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宋时归 >

第392章

宋时归-第392章

小说: 宋时归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女子命薄,只能等下辈子了。”
蔡京笑笑:“李女史这一世的福分,已经不小了。”
李师师只是微笑,转身就准备出去。所谓安排茶汤,不过是托词。让赵佶和蔡京方便说话而已。赵佶巴巴的在这里将蔡京秘密请来,可不是为了说家常话的
临出门之际,李师师低声在赵佶耳边道:“今夜留下来么?”
赵佶苦笑:“却是不能,今夜还要去郑皇后处,改日罢。”
李师师白了赵佶一眼,含怨带嗔的低声:“就知道你心不在这里,下次再来,我却不开门。”说罢又是轻笑一声,带起一阵香风,出门去了。到了门外,还细心体贴的将门户关上。
赵佶蔡京都望着李师师摇曳而去的身影呆了一瞬,等到门关上,这才回过神来。赵佶朝着蔡京笑道:“朕难免有些荒唐,却是让蔡卿家见笑了。”
蔡京摇头笑道:“丰亨豫大之世,正要少许风流装点。官家有兴,又有什么错处?此女虽是尤物,不过是官家一玩物耳,难道还能紊乱朝纲不成?”
赵佶摇摇头:“师师不是那样的人…………”
他说了几句闲话,自顾自的坐下来,突然又是一笑:“丰亨豫大,好个丰亨豫大。六千万贯花下去,却换来一个西军被围燕京这几年哪里是什么安身日子了?伐燕之费,引得天下骚然,颇苦百姓。不过伐燕是先祖未了事业,朕不得不勉力从之。能包容的,就都包容了。结果又是这般景象”
赵佶情绪略略开始有些激愤,在锦凳之上,有些坐不住了。站起来走动几步:“瞧瞧这几日,上了多少弹章。皇城司传来,汴梁民情激愤若此朕真是难包容下去了”
蔡京微微躬身,并不说话。别人不明白赵佶,他跟赵佶君臣几十年了,却是再明白不过。赵佶散漫喜爱享受不假,也不是什么有大魄力之人。但绝对不代表他是笨伯,一个蠢货,能有这样一笔书画?无非就是懒得将心思放在繁杂政务,还有和大宋官僚士大夫体系扯皮上面。对于平衡皇权与士大夫权力,还有平衡臣僚之间的权势,大宋祖宗家法在,他精通得很。
现在他在这里抱怨王黼童贯两人,自己却不能多话。反而要顺着他的意思说话,才能收事倍功半之效。机会把握不易,可不能轻轻错过了
果然赵佶随后就是话风一转:“可是西军那帮武臣,也实在是不成话。更不用那个什么萧言,南归之人,更是不知道大宋法度,行事跋扈。西军岂是不能出战的,岂是不能扫平那些乱军的?就算这场乱事,还不是就为他们所引起的?养寇自重,武臣伎俩,朕难道还见得少了?这次换了王黼童贯,下次再用这般伎俩,要挟朝廷,又该当如何是好?朝廷百年,国帑六七成都填进了陕西诸路,禁军弛废,各路军镇弛废。结果却养出了陕西诸路一班骄兵悍将”
西军伎俩,算是最平常的武臣伎俩。大宋立国这么多年,虽然一直是以文驭武,可是武臣虽处弱势,可仍然还是会有大量手段来对抗。这些作为大宋历代皇帝而言,同样心知肚明。不过作为大宋官家,大多时候支持文臣压制武臣,有的时候就会装作看不见,更有的时候还会帮武臣一把。这都是帝王心术,维持平衡的手段。赵佶在位这么些年,自然不会不知道。
可是无论什么制度,确立了百余年,怎么样也会松动了。随着西军将门集团渐渐成型,文臣这些年来都有些压制不住的迹象,原因无他,文臣领军,战绩实在有些那个。虽然有粮饷后勤手段作为法宝,但是随着西军将门集团在陕西诸路生根,自己有大量屯田,财货上面还有回易和卖等法子,也再不是穷丘八一群。这二十年,朝廷不得不用内侍领军来平衡压制。此次北伐,将西军调出来削弱,也是赵佶默认支持的。文臣不过是分权,武臣跋扈起来那就是要命对于立国以来,对五代十国骄兵悍将历史深为警惕的大宋诸位官家而言,这可是原则性的问题。
