜卑贵族,尤其高太傅死后,李奕调离,他的身边,就完全是鲜卑贵族了。要想他不受到深刻的影响,是不可能的。

她有些恍惚:“殿下,你那年,其实,不是那么赞成废黜祭祀法令的吧?”

太子一怔,想起那一次,也是这样的情形,不过没有这么紧张而已。但是,当时父皇咄咄逼人的追问,言犹在耳:“太子,你也希望冯昭仪所生的小公主,被送到神殿做祭祀品?”

就是这句话,逼迫他马上做出了决断。如果当时没有这句话呢?

“皇后,实不相瞒,如果当时,不是因为你,我可能没那么果决地站在父皇一端,当时,东阳王,任城王都求过我,你知道,他们是很正直的两位老臣,是皇室家族的元勋贵戚……”他的语气也十分诚挚,“我现在的处境,父皇希望我凡事和他一条心;但是,父皇近年来,倾向于大刀阔斧的改革,而老功臣们又很是抵触,他们希望维护自己和鲜卑人的利益,希望我能出头,劝说父亲……这种滋味……唉,皇后,希望你能理解……”

翻脸相向2

芳菲知道,他这的确是推心置腹了。一国的储君,处于父皇和朝臣的拉锯之中,稍有不慎,便会让自己的位置变得岌岌可危。倾向朝臣,会得罪父皇;倾向父皇,又不能不顾自己的威严——她忽然领悟,太子身边,是应该有一派人马的。

东阳王也好,任城王也罢,那些鲜卑老贵族,已经把希望全部压在他的身上,动辄要他出马,向陛下施加压力!

如果他没有任何表示的话,这势必会影响到他们对太子的支持态度。

以前有三王子相争的时候,这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就算只有太子一人,可是,依照太子昔日小心谨慎的态度来看,步步为营,也不是什么费解的事情。

太子如果是个居心叵测的奸臣,大可以如乙浑一般,随时翻脸,逢迎。但是,他不是,正因为他深切地忧虑着北国的命运,所以,才会出现这么尴尬的处境。

“芳菲,你劝劝父皇吧,东阳王他们的目的,无非是恢复一种礼仪,祭祀的礼仪,以告慰大神和祖宗神灵……”

“殿下,你可知道,一旦恢复了祭祀法令,接下来是什么?”

太子一怔。

“一旦他们的要求得逞了第一步,第二步,便会从牲畜殉葬到人殉……”

“不会,芳菲,这一点……”

她第一次打断了他的话:“殿下。你难道不知道?这幕后的一切,都是大祭司!他才是那只最大的幕后推手!他的目的,便是要借助老贵族们的惶恐心理,让他们代替自己向陛下施加压力,趁机夺回失去的神权。一旦恢复了祭祀法令,他的信徒们重新回来了,势力重新壮大,到时,更是振臂一呼,云者四集,恐怕就不是今天的仅仅是大臣们上书了,只怕大多数鲜卑人,都会联合起来,逼迫陛下,必须回复人殉,到时,陛下能把他们镇压下去?”

翻脸相向3

太子无言以答。

“你应该知道,等他们的势力起来了,就根本无法压制了。神教的力量,北国的传统,如果让他们东山再起,陛下昔日所做的一切努力岂不是都白费了?人的贪欲是无止境的。大祭司处心积虑,从祖宗祭祀到现在的利用天狗吃日推波助澜,他是何居心?神教昔日全盛的时期,每一年要耗掉北国国库,十之三四的钱粮。大祭司振臂一呼,从者无数,别的不说,光是一个狂欢节,要耗费多少的国库?这有什么用处?对于北国的发展壮大,殿下,你能看到什么好处?现在,陛下志在中原,还能损耗得起这么巨大的国库?”

“可是,现在北国信徒锐减,只是给神殿一个名义上的香火,他们根本就成不了气候……”

“殿下此言差矣。如果成不了气候,现在的大祭司,就不会得到那么多人的支持和拥戴了。这是大自然给了他一个机会——不,是他太过狡诈,趁此利用时机,扰乱民心,推行他的神殿法则。大祭司就如一条即将冻僵的蛇,等他慢慢复苏了,难道不会噬人?现在给他机会,便是让他养好伤,像陛下反戈一击……”

“!!!!”

太子简直一句话都答不上来。他重新打量着芳菲,但觉昔日温顺可人的少女,为何忽然变了一个人一般?跟着父皇的岁月越长,她整个人身上,就越是锋利。就如一头温顺的小鹿,忽然长出了一对长长的,要顶人的鹿角。

以前,自己怎么不知道她还有这样的尖牙利齿?

以前,她根本不是这样的!那是温顺的少女,吃饭也不知道要钱,每天跟在自己身边,嬉笑,下棋,有时唱歌,那样的温柔可人。

是什么让她变成了这样?

一个女人口口声声地谈起了朝政,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而且,她对朝局的了解,竟然比自己想象的更加深刻。

翻脸相向4

芳菲还在滔滔不绝:“更何况,这种天狗吃日,是非常寻常的自然现象,根本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很常见的,大祭司却别有用心的把它妖魔化了,通灵道长甚至说,南朝的钦天监已经监测到了许多次,都有记录……”

太子愤愤道:“父皇现在全信任道长那一套,谁知道他是不是在胡说八道?”

这次,轮到芳菲一怔。

原来,殿下对通灵道长的认同,远远不是陛下那样的!

他根本不认同通灵道长。

自高太傅死后,的确,再也想不起,他有什么亲近的南人军师、智囊团了。他的智囊团,全部换成了鲜卑人了。

芳菲心里一凛,这真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

陛下现在大张旗鼓地,准备开太学,重用一些汉人;如果殿下,越来越站到了他的对立面,父子二人,久而久之,不可能不生罅隙。

“道长说,南朝就是有了这样的祥瑞,才有了元嘉之治……”

太子怒道:“他撒谎!他和乙浑一样撒谎逢迎!专门选父皇爱听的话来逢迎父皇。这明明是大凶之兆,他却诡辩成什么祥瑞,简直有失他的身份……”

原来,当日通灵道长那番话,令太子把他不自禁地归入了乙浑之流的人物。

可见,政见的不同,会让人做出如何截然不同的价值判断。

她强笑道:“道长世外高人,必然有他的看法……”

“他真要是个高人,就不会天天滞留平城蝇营狗苟了。要知道,大祭司是从不和朝臣来往的。方外之人,一旦沾染了政治,就会变成野心家,或者邀宠的小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