不过现在,连童贯也没法子了。赵佶再怎么将国事看得轻易,也承担不起燕云再度丧失的危险。对于惯于安闲风流度日的赵佶而言,这一场伐燕战事打得实在太长,花的钱也实在太多。对于童贯王黼无能,也深恶之。已经有心转圜,却又怕助长西军气焰,当真是有些左右为难。
王黼童贯既然已经压不住局面,朝堂当中,唯有去位蔡京还有那个威望本事了。伐燕一战,打得大宋财政五绝六穷,也实在需要蔡京再出来理财。今日赵佶就在马前街李师师这个二奶居所密会蔡京,看这位蔡太师,应对手段是不是合他的心意。
蔡京知道这一场对答,关系自己能否复位至重。当下打叠精神,淡笑一声:“老臣惶恐,武臣为患如此之烈,老臣辅治数十年,亦有大罪此间事情,无非是燕云早定,却又不能让西军跋扈太过,总得将其削弱分化而治。官家既然垂顾,老臣以为,但秉承这两个宗旨去做,就无往而不利”
蔡京这番话说得空泛,赵佶微微有些失望,却还是微笑道:“卿家说得是。”
蔡京微笑:“王将明与童道夫去位与否,此官家圣心独断之事。非老臣敢多做唇舌。然则老臣敢断言一句,西军武臣,已经是与王将明童道夫撕破脸了。要是两人不去,断难转圜王将明倒也罢了,童道夫已经失却压制西军作用,留在位上,反而让那帮武臣惕惕与心,更难下手处断,到时候就算燕云事了,只怕还要激出什么变故出来”
蔡京这番话说得阴狠,却又在道理上。要是王黼和童贯在这里旁听,只怕就得卷起袖子和这老匹夫拼了。口口声声说不敢多说什么,偏偏又言及童贯绝不能安于位上。童贯去后,王黼还能坐得稳么?这风向已经不问可知,不知道多少人会落井下石。王黼迁延得越久,将来就倒霉得越厉害。
赵佶迟疑一下,童贯为他戍边二十年,几次击破西夏。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王黼更不必说,将他伺候得甚好。蔡京岁数大了,威福日深,做不得帮闲事情。王黼却是周至殷勤,百般奉承。赵佶和他之间,感情也不浅。虽然蔡京说得在理,他却还是犹疑:“难道朝廷就这般为武夫裹挟?此次去了王童二人,下次又怎么办?”
蔡京肃然起身,深施一礼下去:“官家,燕云事小。武臣跋扈事大此次就算转圜过去,西军也必然要加以分化削弱武臣如此气焰,实在才是我大宋腹心之患”
~~~~~~~~~~~~~~~~~~~~~~~~~~~~~~~~~~~~~~~~~~~~~~~~~~~~~~
赵佶精神一振,看向蔡京,就等着他拿出什么手段出来。蔡京也果然没有让这位风流天子失望,叠起两根手指,侃侃而谈。这番话语,他都不知道准备多久了。
“…………太祖立国,行强干弱枝之策。几十万精锐禁军,震慑华夷。才有大宋今日之长治久安。然则百年以降,禁军已早崩颓。此次好容易拣选出两万禁军随西军北伐燕云,只到了河间府就一步再也不敢朝北。禁军若此,边军武臣,焉能不轻慢朝廷?辽国去后,又有女真,边军骁悍,知道朝廷离他们不得,所以才敢行此挟制朝廷事长此以往,只怕五代之祸,又见于现今”
赵佶听得全神贯注,一句话都未曾说。就听着蔡京语调坚定的继续说下去:“…………说句实在话,朝廷对西军武臣,制约手段已然不多。童道夫名帅也,抚边二十年,威望素深。此次也是身败名裂,难道朝堂中人,知兵还有过童道夫者?唯一应对手段,就是再度整练禁军,牵制西军,如此大宋才可得长治久安”
赵佶忍不住失笑,他算是半个市井天子,当日为藩王时候就对市井事无一不精通。现今当了官家,还经常跑到外宅来。对世事不是一窍不通的人物。禁军战斗力,在汴梁早就是一个笑话。兵册上面数十万名字整整齐齐,实则能有两三成是实在人名就已经算是了不起。禁军上下,做生意,打零工,或者为高门宅邸驭饰,干脆当了奴仆下人。更有不堪,就把持街巷,包娼聚赌,干脆就混成了大宋黑社会。做什么的都有,就是没有踏实当兵的。
至于禁军军官,都是代代相承,妇人手里长大的大户子弟,骨脆筋弱,马都骑不得。
这等禁军,从何整练?神仙都没法子。而且当日艺祖将禁军整练出来,除了自己手里一些百战班底,更是收天下之精锐于汴梁。现在汴梁城中土著禁军是烂泥扶不上墙。天下又哪里有兵可收?除了西军,其他地方,只怕比禁军还不如。西军又怎么可能将自家儿郎交给禁军?一句备边防西夏,就能打发完了。再逼迫下去,恐怕就不是如现在这般坐看燕地乱事起能了事的了。
他摇头笑道:“蔡卿蔡卿,这般还是不成的。”
蔡京一笑,也不气馁:“官家深知如今禁军内情,指望他们是不成的…………可是现在天下强军,除了西军之外,还有萧言整练出来的一支军马此数千精锐,破萧干退女真克燕京,战力之强,只怕不在西军之下。收萧言所部入汴梁,以此精锐,添以新募之军,如何就不能牵制西军,让他们对朝廷生敬畏之心了”
赵佶一震,顿时就来了精神。萧言之名,已经震动大宋。他是个贪新鲜的官家,对这做出传奇事业的南归之臣,如何能不好奇。可是现在萧言明明是和西军一路的,怎么就能用来牵制西军了?
蔡京神色宁定,缓缓的继续说下去:“…………萧言南归之臣,比不得西军在陕西诸路百年根基,童道夫对他逼迫太甚,才让他和西军做了一路。朝廷改弦易辙,他能不感激?他是在大宋毫无根基之人,扶植起来,也没甚顾忌。而且将他放在汴梁眼皮底下,还怕制不住他?萧言能战,和西军正是大小相制,如此汴梁得安,西军也不敢做耗,朝廷正可徐徐图之,岂不是两全其美之策?”
赵佶一下精神就振奋起来,再也坐不住,起身急急踱了几步,又想起自己身份,顿时负手而立,皱眉道:“萧言可用?能用?此次燕云之事,就这么了了不成?这朝廷体面…………”
蔡京也起身肃立,老人家说了这么多话,早就口干舌燥了。这个时候却不能不将精神打叠到十足,朝赵佶肃然行礼下去:“此间行事,若说不是萧言和西军通同一处,谁能相信?然则为何萧言在外,西军在内?萧言安居燕京城中,和西军在一处。不冒什么风险,稳稳的就能坐收好处…………无非是萧言不甘心为西军麾下新一路人马,沉沦于下僚。观此子南归以来行事,立奇功都于万难之间,此子也是大有抱负野心之辈朝廷示意,许他将来与西军分庭抗礼地位,此子如何能不为朝廷所用”
蔡京宦海沉浮几十年,人心看得通透。萧言虽然和西军联手,但是仍然力图保持自己独立地位。而且还努力操主动之权。这背后暗藏的意思,给蔡京看得清清楚楚。不过蔡京再老狐狸,却也不是神仙。萧言出奔在外,除了亲自掌握此次乱事之外。也是怕了有心人一次又一次的操他的家底了,燕京来人,老子将自己一家一当全部移到檀州,到时候就算背着小哑巴就跑,也方便许多。
此次虽然和西军萧言算是联手了,但是蔡京对将来之事,也考虑得很深。要复相之后,还如以前一般把持朝政。就得对大宋武臣有掌握能力。童贯原来算是他的半属下半盟友。童贯转而和王黼结盟之后,这朝中力量对比一下就改过来了。现在蔡京吸取教训,怎么也要亲自掌握住一批得力武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